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拉走今年的最后一批蚊香后,李怀溪家的蚊香工坊就停工了,紧接着村子里就传出了李家要翻盖房子的消息。
消息是村长的两个儿子赵家兴和赵家盛挨家挨户通知下来的,让村里的老少爷们都去给李家盖房子。
这回不是帮忙,而是给工钱,不论男女老少,只要只能干活的,大家都去。
男的出大力,女的干细活,半大孩子去打下手。
尤其是村里那几个会垒砖的老石匠,只要去干活的就给高工钱。
这可把小庄村的村民们给高兴坏了,现在正是夏末秋初地里活不忙的时候,农闲的时候还有钱赚,搁以前哪有这种好事。
另一方面李家盖房子说明这蚊香工坊的生意挣到钱了,挣钱的买卖不会轻易撒手,那以后村里人还能去蚊香工坊上工。
还有就是看着李怀溪家越过越好,村民们由衷地发自心里的高兴。
于是消息一通知下去,到了李家动工的这一天,全村的老少爷们,婶子大娘,半大小子,没出嫁的大姑娘都来了。
盖房子是个大活,只要来了那就有活干。
动工前李怀溪跟家里人说孙成来的时候已经把图纸上的要点都跟自己讲清了,自己再找村长看一遍图纸给自己说一说上面不认识的字,大差不差这房子就能知道怎么建。
图纸上面写的太详细,要是从外面请工匠来帮忙,万一让人家记走了就是个大损失。
家里人心想确实是这么回事,而且村里人建房子都是自己盖,也没有从外面请工匠来的习惯。
再加上李怀溪已经能看懂图纸,就是不认识上面的字,那还有村长呢,就这么建就行。
章程定下来后,李家开始往外腾房子,家里的锅碗瓢盆都收拾到了蚊香工坊里。
建房子期间李父和李母就住在隔壁三叔家,李怀山、李怀林和李怀溪三兄弟就住在隔壁蚊香工坊的屋子里。
到了动工这天,李怀溪带着村里人扒掉了自己住了一年的土坯茅草屋,连带着院外的院墙也全部推倒重建。
清理掉旧房子的土坯,李怀溪带人丈量好宅基地的尺寸当天就开始挖地基。
打地基和后续垒砖墙都需要石灰,为了这个村长还专门带人上山烧了两窑石灰出来,对此李怀溪要给钱村长死活不要。
老头很会讲道理。
“这烧石灰的法子都是你给村里的,现在你建房子要用了,给你烧两窑怎么了,还给钱,那不是打村里人的脸吗。”
烧石灰不是个轻快活,对此李怀溪心里过意不去,“村长,咱当时不是说好了吗,这石灰窑里的买卖我家也有分润啊,这钱我一分没少要过,现在我家要用不给钱您这不是打我的脸吗。”
“哎,你说对咯,有分润说明这个也是你家的生意,你家的生意还给什么钱。”
村长开始讲歪理,李怀溪争辩不过,为此他跟村长说以后石灰窑里的分润他不要了,气的村长撵了他两条街真要打他的脸。
李怀溪怕把老头溜坏了,停下来让他打他又不打了,顺势捏了一把李怀溪的脸说不要就不要吧,反正他现在也不差那点钱,后面再烧两窑给他拉过来。
地基打好后就开始用青砖垒桑墩了,去年李怀溪还想自己烧砖来用的,但现在挣到钱了他决定直接去买。
去镇子上的土窑定了足够的青砖和陶瓦,用家里的四头驴拉了好几天才拉回来。
买砖的时候他还把院子里要埋的陶管跟窑厂的老板说了,让他根据规格烧一批陶管出来。
刘二爷设计的陶管是一节一节可以连在一起的,当李怀溪把图纸给窑厂老板看的时候老板眼都看直了,非要让李怀溪把图纸卖给他。
最后给出的价位是卖给他青砖和陶瓦都不要钱,只要能让自己看临摹一份出来以后能烧这陶管来卖就行。
对此李怀溪答应了,自己村没有烧陶管用的这种细泥,以后自己也没有做这方面生意的打算,所以就让窑厂老板找画师临摹了一份去,自己则拉走了换来的砖和瓦。
砖瓦省了一大笔钱,李怀溪便把省下来的这部分银钱用在了木料上。
屋子里的的柱子,屋梁,檩子,椽子等大木架结构,还有后续要安装的的门窗都需要用到木头。
有了省下来的这笔钱李怀溪就把原本定下来的木料提升了一个档次。
把需要的木料都报给镇上的木作坊和木匠铺,这边给做着,家里那边也建着。
做好基础之后开始上大木架,就是用木头在地基上拼出各个房间的结构,木头连接处全部都是榫卯结构,对此李怀溪找了村里的木匠黄大郎来帮忙。
黄大郎也就是黄二牛的大伯,干了一辈子的木匠,除了娶了个媳妇不行之外其他还是没得说的,对李怀溪家的活干的很是上心。
木架结构做完之后开始垒砖墙,然后屋面铺檩条,铺陶瓦。
这些工序做完房子就基本建成了,这个时候村里的老石匠也剔好了青石板,李怀溪带人把陶管一节一节的接好埋进院子里,再铺上青石板,院子也在两天之内完工。
房子和院子这些主体完事之后李怀溪又拿着图纸开始带人垒火炕,垒灶台,做洗澡房,挖井,垒水塔。
水塔最上方储水的地方是李怀溪跟砖窑定制的一个大号陶缸,在村里人合力下被吊起来放在了水塔最上方。
村民们看着李怀溪家的房子一步一步建起来无不羡慕,一开始大家还以为是要建三间大瓦房。
后来觉得应该是个二进的院子,再后来才知道是要建一个有十几个房间,三个院子的大房子。
两个月的时间,在全村人的帮助下,李怀溪家占地一亩,三进的四合院子建成了。
青砖碧瓦,飞檐斗拱,李怀溪家俨然成了村里的地主老爷。
但村里人知道,即使是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李家也不会变成地主。
毕竟谁家地主不仅不惦记着村里的地还带着大家一起开荒,不想着收租子却给村里干活的人发最高的工钱。
这房子建好了石灰窑也全都给了村里,自己不再拿分润。
要是那些地主老爷也像李家这样,那农家人也不会交了粮税再交租子,最后落个吃不饱饭的下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