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滕王阁序的影响力
作者:茜明湖   求求你们造个反吧最新章节     
    楚凡坐回龙椅上把弄着手中的沙漠之鹰手枪,心中想到自己已经打算死在战场上了,系统给自己这个武器是不是太鸡肋了?
    在这个时候当柳文山这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巨匠踏上高台的那一刻,台下原本喧闹的人群立刻变得鸦雀无声。
    柳文山的文学才华是众人皆知,他不仅文采斐然,而且以不畏强权、敢于直言着称。他从不与任何官员结交,保持独立的人格和清高的态度,这一点在各个国家的君主眼中都是值得效仿的典范。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柳文山现在竟然会为魏国皇室的一座山庄开业而出面站台,这一行为无疑让在场的所有人感到震惊。
    人们心中不禁泛起疑问,究竟是什么样的手段,能够让一向清高自持的柳文山破例为魏国皇室站台。他们纷纷在心中揣测,魏国的皇帝究竟使用了何种策略,才能让柳文山这位文学界的泰斗人物屈尊降贵,参与到这场庆典中来。
    柳文山登上高台之后,并没有直接介绍皇家御雅山庄的独特之处,而是选择朗诵起来楚凡所作的《滕王阁序》。
    起初台下的观众对柳文山朗诵的内容感到困惑,面面相觑不知所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是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都逐渐被这篇作品的文学魅力所吸引,他们开始领略到其中深邃的文学韵味。
    柳文山的朗诵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不得不佩服他深厚的文学造诣。此时此刻那些世家大族和宗门势力的代表们也开始慢慢理解了,为什么楚元武会愿意为家族中的小辈担任亲王。
    因为一旦这篇《滕王阁序》传遍整个大陆,那么滕王的名声将会响彻文坛,成为所有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话题。
    到那个时候魏国的皇族声望无疑会水涨船高。有了这篇举世闻名的《滕王阁序》作为文化象征,魏国将会变成文人墨客和雅士们心中的圣地,吸引着无数才华横溢的才子和风华绝代的佳人前来瞻仰膜拜。
    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国的文化底蕴将会变得更加深厚,其皇庭势力的威望也将随之进一步提升。届时魏国皇庭将能够吸引并招收到更多的贤才俊彦的家人,这些人才的加入无疑会使皇庭的势力更加强大,更加稳固。
    然而当柳文山朗诵完毕,他揭示了这篇骈文的真正作者时,无论是魏国的宗门势力,还是其他国家前来的世家大族或宗门势力,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难以置信。
    他们无法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一篇能够流传千古、震撼人心的传世之作,竟然出自一位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轻视、称之为废物的皇帝之手。
    这种震惊和怀疑的情绪在人群中蔓延开来,他们对现任的魏皇的认知和评价在一瞬间被彻底颠覆。
    原本被忽视的皇帝,现在却因为一篇《滕王阁序》而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他的名字和作品将会被载入史册,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而魏国,也将因为这位皇帝的才华而名扬四海,成为文化繁荣的象征。
    在圣武大陆上巨鹿学院作为一所声名显赫的学府,吸引了众多儒学学者的加入。这次册封典礼巨鹿书院的人也有人来到这里的,毕竟魏国招收宫女这也算是一件大事件。作为儒家学派的领头羊,巨鹿学院自然不会错过这一展示自身影响力的机会。
    在这个世界,儒学被普遍认为是治国安邦的根基。然而儒学的传播并非仅限于巨鹿学院一家,各地的书院同样培养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儒学精英。
    为了确保巨鹿学院培养出的学子能够得到各国皇室的认可,学院必须与各国的皇室建立良好的关系。否则,即便学子们在儒学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也难以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
    从某种意义上讲,儒学之人对于管理国家的统治者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他们认为只要能够使儒学得到广泛传播,并在实践中造福于民,他们就会给予支持。换言之,如果能够确保学习儒学的人有机会担任官职,那么无论国家由谁来执政,对于他们来说都不是问题。
    巨鹿学院的儒者们在聆听了柳文山饱含深情地朗诵《滕王阁序》之后,无不感到震惊。他们不得不承认,写出这篇骈文之人的文采实在是非常出众,甚至超越了学院中许多资深大儒的才华。
    这一发现让他们感到难以置信,因为巨鹿学院一直自诩为天下儒学的正统所在,其学术地位和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然而现在却有一篇出自世俗帝王之手的骈文,文学造诣既然如此之高,这无疑是对他们学术权威的一种挑战。
    尽管如此巨鹿学院的儒者们并非缺乏智慧之人。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此时公开质疑魏国皇帝的才华,不仅会显得学院心胸狭隘,难以接受外界的优秀文化,而且还会引起魏国皇庭的不满。
    他们明白魏国皇庭对巨鹿学院的支持是学院能够维持其地位和影响力的关键。如果得罪了皇庭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不仅学院的学子们将来难以在魏国担任官职,就连他们自己也可能会面临无法离开魏国的困境。
    柳文山并没有对这片骈文做出过多的解释,毕竟只要是有一些文学基础的人都能够领略其精妙之处。真正的才华无需多言,作品本身便是最好的证明。
    柳文山继续保持着他的淡然态度站在台上。随后,他缓缓地从怀中取出了一张由工部精心制作的新式宣纸,慢慢地展开,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清楚地看到。
    柳文山开口说道:“我们魏国的陛下,他的心中一直怀揣着对天下文人们的深切关怀。他深知文人们在书写书籍时,耗费的纸张数量巨大,对于许多出身寒门的学子来说,这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因此陛下特地命令工部制作出这种新式宣纸,它的质地轻薄而坚韧,价格低廉,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学子们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