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提议赋诗,各展才情
大观园初成,众人游览尽兴,却仍沉浸在满园佳景中流连忘返。元春见众人兴致高昂,便提议道:“园中景致如此秀美,难得今日姐妹齐聚,不如大家以园中景为题,各作一诗,为此园添彩,也可为后人留下一段佳话。”
贾母笑着附和:“好主意!我也想听听这些丫头们的才情如何。”
探春闻言,微微一笑:“姐姐命题,自然要尽力应对。只是怕我才疏学浅,贻笑大方。”
黛玉挑眉一笑,轻声说道:“探丫头一贯出口成章,如今却如此谦虚,莫不是藏拙不成?”
宝钗在一旁温和地说道:“黛玉妹妹自己才情出众,却先挤兑起旁人来了。既然姐姐命题,大家尽心便是,何须争胜?”
宝玉闻言,忙插嘴道:“既然姐姐发话,便该一人作一首,我这愚钝之才,也要跟着凑趣儿了。”
元春含笑点头:“如此甚好。就以园中所见景致为题,各人随意发挥。”
探春妙笔,才情初显
众人稍作思索,探春率先执笔,淡然说道:“我这首小诗权当抛砖引玉,若不堪入耳,大家还请宽容。”
她挥笔而书:
《春风楼前》 楼前春色匝琼楼,点点繁花映水流。 云淡风轻无俗客,一壶清茗一扁舟。
元春读罢,点头赞道:“好一个‘云淡风轻无俗客’!景致虽平常,意境却深远,足见探春的眼光高远。”
宝玉也拍手称赞:“探三姐姐的诗句果然大气,这一句‘一壶清茗一扁舟’,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恨不能泛舟湖上。”
探春笑着推辞:“不过是些浮光掠影,不敢当诸位夸奖。”
黛玉诗成,婉转动人
黛玉见探春已成诗,不甘示弱,抬手接过笔,目光微垂,轻声说道:“既然探姐姐以景写心,我这首便借景抒怀,只望姐姐不嫌拙劣。”
她略作沉吟,提笔写下:
《潇湘馆中咏》 雨打芭蕉听似愁,幽窗小阁影悠悠。 萧萧风竹飘零叶,一曲清歌泪满眸。
元春看完,赞叹道:“好一句‘一曲清歌泪满眸’!真是婉转动人,令人动容。”
然而,她旋即收敛笑容,语重心长地说道:“不过黛玉妹妹的诗虽好,却难掩其中的哀怨之情。文章能寄托情感固然可贵,但过于感伤却未必有益。我劝妹妹日后多写些积极向上的作品,或能更增韵致。”
黛玉闻言,脸上泛起一丝红晕,低头轻声说道:“姐姐所言极是,妹妹铭记于心。”
宝玉望着黛玉的诗句,心中却如浪潮翻涌。他看出了诗中隐含的情绪,那熟悉的忧伤似乎道出了黛玉内心深处的孤寂。他暗想:“林妹妹果然心思细腻,情感如花般脆弱,日后定要更加关心她。”
宝钗诗成,端庄大气
轮到宝钗,她端坐在书案前,神色平和,执笔从容写下:
《芙蓉馆咏》 芙蓉一笑映波红,疑是仙姬入画中。 不觉秋风吹满地,依然香韵绕长空。
元春读后,颇为满意:“宝钗的诗句工整大气,又不失含蓄,果然是才女风范。”
探春也赞道:“这‘依然香韵绕长空’,实在妙极,足见宝姐姐诗中有一份沉稳的气度。”
宝钗微笑说道:“不过是随手拈来,探妹妹的诗意境高远,黛玉妹妹的诗情感真切,都是难得的佳作。”
宝玉赋诗,才情毕现
最后,众人催促宝玉也作一首。他搔了搔头,说道:“我这些胡诌乱造的诗句怎敢与姐姐们相比,但姐姐既然命令,我也只好试试了。”
他提笔写下:
《怡红快绿》 四时不改翠枝浓,一径花开鸟语融。 留得闲情共谁赏?愿随风月醉春丛。
元春看后,轻轻一叹:“此诗虽无新意,但句句见真情,尤显得难能可贵。”
贾政却冷哼一声:“不过是些浅显词句,终究难登大雅之堂。”
宝玉闻言,低头不语,黛玉在一旁轻声说道:“宝玉的诗虽简单,却足见他的心性纯净。父亲又何必苛责?”
贾政见是黛玉替宝玉解围,也不好多言,只是挥手说道:“罢了,日后努力便是。”
姐妹情深,心事交织
诗会结束,众人兴致颇高,唯有宝玉心中难以平静。他回想起黛玉诗中的哀怨和贾政对自己的苛责,内心复杂难言。
黛玉察觉到宝玉的低落,悄声说道:“何必太在意那些浮言?只要问心无愧,诗意即是好意。”
宝玉看着黛玉,心中一暖,答道:“妹妹的话我记住了。日后若能时常得你指点,才不至辜负这些时光。”
黛玉未再言语,低头轻拢衣袖,眼中却流露出几分难以言喻的情绪。
在这场小小的诗会中,众人以才情互相映照,姐妹间的深厚感情与彼此的隐秘心事交织,宛如大观园中摇曳的风景,虽美,却也掩藏着暗涌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