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祭司被人带了进来。
与此同时的,还有大理寺负责审判要案的王寺正。
众人惊愕,虽有屏风阻隔,可外臣是不允许进入后宫的。
萧珩此举,让众妃嫔摸不着头脑,太后却是隐隐预感到了什么不对劲,牢牢攥紧了手。
“此人在祭天大典上妖言惑众,意图戕害妃嫔、谋害皇嗣,罪大恶极。今日,朕让王寺正带他过来,便是要亲自审理此案。”
“皇帝。”
太后道:“你要审案,去大理寺,去刑部都可,为何要在哀家的宫殿?”
萧珩道:“朕这里有人检举,称此人并非来自青州的祭司,而是他人冒充。此人冒充大祭司,潜入皇宫,装神弄鬼、欺君罔上。往轻了说,是兴风作浪,残害无辜,往重了说,是居心叵测,意图以问神之名动摇大夏朝纲。”
方芷萝适时捧哏,“皇上,也许这人只是贪图虚名,动摇朝纲这么严重的罪,似乎还够不上吧。”
萧珩拉住她的手,解释道:“爱妃糊涂。此人那日就以民间把戏,愚弄文武百官,让他们相信你和腹中龙胎是妖孽转世,要将你们祭天。来日,他便能再用此法,说朕昏君误国,要让朕以身祭天。”
太后身子一僵,眸光阴恻恻地盯着萧珩。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真是好一张利嘴。
看来今日,萧珩是有备而来。
太后忙剧烈咳嗽起来,一旁的嬷嬷也很会看眼色,“皇上,太后大病未愈,请皇上为太后凤体着想,屏退左右,让太后歇息。”
萧珩道:“朕早已看过太后的医案,太后身子并没什么大碍。太后反应这么大,莫非是心虚了?钦差大臣一路从青州村落,将大祭司请出,护卫到京城。而大祭司离开后不久,村子就遭了山火,整个村子无一生还。大祭司祭祀时,身着独特的服装,戴面具行事。唯一知道大祭司面容的,只有见证他出生长大的村民。事情,怎么会如此凑巧呢?”
太后咳嗽了几声后,回话:“皇上是什么意思?难道怀疑哀家,偷天换日,与这大祭司有所勾连?”
萧珩提醒:“护送大祭司入京的,是叶大人。”
太后的侄子。
“而当初随着叶大人完成差事的那批人,也在入京后,葬身火海。”
太后冷声道:“那场大火是意外,刑部早已结案。”
“这么说来,太后你也觉得,此人并非青州的大祭司,而早已被人途中掉包?”
太后绷着脸,用咳嗽来掩饰自己的情绪。
“哀家并不知情。既然皇帝说他不是,那便不是。”
“他确实不是。”
萧珩对王寺正说:“王寺正,叶家勾结此奸邪之人,试图以鬼神之说,操权弄势,动摇朝纲,以大夏律法,该当何罪?”
王寺正作揖道:“回皇上,是诛九族之大罪。”
太后脸色骇然,“皇帝,你要诛叶家九族?”
萧珩巍峨不动,嗓音薄凉,“朕只是以律法行事。”
太后站起来,险些一下子没站稳,一旁的嬷嬷扶住她。
太后一步一步,朝萧珩走过去。
她审视着他那张冷峻、威严的面容,忽然冷笑出声。
“皇帝,就算你要动叶家,也需要证据。若是你没有足够的证据,诛叶家九族,会被全天下人唾弃辱骂!”
叶斌还活着呢,他是大夏文圣,天下读书人的楷模。
叶家的九族,可没有那么好动!
萧珩眼底一片冷漠,只道:“若此事是叶大人代表叶家意志所为,叶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朕依法行事,有何不可?”
太后呼吸屏住,终于懂了萧珩的意思。
他这是让她从自己,和叶家两者中选。
若是她指使她侄子所为,那就是她这个太后的过错。
太后是大夏的太后,是皇帝的嫡母,除非谋反之大罪,是不会祸及家族的。
而叶家是臣子,臣子不臣,以下犯上,用鬼神妖邪之术谋害妃嫔皇嗣,是重罪。
虽不至于诛九族,可到底会累及叶家亲眷。
太后眸光炽烈,死死地瞪着萧珩。
萧珩手里难道真有证据?
还是说,他只是虚与委蛇,故意诈她?
太后深吸一口气,对王寺正说:“大理寺审了这么久,此人可招认了什么?”
王寺正道:“回太后,此人咬定此事是楚王指使。”
太后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对萧珩说:“皇帝,此人既已招认,又同叶家有何关系?”
萧珩意味不明地笑笑,黑眸闪过一道锋芒。
“楚王,通敌叛国,已遭天谴。楚王居然能指使叶大人行事,如此看来,叶家同楚王这等乱臣贼子,关系匪浅呐。”
太后没想到萧珩在这里等着她,眼眸闪烁不安,“皇帝为何一口咬定,是叶大人掉包了祭司?”
萧珩嗤笑一声,“如若不然,叶大人奉皇命,从青州接回的人,怎么会是异族人?”
“大祭司不过天生异相,此事青州人尽皆知,皇帝为何笃定他是异族人?”
“因为,他的同胞妹妹,如今就在宫中。”
太后惊愕,被堵住了话头,半晌才讶然:“什么?”
这又是哪一出?
萧珩阴鸷的目光,落到一旁的娜嫔身上。
娜嫔身子一僵,不解其意。
下一秒,萧珩便说出了一句让众人难以置信的话:“此人,就是娜嫔的同胞哥哥。”
娜嫔骤然睁大了眼睛,“皇上,嫔妾……”
“这怎么可能?!”
太后气急败坏,打断:“皇帝,你为了定叶家之罪,简直是信口开河!”
此人虽然是西域人没错,可楚王找上他,是因为他的制毒之术。
楚王将此人推荐给太后,为太后所用,也告诉了他,宫中的娜嫔,可以助他成事。
但他和娜嫔,根本八竿子打不着!
娜嫔一下子跪在地上,哭诉:“皇上,嫔妾并没有哥哥,嫔妾与此人并不相识,请皇上明察!”
方芷萝清淡的嗓音悠悠响起:“这多简单,既然娜嫔不肯承认,那便滴血验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