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吴四求粮 杨七隐世
作者:倪湾湾的书   命轮运转,依依不舍最新章节     
    杨七走到前面,给吴四信拱拱手行了个朋友礼,口中客气道:“多谢吴先生相帮,只是我很怕节外生枝,希望先生不要把这件事泄露出去。日后有机会,在下一定报答。”
    吴四信笑道:“好说,不用日后,在下现在就有事要求杨七小姐。这里地形险要,不宜久留,咱们还是往前走,等到了平坦安全的地方,咱们再详谈。”杨七点点头。
    两队人马合在一处可不少,把山路都挤满了,一直走了十几里山地,才到平坦宽阔的地方。除了跟吴四信杀过去的人马,吴四信车队的剩余人马都在这里待命,吴四信自去安抚自家的车队。两队人马同行,又走到两个时辰,到了安全的地方。
    杨七命人在偏僻处挖了几个深深的大坑,掩埋了敌方的尸体,又把地面伪装一下,让人不易发觉。
    又行十数里,看见一座小山,仰观山上有一座破败的小庙。命人上去察看,破烂庙门上写着出世庙,只有一位眼花耳聋的老僧在庙里修行。
    杨七叹口气,命人在庙后挖了坑,掩埋了自家伤亡的卫士,立了一块小小的石碑。又吩咐稍后出资重修出世庙,召几位修行僧人,日日为这些卫士们诵经祈福,逢年过节为他们烧纸焚香。封长红赶紧应了,承诺一定亲自把这件事办好。
    两家车队沉默地往梓州方向走,到了梓州城外时,夜幕降临,城门早关闭了。幸好城外有吴家的商栈,吴四信邀请杨七一行到他的商栈修整。杨七心情很乱,也没什么精神。杨家车队规模又大,一时也不好安置,有现成的地方,就同意了。
    临时加搭了不少帐篷,安排好一众人的餐饮和住宿,又烧大量热水让众人自行洗漱。吴四信商栈的主管设了酒宴,招待几个当家人。
    席间,吴四信让两个十多岁的男孩上前,引见给杨七小姐。吴四信笑笑:“这是我的两个儿子,大的十二岁了,叫吴形,次子十岁了,叫吴。还有两个小儿子,吴畏,吴惧,都跟他们母亲相里氏在并州老家呢。”
    杨七抬眼看两个孩子,有些胡人相貌,想来相里夫人有胡人血统也不一定。她笑笑:“吴先生好命,不过而立之年,就有四个健康聪明的儿子,真是后继有人呢。”让大侍女美丽取来两块白玉牌,送给两位吴小公子做见面礼。都是打磨光滑的平安无事牌,没什么花样字迹,玉质是极好的。两位小公子双手接过,道了一声谢。
    吴四信道:“我刚到益州出了一批茶叶,又囤下一批木料。原想再囤些秋粮,可是那些商家与农户都不肯卖给在下。我打听到英王的长子,您的长兄杨刺史在益州话事,想走他的门路。杨刺史拒绝了,说是已有人订下了益州秋粮收购,让我到别处再问问。我正准备到剑州和汉州问问情况,刚到剑州山区,就碰上了杨七小姐。真是有缘呢,杨七小姐一向神通广大,指点一下在下才好。”
    杨七看他一眼道:“中兴城本就有含佳仓,储粮需求很大了。皇帝又在洛阳建了回洛仓,准备储存大量粮食。粮满库丰之后,要兴兵往四野打,扩充国土。有心仕途的达官显贵和世族大户,各家收粮储备,待明年青黄不接时平价卖给回洛仓,准备在皇帝面前落个好。跟回洛仓交易没什么利润,只为前途。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各方势力都观注的,势力不够大就不要动,弄得不好容易出麻烦。你一个平民商户,还要插手粮食生意吗?滇国的茶叶生意你已经赚的盆满钵满了,你的木料生意也做遍了大燕,能维持住就够用了。”
    吴四信笑了:“杨七小姐不要误会,在下现在还是一界平民商户,自然不会插手粮食生意。只是今年河东全境大旱,秋粮收成极差。唐国公李深在太原当刺史,算是个朋友吧,朝廷下旨征粮,比往年多要三成。要是按朝廷要求的数量全部送京,太原周围的百姓不够吃,冬日必闹饥荒,早晚要乱。所以李大人自已出资,要采购一批粮食平衡粮价。人家是关陇贵族出身,不嫌弃我这一界商贾,朋友相称。我在河东做生意,也借了他的势,他有所求,自然是要帮上一把。如果杨七小姐肯帮忙,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杨七想了想:“原来如此,好,我这人既不喜欢欠别人,也不喜欢别人欠我的。今日遇见,吴先生也是出手帮了我的,还答应隐下此事,我自然要还了这人情。我听大哥说,益州号称天府之国,稻米一年三熟,但是在这里收粮有三处不便,一是路况实在是不好,运输十分费力。二是一路上山多林密,民风剽悍。多少村子唤作莽村,里面的人白天种地当农民,夜晚做贼,打劫来往客商车队。三是,天下人都知道这是天府之国,这边的粮食走向,是多少家族都盯着的,目标太大容易出事。”
    吴四信点点头,他当然知道。这些年走南闯北,见识自然比杨七这样的深闺大小姐多。这不是没办法嘛,收粮不去天府之国,难道去穷乡僻壤之地。主要是,他一届商户,达官显贵巴结不上,与地方豪族也没什么交情,到哪里也收不到粮。
    杨七道:“我在琼州收购了一批稻米,可以让人运送到桂州的不舍商栈。我特批你可以用常价收购,自行运送到太原。虽然路途长了一点,但我知道你的茶叶生意主要在滇国,桂州离滇国距离近,那边也有你的商队。关键是你我都不是走仕途的人,这批米粮,各方势力都不知道,可说是神不知鬼不觉。”
    吴四信想了一想,笑了,杨七小姐果然是个能人呢,能在各方势力中另觅捷径。又想到今日的刺杀,也不外乎是那几个觊觎杨七产业的家族所为。
    世上哪有那么巧的事,杨七遇刺,吴四信恰好就助了她。原来吴四信到好几处购粮都受阻,一打探才知道,各地粮草生意都是朝中的达官显贵与地方豪族联手控制多年了。吴四信实在没法子,想到杨七小姐自成一派,并不与其他家族沆瀣一气,就打起了杨七的主意。
    杨七小姐这人挺有意思的,一个小女子,做的都是大事,手眼通天,俨然成了英王一族的话事人。她自己发财不说,还把杨家与外祖家都带起来了。主要是杨七还算有善心,在各地建了一些福利院,平民书院,还年年舍粮舍药,捐书捐钱,这点让吴四信挺佩服的。
    吴四信一直找人跟踪打听杨七的消息,听得几个家族要动杨七小姐,好控制她的产业,心里有几分同情这位杨七小姐。还算吴四信神勇广大,大致探得这批起了歪心的氏族有兰陵萧氏、清河崔氏、还有宇文太师三家。
    吴四信的情报人员监视这几家人,才跟到杨七的行踪。在剑州的山道上有意帮助杨七脱险,杨七也如他所愿,帮他用平价酬到这么一大笔粮食。吴四信心里感激,就出言提醒了几句。
    杨七听了吴四信的情报,心里大致有数了。原来是这几家人想动她。萧家出手不奇怪,那本就是杨荀的外家。杨荀亲自来了,她那亲爹不会不知道。还有她那亲娘陈夫人,也不知在这里面有没有什么打算。英王妃出自清河崔氏,不知道这位大伯母在里面起没起什么作用。这样一想,心里有些悲凉。决定不去益州了,只派了封长红与两个得力的管事去益州察看生意。自己隐了行踪,准备去一趟广州和琼州,亲自看看自己相中的后路现在建设的怎么样了。
    杨刺史听了封长红传过来的消息,有些吃惊。七妹妹怎么就失去了踪迹,又要做什么大事了吗。封长红自然没有提及杨荀殒命,只说杨七途中遇袭,得贵人相帮,除掉了那批人。为了怕事情败露,节外生枝连累家族,希望知情者隐匿此事,自己先躲起来观望一下情形。
    英王听了杨荣传来的消息,也是大吃一惊,小七遭遇了什么样的袭击?都是些什么人要袭击她,她隐藏起来要做什么?
    洛阳城,英王府的书房,杨侍郎着急忙慌地来找英王:“长兄,大事不好了。荀儿失踪了,您快派人找找吧。”
    英王听了惊讶道:“怎么回事啊?荀儿好好的在军营当差,为何会失踪?你给我说明白。”
    杨侍郎期期艾艾地道:“长兄,荀儿向军营告了几天假,说出去办点事。假期到了没有回营,军营那边来人询问,我也派人去找了,这都个半个多月了,没有音讯。”
    英王看着杨侍郎,冷笑道:“五弟,荀儿失踪了,小七也失踪了,怎么会这么巧。你跟我说句实话,到底怎么回事,不然我可不管了。”
    杨侍郎愣了半天,最后忍不住了。才道:“皇上建了回洛仓,荀儿想借这个机会,屯一大批粮食,平价卖给官仓,让龙心大悦,或许能提拔一下他的位置,奔个好前程。可是我们父子手里的财帛不凑手,就想找杨七帮忙。死丫头不肯帮忙,荀儿想教训教训她。听说她要到益州察看生意,准备在路上截住她,要了她的印信,到不舍银号取一批钱把事情办成。这一去,就没有影踪,我怕他出事了。”
    英王听了这话,上前就给了杨梧一巴掌,骂道:“你还是人吗?杨七也是你亲生的,虽然过继到四弟名下,那也是我杨家的孩子啊。她是什么脾气,你我都清楚,那是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楞货,她如今能耐得很,手下能人倍出,做事又谨慎。杨荀去打劫她,不是被她灭了,就是两败俱伤。”
    杨侍郎着急道:“现在两个孩子都失去了行踪,会不会都出事了?我们该怎么办?”
    英王冷静一下才问:“杨荀连买粮的钱都拿不出来,又有什么力量去劫杨七?”
    杨侍郎沉吟一下才实话道:“荀儿向他外祖萧家借了一百多人,又听闻宇文太师家长公子想娶杨七遭拒,有心报复,荀儿找人联系他家,也去了一百多人。另外还有百十人,是谁的人,我也不大清楚,或许问问大哥的岳家,更明白些。”
    英王气坏了,他指着杨侍郎骂道:“你这个混蛋,小七是家里最出息的孩子,是我们杨家骨干成员,你动她就是动咱们杨家的根基。现在两败俱伤,你高兴了?不管他们是生是死,现在咱们必须把消息瞒住了,家庭成员内讧是大忌。”
    没几天,封长青悄悄拜会了英王,把杨七的亲笔信送到。英王看了信,明白了几分,心情十分复杂,知道杨七安然,又有几分欣慰。
    杨七在信中分析,这场劫杀中,三股人各自心思。杨荀与萧家是想要了杨七的命,然后强行霸占她的所有产业。宇文家是想逼婚或软禁杨七,等她生下孩子,以孩子的名义,慢慢控制她的产业。崔家是看不惯杨七,觉得都是姻亲,别的姻亲都借了光,他们却借不着。杨七对崔家却没什么好感,自然也不肯拉拔崔家。崔家探听了信息,顺便参与了一把,最终的目的,是想得渔翁之利。吴四信得到的消息,就是崔家泄露的,崔家与吴四信这些年在滇茶上有合作,关系不错,又知道吴四信与杨七和陈家都有过矛盾,所以没有防着他。
    英王写了信,让人向军营报了杨荀的死训,说是请假期间出去打猎,跌落山崖,现只找到一具残缺的尸体。长辈尚在,丧事从简。
    陈夫人心情复杂,她不想杨七死,但她觊觎杨七的产业。杨七动身去益州,杨蒿怕她担心女儿,私下里告诉她了。陈氏知道丈夫也想占有杨七的产业,把杨七的行程,有意无意透露给杨侍郎知道。杨侍郎也不想杨七死,但是想控制她的一切。杨侍郎吩咐杨荀亲自去,制住杨七,莫伤她性命,把她关起来,夺了她的印信,逐渐控制她的产业。现在两个孩子都失踪了,杨侍郎夫妇心里忐忑。
    萧皇后大怒,萧家一百多死士下落不明,吃了大亏,杨荀与杨依依双双失踪。现在,英王报了杨荀的死讯,恐怕是杨七把那些人干掉了。武帝看重英王和杨七,萧后也不敢明着做什么,又没抓到杨七的证据,这哑巴亏吃得,憋屈极了。
    宇文少师父子也在生闷气,一百多人手都没了。杨荀死了,杨七失踪,找不到人算账。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崔家人也有些忐忑,英王妃其实没参与这事,但她那娘家人数众多,各样的心思都有。从崔家跟吴四信联手到滇国做茶叶生意就能窥探一二。崔家有人参与了这事,什么好处没落着,还损失百十个好手,恨得咬牙,却不敢声张,反而要担心,杨荀、杨七一死一失踪,英王要追查这事,会不会找到他们头上。
    各地的秋粮都征上来了,大约能填回洛仓的三分之一。武帝心里直叹气。这与他心想的量差太多了,什么时候才能开疆扩土呢。一时想起杨七来,准备在她身上再挖一些好处。可是一问,才知道杨七去益州途中遇袭,失了行踪。见不到人,又不能明里就把杨七的产业全霸占了。而且,杨七的产业比较分散隐密,股份也比较复杂,没有杨七的经营才能,拿到手也是没什么用的。你说图书馆和印刷厂吧,有太后的遗言,不敢动。你说茶业经营吧,是豆家和李家的茶场居多,英王占一部分,杨七只占一小部分。食品厂大多数产品都是跟军方交易的,中间有太多利益纠葛,动了食品厂,军方不高兴,于军心安稳不利。杨七的其他生意中,本来就有武帝的股份,是他重要的个人收入,自毁长城还是不妥。
    杨侍郎见皇帝问他杨七的下落,马上卖起惨来。武帝有些同情这人,看他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老年丧子是大不幸,恰好工部方尚书年迈告老,干脆升了杨梧的职,让他重新当了工部尚书。
    年底,杨七的分红准时到了,众人才松了一口气,都知道杨七健在,就是见不到人。
    杨七在广州秘密见了李圭一面,两人数年未见,见了面百感交激。李圭当了数年的封疆大吏,把自己的势力发展的很壮大。他现在过了三十岁,就蓄了胡须,看上去越发地沉稳干练。李圭看杨依依,年近三十岁,个头还是没有长高,依然是一张雪白的小包子脸。看气质却真得成熟了,眼光坚定内敛,行为大气豁达。
    杨七这次来见李圭,主要想建一个军械所,选址在琼州城,但是朝廷向来不许私自制造军械,想让李圭帮忙遮掩,方便弄原材料。李圭有些迟疑,要是让朝廷知道了,可是死罪。直到杨七说要研究制造火炮,造先进的弓弩,造望远镜,用来武装李家远洋商船,李圭思量再三才答应了。两人都不缺钱,也不缺人,就缺能保护自家的武器。两人商定,杨七出资主理,李家协助原料,生产出来的好东西,李家可以低价优先购置。
    两人谈了一些时局,杨七针对李家目前的情况说了三条,一是李圭要取悦君心,保住南粤节度使的位置。具体举措是改良远洋商船,加强武器配置,稳定外贸交易,多给武帝分红。近三年内,李圭要尽量多存粮草,以平价卖给洛阳的回洛仓和中兴的含佳仓,让皇帝达成所愿。二是,采用奖励的办法,增加辖区百姓的生育率。提高妇女地位,改善医疗条件,增加生存率,人就是本钱,人口基数大,南方就容易繁荣。三是,加紧练兵,改良常规武器。等朝廷准备开疆扩土,用两广兵与琼州兵联手,攻打滇国,拿下南诏。
    稍后,两人又谈了一些家事。李圭现在有一妻两妾,二个儿子,三个女儿,日子过得挺不错了。李圭开玩笑地道:“七小姐,你要赶紧成家了,到时候我们两家或许能亲上加亲,结成儿女亲家。”
    杨七叹口气:“这种事,看缘分吧。你若有心与我家结亲,我有许多侄儿侄女,外甥外甥女呢。”说着,两人相视而笑。年少时的倾慕隐隐转化成相互合作,相互成全的友谊。
    杨七到了琼州,住进早就准备好的宅子。嘱咐尉迟殿臣夫妇,先不要把她的行踪泄露出去,她要在这边呆上几年,准备建立军工器械研究所。
    杨芥天天领着孩子往她妹妹这院里跑,两人天天研究吃喝玩乐。吃海鲜,喝咖啡,酿果酒,裁新衣,编新戏。尉迟殿臣都有些嫉妒这两个人了,没事了也来杨七宅子里讨吃喝,看新戏。两口子不管杨七这单身大龄女的心酸,老夫老妻了,还直管亲亲我我的制造狗粮。
    杨七看杨芥夫妇过得甜蜜,心里竟有些羡慕了。原来天下也是有好男人的,五姐夫看上去外貌不佳,人品却是一等一的。尉迟殿臣为人沉稳内敛,站如松,坐如钟,行动间如山如峙。这人天生神力,又练的武艺娴熟,文采也不错,写得书法是一绝。外表粗糙,做事很细心,对媳妇一心一意,对孩子也极疼爱的。
    在岛上的日子过得极是快乐,吃不尽的各种海鲜,热带水果。闲了到海边走一走,钓钓鱼,趟趟水。抽空还去了几次不舍岛,看了以后想用来养老的圣地,住上几日,体会体会。一晃眼,就过去四年。
    这四年中,杨七让人在琼州城外寻到一处天然岩洞,经过精心设计施工,保证通风透气,保证充足的光源,做了天涯军械研究所。这琼州哪里都好,就是四季皆如夏,一雨才如秋。岩洞的温度比较低,人在里面工作不会热得难受。
    从各地找了许多能工巧匠来,只要愿意来,条件随便开。不舍岛上培养了许多死士,只要对军工有兴趣或对某些技术有些天分的,都可以来天涯军械研究所工作,待遇是一等一的好。那些死士愿意来,并不全是因为钱财,而是因为在军械所工作可以自由成亲,给分房子,给家属安排工作,将来可以让孩子进琼州书院接受教育,自行选择未来。
    自然,杨七有见识,肯投资,收获也是一等一的好。研究所生产出来一种铁筒火炮,自然不如杨七前世那个时代的先进,在这个时代也是很厉害的了。还生产出来土地雷、土炸弹、炸药包、燃烧弹。后来还炼制出了玻璃,制作出了望远镜、潜望镜、水银镜。招了更多的人手,大量生产,装备到远洋商船上。
    尉迟殿臣也在杨七的策划下,坚船利炮地向更南的方向扩张去,打服许多小岛上的原住民,扩张了许多版图。从南洋闯出了一条新航道,岛上几家合伙,以杨芥的名义建起了海之角远洋商队。
    杨七蛰伏这几年,大燕发生了不少事。
    杨七上岛的的第二年夏季,听闻英王献粮有功,次子杨芮升任户部员外郎。三子杨荆升任礼部侍郎。江南李家捐粮有功,御赐积善人家牌匾,稳定皇商资格。同年秋季,外祖陈家献粮有功,陈秀升任洛州刺史。陈英升任卫州刺史。
    杨七来岛上的第三年春天,杨蒿、杨蕴参加春试,两人都中了两榜进士。杨七很高兴,托人给两人送去了奖励,每人一面一人高的水银穿衣镜。这是琼州匠作园的能工巧匠掌握了琉璃技术,用重金属漂浮法生产的平面玻璃所制。比起后世技术还不行,这时代却是超前的了。杨七也没打算多造,一来水银有巨毒易伤人,二来深谙物以稀为贵的道理。
    同年秋天,二十有二的杨蒿定亲了。李圭大人给说得媒,是他妻族范阳卢氏嫡枝四房的二十四娘,闺名卢芳华。杨七没去定亲宴,让封长青给杨蒿送了一大笔钱。让李圭在外贸货物中选了些别致的东西,放在聘礼中撑撑门面。
    同年冬天,英王妃因病过世了。杨芥夫妇领着孩子去洛阳奔丧,杨七托姐夫送了一大笔钱和各色丧仪,以示重视。英王叹息,杨七这孩子是不是太记仇了,一躲就是好几年。其实也不是,就是杨七这几年,自由惯了,嫌麻烦,想绕着事走。
    第四年,武帝准备北征辽东。武帝让英王与杨尚书参加辽东之战,英王一再推托,自己都是快八十的老翁了,上战场怕会耽误了军情。还是让年轻人上的好,偏已经官复原职的的宇文太师那老东西没安好心,一个劲在皇帝面前建议,英王是个福将,多年征战,从无败迹。武帝听了谗言,就定了英王为主帅。杨尚书倒是高兴,他一个工部官员,参战也不会让他去厮杀,无非研究一下攻城的器械,跟着受点罪,要是打胜了,肯定跟着受封赏。说不得,也能封个王。
    英王被推上帅位,心情十分沉重。他总有不妙的感觉,此次出征没有把握,就写了信给女婿,让尉迟殿臣想法劝杨七赶紧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