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荀子
作者:莹莹灿灿的高孝恭   华夏名人录最新章节     
    一、简介
    荀子(约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他是战国晚期赵国人,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有着显着贡献,所着《荀子》一书集中体现了其学术主张和理论思想。他强调“礼”在社会中的规范作用,反对孟子的性善论,首倡性恶论,注重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荀子还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和“人定胜天”的命题。
    二、人物生平
    1、世系与早年经历
    荀子的世系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荀息。荀息的后代在晋国逐渐形成了荀氏一族。荀子作为荀氏的后裔,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对儒家经典有着浓厚的兴趣。
    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国,因学问博大而声名远扬。他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这是对他学术成就的高度认可。在稷下学宫期间,荀子与当时的主要思想家田骈等人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探讨,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2、游学齐国与三为祭酒
    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详细记录了荀子的生平。荀子于五十岁左右(有学者认为传抄时误将十五改为五十)始来游学于齐国。到齐襄王时代,他已成为稷下学宫中最受尊敬的老师之一,并三次担任祭酒一职。然而,后来因齐国有人诋毁他,荀子不得不离开齐国前往楚国。
    在齐国期间,荀子不仅传授学问,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他提出了许多富有见地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理念,受到了当时齐国君臣的重视和赞赏。然而,由于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个人性格的差异,荀子最终选择离开齐国,继续他的游学之旅。
    3、入楚为兰陵令与晚年生活
    离开齐国后,荀子前往楚国并得到了春申君的信任和重用。春申君任命他为兰陵(今中国山东省临沂市)县令,让他在当地施展才华。荀子在兰陵期间勤政爱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和尊敬。
    然而,好景不长。春申君去世后,荀子失去了政治靠山,被免去了县令之职。此后,他便在兰陵一直居住直至去世。在晚年生活中,荀子依然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他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如韩非、李斯等,为后世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荀子的晚年生活虽然平淡但充实。他继续修订和完善自己的着作《荀子》,并传授学问给后来的学者。他的思想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儒家学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入秦与议兵赵孝成王
    在荀子的一生中,他还曾入秦并对秦国政治予以肯定。他认为秦国能够连续四代取得胜利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必然的原因。同时他也对秦国重视刑法吏治、轻视仁德士君子的方略不以为然,认为这样的治国理念虽然能够取得一时的胜利但无法长久维持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此外,荀子还曾到过赵国并与临武君在赵孝成王面前议兵。他提出了许多富有见地的军事主张和战略思想,为赵国的军事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三、主要影响
    二、人物生平
    1、思想观点的萌芽与形成
    “明于天人相分”的自然主义天道观
    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国,深受稷下学宫学术氛围的影响。在那里,他逐渐形成了“明于天人相分”的自然主义天道观。荀子认为,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和善恶好恶之心。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这一观点的形成,为荀子后来的性恶论和礼法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天行有常”的思想
    在游学过程中,荀子深刻观察到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他提出“天行有常”的思想,认为宇宙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人不可违背这一规律,而只能严格地遵守它。这一观点体现了荀子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尊重,也为他后来的唯物主义思想提供了思想基础。
    “天人相分”的思想
    荀子进一步发展了“天人相分”的思想。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各有自己的规律和职分,天道不能干预人道。治乱吉凶,在人而不在天。这一观点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为荀子后来的礼法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
    “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在荀子看来,与其迷信天的权威,等待“天”的恩赐,不如利用自然规律以为人服务。他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这一观点体现了荀子对人类智慧和力量的自信,也为他后来的实践和创新思想提供了思想支持。
    2、“化性起伪”的性恶论与教育实践
    荀子在齐国游学期间,逐渐形成了“化性起伪”的性恶论。他认为人性本恶,善行是后天教育和礼法教化的结果。为了验证这一观点,荀子开始进行教育实践。他亲自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践考察和研究工作,通过实践来检验知识的真理性。同时,他还经常组织学生们开展辩论会和学术交流活动,以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和创造灵感。这些教育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也为荀子后来的教育思想提供了实践基础。
    3、所积而致的成圣之道与道德修养
    荀子认为,道德修习的最高要求就是“成圣”。他坚持自己的理论一贯性,认为圣人与普通人在天生情性方面没有什么不同。圣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圣人,是因为他们经过了后天的努力和修养。荀子提出了“所积而致的成圣之道”,强调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实践来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这一观点为荀子后来的礼法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提供了道德基础。
    4、“明分使群”与古今、礼法之争的社会政治思想
    荀子在游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明分使群”的社会政治思想。他认为人能够组织社会、优于动物的地方在于能够建立社会等级和从事不同的社会分工。而“分”的标准就在于“礼义”,即封建的伦理道德和礼法制度。荀子主张以礼治国、礼法并重,通过礼法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同时,他也批判了复古倒退的“先王”观,提出了厚今薄古的“法后王”说。这些观点为荀子后来的社会政治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5、对礼法、王霸之争的总结与治国理念
    荀子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命题。他认为礼法并举、王霸统一是治理国家的最佳途径。礼可以树立道德风尚,法可以维护社会秩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荀子的这一观点为后来的儒家学者和政治家提供了宝贵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智慧。
    6、厚今薄古的“法后王”说与历史观
    荀子在历史观上提出了厚今薄古的“法后王”说。他认为“先王”的时代久远,事迹简略,不如近世的后王可靠。因此,他主张“法后王”,通过学习和借鉴近世圣王的治国经验来指导现实政治。这一观点体现了荀子对现实政治的关注和思考,也为他后来的社会政治思想提供了历史依据。
    7、对比孔孟
    与孔子和孟子相比荀子的思想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他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和礼法教化来改善和提升人的道德品质。这一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现实的意义和价值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政治智慧和治理经验。
    四、轶事典故
    1、与孟子论辩
    据传荀子曾与孟子进行过一场激烈的学术论辩。两人就人性善恶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锋。孟子主张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人的善行是天赋的、内在的;而荀子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人性本恶、善行是后天教育和礼法教化的结果。这场论辩不仅展现了两位思想家的深刻见解和独特视角也促进了儒家思想内部的交流和融合。
    2、礼法并重的治国理念
    荀子主张以礼治国、礼法并重。他认为礼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大法之一通过礼法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同时他也强调法治的重要性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必要手段。他的这一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政治智慧和治理经验。
    3、重视实践与创新
    荀子在教育领域也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据传荀子曾亲自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践考察和研究工作;他还经常组织学生们开展辩论会和学术交流活动以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和创造灵感。这些做法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也为后世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五、后世纪念
    1、荀子墓
    荀子墓位于临沂市兰陵县兰陵镇东南一公里处,是一座黄土堆积的坟丘。墓前有两块石碑:一块是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立的,碑额篆书为“补建荀子墓碑”,碑文及署名已不清晰;另一块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山东巡抚周馥立的,上刻“楚兰陵令荀卿之墓”。1976年,荀子墓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政府投入巨资将墓地建成为大型仿古式陵园,以供后人凭吊和纪念。
    2、荀子雕塑
    在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修建有纪念一代儒学家荀子的荀子文化园。园内山顶矗立着高大的荀子雕像,俯瞰着这片赋予了他生命的热土和汲取了甘甜乳汁的沁河。荀子雕像底座高8米,象征全县8万人民的深情;像高19.67米,寓县域面积1967平方公里之广义。这座高大的花岗岩雕像被誉为全国之最,成为了荀子文化园的一大亮点。
    3、荀子纪念馆
    荀子纪念馆位于中国河北省邯郸市一条历史文化街区串城街。该纪念馆是2014年根据文献记载复原的景观,于2013年开始建设,2015年前完工。纪念馆内展示了荀子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和思想观点等内容,让后人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纪念馆的建成不仅为邯郸市民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文化的场所也成为了荀子思想传承和发扬的重要基地。
    荀子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卓越的思想成就成为了儒家学派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我们铭记这位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荀子的名字和他的事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