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亲赴宜都
作者:沉映香   魂穿司马遹,地狱开局最新章节     
    五月底,司马遹带着孟观一起离开了宛城,除了他麾下的两千骑兵,什么都没带走。如此一来,司马遹麾下的骑兵数量达到了一万两千人。
    回到襄阳后,司马遹任命孟观为襄阳太守,但大将军司马一职依然由王敦担任。
    “殿下不在的这些日子,发生了两件大事儿,臣不敢决断,想和你商量下。”安顿好孟观后,司马虓私下里对司马遹道。
    “太傅请说。”能让司马虓都无法决断的,一定不是小事儿。
    “第一件事是宗岱。”司马虓边说,边拿出一道公文递给司马遹:“月初,宗岱忽然给襄阳来了一道公文,指责咱们无端攻打宜都,并擅自据为己有。他宣称,若不及早撤出宜都,他将上报朝廷。”
    司马遹看完公文后,笑道:“这个宗岱长本事了啊,居然敢管咱们?”
    “但宗岱毕竟是荆州刺史,若是告到朝廷,咱们不占理啊,也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不用理他。”司马遹轻描淡写道:“咱们直接上表朝廷,就说宜都来了很多益州流民,宜都太守无法收拾局面,太傅这才出兵的。另外,你还在表中提一下收复南阳的事,重点说一说将士们是多么辛苦,请求朝廷封赏将士们。如此一来,朝廷就能知道该怎么做了。”
    司马虓恍然大悟道:“殿下是想用南阳交换宜都吧?”
    “南阳好歹是咱们打下来的,虽说不一定守得住,但咱们至少没有赖着不走的意思。况且,如今的朝廷不过是个草台班子,无论掌权的是谁,都没那个精力跟咱们较真。”
    “殿下高明,不费一兵一卒逼降了孟观,然后借此机会名正言顺的占领宜都,一箭双雕啊。”司马虓再次对司马遹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另外一件事呢?”
    “这件事儿更麻烦,是关于宜都的。”司马虓边说,边拿出两封信:“殿下先看看这两封信。”
    司马遹打开信,一封是王敦写的,一封是荀绰写的。看完信后,司马遹颇为头疼,该来的还是来了,他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矛盾这么尖锐。
    原来,王敦到了宜都后,将全部精力都用在招兵买马上,对于从益州来的流民,除了将青壮年招募入军中,其他的老弱妇孺一概不管。荀绰则认为应该对流民一视同仁,只要出现在宜都的,都应该赈济,王敦却以粮食不足为由拒绝。
    “太傅以为,他们谁更有道理呢?”司马遹沉吟道。
    “各有各的理由吧。”司马虓叹了口气道:“一个着眼于当下,一个着眼于长远,很难说谁对谁错。”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司马遹觉得仅凭一封信就做出判断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想了想道:“本宫想亲自去看看。”
    “殿下想如何处置呢?”司马虓问道。
    “看过才知道。很多事并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看利和弊哪个更大。”
    “殿下言之有理,那就辛苦殿下了。”
    “本宫走后,襄阳的事就拜托太傅了。”司马遹郑重道:“孟观此人虽值得信任,但也需经过观察,暂时只让他统领本部兵马。本宫此去宜都只会带上郭默和他的卫队,其余的兵马全留在宜都,相信也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殿下放心,臣虽进取不足,守成绰绰有余。”司马虓胸有成竹道。
    六月初,在安顿好襄阳的相应事宜后,司马遹带着郭默以及他麾下的五百亲兵赶赴宜都。
    由于人数较少,又都是郭默亲手调教的精锐骑士,他们只用了三天时间就抵达夷陵。
    看到司马遹亲自出现在宜都,王敦和荀绰都有些意外,争先恐后的求见,想要率先陈述自己的理由。但司马遹一个都没有见,而是直接将他们召集到郡衙。
    “相信两位都知道本宫此来的目的,你们不妨都先说说自己的理由。”坐定之后,司马遹开门见山道。
    于是,王敦和荀绰各自陈词,说得慷慨激昂,前者指责后者妇人之仁,后者指责前者毫无仁义之心,谁也说服不了谁。
    “眼下宜都有多少流民?”听他们陈述完毕后,司马遹问道。
    “回殿下,大约有一万人。”荀绰回答道。
    “青壮年大概有多少人呢?”司马遹又问道。
    “不到三分之一。”王敦回答道。
    “那好,将这三分之一全部召入军中。”司马遹当即道。
    “回殿下,臣已经这么做了。”王敦不无得意道,荀绰却急了:“殿下,那剩下的老弱妇孺呢?再不管他们,他们很可能都要饿死。”
    “若管他们,军营里就没有军粮了,我如何养活这么多兵?”王敦马上反对道。
    “我们可以向宜都百姓购买粮食。”荀绰道。
    “钱呢?哪来的钱呢?空口白话还是欠条?到时若不能兑现,我们在宜都还能呆得下去吗?”转眼间,王敦和荀绰又吵了起来。
    “二位稍安勿躁。”司马遹及时打断了两人的对话,问道:“这些流民都是拖家带口吧?”
    “回殿下,绝大多数都是拖家带口,孤身一人的反倒是青壮年。”荀绰道。
    “那就好办,尽量每个家庭都招募一人入伍,这样一人当兵,就能养活全家了。”
    “殿下,不妥吧,有的一家之中没有一个符合条件的。”王敦马上反对道。
    “殿下,此举不妥,有的一家之中人口太多,一个人的口粮根本不够。”荀绰也反对道。
    “处仲,如果每个家庭只招募一个人,即使有的家庭没有符合条件的人选,但可以让他们到衙门做杂役,这样的情况大概有多少人?”司马遹径直问道。
    “这样的情况不多,不超过两百人。”王敦沉吟道。
    “那好,将他们招募到衙门或者军营里做杂役。再将那些一家有两个以上符合条件的,全都按照一个人招募,如此一来,招募总数应该不变吧?”
    “总数虽然不变,但兵源质量会有所下降。”
    “无妨,一两百人无关大局。”
    “那些人口数较多的家庭呢?只招募一个人,根本养活不了全家。”荀绰还是有疑问。
    “这些人既然是举家背井离乡,身边应该有点财产吧?”司马遹沉吟道。
    “殿下,您不会惦记上他们的财产了吧?”荀绰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