第331章 乡亲们大开眼界
作者:缸里有米   重生1979:开局迎娶落魄千金最新章节     
    妇女儿童纷纷散开!
    张瑞用一根铁棒迅速撬开机器的密封盖,伴随着一声巨响,一股热浪夹杂着爆米花特有的香气扑面而来。
    布袋里瞬间装满了香气四溢的爆米花,张瑞爆米花从布袋里倒入簸箕中,交给村里人。
    “该我了!”有个妇女端着玉米粒上前!
    “等等!”
    张瑞嗔了一声,自顾自地从身后自己的布包里取出约莫一斤玉米粒,放入机器中,又加了两勺白糖,想了想,又加了一勺,然后密封好盖子,放在小火上慢慢加热。
    林正军看向张扬道:“你啥时候学会这营生的?”
    “唉,我爸那一辈就走街串巷崩爆米花,后来特殊十年,兴无灭资,不让崩了,还把我爸的爆米花机就被大队收走了!”
    张扬笑道:“上个月我去大队库房找了找,竟然发现东西还留着呢,就是生锈了,刷刷擦擦竟然还能用!”
    林正军笑道:“应该能赚点吧?”
    “还成!”张扬凑到林正军耳边,低声道:“一锅子收五分钱加工费,五分钱白糖钱,糖精不要钱。”
    “一天下来,跑几个村庄,能赚五块钱呢!”
    “可以!大胆地干!”林正军笑着鼓励道。
    正在这时,张瑞又崩了一锅爆米花,然后利落地拿一个报纸糊的盒子装了,递给唐晓芙道:“唐知青,请你和小林主任吃,玉米我都洗过的,很干净的,别嫌弃!”
    “哎呦,谢谢!多少钱,我给你?”
    唐晓芙想掏钱,但是张瑞却坚决拒绝了,接着给大家伙崩爆米花。
    “挺甜的!”
    唐晓芙吃了两颗,又塞给林正军一把,俩人一起回到座位上,等待电影放映。
    吃着香甜的爆米花,林正军心思活泛起来!
    张扬张瑞兄妹俩前世都办厂了,虽说算不上富豪,和林正军魏双喜更是不能比,但至少在淮边县算比较成功的生意人。
    如果食品合作社要搞第二期建设,知青们要先后回城,河湾大队的人才不够用,完全可以把他们吸纳起来!
    而后电影开场了,首先就是《哪吒闹海》!
    和1961年的《大闹天宫》一样,沪上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
    历史上,沪上美术电影制片厂相当牛逼!
    1984年拍摄《风之谷》后,宫崎骏和高畑勋访问我国,参观该厂,并观看了诸多影片!
    最让他们震惊的是《小蝌蚪找妈妈》,当时宫崎骏惊为天人,无法想象是怎么做的。
    回到家后,他观看阅读沪上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所有作品,并且对他后续的创作造成了很大影响!
    《哪吒闹海》这部电影,哪怕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也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这个脱胎于《封神演义》的故事模版太优秀了!
    哪吒是传统文化中少有的具有强烈反叛精神的形象,并且一个彻头彻尾的反叛形象。
    电影呈现的也是中国银幕史上一段极为少见,极其尖锐、激烈和惨痛的反叛历程。
    相比于孙悟空和天庭(统治阶级)的对抗,哪吒做出了传统观念中最艰难的一种反叛。“孝文化”是深植全民骨血之中的,是几千年不允许触碰的绝对底线,被他用一种最悲壮、最惨烈的方式夺回了自我的控制权。
    哪怕林正军前世看过这个电影好几遍,依旧看得津津有味、
    孩子们的共鸣更加强烈了!
    哪吒刚刚降生,李靖就想一剑劈了他;
    龙王恶人先告状,李靖却丝毫不听哪吒的解释;
    哪吒制服了龙王,李靖又叫人把他绑起来;
    面对四海龙王的报复,他甚至想杀死哪吒……
    满是偏见,胳膊肘往外拐!
    现在来看,电影中李靖的形象不可理喻,但其实这种父亲在七八十年代的农村特别常见!
    简单来说,就是种种规训之下,家长都形成了讨好型人格,特别重视社会关系和宗族关系,而忽略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
    自己家孩子和外面孩子闹了矛盾,二话不说,先揍自家孩子一顿,以显示自己处事公道,不偏不倚!
    甚至说,后世很多孩子遭遇霸凌,也是因为有这样的熊家长。
    当哪吒那句“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响起时,所有看电影的孩子都哭了。
    孩子们一边抹眼泪,还一边念叨:“哎呀妈呀,林司令搞来的这个电影太好看了!呜呜呜呜~!”
    “可哭死我了!我谢谢他,我谢谢他八辈祖宗!”
    紧接着就是《瞧这一家子》!
    喜剧片,非常逗乐,老少咸宜,很多梗现在看来都不落后。
    大家看得前仰后合,笑出眼泪。
    刘小庆扮演的是一个新华书店傲慢的售货员,怼人的时候那叫一个花样翻新,大家共鸣强烈!
    接着是《追捕》!
    这部戏原版中,高仓健和真由美在山里是有一场激情戏的,堪称石破天惊,引进版当然是“一剪没”了。
    据说,时隔几十年后,还有当年的观众血泪控诉,“年轻那会儿这段被剪了!绝对被剪了!我在电影院看过不下几十遍,没有这段啊!”,仿佛被欺骗了整个青春!
    这部电影的精彩自然不必说。
    光电影里那频频出现的街景、高楼大厦、小汽车、电灯电话,就让大家大开眼界了,惊呼不已了。
    林正军一边吃着爆米花,一边听着听众人惊呼议论,各种窃窃私语。
    “这是小日本吗?不是说国外都在水深火热之中,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么,好多人饿肚子吗!”
    “咋看着条件比我们这边好呢?”
    “你看,到处都是小汽车,咱们县城都没这么多啊!”
    在特殊十年间,贬低国外,弘扬制度优越性,是基操来着。
    老师课堂上这么说,报刊杂志也这么写。
    比如1968年6月2日的《人民日报》第五版,就发表了三篇有关美国的文章,甚为典型。
    其中一篇是《美国有一千多万人饿肚皮,饥民遍于全国,二十个州的二百五十多个县被列为“饥饿区”》。
    数据援引自一个民间团体“饥饿与营养不良问题工贸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数据翔实,言之凿凿,让人不能不相信。
    另外一篇是《美国有大批拥有亿万财富的大吸血鬼》。
    同时还配发了一篇国际评论《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在今天的美国,有几百万人失业,一千多万人挨饿,三千多万人陷入极端贫困的境地”。
    因此,当第一批国人出国,看到真实情况后,心态是相当崩溃的。
    然后就有了80年代末的出国热。
    以及90年代乃至新世纪各种意林体读者体大行其道,什么中日儿童夏令营、德国下水道等故事,无脑尬吹国外,又走入了另外一个极端。
    到了新世纪,报刊杂志和新闻媒体就客观真实多了,有了巨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