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333章 幸福满满
作者:夜班一壶漂泊酒   弃女当家,富贵让极品羡慕不来最新章节     
    渣爹他们回京了?
    只是,他的头发是怎么回事?剃光头上瘾了?
    宋三柱他们上午就到了,可是左等右等,大闺女就是不下朝。
    小秋生他们学堂还没有休沐,他围着锦芳转了半天,小锦芳和香草被她的二奶奶和村里一众婶子大娘们拉着说话,也不理他。
    特别是张棒槌那俩龙凤胎醒了后,不管女人男人,都围着俩丑孩子稀罕得不得了。红包不要钱似的往那俩崽子身上揣。
    他看不得这场面,这俩孩子长的那么丑,有啥好稀罕的?
    院子里的热闹让他十分不满,他大闺女辛辛苦苦,这些人就知道自己开心,也不想想这幸福的日子是谁给你们挣来的。
    突然就想大闺女了。
    于是他就偷偷溜出来等大闺女,他那天机星转世的大闺女怎么这么晚了还不回来呢?
    宋三柱顶着光头,望眼欲穿。
    远远的看到宋锦绣的马车,他桃花眼一下子就亮了起来,像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瞬间,所有的等待和思念都化作了满腔的喜悦,大叫着跑过来:“闺女回来了,俺闺女回来了。”
    他声音里充满了无尽的欢喜和激动,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唤醒一般。
    他一路小跑,到了马车旁,“闺女,你可回来了。累了吧?快回家歇歇。”
    他又催促苏川:“你这丫头别愣着,快赶车回家,俺闺女累了。”
    苏川:老爷,你鬼上身了?太不正常了。
    苏川继续赶车,他就尾随着马车小跑着,他丹凤眼里是满满的思念,喜悦,孺慕和信赖。
    仿佛她这个闺女就是他的依靠,他的靠山,他心灵的港湾,就是他的底气,他的天。
    宋锦绣愣愣地看着这个渣爹,这高兴地手舞足蹈的样子,让她有种错觉:
    渣爹咋像是留守儿童突然看到远方打工回来的父母似的?跳着跑着向全世界宣布:“我娘回来了,我爹回来了”的模样,咋恁瘆人呢?
    他是不是做了啥坏事了?咋感觉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呐?
    听到动静的众人纷纷迎出来,看到家乡的亲人,宋锦绣烦累了一天的心情瞬间大好。
    她一边喊着:“二奶奶,老五爷,二爷爷,五婶……
    一边掀起车帘跳下车。
    突然,大家在老五爷的带领下,呼啦啦地跪了一地:“参见公主。”
    宋锦绣吓了一跳,围着他转的宋三柱也愣住了,看到张棒槌那个憨货都一本正经地磕头行礼,他更加手足无措地弯着膝盖,不知道自己是跪还是跪?
    “老五爷,您老这是折煞我了。”
    宋锦绣连忙上前一步,一把托起老五爷,又对里正夫妻俩道:“二爷爷,二奶奶,你们这是干啥呢?哪有长辈跪拜晚辈的?大家快都起来。”
    老五爷站起来,一脸正色道:“君臣之礼不可废。公主啊,如今你是君,理当受这礼。”
    宋锦绣叹口气,扶着老人家坐下来,又扶着里正夫妻俩也坐下来,然后“扑通”跪下,“砰砰砰”磕了仨头。
    “既然如此,那就先君臣,后家人。不过以后咱在自己家里可不兴这个了。”
    老人家冷不丁受了宋锦绣三个头,眼圈一下子就红了,“好孩子,使不得,快起来。”
    这孩子都是公主之尊了。还能如此对待族亲长辈,真是至诚至善的好孩子。
    里正媳妇拉着她的手,“二奶奶一定是上辈子积大德了,才让二奶奶遇上你这孩子。”
    她是做梦也想不到,能得这认来的孙女这么大的济。
    里正小眼睛眨呀眨,眼圈也是红红的,但他的身板挺得笔直,心底是满满的自豪。
    他早就看出来了,这丫头不是池中物,原想着能借这丫头的光,给春生和秋生娶个媳妇就心满意足了,
    没想到这丫头何止不是池中物,这就是他们山沟里飞出来的金凤凰啊!他们整个宋家村都跟着得济了。
    不,不止宋家村,丫头弄出来的曲辕犁可是全苍梧都得济了呢,怪不得皇上他老人家这么看重她,肯定是和自己一样,都看到了丫头的好。
    里正顿时觉得,自己和没有谋面的皇上他老人家有了亲切感。
    宋锦绣可不知道里正心里怎么想的,她看了一圈,和每个人都热情地打了招呼。
    晚饭大家都没吃,都等着宋锦绣呢。
    因为上午吃得好,晚上就是清粥小菜,好消化。
    一起吃了饭,唠了会家常,张子涵说了老族长的嘱托,又给了她一篮子书信。
    宋锦绣看到一篮子书信,通过张子涵的和众位婶子大娘你一嘴,我一嘴的叙说,很快,一个乡亲们争先恐后送书信的场景就出现在她的面前,同时让他想到了乡亲们当初给兄长捐款时的情景。
    她和乡亲们的羁绊,也正是那一次的捐款开始的。那一次的捐款给她的不只是感激,更是促使她融入这个大家庭的动力。
    老五爷和里正精神头很好,两人围着她絮絮叨叨,一遍又一遍给她说着做人的道理:
    “孩子,你如今是公主之尊,可以说这官呢,你做到了最大的那个了。
    那些当官的,将军们啊,有时候权力大了,就忘了本,翻云覆雨的不把人放在眼里。他们不知道,这样张扬,很容易引来灾祸。
    所以,孩子啊,咱可不和他们学,咱要当个好官,咱还要学会藏拙。”
    “就是,不是有句话叫太刚了容易折吗?咱不做刚,咱做水。”
    “对对对,就像咱山里那溪水一样,遇到石头堵路,要学会拐个弯,有时候绕个路,反而能更快冲出另一条路来。也就是书上说的,柔中带刚,才能长久。”
    “嗯,做事呢,要懂得方便别人,不跟人争短长。咱们老话说,能低头的人,才能抬头;能弯腰的人,才能挺直腰板;能柔软待人的人,才能显得有力量;能退一步的人,才能进一步……”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絮絮叨叨,宋锦绣知道,他们这是在教自己上善若水的道理。
    初夏的夜晚,月朗星稀,皎洁的月光洒在屋内众人的脸上,那种幸福感溢满了整个空间。
    宋锦绣实在不想打破这种氛围,特别是看到母亲和后爹抱着俩孩子幸福满满的笑脸。
    这俩人分开月余,小别胜新婚,相看两不厌。
    锦芳被婶子大娘们围在中间,和香草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询问着家乡小姐妹的信息。叽叽喳喳,笑声阵阵。
    渣爹搬着小板凳就坐在自己身边,时不时地给她添茶倒水。
    迎春十分不满:老爷咋抢俺的活?
    宋锦绣自动忽视渣爹的光头,看着这幸福的画面,罢了,自己上前线的消息还是明天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