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冒顿身死
作者:风吹樱花落   月下追范增,我不愿乌江自刎最新章节     
    冒顿又一次吐血,诸王皆聚拢过来,皆面露惊色。
    看着怒目圆睁且手捂胸口的冒顿,众人忧心忡忡,又有些手忙脚乱。
    他们不知该如何应对,项羽射来的箭矢虽不致命,但楚军带来的打击着实巨大。
    当一个人风头正劲时,一盆冰水浇下,不仅能让其冷静,甚至可能使其一蹶不振,更有甚者会丧命。
    此言论用在冒顿身上毫不为过,他出身高贵,却遭上任大单于冷落。
    身为长子,他郁郁不得志,长期郁郁寡欢。
    为了提防冒顿,其父将他送至大月氏做人质,表面上是重用他以避免两国战乱,实则是想借机除掉这个逆子。
    当匈奴大军攻到大月氏时,他趁乱抢夺战马,独自一人杀出大月氏,历经千难万险才回到漠北王庭。
    冒顿死里逃生归来,上任大单于心中有愧,虽未责罚他,但在接班人的问题上,早已将他弃如敝履。
    历经磨难的冒顿,看透了世间的冷暖,他不愿接受命运的安排,更不愿在他人的掌控下任人摆布。
    他暗中积蓄力量,发明了响箭。
    先杀战马,再射王旗,又命随从射杀爱妻以立威,最终借机射杀其父,成功独揽大权。
    那时,他刚刚掌权,匈奴势弱,长期遭受强大的东胡部族欺凌。
    为了求得一场胜利,他忍辱负重。
    先送金钱宝马,又送爱妾给敌人。
    他的做法看似软弱可欺,实则是在麻痹强敌。
    当东胡贪得无厌,再次索要大片领土时,他怒不可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奋起反击。
    他连夜召集匈奴部众,倾尽全力,所有兵力和部族一同上阵,全力一击,将毫无防备的东胡部族一举歼灭。
    灭亡东胡后,他又将曾身为人质的大月氏消灭,至此,漠北之地第一个帝国应运而生。
    自匈奴帝国崛起,百万匈奴部落随其南征北战,数年之间,领土扩张十余倍,人口亦多达数百万之众。
    一战击败汉国后,虽迫使中原北境归顺,却也与同时崛起的大楚不期而遇。
    匈奴稳稳占据北方,而南方之地皆已归顺大楚。
    一片大地上,两个帝国同时存在,犹如一山不容二虎。
    独日怎能同时照耀两地?
    两轮烈日同时升起,两位帝王又颇为相似,本应惺惺相惜,却在民族利益、功成名就上狭路相逢。
    为了各自民族的未来,冒顿与那声名显赫的项羽注定无法成为挚友,结局唯有一存一亡。
    可惜,长生天不庇佑冒顿,三次大战,匈奴帝国两败一平,致使曾经盛极一时的匈奴人从此衰落。
    三战过后,匈奴帝国损失人口将近七十万,兵力损失亦超过二十五万。
    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这对本就人口稀少的匈奴人来说,实在难以承受。
    思绪流转间,匈奴人由弱变强,又由强转弱的历程,诸位大王皆了然于心。
    想到匈奴人的未来,他们满怀伤感地看向气息奄奄的冒顿。
    在诸位大王的期盼中,冒顿似乎明白自己大限将至。
    他双眼圆睁,似有不甘,又充满落寞。
    回顾一生,他虽行事果断、狠辣至极,但对于匈奴人,他问心无愧。
    “项羽,项羽……”
    想到那无敌的项羽,他神色突变,满脸不甘。
    用生硬的语气念叨着项羽的名字,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猛地坐起。
    此刻,他容光焕发,仿若回光返照。
    诸王庄重,皆敛声屏气。
    众人凝视中,冒顿竭力振作。
    临终之际,他安排了后事。
    继承人在侧,他念及爱子稽粥,遂将其立为下任匈奴大单于。
    此子常年镇守西北边陲,此刻虽未能及时赶到,然却是冒顿唯一在世的世子。
    交代完继承人,冒顿环顾空寂无人的莫那河畔。
    浑浊的河水、焚毁的帐篷、残存的血迹、腐臭的热风、悲啼的飞鸟、落日的余晖…………
    “项羽………”
    当他再次念出项羽的名字时,他那庞大的身躯突然无力地倒下。
    冒顿离世,一代豪杰心有不甘地走了。
    ………………
    次日,新任大单于稽粥抵达,其被敬称为老上单于。
    在老上单于的主持下,匈奴人欲将冒顿埋葬于莫那河畔。
    挖掘陵墓时,众人骇然失色。
    略微挖掘土层,密密麻麻的尸体便展露无遗。
    这些尸体浮肿恶臭,已然呈现巨人观之态。
    其规模之庞大,遍及整个莫那河畔。
    自上而下,多达数十层。
    其中,依据服饰可轻易分辨,不仅有匈奴男女老幼的遗体,还有众多的牛羊牲畜。
    目睹如此规模的尸体,众人才恍然醒悟。
    空气中弥漫的恶臭,竟是楚人蓄意所致。
    最先洞察其奥的左贤王觉察到异常,他紧紧拉住老上单于,其神情惶恐,犹如目睹厉鬼般惊骇至极。
    知晓缘由后,老上单于骇然失色。
    他初登大宝,本欲休养生息以图大业,岂料,赖以为生之所竟被楚人埋葬尸首数百万之多。
    值此酷暑之末,正值瘟疫猖獗之际。
    为了民族的存续,为了匈奴人的将来,为了一雪前耻,他当机立断下令匈奴各部迁徙此地。
    毅然选择了背井离乡,一百多万匈奴人逐水草而居。
    【一路西进,他们坚定不移地朝西而行。】
    【岂料,日后一百多万匈奴人的西行不仅给沿途诸国带来了无穷的灾祸,更是将声名远扬的罗马帝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其西行之举,令投降而来的中原人陈豨和臧荼暗自心生异念。
    两人密谋一番后,深知匈奴帝国已然衰败,趁匈奴人不备,二人率领万余部众逃往了楚国。
    ———————
    匈奴人西行之际,项羽已在钟离昧、项声、项庄的接应下返回了楚地。
    抵达邯郸时,因长途跋涉,项羽即刻命令大军安营扎寨。
    安顿好大军,项羽旋即前往了邯郸城———原赵王宫。
    大殿之内,项羽与蒯通相对而坐。
    二人就与匈奴交战的经过交谈片刻,旋即又探讨了治国之策。
    正谈得投机时,一传令官悄然走近。
    “陛下,军中一都尉求见。”
    闻此声,项羽转头望去,面露疑色。
    “……军中都尉?”
    “正是陛下。”
    军中都尉求见,项羽看了一眼蒯通,心中满是疑惑。
    都尉虽为军中中层将领,然现今楚国拥兵数十万,其都尉之职更是数不胜数。
    即便有要事禀报,也应先告知其将军或直属上司,怎会直接求见自己。
    不明那都尉此举何意,稍作迟疑,他心中的好奇终究还是压过了不满。
    “嗯,宣他到此地!”
    “遵命!”
    不多时,随着传令官的离开,一名陌生的将领匆匆赶来。
    项羽看着俯身施礼的都尉,抬了抬手。
    “你因何事,要来面见寡人?”
    “呃……”
    都尉看了一眼蒯通,稍显犹豫。
    项羽瞧出异样,脸色一沉。
    “但说无妨,此处并无他人,……休要支支吾吾!”
    “是……是陛下。”
    都尉稍作停顿,面露苦色。
    “陛……陛下,末将乃赵王麾下,……呃,然末将对陛下之忠心,……天地可鉴、可昭日月。”
    “…嗯,汝等皆乃大楚之肱股之臣,寡人并无异议。”
    “…然,陛下,…赵王已现异象,对此,…望陛下务必警惕!”
    “…赵王现异象?”
    项羽眉头微皱,反问一句。
    “虞子期现异象否?”
    “是…是陛下,此事须从追击匈奴残部说起。”
    “…哦?望汝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