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现在完全不同,几乎在每个着弹点的杀伤半径范围内,就会有一个甚至两三个着弹点杀伤范围互相交叉,这所造成的杀伤力不是1+1=2那么简单,威力是成倍的增加。可以说,是没有死角的密集杀伤。
阻卜军十多万大军烟消云散了,连同他们的大王莫库斯一起成了新军的俘虏。
而伤亡巨大的联军则在大王府以北驻扎下来,修整并等待朝廷新的命令。
云扬、丁思觐随即收容战俘,并与镇守大王府的百里义取得联络,开始按百里无忌的计划,将所有阻卜战俘,和在大王府周边的数十万牧民,一起沿着修筑的堡垒向燕云、高丽,然后移民东瀛。
失去大王府二十多万军队和周边近百万牧民的阻卜,可以说已经永无翻身的机会了,远在阿尔泰山的粘八葛部只有不足十万的人口,已经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如果没有意外,只要守住大王府一线,粘八葛部的主动投降只是时间问题。
但丁思觐不乐意,粘八葛部主动投降会使他失去再次建功的机会,在取得云扬、百里义的默许之后,其准备率新军第二军再次西向,讨伐粘八葛部。
就在这时,百里无忌的旨意到达,带来新的命令。
百里无忌诏令,将阻卜大王府废弃,改名为西北路宣慰司,由云扬为宣慰使,统管西北路宣慰司一切军、政、财事务,并令云扬配合朝廷向西北路移民事宜。
同时令百里义、丁思觐急速南下,由黑水至肃州,再转西向,经瓜、沙州。之后,由百里义率第一军收复高昌、龟兹等西州回鹘占据之地;由丁思觐南下。准备协助赵匡胤、马骥云部攻灭吐蕃。
另外还有一封密旨转给了丁思觐。
赵匡胤率部一路高歌猛进,他相信百里无忌的承诺,如同相信柴荣一般。这次叛乱。虽然没有让他如愿以偿坐稳皇位,但结果还算差强人意。真占领了吐蕃,做个大王,虽然没有皇帝显赫,也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再说,数十年后,还说不定有问鼎中原的希望。
赵匡胤无疑是深居野心之人。也是一个矛盾体,他既有江湖游侠般地义气,却有着无穷无尽地野心,在这行军路上,所想所虑的依旧是打回中原去。
也正如百里无忌所筹划的,在明国的西面边陲给明国竖立起一个潜在的“敌人”,有助于明国自我反省和自我净化。
赵匡胤这一路遭遇的都是在小股部队的sao扰,凭借多年的行伍经验,应付这些小毛贼,不费吐灰之力。
一直进军至雅鲁藏布江转南的波窝、黑脱区域。赵匡胤在真正遭遇到对手,逻些王的十五万骑兵正严阵以待,“迎接”赵匡胤的来访。
赵匡胤正愁闷没处寻找吐蕃军主力。因为吐蕃疆土太过广袤,真要是吐蕃军与其捉起迷藏来,那还真是大海捞针,不找上一年半载是找不到的。
所以赵匡胤选择的是直扑逻些王都城逻些城(今拉萨周边),以迫使逻些王与之决战。
赵匡胤的方法直接、有效,逻些王从几年前被云扬、徐守仁打得崩溃之后,就没有了东进的雄心壮志,只想着固守自保。
这次被赵匡胤逼得无奈,只好在逻些城东边最后的一道屏障——波窝、墨脱一线与赵匡胤部决战。
赵匡胤此时可谓是兵强马壮。并且得到百里无忌大量粮秣军械的支持,正有大显身手之意。况且按百里无忌的承诺,攻灭吐蕃就由自己成为一国之王。这等于为自己打仗,哪会不尽心尽力?
大战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状态。
而这时,马骥云所部奉旨正在西进,刚刚渡过金沙江折曲区域,攻下守军不多的聿赍城,距离波窝、墨脱战场有数百里之距。
赵匡胤部却在与十五万逻些军决战两天后惨败。
惨败的原因并非战力不强,也并非将士不用命。赵匡胤所率大军的主体是周国禁军,大部分将领都与赵匡胤有过命的交情,也正因为如此,遭受的损失才会巨大。
身在异国他乡作战,不占天时地利人和,加上吐蕃地势处于高原,水土不和成为了赵匡胤部最大的阻力,十成战力发挥不出五成。
而逻些军却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并且以逸待劳,更擅长游骑兵袭扰作战。
刚一开始,赵匡胤部还占据着战场主动权,但随着战斗时间的延长,战场渐渐扩大,而这时,逻些军游骑兵的优势开始展现,赵匡胤部将士往往是追着追着,就反被逻些游骑兵反包围,而且是分割包围。
如此一来,战场的天平便渐渐向逻些军倾斜,大量的小股士兵被分割包围着,而高原地势造成的水土不服令士兵体力渐渐不支,到后来,就变成了被逻些军单方面屠杀了。
赵匡胤的反应速度还算迅速,立即下令全军收缩,以弓箭手掩护、骑兵殿后,逐渐向东脱离战场,而逻些军似乎也忌惮赵匡胤部的战力,并没有趁胜追击。
赵匡胤部一直向东后撤五十里之后,方才稳住阵脚,这时一清点才发现,十五万西征大军折扣已经过三成。
作战主力的折损令赵匡胤部暂时失去了再次进攻的能力,只能扎下营来进行修整。
于是,赵匡胤西征的第一场战斗在经过两天的激战后暂时中止了。
幸好后勤补给一直通畅,否则,已经远离中原的赵匡胤部就有因粮秣缺失而崩溃的风险。
如此直到三天后,马骥云率部到达洛窝,雅鲁藏布江南端,也就是波窝、墨脱的正南方五十里处,与赵匡胤取得联系。
两军由此在雅鲁藏布江边会师。
马骥云与赵匡胤商议之后,决定兵分两路,由赵匡胤继续进攻波窝、墨脱,吸引逻些军主力,由马骥云率部沿雅鲁藏布江南岸进攻匹播城,之后,马骥云部北渡雅鲁藏布江,掐断与赵匡胤对阵的逻些军与逻些城的联络、补给。(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