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上钩
作者:虞溪泽   汉末战国最新章节     
    “主公可是要亲自赶去劫粮?”郭嘉见曹操这语气神态,忍不住问道。
    “正是!孤与子和前去劫粮之时,文谦率军向昆阳发起佯攻,奉孝留守大营!”曹操看着郭嘉,又道,“事关重大,孤这一趟,非去不可!”
    郭嘉笑道:“主公但去无妨,臣在大营静候主公凯旋!”
    曹操颔首,望着昆阳城方向,幽幽道:“此战凶险之极,徐伯润真乃吾此生大敌也!”
    “主公若是愿意放弃南阳战果,昆阳又岂能挡得住主公。”郭嘉淡淡道。
    曹操一愣,旋即大笑起来:“若是劫粮不成,孤便纳奉孝此计!”
    郭嘉微微一笑,并不言语。
    放弃南阳战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毕竟南阳一战,汉军伤亡不小,若是就这般放弃,不但阵亡的将士就这般白白牺牲,对魏公的声望亦是巨大的打击。
    陈帝之死,本就让陈汉内部产生动荡。若是再这般落魄从南阳撤回,恐怕陈汉又要再起波澜。
    更何况,梁军如今亦是侵入颍川,占去了数县!
    “主公,一切已准备妥当!”曹纯再次前来。
    曹操沉声道:“出发!”
    ……
    “大王,汉军已然上钩!”
    昆阳一战,汉梁双方的探马互相穿插,早已经没有清晰的战线。汉军探马散布于昆阳百里之外,梁军探马亦紧盯着汉军大营的一举一动。
    为了取得这一战的胜利,双方都可谓使出浑身解数。
    梁军的粮草,说是陷阱,却也是梁军的命脉。
    毕竟,这批粮草若是真的为汉军所毁,昆阳城是真的会陷入粮尽的危险。
    为了那一线胜机,曹操在赌,徐泽又何尝不是呢。
    只不过,相较于曹操,徐泽可以占据主动,从容布置罢了。
    “汉军出动了多少兵马?”
    “只有三千虎豹骑和三千虎卫军!”
    “好个曹孟德,竟有如此魄力!”徐泽禁不住赞道。“传令司马懿,曹孟德亲率六千精锐来攻,让他司马懿死死护住粮草。若是丢了粮草,提头来见!”
    “接下来,为了掩护劫粮,汉军必定会向昆阳发起佯攻。文和领侯成、宋宪、魏续三位将军守城,孤与仲岳领羽林军先破汉军营寨,再击汉军后背,定要让曹孟德后悔侵入我南阳!”
    “诺!”贾诩拜道,一旁的侯成、宋宪、魏续也齐声应诺。
    “咚!咚!咚!”徐泽这边领着羽林骑刚离开昆阳,汉军便踏着鼓声迎面而来。
    “呜!”号角声响起,汉军向着昆阳发起了进攻。
    徐泽顾不得身后的号角声,绕道往汉军大营驰去。这波互相拆家,就看谁拆的快了!
    乐进并不知晓徐泽这波绕后偷袭,即便是知晓,也会置之不理。毕竟,若是不牵制住昆阳守军,魏公那边便有性命之忧!
    贾诩望着城下汉军,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这进攻力度,可不像是佯攻。
    事实也确实如此,郭嘉为了保证昆阳城无法支援运粮队,建议乐进将佯攻改成了真实的进攻!
    曹操匆匆定计,也确实忽略了一些细节。他没有想到,若是让昆阳城发现汉军在佯攻,无异于是在提醒梁军当下汉军所为乃是为了牵制昆阳守军。
    所幸有郭嘉在,及时补上了这个漏洞!
    乐进面无表情的望着城上,梁军的防守迅速而有力,显然主力仍在城内。
    一向率军先登的乐进,此时却只能站在中军大纛之下,暗自焦急。乐进第一次,感受到作为一军主帅的煎熬。原来魏公,一直都处于这样的痛苦之中吗。
    乐进乃是东郡卫国县人,早在曹操起兵陈留时便开始跟随左右,至今已有十年之久。
    第一次见到曹操之时,乐进感受到了极大的欣慰。在这个对于颜值、身高极为重视的时代,乐进头一回见到上位者与自己一样的容貌短小,也是头一回没有因容貌短小被上位者看不起。
    曹操无视了乐进的外表,看到了乐进的胆烈,并对此大为褒奖。
    士为知己者死!
    自从那之后,乐进便每战先登,只是为了让世人知晓曹公麾下的乐文谦虽容貌短小,却是一个能征善战之辈。
    不知不觉,十年过去,乐进也由一介帐下吏积功成为了陈汉左将军!
    可惜的是,这十年,曹公虽已成为了陈汉魏公兼丞相,却始终处于困窘之中,至今不得不以身犯险。
    乐文谦啊乐文谦,你所做的,终究还是不够!
    乐进紧紧地盯着城头上的战斗,仿佛是自己在先登一般。
    ……
    昆阳城五里外的汉军大营,此时严阵以待,并没有因为昆阳城的梁军被牵制在城内而懈怠。
    “如此戒备倒是不好下手啊。”一旁窥视的徐泽皱眉道。
    “不如回去骚扰攻城的汉军?”马岱谏言道。
    马岱的谏言提醒了徐泽,梁军打的终究还是太保守了。
    昆阳梁军本就占据优势,若是能不惜代价吞下攻城的汉军,则曹操那六千人即便烧了粮草也无法再构成威胁。
    “传令文和,出城迎击汉军!留一营人马随时注意汉军大营的动静,一旦汉军离营或有汉军败退回营,便发起攻击!仲岳随我回昆阳城,伺机袭击汉军!”
    梁军的离去并没有引起营寨内汉军的注意,主事的郭嘉终究只是文士,虽有智计,却缺乏临阵经验。
    梁汉双方,终归只是小规模的争斗,用人方面,一旦多线铺开,便捉襟见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