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突然get到一条新的致富路。
作者:九粒糖   脱离剧情后,炮灰女配收租养老了最新章节     
    正在做心肺复苏的知青们;三五个正在交流学习的婶子们,大家或争论、或调笑;高举着暖水瓶站在台上傻笑的社员,身后是热闹起哄的群众。
    剩下的都是知青们的单人照还有苏家人的单人照,也有合影。
    苏暖动作都小心了许多,只要好好保存这些相片,以后可都是珍贵的回忆,又选出了几张,问刘师傅新要一个相片袋单独装好。
    刘师傅看着她的动作,笑着夸了几句,“你拍得还挺好的。”
    苏暖闻言笑了笑道:“谢谢师傅,还是你洗照片洗得好。”
    一点都没浪费胶片和相纸,洗相片也是技术活,很多时候未必能一次冲洗成功。
    收拾好相片后就从照相馆离开。
    来到了邮局这边。这会快下班了,邮局内时有一个十七八岁左右的姑娘背对着窗口,好像在收拾东西。
    苏暖上前轻轻的敲了敲。
    那姑娘估计是太过于专注,吓了一跳,听见声音急忙转身,又不小心碰落了手边的纸箱,里面大大小小的东西洒落一地。
    “啊!完蛋了,地上有水。”
    尴尬了啊!
    苏暖透过窗口看进去。
    发现掉落的都是一些旧版的“文字票”,文字票就是文革时期的邮票。
    她忽然灵感一闪,邮票啊!
    文字票相对于其他邮票,存世量很少,通常价值都会比较昂贵。
    邮票不易保存,加上这年头一般有事儿都是靠写信,邮票自然而然的就保留的比较少。
    集邮的人收藏的几乎都是使用过的邮票。
    整版的新邮票非常少见。
    不管什么东西都是物以稀为贵。
    东西越少越珍贵。
    突然get到一条新的致富路。
    “同志,你是要寄信还是电报?”
    窗口的小姑娘见苏暖的视线一直看向里面也不说话,不由好奇的开口询问了起来。
    他们这里也没有什么东西好看的。
    就只有信封和邮票而已。
    “你好,同志,那些旧邮票,能卖吗?我想买几版。”
    那姑娘仿佛是跟看傻子一样在看着苏暖,买那么多邮票干嘛用啊,这玩意又不能吃又不能喝的,有这多余的钱拿回去买鸡蛋吃不好吗?
    难道是以为旧邮票会比较便宜?
    于是她好心提醒道:“旧邮票的价格和新邮票是一样的,邮票邮局很多的,没必要多买。”
    苏暖一听就知道被误会了,可是她也不能说,这玩意以后轻轻松松就能卖上几万块吧。
    随便扯了个理由圆过去,“我喜欢这些旧邮票上面的图案,颜色也都很好看,而且现在多买点下次寄信我就可以不用再买了。”
    窗口小姑娘听苏暖这么说也不再劝了,只是问苏暖要多少。
    文字票主要以突出当时的政治形势为主。语录、诗词、题词在邮票上触目皆是,红色成了邮票的主色调。
    还有一些原计划发行的邮票,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停止发行了,但会有个别邮局私底下违反规定,提前出售了一些。
    例如最出名的全国山河一片红,可惜苏暖找了一会没有找到这个,反而是看到了另一版很少见的全面胜利万岁。
    最近版和以往版,苏暖每样都买了一套,反正一版才一两毛钱完全可以接受。
    一共十九套邮票,面值四分和八分的都有,加上寄信五分钱,苏暖爽快的掏钱,高高兴兴拿着邮票离开了。
    至于身后那刺果果看傻子的眼神?
    苏暖一点儿也不生气,切~这可是未来京市的一套房。
    收租的梦想又进了一步,开心!
    骑着车,一路晃悠着回家,刚进家门一抬头,嚯呦,差点没把她吓到。
    怎么这么多人?
    “啊?姐姐!”
    正在门边和小伙伴玩捉迷藏的苏阳阳嗷一嗓子,整个院子的人都知道苏暖回来了。
    一下子,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窝蜂地跑了出来。
    “苏暖,你可算回来了,照片洗出来了没?”
    大家用十分期待的眼神看她。
    苏家买了一台照相机的事情现在传得整个大队都是,这可比自行车稀罕多了,于是,下午下了工,大家伙都顾不上吃饭,都跟约好了似的一个个的都跑来苏家想看照片。
    苏暖:“......”
    从书包里翻出那个相片纸袋递过去。
    堂屋太小了,光线又暗,挤不下那么多人,于是大家就在院子里看照片。
    一张张相片翻阅过去,周桂华和苏友福都很满意,周姥姥更是小心翼翼的捏着,不让其他人上手,就怕弄坏了。
    “啊,这是我吗?拍的可真清楚,你们看,我脸上这颗小痣都拍到了。”
    “这是在干啥呢?”
    “瞧你这记性,不就是一唱一搭,唱歌那会儿啊。”
    “哎呦,我这拍出来还怪威风的嘞。”
    “桂华,这是你吗?拍的也太好看了,就跟那会刚来咱们村的时候一样。”
    “全家福也好,看着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可真好......”
    苏暖看大家看得开心,也没说自己把照片投稿给报社的事情。
    能不能成还是一回事呢。
    不过她还是找个间隙和苏大伯提了一下。
    苏友德乐的见牙不见眼,亏得上次开会叫苏暖去了。要不然上报纸这种好事咋能轮到他们大队头上,高兴还来不及呢,不可能有人会不愿意。
    看了照片后,特别是苏暖一家子的全家福,之前就很心动的上河大队众人更想拍照了。
    尤其是年纪比较大的老人,都留着这么一张照片在家里世世代代的传下去,家里的晚辈们就知道自己的祖宗是谁了。
    其中赵二奶奶最为着急,守在周姥姥旁边都快望眼欲穿了,她紧紧拉过苏暖的手,开口道:“暖啊,你给二奶奶说说,拍这样一张得多少钱?”
    苏暖想了想,“二奶奶,这得看多大的照片,您看像我姥姥拍的这种大小,加上洗照片的钱要八毛一张。”
    苏暖没想着挣村里人的钱,国营照相馆价格更贵,差不多是一块钱一张。
    虽说这价格对村里人还是稍微贵了那么一点儿,但照片能保存的时间长,其实挺值得的。
    只是,一顿饭的功夫苏暖就断断续续的接到了十几个订单。
    全都是约时间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