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发展中的难题16
作者:山高路远月明   华兴传最新章节     
    夜色下,钟广双手比划着,兴奋地说起原木运输的过程。
    像那种三人合围都抱不住的巨木,可不是那么容易运回来的。
    之前沿着藤桥河顺流而下,小的扎成木排,还算问题不大,就属那些巨木,最为费人费力,除了利用河水漂流之外,还得靠沿岸工人像纤夫一般,拼力拖拽,才能顺利渡过浅水。
    及到合口港时,才知大海茫茫,如何能将这些巨木弄到榆林港,却是个大大的难题。
    钟广来到合口港服役,干的第一项工作,便是和众多务工人员一起,在海边扎木排。
    最开始的方案,是扎一个巨大的木排,然后将巨木绑在木排之上,经帆船牵引,沿海岸缓缓而行,最终运到榆林港。
    但在具体实施时,才发现方案完全不可行,一是木排扎的太宽,根本做不到牢靠,二是该如何操纵如此巨大的木排,谁也没有那个本事。
    大家在商量的时候,钟广主动向东线船队副队长胡大江提建议,看能不能换一种结构,或许能轻松一些。
    具体来说,就是扎两个稍小一点,易于操控的木排,然后将两根巨木前后捆在木排之上,中间的口字形贴在水面,只要确保其不会轻易倾斜,沉入海中即可。
    这样的话,木排不用扎的太大,还能将巨木稳稳托起,只是其操控难度,必定会增大许多。
    钟广仅是提供一种思路,胡大江却是赞赏有加,并要求众人立即行动起来,到底管不管用,总得先试试才能确定。
    众人在港内操作数日,最终按照钟广的思路,弄出一个像模像样的大型木排来。
    胡大江看来看去,才想起现代社会的双体船,和这个木排倒是有几分神似,只不过中间是两根巨木而已。
    再瞅向钟广等燕朝土着,心中顿生感叹,古人可能没见过现代社会的场面,但人家这脑子,可一点也不比现代人差啊。
    木排在平静的合口港试行数日,效果相当不错。
    前方由一艘大船牵引,另一艘大船从旁辅助,策应,就这么沿海岸缓缓而行,倒是个颇为务实的解决方案。
    最后的难题,便是如何实现有效的指挥、配合,确保一路航行,都能平稳向前。
    当钟广握住那台神奇的对讲机,按照胡大江的教导讲起话来,才发现华兴人的本事,根本就不是他能够想象的......。
    堆场上,刘方和钟广聊了很久,两人都有同样感受,那就是跟着华兴人,必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最后,刘方没来由说出一句话,咱们要不也成个家吧。
    不觉之中,他们和众多归义民一样,渐渐喜欢上了这种新奇、忙碌、充实的“美好”生活。
    ......
    整个安由造船厂,如今已有些规模,靠近山脚处,茅屋、窝棚建了不少,另外就是大大小小的烘干房,北二南一三个水塘,其中北侧一个水塘用来浸泡木头等等,将本就不大的安由陆地搞的十分紧凑。
    最大的一块平地集中在海岸一带,主要是用来搭建船台,以及各种木工作坊,算是造船厂最为核心的工作场所。
    紧靠船场有一处海岸码头,用来卸载原木,并在附近建立堆场,算是原木加工前的转运站。
    总之,在陆冠南等人的努力经营下,造船厂的各项功能模块被安排的井井有条,随时可以启动造船工作。
    次日上午,梁继盛等人在陆冠南的引领下,兴致勃勃地将整个造船厂参观一遍,最终在码头附近的堆场停留下来,询问哪些是铁力木?
    陆冠南指了指其中最为醒目的两根巨木,又指了指旁边堆起的二十余根粗壮原木,表示这些都是,而且从外观来看,质量相当不错。
    巨木是制备龙骨的绝佳材料,其他原木用来制备船肋、外板、横梁、桅杆等部件,亦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接着,陆冠南又把铁力木坚固、不易腐坏的优势简略介绍一番,总之除了高度这个短板之外,其他都是优点。
    咱们初来燕朝,能搞到这么好的船材,绝对算是运气爆棚。
    叙谈之际,梁继盛照常问起困难来,让陆冠南应说尽说,千万别藏着掖着,影响总部决策。
    陆冠南倒也没客气,第一个提出的便是煤炭,他这边锯木头要用那台大功率蒸汽机,必须保证足量的煤炭供应。
    第二居然是锯子,不管是工业部自制,还是发展部外出购买,总之这东西是个消耗品,光靠咱们带过来的,根本坚持不了多久。
    再说了,如果燕朝锯子凑合能用,他可舍不得事事都用现代钢锯解决。
    第三是人,从造船厂目前的人员结构来看,有木匠手艺的不足百人,其中干过船匠的不足十人,其他都是普通务工人员,也就三百余人,只能干些粗活,顶不上大用。
    按照一年两艘船的规划目标,现在的人手根本不够,尤其是船匠、木匠,必须加大引进力度。
    第四就是帆布、铁钉、铁箍等配套工程,还需尽快上马,千万别让造船厂这边等米下锅......。
    听陆冠南唠叨了一大堆,梁继盛、孟庆祥等人相视苦笑,一个人,一个煤,几乎成了工业口的一致痛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狠狠压榨一把广州办了。
    ......
    赵海波开着飞燕号来到安由码头,笑嘻嘻地将管委会众人接到船上,刘建国笑着问他还能坚持多长时间?现在的榆林港,就属你们这两艘船最拉风了。
    赵海波表示还能坚持个把月,如果兄弟们想兜兜风、过过瘾,还需尽早前来报名。
    话一出口,众人都跟着笑起来,搞不好他们这次搭船,就是人生最后一次乘坐现代舰艇啦。
    既然如此,梁继盛让赵海波指挥飞燕号在港内巡游一圈,也算是给大家调研之旅增加些乐趣。
    ......
    登上基地码头,一连监军使李文军已经在岸边等候,向梁继盛等人介绍起这边的变化来。
    李文军在穿越之前,是何超手下的兵,在重建保安团一连的时候,由何超推荐,加入一连担任监军使。
    武彦杰带领一连随西线船队前往安锦后,李文军从毕潭港那边拉回来两个排,又就地扩编一个排,将常驻基地的军事力量,继续维持在三个排的规模,并积极进行备战训练,确保有外敌入侵时,能够承担初期的阻击任务。
    如此一来,一连悄然扩充到六个排,距离营级编制已是一步之遥。
    按照曹卫国、何超的想法,虽然不能明目张胆地跟其他部门抢人,但遇到好苗子,好机会,那是一定不会错过的,务求尽快将保安团扩充到满编满配。
    对于这一点,作为军事部部长的梁继盛,嘴上说着让保安团尽量克制,行动上却视若无睹,任由其将军队规模低调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