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区别
作者:一株铃兰   重回五零,我带空间物资当咸鱼最新章节     
    岑柚学习的是理科,所以高考的科目也是理科。
    考试科目和后世的高考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岑柚因为是理科,所以这次高考科目有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和化学。
    但是文科生的高考却是不用考数学的。
    还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区别就是外语并不是英语,而是俄语。
    岑柚并不偏科,可以说基本每一科都是稳定发挥,而相较于文科,理科可供的选择更多,所以岑柚并没有因为文科不考数学而特意去选择文科。
    老师进来的时候也非常随意,并没有后世高考时考场上不同时段的提醒铃声。
    教室里的一点微弱声音也在老师进来之后瞬间消失无踪,安静的仿佛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到声音。
    不过也是,虽然很多家长都不是很在意高考,但这对于学子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决定着以后的命运。
    而且现在的大学并没有那么多,录取率虽然不是很低但也不是很高,如果发挥不好或者没实力,就只能回家或者参加招工。
    能坚持到高考的大部分学生基本都想考一个大学出来。
    因此当老师试卷一发下来,学生们几乎都拿起笔埋头开始答题,教室里只剩下沙沙沙的笔尖在纸张上摩挲的声音。
    老师们也没有闲着,一个考场分配了两个监考老师。
    学生的位置都拉得很开,所以视野也很开阔,再加上老师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每个同学的身上。
    谁要是有一点点的动静都能被老师瞬间捕捉。
    也没人敢去作弊,原因无他,现在能不能上大学并不是完全由成绩决定。
    这也是岑柚在快到高考前夕才了解到的,大部分人都不清楚,以为只要成绩够好就一定能上大学,包括岑柚自己也一度这么认为。
    然而事实却不是如此,用班主任老师的话来说,能上大学的基本上都成绩很好,但成绩很好的,却不一定都能上大学。
    “为啥?”
    岑柚听到这话当时就是一脸懵逼。
    不怪她土鳖,实在是这话颠覆了她一直以来的认知。
    高考不就是拼成绩的吗?总不能是拼人品吧!
    然而下一秒班主任老师的话就狠狠地打了她的脸:“我们现在的学生想要上大学,不仅成绩要好,思想觉悟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大学录取不只看高考当天的成绩,班主任执笔的“毕业鉴定”更重要。”
    “什么是毕业鉴定?”
    “毕业鉴定就是评语。”班主任清晰的话语犹在耳边,“也不完全是评语,不过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以评语为主的。”
    岑柚一直知道在这个个年代里,不管是学生还是工人,思想觉悟都是很重要的考核标准。
    只是她没想到,原来除了后面才会出现的工农兵大学生,现在的大学也会受到影响。
    而那些没考上大学的同学,大部分也都是平时调皮捣乱或者思想觉悟不高的。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的岑柚不由得十分庆幸,还好她一直以来在学校都和人和平共处,对上尊师重道,对下和同学友好相处,从来不会打架闹矛盾什么的。
    更不要说使绊子这种背后阴人的行为,也就不存在得罪人的可能。
    不过也由于每个班主任的能力不尽相同,还有对评价标准、政策分寸等标准掌握得不统一,因此评语的水平也写得良莠不齐。
    所以为了把关,一般都是由中学的校长亲自审阅、并与班主任协商,从而确定最终的评语。
    不过这“待遇”也不是每个学生都有的,一般只限于毕业考试总成绩排在年级前50名左右的学生。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们尽可能多地被重点院校录取。毕竟学生要是考的学校好了,学校脸上也有光不是。
    更何况毕业时学校事情也多,校长也不可能把所有毕业生的评语都看一遍。
    有家庭出身不够好,但高考成绩较好的同学,那么这所谓的“个人政治表现”鉴定评语对他就格外重要了。
    因为这也许就是他们能否考进大学,甚至是能否进入重点大学深造的关键。
    当然,也有一部分家庭出身好的同学,如果高考成绩稍差,也会因为学校给出了好的鉴定评语而改变命运。
    反观后世,则完全是“一考定生死”,全凭成绩来说话,这也是岑柚看到的很多同学心态比较轻松的原因。
    而作为学校的学子,学校对于学生也一般会比较宽容,如果不是学生实在太过闹腾,或者犯了重大错误无法忽视,学校一般都不会在这一块卡人。
    以上这些可能成绩还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这两种情况之外还存在一种可能,也是岑柚完全不曾知道的。
    那就是有部分的高校同样也希望能够招入一些思想觉悟高、入学后能担任学生干部的人才。
    这些人才包括各个方面有特别才能的,比如有文艺体育专长的人才。
    或者省、市级各学科竞赛的优胜者等,这也则要全靠毕业鉴定来展示。
    岑柚对此倒是表现的很轻松,因为她对自己的实力完全有信心。
    她并不担心自己会滑档,因为现在填志愿也和后世不一样,先要填写志愿,然后才会去参加高考。
    在填志愿的时候,每个志愿表上都有“服从调剂”四个字。
    因为不是你填了什么志愿就一定能上哪所大学,至于哪些同学上哪所大学,也都是按照国家计划的。
    就像毕业后就业一样,只要你能上了大学,毕业就能有工作,也都是国家统一分配的。
    根据岑柚有一段时间旁敲侧击的调查,除了极少数一部分学生,大部分同学都没有“什么专业今后就业好”的概念,甚至连这种想法压根都没有。
    在他们的认知里,只要上了大学,就相当于有了工作,国家就会给你分配以后要干的事儿了。
    这也是很多人坚持想要上大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此学校还专门就“服从调剂”四个字召集所有考生搞了一个座谈会,讨论的都是如何服从祖国需要,做好升学和就业两种思想准备。
    不得不说这个年代,即便是学生觉悟都非常高,一场座谈会开的非常顺利,组织说什么就听什么,基本没有人有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