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日后发展·刘裕
作者:今天有猫了吗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最新章节     
    刘邦挑眉:“海边构筑关键城池,确实有这样的风险。”
    大汉的京城乃是长安,完完全全的一个内陆城池;就是日后的东汉,其京城也在洛阳,同样不是沿海地带。
    可以说,大汉对于海边的城池没有太大的兴趣,至少目前没有。
    即便有兴趣,那也是军事或者经济方面的兴趣,刘邦可没有什么在海边建京城的打算。
    看看东晋,这在海边——建康都不算是正儿八经的沿海了——建立京城,其负面的问题不就出现了吗?
    孙恩这样的兵力,让他从内陆一路攻城拔寨,就算是连战连捷、没有什么大的战败,他想要从三吴之地打到建康,都需要一段时日,哪怕三吴之地距离建康也不算远;
    可是偏偏他还可以从海上找到一条畅通无比的道路来!
    哪怕建康不直接接海,但建康周边的城池却有那么几座直接接海,这样,孙恩就可以跳掉大量的城池,直接杀到最后的那几步。
    而且,他也成功地做到了让建康的东晋朝廷吓出一身冷汗的效果。
    想到这里,刘邦有些想笑:“这刘牢之和刘裕能及时回防,也要多亏了东晋朝廷的控制范围不大啊。”
    在这时候,东晋朝廷的实控面积小,反而成了一个优势。
    如果不是刘牢之所部,包括刘裕,都在东部八郡的范围里窝着,而是散落在东晋理论上的边疆,那他们想要回防,速度也没有这么快,说不定等他们会师到了京口或者建康的时候,孙恩已经在建康磨了几天了。
    这实在是不幸中的大幸啊。
    孙恩现在是死了,卢循虽然成为了新的首领,可麾下也只剩下残部,想要恢复战斗力还需要一段时间。
    理论上,这段时间是朝廷剿灭他们的最好机会,可是刘邦并不看好。
    ——孙恩来了这么几次,可是将东晋朝廷的兵力消耗了不少,也让更多的人看清楚了朝廷的虚弱。
    西边,桓玄,难道不会决定趁此机会夺取更多的权力吗?
    刘牢之声威大震,那他必定会牵扯到这件事情中来;刘牢之一旦牵扯进去,北府兵也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干其他的事情了。
    以及,这个刘裕出现的次数有点多啊。
    有这样的军事才能的人,在东晋接下来的混乱中,只要不莫名其妙地死掉,就必然会有一席之地。
    他会是日后的关键人物吗?
    再放开一点想象,他是刘牢之的部下,那他会不会就是那个宋武帝呢?
    -
    “看见了吗?打仗啊,可从来不能只看人数。”李世民哼笑。
    虽然刘裕的兵力不足一千,还经过了日夜急行军颇为疲惫,丹徒的守军也完全帮不上忙,但这不意味着他们面对孙恩的所谓十万大军没有一点获胜的机会。
    虽然理论上,兵力多寡是决定胜负的一大关键——其实也不是理论上,在很多时候,兵力多确实是能够胜过兵力少,别的不收,人多就是要强一点。
    不仅看着强,如果主帅军事水平还可以的话,他可以进行的操作也会多一些,比如分兵作战啊、车轮战啊、埋伏等等……
    但是兵力少的话,主帅就可以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下没人,想法再多也没用,只能选择一种或者两种,然后随机应变——更多的时候,甚至就是一个字,“赌”。
    在常规的作战之中,兵力的多寡确实是有着这样的效果。
    但是在青史上留名的,被所有人铭记且总能拉出来作为典型例子的,往往都不是常规作战,那都是军事天才的闪光。
    从这个角度而言,兵力的多寡就不是什么决定性因素。
    除了兵力之外,主帅的军事水平、士卒的军事水平、军心的情况、士气的情况、当时作战的整体局势……这些都是关键,也都是兵力较少的一方能够翻盘的关键所在。
    孙恩的十万部众——假设这其中没有虚报,孙恩真的有十万作战兵力吧——显然就不是那种有着较高的军事水平、经过了严格训练、有着大量战火洗礼、军心稳定牢固、士气充沛且能够稳定坚持的。
    而孙恩本人,虽然他直冲建康这一点做的不错,可是他本人也明显不是什么高超的主帅,不仅没有那种临阵指挥的军事水平,也没有后方组织建设的组织水平。
    如果遇到什么突发状况,他很可能就会毫无准备、措手不及,然后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无力应对;在他麾下的士卒,也得不到及时的指挥,士气一下子就会跌落,军心涣散,变成十万个只想要逃命的人。
    而刘裕,就是那个能够造成这样的影响的主帅。
    虽然当时的刘裕还在刘牢之的麾下,虽然当时桓玄还没有进京,虽然当时东晋还四分五裂勉强维持……但是刘裕的军事才能已经崭露头角。
    这个日后能够南征北战,建立宋朝的人物,显然就是那个能够在青史中留名的天纵之才。
    李承乾也读过刘裕的事迹,对于刘裕的能力完全没有质疑。
    他此时由这个兵力多寡,孙恩,十万部众,又想到了另一个领兵十万的孙姓人士,那一次,也是以少胜多,成就了另一方的美名。
    李承乾不由沉思,难道孙姓将领和十万这个人数犯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