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七章 七擒孟获(84)
作者:高瞻非   马谡别传最新章节     
    贺云挑选的营地,非常有讲究,很符合孟获的心意!
    这个三岔路口,一条路可以通向三江城,一条路直达乌戈国。
    贺云知道时孟获暂时无法决定去向,这里去哪里都很方便。
    孟获一听,这个方案可行!
    当场让带来洞主、孟优各挑选一个千人队,其余的跟着让贺云、方山先向前走。
    孟优挑好了人选,亲自带人立营,很快就给孟获支好了一个帐篷。
    三人在帐篷里面坐下,一起讨论了一个时辰,也得不出什么结论,只好暂且各自休息,等到木鹿大王和蜀军决战的结果出来以后,再决定行止。
    如果蜀军获胜,木鹿大王虽败但能保存部分力量,带来洞主就先回秃龙洞,掌控秃龙洞部落的军队。
    如果木鹿大王兵败身死,说明八纳洞部落已经被征服了,诸葛亮很快就会追击自己,必须先去乌戈国找兀突骨。
    带来洞主的任务,就是说动兀突骨出兵,别的事情都可以放到一边。
    孟获在帐篷中睡了过去,迷迷糊糊听说斥候回来报告军情,连忙爬起来,走出帐篷一看,孟优、带来洞主和那两千士卒,全部坐在地下,他们的武器,则被放在旁边堆成一堆。
    四周有数千蜀军,把整个山谷都团团围住了。
    孟获知道,诸葛亮又追过来了,他心里有些发苦!
    果然,两个身高力壮的士卒,推着一辆两轮车过来,诸葛亮悠闲的坐在车上,摇着羽扇。
    原来,诸葛亮接到孟获已经逃跑的消息后,立即下令发起总攻。
    孟获现在能主动把胜利送到诸葛亮的手上,但他心里的执念就是想从诸葛亮手里逃脱一次,所以他不顾蛮王的身份,不顾友军的安危,不战而逃!
    谁知道,因为手下一些将领对诸葛亮多次释放孟获不理解,他的心里也有一个执念,那就是每一次交战,都必须把孟获生擒活捉!
    其实,已经蜕变成带路党的孟获,私底下又与诸葛亮有了默契,他大可放孟获一马。
    但诸葛亮对每一次战斗的谋算,追求的都是算无遗策!
    只要孟获出现在战场上,怎么也逃不过诸葛亮的谋算。
    诸葛亮进军八纳洞部落之前,已经派出大量的斥候,察看了木鹿大王选定的战场。
    他仔细看了孟获营寨的图纸,就知道孟获随时都可能跑路。
    诸葛亮可不想让孟获逃出自己的手心,他专门派出大量斥候,察看了孟获可能的逃跑路线,发现这个小山谷,是擒住孟获的好地方。
    有了想法,诸葛亮就开始计划实施,他准备亲自出马擒住孟获。
    在轻易击溃木鹿大王的大象阵以后,诸葛亮知道胜利就在眼前,为了不耽搁擒拿孟获,他下达全军出击的命令以后,留下杨仪、蒋琬、马谡等人主持大局,自己悄悄带着赵统、柳隐、诸葛乔、马岱等人,带着不到四千人的军马,抄近路先到这个山谷周围埋伏起来。
    本来,诸葛亮这次还是需要以少胜多,他准备先用十面埋伏之计,击溃孟获的军队,然后把孟获与大部队分开,逼到一条小路上,再用绊马索将其擒获。
    诸葛亮用不到四千人,对阵孟获的一万五千人,风险还是不小!
    好在孟获军队里的士卒,大多都有被蜀军俘虏的经历,一旦交战不是望风而逃就是放下武器投降。
    但不管怎么样,蜀军的几千军队都得动起来。
    谁知道,孟获居然自己把主力部队调走了,只留下二千军队护卫。
    二千人的蛮族军队,在诸葛亮眼中不算什么,他连兵法中“围三缺一”之法也懒得用,他直接命令马岱、赵统、柳隐、诸葛乔分为四路,把孟获的营地包围起来。
    不出所料,四面的蜀军现身以后,那二千士卒纷纷丢下手中武器投降,在场的孟优和带来洞主,也是束手就擒。
    诸葛亮呵呵一笑,对孟获说道:
    “蛮王不战而逃,跑的倒是挺快的!你原来说,只要再擒住你,方始心服口服,今天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孟获知道诸葛亮是在演戏,但他不得不配合,梗着脖子,气冲冲的说道:
    “我已经脱离战场,你却领兵偷袭我的营地,非君子所为,实难让我心服口服。”
    诸葛亮可不管孟获的理由是什么,继续敲打道:
    “我已经擒住你六次了,你还是不服,你到底要我擒拿多少次,才能真心归顺?”
    孟获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我蛮族还有强援乌戈国,你如果能击败乌戈国,第七次擒住我,我就倾心归服,誓不再反。”
    诸葛亮仰头大笑,说道:
    “你只管去搬取救兵,我等你来战!”
    说完,一挥手,带领军队转身离去!
    这次诸葛亮来得快,去得也快,连收缴孟获士卒的武器装备和马匹都没有带走。
    孟获以复杂的眼神看着诸葛亮离去,然后下令拔营行军,先和贺云、方山他们汇合再说。
    孟获这次被擒,人员和物资几乎没有损失,但士气更加低迷!
    到了三岔路口,贺云、方山已经把营地安置好,而且晚饭已经做好。
    孟获与众人一起吃完晚饭,把孟优、带来洞主、贺云、方山等人召集在一起,商量下一步的行动。
    孟获留在八纳洞的斥候,都已经回来了,这次木鹿大王败得非常彻底!
    不但木鹿大王本人死于乱军之中,而且他的大象兵彻底被打残,不为人知的驯兽底牌也烟消云散,三万精锐士卒折损大半,他可比朵思大王还要惨。
    现在孟获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向乌戈国求援。
    而乌戈国国主兀突骨,一直与孟获很不对付,他和孟优去求援,肯定是不行的。
    只有带来洞主与木鹿大王、兀突骨是故交,他们的关系很好。
    兀突骨与朵思大王、木鹿大王两人的关系都很好,尤其是近来,三人还在暗地里结成盟友。
    现在朵思大王、木鹿大王相继败亡,带来洞主找兀突骨替他们报仇,在情理之中。
    当然,孟获作为蛮王,跟随带来洞主一起前往乌戈国,也是可以的,只是有点不符合蛮王的身份。
    于是,带来洞主带着几个贴身护卫,前往乌戈国求援。
    孟获这次前往乌戈国,反正是看热闹,想起自己每次都逃不过诸葛亮的抓捕,索性让孟优、贺云、方山领军前往三江城附近驻扎下来,随时准备接应,他自己只带着了一千心腹士卒和带来洞主的两千士卒,前往乌戈国。
    乌戈国主兀突骨,身体高大强壮,惯用武器是一柄乌黑发亮的长戈,他武艺高强,其手下军士,俱穿藤甲,手执短戈。
    制作藤甲的木藤也是乌戈国的特产,生于山涧之中,盘于石壁之上。
    乌戈国人采取木藤,先浸于油中,半年后才取出晾干;如此反复浸泡并晾干,大概需要十多次,历经五年时间,才能使用,由族中的能工巧匠打造成铠甲。
    这种铠甲,穿在身上非常轻便,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箭皆不能入,因此号为藤甲军。
    藤甲军用的兵器,是一种乌黑的短戈,也是乌戈国传承了无数年的兵器的,打造工艺独特,他们的颜色乌黑发亮,是因为在打造过程中淬有剧毒,被这种乌戈击中,只要见血,基本上没有活命的可能。
    因此,他们因惯用乌戈,而被别的部落称乌戈部落,后来被兀突骨改为乌戈国。
    乌戈国军队的制式兵器,分为长戈和短戈两种,相较于长戈,短戈的柲(柄)的长度较短。
    长戈的柲,一般长约九尺左右,古时主要用于车战,便于在车上攻击远处的敌人,在乌戈国,长戈是中高级将领的标配,只有千夫长以上的将领,才配备长戈。
    藤甲军从普通士兵到百夫长,清一色的配备短戈。
    短戈的柲长度约三尺左右,这种长度设计,使得短戈更适合在近身格斗中使用,操作起来更加灵活便捷。
    在步战中,短戈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兵器,当士兵与敌人近身搏斗时,短戈可以快速挥动,利用援的钩刃进行攻击。
    在古代的城市巷战,或者丛林作战等,都使用短戈。
    在复杂地形环境下,长兵器施展不开,短戈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乌戈国的乌戈,都能够配合藤甲、铁牌使用。
    士兵一手持铁牌防御,一手持乌戈攻击,藤甲能够有效地抵御对方的攻击,可乘机反击敌人,以伤换伤。
    乌戈国士卒受点轻伤不算什么,但敌军士卒要是被乌戈刺伤,等毒性发作,就没有了性命。
    短戈在乌戈国经久不衰,主要是其领地是以山地为主,非常适合使用短戈,而且部落之间经常会发生小规模冲突,乌戈携带方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带来洞主以前也经常来找兀突骨,他轻车熟路,很快就到了乌戈国国都,让侍卫前去通报兀突骨。
    很快见到了兀突骨,带来洞主拜倒在地,说起朵思大王、木鹿大王阵亡之事,他不由伤心得放声大哭,请求兀突骨出兵替他们报仇。
    兀突骨和木鹿大王、朵思大王,早先就有了联系,但他们败得如此之快,让兀突骨也有些措手不及,他的内心也有些恐惧。
    好在没有听说蛮王孟获阵亡,孟获且战且退,与蜀军大小十数战,一直从建宁郡败退到了八纳洞,还能全身而退,说明他对付蜀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兀突骨和孟获,从年轻时开始,就是竞争对手,他们相斗数十年,孟获稳占上风。
    兀突骨是相当骄傲之人,但他对孟获还是相当佩服的。
    他认为,如果孟获能帮他出谋划策,对付蜀军就更有底气。
    兀突骨这么想,本来没有什么问题,但因为孟获与诸葛亮私底下达成了默契,加快了他的败亡。
    至于给朵思大王、木鹿大王报仇的事情,他们暗地里有盟约在先,兀突骨也没有推脱的道理,他对带来洞主说道:
    “我将集结本洞全部的藤甲兵,替你们报仇,不知道蛮王孟获现在何处?”
    带来洞主就是替姐夫孟获打前站来了,因为兀突骨与孟获一直不对付,所以,带来洞主并没有先提孟获的事情。
    他准备等兀突骨答应出兵以后,再提一下孟获的事情,打着让孟获前来助战幌子,让孟获过来。
    现在兀突骨主动询问,带来洞主回答道:
    “蛮王与蜀军血战数次,现在只剩下数千残兵,已经前来与国主汇合,不日就能到了。”
    兀突骨一听非常高兴,孟获毕竟是蛮王,他马上派人去迎接孟获到来。
    孟获到了以后,兀突骨给予了很高的礼遇,大摆宴席,两人相谈甚欢,想起年轻时候的各种对抗,两人哈哈大笑,一笑泯恩仇!
    兀突骨虚心请教,孟获知无不言,带来洞主献计献策,很快就定好了对阵蜀军的方略。
    兀突骨虽然相信带来洞主和孟获,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缔造的藤甲军神话,其实是为了威慑银坑洞和其他部落。
    所谓的藤甲的刀枪不入,也只是一个名头!
    毕竟藤甲是木藤所制,前面几下普通的攻击或许能挡住,击打的力量太大或者次数多了,藤甲照样会被损毁,心里打定了主意,军队绝不远离本国,也不与蜀军硬拼,能逼得蜀军退兵,就万事大吉了。
    三天后,兀突骨已经集结了两万藤甲兵,这已经是乌戈国的极限了。
    乌戈国兵员虽然不缺,但藤甲的产量太低,而且每年报损的数量也不少,上好的藤甲,库存的时间太长,就更加容易损毁了。
    在兀突骨上位之前,乌戈国经过很多年的积累,才攒够了一万藤甲军的藤甲和乌戈,并且有五千套的库存。
    兀突骨上位以后,有意与孟获在军备上一较高低,加大了藤甲的产量,这二十多年,乌戈国也就增加了不到五千套的藤甲,勉强凑够了两万套藤甲。
    现在兀突骨再想增加藤甲的库存量,基本不可能了,因为每年生产的新藤甲也就能够补充那些年久损耗的藤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