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于箫声之中,静观山河
作者:卷帘惊月色   风雨成画最新章节     
    午后用食之后,天空渐渐地变得有些阴沉灰暗起来,仿佛被一层厚厚的灰色纱幔所笼罩着。
    没过多久,那如丝般细密的秋雨就开始轻轻地洒落下来。起初只是零星几点,但很快它们就汇聚成了一道道密集的雨帘。
    雨滴打在窗户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落在地面上,则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整个菊苑都被这朦胧的秋雨所浸润,显得格外宁静而又神秘。
    秋雨滴落,菊苑的菊花开始凋零。雨滴打在花瓣上,发出轻微的声响,仿佛是菊花在哭泣。它们曾经盛开的花朵,如今已渐渐枯萎,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一股淡淡的忧伤弥漫在菊苑,那是菊花凋零的气息。花瓣纷纷飘落,如同秋天的落叶,铺满了地面。它们曾经是那么的美丽,如今却只能默默地离去。
    向晚舟撑着伞,站在菊花旁,看着地上的残菊,脸上略带忧伤,嘴里念道:
    “秋雨细细匀,
    梧桐叶叶飞,
    菊花枝枝残,
    朱瑾朵朵醉。
    此景为谁置?
    此情为谁生?
    为我浓愁独抱,
    亦为你花间杯酒!”
    向晚舟慢慢蹲下,拾起一瓣残菊,放在手心,细细的端详着这凋零的生命。
    她突然发现,这残菊也有一种别样的美丽。菊花的花瓣虽然枯萎,但它们的姿态依然优雅,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那些还未凋零的花朵,在雨中显得更加娇艳,它们似乎在努力地绽放着最后的光芒。
    向晚舟抬起手,去接伞沿滴落的雨,她把自己当成秋雨里的菊,让秋雨的凉意穿透皮肤,蔓延到全身,感受秋意浓浓!
    她微微抬头,闭着双眼,静静地在伞下听秋雨,在伞下觅菊魂!
    秋雨还在不停地下着,菊苑里的菊花也在继续凋零,它们的生命即将结束,但它们的姿态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琳琅站在窗前,看着向晚舟的背影,心想:“这不是江南的烟雨,小姐为何如此着迷?”
    雨一直下,保持着原来的细密,没有变大而显得粗鲁,也没有变小而显得娇柔。向晚舟很喜欢,因为江南的烟雨就是这般!她在想,烟雨中的喆山会是怎样的景色?
    秋雨中的喆山,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绵绵秋雨轻轻地洒落在喆山的每一个角落,给山峦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
    山间的小径被雨水洗刷得格外干净,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树木在秋雨中摇曳,叶子上的雨滴晶莹剔透,宛如一颗颗珍珠。偶尔有几片叶子飘落,在雨中翩翩起舞,为这寂静的山间增添了几分诗意。
    喆山的山峰在秋雨中若隐若现,云雾缭绕,宛如仙境。山上的寺庙在雨中显得更加庄严肃穆,钟声在山谷中回荡,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祥和。
    在这秋雨中的喆山,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丽,让人陶醉其中,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向晚舟右手撑着雨伞,左手拿着箫,独自行走在喆山的小径上。她把自己和喆山融为了一体,形成了一幅意境深远的喆山秋雨图。
    山顶,终于到了,而雨开始变得稀疏!
    她立于山巅,极目远眺,静观山河。
    秋雨如丝缕般从眼前划过,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像是沉睡在秋雨怀抱中的巨兽。脚下的树林染上了斑驳的秋色,红的黄的树叶交织在一起。
    一阵秋风拂过,带着些许寒意,轻抚着她白色的披风。
    她举起箫放在唇边,悠扬的箫声响起,在空旷的山顶传出去很远,似诉说着无尽的情思。那声音融入了淅淅沥沥的雨声之中,更添一抹空灵。
    此时,一只孤雁飞过头顶,向着远方那片灰色的天空飞去。向晚舟的目光追随着它,思绪飘远。她想到了自己被困于这深宅大院之中,虽有着看似闲适的生活,却如同笼中之鸟一般不得自由。
    唯有在此刻,在这喆山之巅,伴着秋雨和萧声,才能短暂地挣脱束缚,享受片刻属于自己的宁静与自在。箫声渐歇,她就那样静静伫立在山巅,任秋雨打湿衣角。
    向晚舟的箫声乘着凉意的秋风,来到了辞修书院,无论是授课的先生,还是众位男女学子,无不被这山水禅意、意境高远的音韵吸引。就连最讨厌音韵的江游都竖起耳朵认真倾听。
    温文尔雅的程荒陵合上书本,闭目静里,任自己在这音韵中畅游,嘴里念道:“静观山水,山水湛然、宁静致远,如沐春风、如入仙境……”
    正在给女学子们上琴课的花解语,把洁白纤细的手指搭在琴弦上,静静的听着,嘴里念道:“天地广阔任逍遥,远离尘嚣……”
    气定神闲的王思嘉的手指在桌上应和着音韵的节奏。
    沈令嘉这个风一样的女子也被这音韵迷住,她仿佛看到了青山处处英雄冢,空谷处处飘英魂。
    随着箫声的渐远,程荒陵慢慢起身,一手屈于胸前,脚步穿梭于各位学子之间,待到沉醉在音韵里的几位学子醒来后,问道:“诸位,不知你们对方才的箫声有何见解?”
    江澈站起来恭敬回道:“先生,此曲带着禅意,让人心静,可以平定心中的兵荒马乱。”
    程荒陵的丹凤眼微微一笑,点头道:“静则有定,定可养智,智则生慧。人生,唯一个“静”字难求。
    众学子听闻程荒陵之言,皆若有所思。
    这时,一直沉默的顾理站起来,开口:“先生,学生以为,这‘静’字不仅在于外界之静谧,更在于内心之沉静。方才那箫声,仿若一道清泉流入心间,洗净尘世喧嚣所染之心垢,方得片刻宁静。但尘世纷扰不断,要长守此静,难矣。”
    程荒陵赞许地点点头:“顾理所言甚是。世间诱惑繁多,欲念丛生,心易浮躁。然而,真正聪慧之人,懂得于闹市中寻得一心净土。”
    众位学子听了,皆沉思于“静”字之中。
    程荒陵环顾众人,缓缓说道:“众位学子,对今日所闻之曲可还有见解?”
    从来不主动回答问题的江游唯唯道:“先生,今日之曲,应是天上才有,而今落入凡间,真是想一睹谪仙之容啊!”
    其他学子听了江游之言,纷纷笑之。而程荒陵走到座位前,看着众位学子,说道:“江游啊,既然今日有幸能闻到此曲,何必再寻弹琴之人呢?”
    江游闻之,拱手道:“学生愚昧,还请讲解!”
    “世间之美甚多,其中一种乃是朦胧之美。这种美,只能窥视其半,而另一半则由自己去意会、去想象、去虚构。其实,这隐藏着一个人生哲理!”
    顾理拱手问道:“还请先生明言!”
    程荒陵环视一圈学子,然后移步到窗前,道:“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半醉半醒,既不沉溺于世俗的功名利禄全然迷失自我,也不完全脱离尘世超凡脱俗。就如这曲子,若是真见了那奏乐之人,也许反而失了心中那份美妙的遐想。”
    众学子似懂非懂,唯有顾理微微点头,“先生之意,学生大概明白。这半醉半醒恰似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太过清醒则无趣,太过沉醉又易沉沦。于这官场亦是如此,事事看得太清,难免心生悲凉;全然糊涂,却又容易为人鱼肉。”
    程荒陵微微一笑,“顾理果然悟性极高。这官场之中,处处皆是算计与争斗,若总是较真每一件事,只会徒增烦恼。但若是糊里糊涂,恐怕连怎么丢了性命都不知。唯有保持半醉半醒,才能在这复杂之地保全自身,亦能领略生活中的美意。”
    众学子听后,不禁对程荒陵的话细细品味起来,仿佛看到了今后在这官场中生存的诀窍。
    江澈看着伫立于窗前的程荒陵,问道:“先生,今日之课所得,竟然比从书中所得更多!”
    顾理看了江澈一眼,说道:“是啊,先生,读书可以明是非,知过错,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后,好像这世间万物,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先生!”
    闻言,程荒陵转身,欣慰的看着顾理,说道:“顾理,你所言极是,书中的道理,都是着书之人自己对人生、对于万物的见解。
    所以,我们读书时,既要沉思于书中,又要跃出于书外,把书与万物结合起来,方能有所悟、有所得!”
    听了先生之言,众位学子皆点头!
    程荒陵看着众学子频频点头,微笑着开口道:“既然你们都有所感、有所悟,那么,今日课业,便以寻得心之静土为题作文一篇,如何?”
    一些学子纷纷领命,而一些学子一听说有课业,都发出“啊”的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