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 秦王
作者:请叫我陈总长   犁汉最新章节     
    当张冲手拟了第一批入学的名单后,刚从巩县回来的田丰还是忍不住劝诫了一句。
    为何要在现在对军中的各山头进行整肃
    在大太的有识之士们看来,如今大太有很多亟需要解决的麻烦和困难,军队山头主义也许是其中最不重要的了。
    田丰作为门下,在职务上就有信息上的便利,所以他可以从全局的高度为王上分析。
    如今大太有哪些敌人呢
    先说天下还存在着不少有实力的诸侯,如关西诸强,青州曹操,陈留张邈兄弟,中原袁绍残余党徒,南阳高览,荆州刘表,淮南陈登,扬州孙坚。
    可以说,虽然大太在其中实力最强,但还不是可以懈怠的时候。
    而除了这些明面上的诸侯外,在暗处还有以关西旧时代世家公卿们。
    如果说天下世家中,京畿世家占据一大半,那么作为关西三辅的关西世家们就在其中占据一大部分。
    而且相比于京都洛阳附近的世家,这些关西家族又几乎都是从前汉时期就开始发迹的老牌家族,其势力和在地方盘踞的深度都要比京畿世家们深厚的。
    当然,如若是在平时,世家间的竞争也不在乎人有多少,田有多少,毕竟你丁田再多能比得上国家吗
    真正能让家世不坠的,还是在经学上的成就,在于数代经营的家世关系。
    但现在乱世到了,逻辑也就变了。
    有着更多部曲的关西世家们反倒是能在这乱世中如鱼得水。
    如今,随着此前对京都内的京畿公卿们重拳出击,世家在京畿附近的势力几乎被连根拔起。
    所以,在关西的世家反倒是成了天下仅剩下的名望,最近也派了不少细作到京都内搞小动作。
    用田丰的话来说,世家亡我大太之心不死。
    所以你说关西的问题重要不重要吧。
    这些人通过过去的人际网络不断到泰山军治下哨探情报,还联络一些失势的世家子弟们结社,在地方上兴风作浪,威胁着大太在地方上稚嫩的果实。
    你就说要不要铲除
    而除了各路诸侯,亡我之心不死的旧时代残党,因战乱而流散在乡野的溃兵屡次劫掠地方,这些在田丰看来都是要比山头色彩要严重得多的问题。
    所以田丰劝说张冲是不是缓一缓,而且他这个人到底说话直接,直接点了一个不忍言的事情。
    那就是老弟兄群体无论能力、态度如何,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对大太、对王上必然是忠心耿耿的。
    毕竟这些人可是大太的既得利益集团,如何会不维护自己的利益
    而现在随着王上你在北地陆续开战的胡汉一体化运动,虽然诸多手段下去,效果都不错,但千百年的差异以及文化上的不同,都不是一时间能弥合的。
    如今诸多胡鞑都布于军中,对我军虚实是一清二楚,如果这个时候咱们要对自己基本盘下手,那必然会造成泰山军的混乱和动荡。
    如果这里面有胡人起了异心,真就造反了,那事情就麻烦了。
    你看看,别看田丰在外面是做着孤臣的事,在私下里他却对张冲说着人情世故的话。
    但田丰考虑到的这些,张冲没考虑到吗
    其实作为上位者,天然就比下面人更能从全局去思考问题,因为他接触到的信息更多。
    但下面人呢又总觉得上面看到的少,想到的也少,所以总是苦口婆心,一副直臣的样子来劝谏。
    可张冲明白,在他这个位置,不知道多少人就是打着劝诫的幌子来为自己谋利益。
    即便这些人不是这样想,但张冲却不得不这么思考,那就是这人这么说,是不是有什么目的。
    那你说有没有没那么功利的人呢他就是真的从公心和大局去思考呢
    有,但张冲依旧会这么想。
    因为张冲非常清楚,无论是门下还是枢密这些人,怎么建议都行,但他张冲却不能什么都听,因为最后出了事的直接责任人可不是这些大臣们,而就是他自己。
    如果你都不能确定别人建议背后的目的是什么,那张冲就真的是对他一手建立起来的事业不负责了。
    所以张冲可以兼听,但最后的思考和决策只有他自己来做。
    就比如田丰这会劝说的时候,张冲却对这件事有着自己的思考。
    田丰说的这些对不对呢对!
    因为按照田丰那么想真的是太符合直觉了,哪有外敌未除就先砍掉自己一只手的
    但张冲却是怎么想这件事的呢
    那就是田丰这一结论的前提是,对军队山头的整肃会降低泰山军的战斗力。
    这就是到底是不是事实呢张冲却不这么看。
    首先张冲非常重视斗争的尺度和技巧,此前他对张旦这些军队高层就明确表态过,所谓的整肃不是大清洗,不是搞流血杀头的那一套。
    整肃是整肃风纪,是要将泰山军打造为建立黄天之世的培养基地。
    而具体手段就是在中下开战大规模的宣讲和再教育工作,在高层进行能者上,不能者就去学习,学习都不愿意学习的,就下放地方,在实践中得到教育。
    可以说,按照如此模式去整肃,泰山军的战斗力必然会焕然一新。
    所以这就好像是给泰山军做一个全身检查,发现病灶就及时治疗,不要越是拖到后面,让问题变得大了,最后以他张冲的威望都可能无法推动下去了。
    其实张冲和田丰等精英的认识差距是超出数个时代的。
    熟稔辩证法的张冲,在思维深度上比他们要思虑深彻多了。就比如按照田丰所讲,先对外再对内。
    那你有没有想过,当你在解决外部问题的时候,随着泰山军扩大,那军队中的各山头是不是也在扩大
    到时候外面都是骄兵悍将,都是有功勋的老臣,你就是想再搞内部整肃,怕也是难了。
    为何还不是因为发展到那个阶段的各山头,朝野上下哪不是他们的人你张冲就是再能耐还能自己一个个查
    最后不还是靠手下这些人而你想让和他们有私交的人去查他们,那你能查到什么就是能查到什么,怕也是他们推出来的。
    所以呀,这个阶段刚刚好。
    外部陷入平静,青州那边在和关羽继续鏖战,关西那边似乎朝野也陷入了新的斗争,即便是龟缩在汝南的袁氏残党似乎也在整合权力,正陷入内部斗争中。
    不仅外部有利于整肃,现阶段的泰山军也同样适合搞一场。
    他张冲刚刚带着这些人打赢了一场大决战,威望正处在顶峰。
    尤其是在张冲带兵西出的时候,原老弟兄中一员的奚慎因私心废公而被正法,这一件事再配合巩县的赵获一案,正好在军政两方面搞一场思想上的大整肃。
    如此环环相扣,张冲自认为是要比田丰这些人想得清楚的。
    但对于这些斗争的思考,张冲并没有与田丰说的太多,只是强调了这一次斗争的尺度。
    不过有一点田丰倒是说的对的,那就是老弟兄中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斗争不是盲干,不是说所有老弟兄都一律送去学习。
    权力之间是不存在真空的,如果那些随他一路打天下的老弟兄全部被抽离了军中,那必然会留下一个巨大的权力空白。
    到时候填补这一空白的反而是平州士这些人。
    张冲虽然一直讲胡汉一体,但他不是幼稚,不会像什么苻坚那样天真的以为靠着什么个人魅力就能敉平数百年的隔阂。
    所以讲归讲,但对于提拔平州士这些胡掳,他张冲一直是比较谨慎的。虽然他也明白,只要平州士大规模存在于军中,那些平州武士终究是要登上军中高层的。
    但对于这个过程,他张冲还是想要控制住了,至少也要控制在一个安全的速度。
    而如果老弟兄们都被抽调学习了,那最后必然会加快这一进程,这也是张冲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如果有心人在看到张冲的第一批名单后,会发现八成左右的人,竟然都是昔日出自黄巾系统的老弟兄,是来自青、兖、豫、冀四州的黄巾骨干。
    张冲这么做是因为他知道这些信奉黄天的和他要塑造的黄天压根不是一回事,他们相信的还是三张宣传的那一套。
    对于这些人,张冲以前为了大局是能忍的,要求同存异嘛。但现在既然是要整肃,那思想的整肃也是重要的部分。
    说到底,泰山军只能有一个黄天,也只能有一个大业。
    这些黄巾出身的军将,其中的确是有不少战力强悍之辈,也立下不少功劳,但却少有能成长到领军之将的层次。
    说到底还是在韬略方面的学习太少了,而他将这些人送入高级讲武学堂学习,本身也是给这些人一个再向上的机会。
    如是念,张冲不能说做到大家都满意吧,但也算是有菩萨心肠了。
    而很快,第一批高级军吏开始离开军队,前往漳水边新建的高级军将学堂报到了。
    此后的他们需要努力适应一个新的身份,做个爱学习的好学生。
    而料理完这些事后,整肃运动便如火如荼的在军中开展了。
    一开始,张冲还是一直关注在整肃的,不让运动走入极端,但到了后一阶段,随着各军反馈良好,他也开始将一些精力用在了外部事上。
    而其中最重要,也最能让张冲重视的,莫过于这三月以来关西朝廷上发生的诸事了。
    ……
    六到八,这三个月,天下旱情并没有得到缓解,各诸侯之间的战事遂这样停摆了。
    所以各诸侯们无不利用这一窗口期,开始将精力放在了内部上。
    在泰山军这边,他们三个月做了三件事:
    建立绣衣卫;缉拿旧时代公卿残党;整肃泰山军。
    而在陕县以西的关西朝廷,整整三个月都在干一件事,而就是这么一件事,却牵扯了关西之下数十郡县的精力。
    大家都引颈而盼长安,等待这事最后的落定。
    原来,就是在本年的五月末,也就是泰山军在伊洛大败袁军的时候,关西的擎天柱石,太师董卓因身体恶化,开始不再临朝了。
    在之后的三个月,刘协手下的帝党不断扩张,一些凉州系的军将眼看着靠山不行了,也不断与刘协手下的人眉来眼去。
    可就在刘协过完这舒心、恣意的三个月后,就在九月初二这一天,董卓手下的重要谋臣李儒,忽然向朝廷请奏,请封太师为秦王。
    此番上表后,董卓霸府下的一干文武纷纷上表,皆言太师有扶保汉室之恩,功高足以酬王。
    但所有清醒的人都知道,这是董卓一系的人图穷匕见了。
    那个口口声声说要让大汉再次伟大的董太师终于暴露出他险恶的居心了。
    其实,实话实说,自一开始董卓的确没有什么脏心思,他一开始真的是想奉天子以令不臣,讨平群雄,谋求大汉的重新安定的。
    所以董卓在被拜太师后,也只是以汉家外戚的身份来建立霸府的。
    而正是在董卓这个强力人物的坐镇下,关西朝廷镇压住了凉州的叛乱,益州的割据,完成了雍、凉、益三州的统一。
    但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董卓麾下的一干军将们获得了拔擢,纷纷出镇地方。
    不仅益州属李傕、凉州属牛辅,就连长安左近的三辅,也是遍布着凉州一些的军将、门客,乡党。
    可以说,董卓对于朝廷的控制越来越严密,对此前恪守的君臣之分也越来越模糊了。
    但真正改变董卓心思的,却是此前五月刚发生的一场大战。
    作为董卓肱骨的郭汜和被刘协视为柱石的刘备纷纷战死在了崤函。随二人一同战死的还有董卓的那份雄心。
    在得知东面的袁绍也败于泰山小儿后,董卓就明白,什么让大汉再次伟大的豪言都是屁话,他得为自己着想了。
    在五月那次晕倒后,董卓就已经不能下地了,当时他就明白自己活不了多久了。
    而董卓是有遗憾的,那就是他这辈子什么都享受过了,但就是没能成为无上。
    他生在大汉,长在大汉,也想死在大汉。
    所以董卓不想逼迫小皇帝,去抢那个皇位。
    但现在咱老董命不久矣了,给咱老董封个王不过份吧。
    而他老家就是当年老秦人发迹的地方,那封个秦王是不是也应该
    大汉秦王董卓!
    这是董卓最后的心愿。
    对于老董的忽然袭击,刘协是相当懵的,但已经在朝数年的刘协不是什么素人,即便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他还是以朝廷公议为借口,争取到了两天时间。
    而今天,九月初四,一直说要商议的刘协终于要给鞠躬尽瘁的老董一个说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