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寸血
作者:请叫我陈总长   犁汉最新章节     
    老董将河东的盐池收入拨了三分之一给丁原用以养军。
    但至于丁原要的援兵就算了。
    这倒不是老董偏要将事情做那么绝,而是此时的关西正处在东西两线交战的情况下。
    在他的西面,崛起于凉州的屯垦变军正在席卷凉州,他们和北宫伯玉和韩遂的变军一道威胁着三辅一带。
    董卓的凉州军团已经在陈仓一带和变军战斗过多次了,现在就处在陈仓战役的关键时间点,根本不可能抽调一兵一卒的。
    而东线崤函一段更是如此。此次关东方面一反常态,竟然开始主动调动兵力对关西前线的己方发动数次会战。
    这大大超过了董卓的前期预料,在他眼里,经历过白马寺之变的关东,几乎就是冢中枯骨,没成想现在还能雄起一波。
    不过这估计也就是最后一口气了,所以这个时候董卓更不会将崤函前线的兵力派往并州。
    再且说了,最后的最后,你并州不还有雁门关、楼烦关吗能挡得住胡人,挡不住泰山军
    所以董卓评估了一下,认为泰山军南下确实严重,但目前来看却并不是最紧要的,所以他“合理”的分配着军力。
    但当丁原再次送来军报,说不仅雁门关丢了,繁峙也丢了。
    这下子董卓终于坐不住了,他之前做过并州刺史,对并州的形胜是非常了解的。雁门关一丢,并州腹心的两大盆地就会直接暴露在泰山军的铁骑下。
    而一旦繁峙也丢了,那就意味着泰山军所占据的河北一地和并州彻底打通了。
    此前,董卓能稳坐钓鱼台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他知道平城一带的困境。
    那里虽然也是盆地,但因为人烟稀少,土地卤碱,泰山军要在当地获得补给是非常困难的。
    而要想从河北转输,就需要从北面绕过太行山脉,光这个运输难度就会让泰山军支撑不下去。
    所以董卓判断,只要雁门关方面用心把守,泰山军必然自己就退兵了。
    但现在雁门关和繁峙都丢了,那情况是真危急了。
    就在董卓在盘算手里的这些兵哪些是可以支援并州的时候,并州方面又送来一条军报。
    却是那废物一般的丁原因为搞坚壁清野,将原平的世豪和百姓也弄反了。当地黔首在一个白波贼将杨奉的带领下,聚众起兵响应泰山军。
    这个时候太原北部的防御就剩下阳曲了。
    用丁原自己的话来说,此时的太原人心惶惶,每日出城避难者不可胜数。如果再无援兵,太原不保,并州不保。
    对救援与否还在犹豫的董卓只能召开军中大将,一同商议。
    他的亲从宿将牛辅很直接,他是这样说的:
    “泰山军兵锋正锐,我军难与争锋。而一旦勉强抽调,我东西两面立即就会进退维谷。所以当宜弃并州之地,谨守关西而已。”
    牛辅的话代表了一大批军中将领,他们都是东西战场的一线将领,非常清楚现在两面战役已经到了关键时期。
    如果这个时候分心北面的并州,那两面战事就会陷入僵局,此前流血流汗打出的优势就会一朝丧尽。
    所以他们的意思就是拿土地换时间,让丁原那个老小子带着并州人在太原死守,让他们从容收拾掉两边敌人,到时候再北上救援。
    但牛辅的观点却遭到了李儒的反对。
    李儒作为董卓的谋主,从大局分析道:
    “太原,天下脊梁,睥睨左右。如弃并州,河东必不可保。河东殷劳,士马精强,京邑所资。如太尉弃之,军中骚然。不如请拨精兵三万,依托中条,构建防线。进可援太远,退可保河东。”
    作为谋主的李儒自然是比牛辅想得更远的,他从政治上给董卓分析了救援的必要性。
    那就是别看董卓好像节度关西诸军,但实际上他的嫡系基本盘就是两部分。
    一部分是追随他的凉州军,另一部分就是河东兵。两大武备就如车的两轮,一左一右拱卫着董卓的武人集团。
    而如果纵容泰山军拿下太原,那河东就必然不保。而保不住河东,河东兵就会心散。到时候太师府的马车,就会塌掉一个轮子,面临倾覆的危险。
    更不用说,如果泰山军占据了河东,那他们就可以从东西两面威胁长安和洛阳。毕竟此前董卓就是河东太守,他是如何利用河东的地缘在东西两边骑墙的,自然不用多言了。
    所以李儒才当即表态,援兵是一定要发的。
    但这个救又比较讲究策略了。李儒的意思是在河东构建防线,守住河东就行了,太原那边就看丁原打的如何了。
    董卓没有说话,他沉吟思考了一会,然后对人群中瘦小的一人问道:
    “文和,你怎么看”
    贾诩听到这个话后,恭敬出列。
    他对这件事自然也有看法,只是董卓此前不问,他不会主动提,尤其是李儒已经表达过了。但既然董卓主动问了,他就不会保留,即便李儒已经表达过了。
    这一前一后看似不同,实际上皆是一个态度,即不敢为先。
    贾诩是这样说的:
    “太师,如今我关西与泰山军熟强”
    董卓沉吟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实话实说:
    “论兵力,我们与他们在两可之间吧。他有幽燕突骑,我有凉州大马。他有冀州饶富,我有益州天府。他有百战精兵,我也不差,麾下雍、凉、益兵皆是老卒。就是……”
    贾诩很直接:
    “就是泰山军人心更齐,而我关西却门户之分”
    董卓听了这话一滞,但还是承认:
    “我也不瞒你们,确实是这样。听咱们的,还不都是这些年咱们带出来的老弟兄你指望西园内外军给咱们卖命,那不现实。你再说益州,现在那个刘焉小动作是越来越多了,听说他在成都的做派都堪比天子,连车舆都是仿照天子的。你说他什么态度吧。”
    这个时候,董卓的侄子董璜却懵懂的插了一嘴:
    “怎么会呢那刘焉的两个儿子不是就在京都嘛,他敢反我们”
    董卓噎了一下,骂道:
    “你个蠢材还不退下”
    不是他不爱护自家侄子,而是他这话问的太蠢了。都敢想做天子,谁还在乎儿子生死再说他不是还有一个小儿子留在身边吗那就更有恃无恐了。
    都不说刘焉了,此前董卓在河东起兵入长安的时候,他弟弟董旻不也在京中为人质他董卓在乎过
    这话不能多说,说多了也影响兄弟感情。
    没人在乎董璜气鼓鼓的退下了,大伙都在看贾诩,听他还有什么要说的。
    在得了董卓的回答后,贾诩才反问道:
    “其实太尉也明白我们与泰山军相争不占人和,唯一可凭赖的就是山河之险。但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将并州河山拱手相让呢即便我们守住河东,但泰山军依旧可以从龙门渡河进入关中。到时候,河东守和没有又有什么分别呢”
    这个时候李儒的脸已经有点僵硬了,接着,贾诩又继续道:
    “太师,并州说到底并不是我土,比我们心急的是丁原。我们只要援兵入并州,丁原就会一直打下去。只有给他希望,他才能死守。而我方才可用最小代价消耗泰山军。”
    最后贾诩总结道:
    “与其将并州军民拱手送给泰山军,不如让其化为焦土,一寸山河一寸血,看泰山军能死多少人!”
    董卓明白了,他对贾诩的态度又更复杂了。
    这人好用是真的好用,之前关东的白马寺之乱,此人不过是小小的影响了几个关键人,就使得本占尽优势的小皇帝刘辩输个精光。
    那何进甚至连赢都赢的莫名其妙的。
    他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正是眼前这个瘦瘦小小的人救了他一命。
    但这人做事确实有点绝,这个和董卓粗豪的关西性子有点相冲。董卓承认自己并不是什么好人。
    但有一点董卓可以保证,那就是他不玩这些阴的。他要杀你,就当场抽刀子杀你。他当年杀那帮羌人帅也是如此,前面大家喝酒吃肉好不快活,但就因为这帮人在他面前拿大,吆五喝六的,他当场就抽刀杀光了他们。
    这就是关西汉子的性格,早上想要杀你,就不会留你到晚上。
    这一点既是董卓的优点,所以他常得吏士心,众人皆愿意为他效死。但这一点同样是他的缺点,就是在政治上,尤其是权力斗争上,不够圆滑。
    这也是董卓最近反思的。
    他发现政治斗争,尤其是权力斗争不能赤裸裸的搞流血,搞的众人都以为你在争权夺利。它往往都要上升为理念斗争,路线斗争。
    就比如之前那帮世家清流和宦官们斗的你死我活的,不就是为了争权夺利吗不就是为了每一年孝廉的名额吗
    但清流偏偏将这一切说成正对斜的对抗,是匡扶天下,救济汉室
    笑死,作为一个关西武人,一个权力中心外的失意者,他董卓好想问一句:
    “天下败坏如此,难道不正是尔等这些世家之功吗”
    以前的董卓可能当即就这么说了,但现在的他在把持朝政后却理解了那帮人。
    这权力斗争啊,还真的不能和战场上一样。
    于是,他即便对贾诩的手段感到不舒服,但还是说服自己要接受,更要学习。
    自己呀,再不是那个一无所依只有一腔愤懑的董肥肥了,而是大汉的太师!是真正能使大汉再次伟大的守护者。
    其实在开会的一开始,他自己内心也是倾向于救援并州的。这倒不是从政治上,而是从战略意图上。
    作为同属于皇甫嵩的一流统帅,董卓隐约看出了泰山军的攻击目标是谁了。
    那张冲打并州真的是为了打自己董卓觉得不是。以关西的实力和体量,那个张冲应该很清楚,这必然是一场持久战。
    所以张冲用兵的终点不会是长安,因为他会陷入关西战场的泥淖。到时候中原一带的诸侯整合了实力,那惨的就是张冲了。
    既然不是长安,那即是洛阳了。
    此时的洛阳就如一头蒙头乱撞的雄鹿,他以为自己还是主角,其实不知道他早就是别人眼里的猎物。
    如果他董卓是张冲,他也会打洛阳。打下洛阳,凭借崤函天险和高屋建瓴的并州,那就能将关西完全锁死在西北。
    到时候张冲就可以从容攻略中原了。
    董卓没有和张冲正面较量过,但他知道,如果自己都是这么想的,那张冲小贼也必然是这么想的。
    也许这就是英雄所见略同吧。
    他董卓是英雄,那张冲小贼也不差,算半个英雄,能想到一块也是正常。
    想了半天,董卓终于下定决心。
    会后,董卓终于令麾下大将胡轸率领并州兵三千,西园兵三万,凉州兵万余,合计总兵力五万,从蒲板过河,支援并州。
    说来说去,董太师还是要拿西园兵作为冤大头去并州拼个一寸山河一寸血。
    且不说董太师的“精明”,此时,丁原也到了他最关键的时候。
    ……
    太原郡,阳曲,沂口。
    并州作为天下脊背,北国锁钥,其在地缘防御上是得天独厚的。在它的外缘四面环山,地势险要,东为太行,西为吕梁、北为恒山、南为中条。
    而依托于这些山系的雁门和楼烦更是将盆地中的太原牢牢守在怀里。可以说守在太原,退为守国一方,进则控扼山河。
    但可惜,一旦雁门关被突破后,沿着汾水自北向南,就只有一处关隘可以守护太原了。
    那就是忻口。
    此地为北面南下太原的必经之路,其两面是山,东为五台山,西为云中山,山峦起伏,中间滹沱水穿越其中。
    而大军行动必沿着水道而下,所以忻口又为太原最后的屏障。
    并州刺史丁原当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当原平民反,他当即就令大将郭琳带兵五千前驱阳曲,其重中之重就是沂口。
    于是,围绕着这处险关,并州会战的第一次血战就这样开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