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迁都绛城:迁都城以安后方,伐虢国首尝败绩
作者:千里草人   春秋晋国风云最新章节     
    但不管如何,此时逐灭群公子是符合晋国眼前利益的。
    晋献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国君,在他的任上,他必然要实现晋国的进一步强大。一个诸侯国的强大,离不开对外征伐,扩张领土,掠夺人口与资源。血液里流淌着百年来与戎狄之间战火气息的晋献公,天生就是一个热爱攻伐的主。
    一个热爱攻伐战争的国君,如果不将国内的所有隐患都排除了,怎么安心拓土扩疆?现在,群公子事件落下帷幕,晋献公必须考虑的是曲沃这样的大城问题。
    自己父亲就是从曲沃打出来的,现在自己坐在了都城翼都,那会不会曲沃今后再上演这么一个戏法呢?虽然不可能是哪支小宗,那会不会是某个其他的什么势力呢?
    在晋献公看来,外部力量是难以侵占晋国的,因为晋国的地理位置太独特了。向东,是巍巍太行山脉,向南,又是巍巍中条山,向西是吕梁山及黄河,向北是太岳山及更北的恒山山脉。
    晋国正处于这些大山以及黄河、汾河这些大河所共同构筑的天然盆地里,临汾盆地。
    如果没有战争的威胁,比如没有戎狄进犯,或者没有列国诸侯攻伐吞并,或者干脆战争永远不来,那晋国正处于一块风水宝地。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人口众多,潜心发展,绝对可以成为一个富得冒油的诸侯国。
    但那只是如果,春秋江湖,血腥着呢,你不去攻伐别人,别人也会来攻伐你。
    晋献公眼睁睁看着中原大地上,东方大国齐国在齐桓公领导下掀起一波波气壮山河的攻伐称霸战,还有南方的楚国到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云,西方大国秦国驰骋西陲尽扫西戎部落。
    英雄呐,咱老晋人哪点不比他们差?老晋人的历史,本来就是沙场点兵荡气回肠的战斗史。
    只有走出去,晋献公才能开始他的征伐之路。走出去之前,不将家里的隐患消除了,哪里放心得下?所以说,晋献公的尽逐群公子之举,虽然被定性为晋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错误之一,但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他是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他重用士蒍,并在士蒍的精心部署下解决了这个问题,士蒍也就得到了进一步的重用。晋献公任命士蒍为大司空,交给他解决另一个隐患的重任,那就是前面讲过的曲沃问题。
    曲沃这样的大城,无论谁在那里,只要据城而乱,都够晋献公喝一壶的。
    解决办法就是在曲沃与翼城之间,再修一座规模超过曲沃的大城,然后将晋国都城迁去那里即可。
    士蒍再次领命,经过整整一年多的努力,在曲沃和翼城之间,修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新城,绛城。晋献公看着这个气势恢宏的绛城,他作出了迁都绛城的决定。
    迁都绛城是晋献公在位时的又一个重要举措!我们说过,曲沃与翼城相隔仅三十公里,在其中间建立一座都城,完全可以实现都城对这两地的直接管控。无论是曲沃,还是翼城,一举一动尽在绛城的眼皮子底下!
    内部隐患终于全部得到消除,在国际关系上,晋献公终于可以将周天子给予的权力给运用起来了。
    什么权力?原来,公元前676年春,晋献公即位晋国国君后不久,按规定需要到周天子那里受封。于是,晋献公便赴洛邑朝觐周天子。
    这次朝觐,不但使自己的地位得到当时天子周惠王的承认,而且周惠王重提了当初分封晋国以及先王周平王对于晋文侯的勉励,鼓励晋国忠于王室,为周王朝征伐四方,以讨不遵。
    当然,当时周惠王还给予了晋献公真他的赏赐,这个我们不去管了,反正赏赐的顶多也无非是一些酒杯祭器之类的。但周天子的勉励却是实质性的,也就是说,晋国拥有着与齐国一样的权力:征伐四方,以讨不遵。
    周王室虽然日渐衰落,但周天子并非个个是混蛋。周惠王敏锐地感觉到齐国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了,一个过于强大的诸侯对于天子的威望来讲是不利的。
    周天子需要培植另外一个诸侯,希望他快点强大起来,以抗衡齐国这样强大的诸侯。这个诸侯是谁呢?
    秦国实在太远了,楚国又不能视同姬姓血亲的,更何况,楚国还僭越称王呢。那只能是同姓的晋国,晋国的国君,正是现在的晋献公!
    公元前668年,晋献公宣布将晋都城由翼城迁至绛城。从此,春秋江湖舞台的晋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以绛城为都城,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云。
    刚迁到绛都不久的晋献公,就盯上了虢国。对,晋国准备找虢国的晦气了。为什么是虢国呢?这里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历史上的恩怨。
    前面讲过,晋国早在晋文侯在位时,就支持了周平王,而虢国支持的是另外一个周携王。矛盾由此种下,晋文侯更是在袭杀了周携王后,使虢国顿时失去了所谓的正统天子的庇护,从此对晋国是如同血海般的深仇大恨。
    到后来,曲沃桓叔、曲沃庄伯和曲沃武公数次攻下晋国公族大宗的翼城,但总是功亏一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周天子的反对。而主要反对的声音来自当时担任周王朝卿士的虢公,也正是这个虢公,数次率王师及虢军、诸侯联军来教训曲沃。
    当时的曲沃只能是忍气吞声,无可奈何地看着翼城这只煮熟的鸭子一次次飞走。
    尤其是曲沃庄伯那一次,本来已经取得了周天子的支持,当时甚至还派出王师来支持曲沃,也再次占领了翼城。结果就是这个虢公使了阴招,使周天子立即反悔,转而支持翼城。
    晋国与虢国的矛盾根本没法调和,但虢国当时国力强大,多次率诸侯教训晋国,晋国一次次忍气吞声。
    然后是群公子事件中,虽然晋献公消灭了绝大多数的群公子,但仍有几个漏网之鱼突围而逃到了虢国。虢国人对他们还挺客气。这是晋献公的一块心病,斩草必须除根。
    长远的考虑则是虢国正处于晋国南边,当时分为北、南两虢国,实质上是同一个虢国,北虢国是依附于南虢国的。
    晋军要进入中原,必然要经过虢国。也就是说,虢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他是晋国进军中原的一只拦路虎,从战略层面考虑,虢国必须除去。
    公元前668年,晋献公亲率晋军讨伐虢国。结果,信心满满的晋献公却遭受到了败绩。
    原来,虢国并非弱旅,不但南北两个虢国紧紧相联,虢国北边还有一个虞国,晋军如果南下中条山进攻虢国,必须要借道虞国。
    虢国作为当时周王朝的卿士诸侯,与虞国本就同为姬姓,并且结成联盟。所以晋军向虢国进发,必须绕道虞国,而绕道虞国则必须沿山道通行,战车等很难通过。
    结果,晋军到达虢国时就是一支轻装且疲惫的部队,而且,虢国早就从虞国处得到了晋军来犯的情报,怎么打得过虢国?史料记载,晋献公讨伐虢国,落败而归。
    晋献公哪里肯咽下这口气?第二年,重新整顿兵马的晋献公再次讨伐虢国。
    这一次,大司空士蒍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对晋献公道:“主公,虢国当然要讨伐,但现在我们师出之名还不够,尤其是虢国实力较强,内部也团结。我们还是要等等,时机出现,再伐不迟。依臣之见,眼下我们晋国还是先吞并几个小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