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沈阳攻防,辽沈大捷
作者:尔东大王   明末风云之天启大帝最新章节     
    东北军区总指挥熊廷弼、政治委员康实忠、参谋长伍实君按照朱由校的战略部署,坚壁清野,各部坚守沈阳、辽阳、广宁、奉集堡、虎皮驿等重城。
    努尔哈赤试探了一个月,在辽沈地区一粒粮食也没有捞到,反而倒贴了不少军费钱粮。
    努尔哈赤依然使用诱敌战术,派出几十骑兵在城外游荡,想诱使守城官兵出城交战。
    熊廷弼亲自指挥沈阳防御战,严格执行据城防守的命令。
    努尔哈赤晃悠了两日,凌辱谩骂什么事情都做了,沈阳城守军依然不为所动。
    努尔哈赤又生一计,传出消息,越过沈阳,进攻山海关,随即拔营向西开拔。
    皇家卫队总参谋部给东北军区下达的作战方案中,明确指出,如果努尔哈赤越过沈阳,进攻山海关,沈阳守军不仅无罪,反而有功,说明沈阳防守很好。
    东北军区对努尔哈赤的动向不为所动,反而更加坚定了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
    努尔哈赤又到各处转悠了几日,各处守军依然据城防守,不为所动。
    这下努尔哈赤沉不住气了,再次兵临沈阳城下,开始对沈阳东门发起进攻。
    八旗军队的战术在不同历史阶段有所演变。
    最初,八旗军队在进攻时骑马快速机动,作战时下马步战,使用长把劈刀或长矛进行近身搏斗,追击时则骑马射箭。经常采用突袭战术,利用骑兵的机动性进行快速打击。
    随着八旗兵掌控草原牧区,获得优质马匹后,战术有所调整,?重步兵和骑兵区分更加明确,攻击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包括使用?火枪和?火炮。
    到了后期,随着火枪和火炮的应用,重步兵基本消失,改为骑兵在前,轻步兵居中,炮队在后的阵型。
    在战术上,八旗军队的步兵骑兵密切协同,配合作战。
    行军时,若地广,则八固山并列,队伍整齐,中有节次。地狭,则八固山合一路而行,节次不乱。军士禁喧哗,行伍禁纷乱。
    当兵刃相接之际,披重铠执利刀者,令为前锋,披短甲善射者,自后冲击,巴牙喇精兵立于别地观望,勿令下马,势有不及处,即接应之。
    面对以火器见长的明军,八旗军队也有自己的应对措施。
    顺风放箭攻击明军是八旗军队的经典战术。
    即使在其他不是顺风的战例中,八旗军队也可以以一部分装备重甲的步兵吸引明军火力或以盾车覆盖皮革阻挡明军子弹。
    八旗军队躲在车后放箭,大量杀伤明军而后骑兵进行冲击,往往能够取胜。
    但是,面对依靠红衣大炮守城的明军,早期缺乏火器的八旗军队在攻城战中就处于劣势了。
    此时,八旗军队往往只能先以重甲外披棉甲,盔外戴大厚棉帽者,在前执盾而进,立于城墙之下。继之以所选携轻短甲善射之军,随往放箭。
    接近城墙后,八旗军队执盾登城,城内放箭、掷巨石、滚掷木、投火等抵抗。八旗军队登城的同时,置盾于城下,然后开始土木工程,挖掘用砖石所筑的城垣。
    面对明军的火器部队,八旗军队往往也只能凭借人数上的优势,以及善射的技能,依托盾车和重甲,用弓箭强行压制,这必然要付出相当的损失。
    八旗军队最出名的武器就是清弓和布面甲。
    清弓顾名思义,是清军使用的兵器。特点是大尺寸、大弓梢、拉力较大。注重的是“稳”和“准”。
    清弓一般都是大拉锯重箭近射,不追求射程,其破甲能力相当出色。相比明军的早期火器,清弓威力大,准确度高,确实在战场上有优势。
    布面甲是八旗军队的标志。起源于元朝,兴盛于明朝。
    八旗军队常用的布面甲盔甲与明朝一脉相承。布面甲使用布帛作为甲衣的表面。外面钉有甲泡,要害部位内缀有铁甲片,棉布做衬。
    上身甲称甲衣,有无袖和有袖两种,下身称甲裳,穿时用系带系于腰间。
    布面甲制作成本低廉,工艺简单,既能保暖,又对早期火器有一定防护作用。可以说是八旗军队的利器。
    首先打头阵的依然是李永芳、佟养性的汉军等杂牌军,约莫4000人左右。
    汉军杂牌军以前隶属于明军时,战斗力拉跨,可投降女真后,攻起城来却勇猛无比。努尔哈赤治军还真是有本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古代攻城之战,排在前面的士兵明知是炮灰,为何还要拼死往前冲?
    古代四大军功,先登、斩将、夺旗、陷阵,以先登为最,先登意味着战争的胜利。
    如果你能够冲上去第一个登城而还能活下来,除了给钱,还能做官,甚至封侯,可谓是九死一生。先登就像一场赌博,你能够活下来世世代代吃喝不愁。
    熊廷弼派出一个旅4000名步枪兵进行防御,迫击炮、手榴弹刻意被隐藏。李永芳、佟养性的汉军,几次进攻,都被步枪轻易击退。
    明军零伤亡,李永芳、佟养性的汉军伤亡了上千人。但城下的壕沟被填埋清除了一道。
    第一天的攻防结束,努尔哈赤发觉形势不对,明军火器厉害,立即调整战术。
    第二日,努尔哈赤派出大量车盾,依然是李永芳、佟养性汉军杂牌军,兵力增加到8000人,隐蔽在车盾后进攻东门。目的很明确,填埋清除城下的壕沟。
    熊廷弼轮换一个旅4000名步枪兵进行防御,迫击炮、手榴弹依然被隐藏。
    经过一天的激战,明军依然零伤亡。李永芳、佟养性付出伤亡3000人的代价,城下的三道壕沟全部被填埋清除。
    李永芳、佟养性用伤亡4000余人的代价,为女真八旗大军趟出一条血路。
    第三日,真正的血战开始了。努尔哈赤在西门、北门各出动5000人发起佯攻,分散明军兵力,借机主攻东门。
    西门、北门打响后,努尔哈赤派出大量的车盾,组织了2万女真八旗重甲步兵隐蔽在车盾后,开始强攻东门。
    熊廷弼在西门、北门各安排一个旅4000名步枪兵进行防御。派上两个旅8000名步枪兵,在东门进行防御,手榴弹准备,迫击炮依然被隐藏。
    女真八旗步兵在付出约5000人的伤亡后,进攻到城下。密集的弓箭也射向了城头,明军开始有了伤亡。
    女真八旗重甲步兵架起云梯,开始登城时,密集的手榴弹飞下城墙,一时间尸横遍野,女真八旗重甲步兵看着即将到手的城门城墙,誓死不退。
    幸存者看着伤亡惨重的八旗子弟,已经打红了眼,不顾一切的往城上攀爬。
    东北军区增援的两个旅8000名步枪兵早已经临阵待命,盯着城墙垛口,上来一个,解决一个。手榴弹也不停的往下扔。
    沈阳城看起来摇摇欲坠,努尔哈赤见此情形发起总攻,派出3万骑兵冲锋。
    熊廷弼等的就是女真八旗的骑兵出场,布置5个山炮营135门山炮、10个迫击炮营810门迫击炮,请君入瓮。
    当女真八旗骑兵冲锋至2500米时,810门迫击炮齐发,5分钟的密集轰炸,约1.5万发炮弹倾泻到3万骑兵头上,女真八旗骑兵伤亡过半。
    幸存的女真八旗骑兵冲到城下抛射弓箭时,又遭遇步枪兵的打击,伤亡超过三分之二,面对巨大的伤亡,不得不撤出战场。
    炮团打击骑兵的同时,城下的女真八旗重甲步兵也遭遇了猛烈的打击,手榴弹、子弹收割着女真八旗的生命。
    女真八旗步兵伤亡一半以上,纷纷撤退逃窜,但要跑出八百米才比较安全。等到全部撤出,伤亡约人,仅有约5000人回到大营。3万骑兵伤亡约。
    三天下来,歼灭八旗约4万人,女真军参将布刚、游击郎革、石里泰、雅巴海、布哈、孙扎钦、巴彦、雅木布里、西尔泰、郎格、敦布达哈、木布、禄汪格等将领战死。明军阵亡400多人,伤15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