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八章 军机
作者:请叫我陈总长   犁汉最新章节     
    太武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晨日末,东阳亭。
    泰山军已经有六个军渡过了洛水,挺入战场最深的是张南的捧圣军,他们的哨骑已经接触到了袁军,并成功遮拦了敌方的交通线。
    而跟在捧圣军之后的是广武军的李武。
    广武军为十七禁军的一支,是以当年李武统辖的铁甲军为核心扩编而成,其军编制满编,军中多渤海、平州、辽东三个郡的子弟,有战兵武士四千六百三十人,其中金牌武士十八人。
    广武军是比较后面一批从冀州调入到京畿的,无论是人员士气还是战备都是比较处在顶峰,都有一番心气。
    这一次他随在捧圣军后面过河,就是要作为捧圣军后面的二梯队。
    而在广武军的西面一点的位置,是郭默的豹韬军,他们是和捧圣军差不多前后脚赶到东阳亭这边的。
    到了之后,郭默就带着豹韬军占据了东阳亭的西面,目的就是作为捧圣军的右翼。
    这倒不是郭默多么高风亮节,而是战前布阵就是这么布阵的。
    而在郭默军阵之后的则是谢弼的魏博军,也是过河六军中唯一一支二线军队,但没人敢小觑他们。
    而魏博军上下们也有足够的心气,其阵军旗招展,士气如宏,战声不绝,就如同一头渴望战斗的雄师,要将敌人撕碎。
    他们在东阳亭的西北面,主要任务就是控制着洛水的渡口,并遮护大军的西面通道。
    这是靠近东阳亭的四个军,总人数在两万上下,其中骑军数量就有三千,正分布在这片战场附近,不断兜杀着袁军的哨骑。
    而在东阳亭的东面,还有两个军,他们是最后一批过河的,两军分别是魏舟凤翔军的和张达的雄武军。
    他们这两个军都驻扎在一片巨大的森林边,保障着全军的东面。
    从这六个军的布置来看,在东阳亭这边的战线上,基本上就是以张南作为主力来抗线的,再从这六个军主将的背景来看,这六人几乎都是当年张冲林中老弟兄。
    张南、张达自不必说,都是大桑里张氏族人,而李武、谢弼,一个是当年杨茂手下的斗剑士,一个是被张冲从鬼门关拉回来的世家子弟。而魏舟和郭默,也都是军中老人,可以说此时在东阳亭战场的都是一水的元从派。
    这些人自然是军事经验丰富的,所以张冲才将张南作为东阳亭战场的本阵,因为其人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能让这些元从敬服。
    在这六个军陆续抵达后,东阳亭上的张南就开始调度各军阵,让六个军按照鹤翼阵来布置。
    此前,张南通过散出去的哨骑,已经获得了足够多的战场信息。
    目前来看,在自己前方的应该就只有敌军前护军一部,人数大概是在一万五千人上下,而在战场的左右两翼都见不到敌军的踪影。
    换言之,虽然就整个战争形势来看,他们泰山军的人数是处在劣势的,但就单说在东阳亭战场这一块,他们泰山军的人数却是占兵力优势的一方。
    而在过去的战斗生涯中,张南非常清楚当局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是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的。
    于是,张南才决定布下鹤翼阵。
    所谓鹤翼阵是兵法中八大阵型的一种,泰山军的军将们因为战场的历练和体系的教育,都熟练掌握这些军阵的布置。
    其中张南就特别爱布鹤翼阵,因为这是唯一积极进攻的,也是对敌形成包围圈而使用的。
    由他所在的本阵处在中间,然后将两翼拉长从左右两面合抄敌军,最后由本阵迫近,对敌军形成最终的合围。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种左右包抄的战术,但战术听着简单,其实对于各主阵的军将能力要求是很高的。
    因为在队伍行进中,只有保持严密的阵型才不会被敌军所趁。
    因为敌军也不是傻子,看到你合围过来,他就傻站着不动,必然是会从两翼突围的,所以泰山军的包抄过去的两翼方面军必须能挡住敌军的突围。
    而除了必须在行进中兼顾防守,还有能和其他方面的友军形成密切的协同,不然敌军就可能会从夹缝中突围。
    所以鹤翼阵是一个大家都听过,也学过,但绝少用过的军阵。但恰不巧,此时在东阳亭战场的泰山军六个军正适合完成这样的布置。
    这六个军都是久经贯战的老卒,能在行军中也保持一定的密度;而六个军的军主也各个熟稔鹤翼阵的优劣,知道该如何查漏补缺,相互配合。
    而更重要的是,各军都有足够的突骑,他们往来于各军之间,时刻将各军的位置情况汇报给各自军主。
    如此,在综合判断敌我情况,以及为了抓住有利战机,张南决定主动出击。
    此刻,在他本阵的东阳亭岗哨上开始缓缓升起一面“振鹤”旗,当看见这面旗帜后,驻扎在亭外的旗鼓也开始升旗,同时休息在各哨点的哨骑也纷纷上马奔向各自的军阵。
    广大的东阳亭旷野上,无数哨骑来往,他们呼喝:
    “中军令,布鹤翼阵。”
    得到消息的各军主纷纷开始调度麾下各营,开始缓慢变阵。
    这是战前的最后一次布阵,一旦各军开始出发,再想变阵就是千难万难了。所以其余五个军主都很明白,大战要来了。
    最先完成布阵的就是左翼的豹韬军,其中他们军主郭默的将旗已经开始向前移动,围绕在这面将旗下的是各色军旗,无数甲士的精光照亮着那片天空。
    再然后,右翼的雄武军也开始完成了变阵,他们在其军主张达的率领下,开始以大横阵直接前进。
    这种横阵的好处就是可以用一个较长的横面来拦截这个方向的敌军,缺点也是明显的,那就是一旦敌军选择这个方向突围,此阵的纵深过潜,绝难拦住。
    所以张达已经和后方的魏舟说过了,如果敌军从他这个方向突围,他就在在后面拦截住。
    于是,在当天的巳日,泰山军这边率先做出了攻击态势,意合围张合军。
    ……
    太武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巳日初,张冲本阵。
    此时距离泰山军前线出发已经过去了两个时辰,从平旦到隅中,泰山军剩下的八个军也完成了战场布置,东西之间横亘数里,到处都是泰山军的旗帜。
    此时,张冲正带着横撞将们沿着战线骑行,以观察各军的士气。
    和平日里穿的一样,张冲依旧是一身麻衣麻履,只是额头上绑着根黄巾带。
    他骑着爱马“踏白”,时不时的和一些阵前的吏士招手,很显然那些人认出了张冲。
    这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张冲并没有带自己的大纛,身后的横撞将们人数也并不多。
    但这些泰山军最基层的吏士就是认出了张冲,可见张冲的面孔是多为这些人熟悉。
    在一众山喊“万岁”中,张冲继续沿着阵线奔驰。
    踏白是一匹壮年的汗血马,浑身金黄,但此时也成了斑点马,浑身上下都是泥浆斑点,由此可见这处战场的泥泞。
    张冲这一次巡视战线就是来具体体验战场情况的,此时结果很清晰了,那就是至少是在目前,泰山军并不适合发起集团性的骑军冲锋。
    但这本就在张冲的意料之内,他有自己的想法。
    在张冲的身后,大概是四十多骑追随着,荀攸、田丰都在其中,他们是这一次大战的谋主,也随张冲一起来看战场的情况。
    而其余人就都是横撞将们,这些人神色自若的跟在张冲后面,并不为大战前的氛围所影响。
    张冲走着走着,就忽然听到田对自己建议:
    “王上,我有一计。”
    张冲刚和一个以前聊过天的吏士打完招呼,听到田丰的话,扭头问道:
    “哦讲来。”
    然后田丰就将自己想到的办法说了。
    他提议趁着敌军正在和己方决战于河间地的时候,可以集结一支骑军力量从上游绕到袁绍在伊水南岸的本阵,对其进行斩首。
    张冲想了想,觉得这个计策不能说多好。这不是他迂腐,非要追求什么堂堂正正,而是他很清楚,凡是大军主帅的本阵,那必然是非常严密的,并不是少量突骑就能袭击的。
    但张冲也觉得这事的成本很低,纵然杀不了袁绍也可以袭扰敌军的后方,所以他想了想,却蔡确吩咐道:
    “孟起不是总抱怨在甲骑队中闲得慌吗你让他从帐下突骑军中选百骑出来,然后由他率领去上游过河,就告诉他,他的目标是袁绍。”
    如果是一帮人听到这个命令,必然是腹诽当场:
    “什么,让我带百骑就要去杀敌军主帅,会不会太看得起末将了。”
    但张冲了解马超,这小子一定欢喜疯了。
    然后张冲又令:
    “让他在南岸蛰伏下来,不要着急。他原先的甲骑就让庞德暂领。”
    蔡确听得令了,然后喊来一个横撞将就嘱咐他传令给中军的马超。
    田丰见自己的计策,张冲接受了,脸上浮着笑容,然后他又道:
    “王上,咱们这边什么时候过河。”
    张冲并没有回答,而是先问了一边的蒙沮:
    “现在袁军那边有多少部队过河了”
    蒙沮一直关注着飞骑的汇报,他忙将最新的消息说出:
    “王上,至目前来看,敌军用兵很是谨慎,只有前护军的张合过河了,目前正在捧圣军南面五里处落阵。”
    张冲点了点头,,对包括田丰、荀攸在内的幕僚们道:
    “先不急,这一战,我们的目标是让敌军全军过河,然后一个不留的消灭在河间地。这样后面打中原就好打多了。等他们陆续过河时再说。”
    这本就是战前军略规划好的,所以荀攸等人点头明白。
    就在张冲还要说话时,从东南面奔来一飞骑,浑身上下都是泥斑,一来就汇报道:
    “急报,在河间地东面发现贼李通部,兵力在两万上下。”
    刚说完,从西南面也奔来一骑,同样像是从泥浆里滚出似的,报道:
    “急报,在河间地之东南面,发现贼之李整部,兵力在万人上下。”
    先后两份急报送来,敌军目前已经有一半的兵力开始渡过伊水了,所以现在的战场形势开始不乐观了。
    果然,边上的田丰就皱眉担忧道:
    “王上,从目前敌军已经过河的人数,大致已经有五万人了,是我军过河人数的一倍,怕是不好支撑。”
    田丰的意思很显然,就是说现在应该派援军过河了。
    但张冲并没有松口,反而对来的两羽骑下令:
    “你两换马后,持我金箭,再将这个情况去报给张南,并传我口令,让其军必须支持到未时末。”
    从现在到未时末大概有三个时辰,这三个时辰过河的六个军都不会有援兵。
    至目前为止,泰山军的军略已经是非常清晰了,那就是以过河的六个军为诱饵,吸引敌军主力合围,为的就是毕全功于一役。
    所以怪不得过河的都是泰山军最精锐的部队呢,原来是苦仗等着他们呢。
    当然,这也不是张冲想这样,而是他不得不如此。
    此时在他麾下,能肩负这样艰巨任务的就是这六个军,其他的营头都差点意思。
    在洛水一线的泰山军大概总兵力在七万左右,分十四个军,但各军的质量是参差不齐的。
    这倒不是说这些泰山军是滥竽充数,而是战斗力的下降全是因为战斗情况导致的。
    从太原出发到现在,最久的泰山军已经出战一年了,这些人不论是心态还是身体实际上都非常疲惫。
    这还不包括一些战斗人员的减员,很多营头的战斗力下降得非常多,所以不可不可避免的吸纳了不少随军力夫。
    就比如说赵云部吧,此前作为主力与郭汜、刘备的关西联军作战,虽然战术灵活机动,但在最后的决战中人员损失巨大。
    所以为了尽快恢复编制内的军力,控鹤军就吸纳了千人左右的辎重并,这些人虽然经过初步的军事训练,但并不能让张冲放心。
    在他看来,新卒就是再如何训练,在心态上也是决难适应大战的。所以这些补充了新兵的军头最好是布置在二线,那样也能有足够的时间适应战场环境。
    于是,张冲再一次对二羽骑补充了一句:
    “告诉阿南,此战之成败系于其军,让其务必完成任务。”
    二羽骑得令,然后又喊了十几个伴当,一并向着洛水南岸驰奔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