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河阳国同孟国的战事,牵扯了太多精力。在一时半会也解决不了对方的情况下,诸葛爽经过一阵权衡利弊,最终也只能以淮浦县县令的职位,换取了刘建锋在名义上的臣服。让他替自己驻守淮浦提防广陵刘备的窥探。
不过,刘建锋本人也不是省油的灯。在取得淮浦的第一时间,这厮就大张旗鼓的向刘备进献礼物。搞得好像刘备才是他的上司一般。毕竟,刘建锋也清楚,如果不是当时的诸葛爽同孟国的战事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暂时无暇顾及于他。以诸葛爽的性情,也不会那么好说话。
一支裹挟着上万流民,更有着近万三阶正卒的强大力量。就这么跑进了自家后院,有谁能放心得下?等诸葛爽解决了孟国,下一个开刀的势力,恐怕就要轮到刘建锋了了。
刘建锋看向了张佶:“诸葛爽眼下四面皆敌,吾等眼下是不是要再添上一把火?”
“将军莫急。”
张佶摆手道:“莫看诸葛爽当下四面受敌,但河阳国眼下局势却是似危实安。当前各大势力中,秦风虽高歌猛进,但此人眼下受困于本郡形势,并无鲸吞泗水之能。仅仅只是占下泗淮陵一县之地,便已是强弩之末。而乾国他若真有心染指泗水,此刻早已出兵淮阴,何必在涟水一线大张旗鼓?指望此辈对抗河阳军,无异于痴人说梦。”
“那先生的意思是……”
“将军可接受诸葛爽的命令,领军直取陵冮镇,沿灌河切断崂军后勤,令秦风知难而退。而后名正言顺的接收淮陵。再联合弱势的孟国,夺取淮阴。届时吾军据有三县,便无需再看那诸葛爽的眼色。”
“先生大才。”
刘建锋闻言大喜,然而很快,他又一脸担忧道:“可先生,如若诸葛爽不肯交出淮陵,那该如何?而且万一孟国中途被诸葛爽所破。”
“将军放心。”
张佶摇了摇头道:“眼下诸葛爽四面受敌,兵力早已捉襟见肘。此时此刻,他必不肯节外生枝。至于孟国孟江雪,据某所知,此女虽是女子之身,但却出身于异人世家(对异人财阀的称呼),能收买号令大批异人支援。以其人之力,虽进取不足,但自保有余。”
“世家……哼,又是世家!”刘建锋不屑道:“想不到这群无法无天的异人中间,也有世家的存在啊?”
就在刘建锋和张佶敲定出兵后的第三天,正同诸葛爽于淮陵梁岔镇大战的文虎和邓宗弼二人,却得到了后方陵江镇失守的噩耗。
而前线同文虎、邓宗弼的两万崂军对峙的诸葛爽,在得到刘建锋出兵的消息后,也不再保留,拿出来了全部的实力!
在诸葛爽的亡命进攻,与刘建锋切断后路的情况下。崂军惨败,两万崂军十去七八。大将文虎被俘,剩下的邓宗弼只能带着残军逃回淮陵县城。
得知诸葛爽用一整个淮陵县换取刘建锋出兵后。正在悠闲喝下午茶的秦风,直接砸碎了手中茶碗,也只能在心里把诸葛爽这个败家子痛骂了一顿。
其实诸葛爽也很无奈,如果可以,他也不想再割一县给刘建锋。但相较于崂国,诸葛爽还是希望占领淮陵县的人是刘建锋。
毕竟,崂国眼下已有一统ly郡之势,相比刘建锋这头丧家之犬,诸葛爽还是更忌惮秦风这个强敌。
虽然没花多少力气,就拿下淮陵县这块根据地后。但此时的刘建锋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经过了一连串大战,此时的淮陵县已经是满目疮痍。大批的农田毁于战火,百姓无家可归。
正常情况下,刘建锋如果继续呆在这里,只会更加拖累自己。然而刘建锋这群丘八,自然不是正常人。
对于淮陵县这些受灾的百姓,刘建锋只是让张佶对他们进行了简单的安抚过后,便轻车熟路的将他们全部编制成了一个个小队。让这些难民,作为民夫仆从。参与到了为自己军队服务的各项工作之中。
至于粮食问题,那就更不是事了,淮陵县这大把的人口,不正是他们最新鲜的口粮么?
显而易见,在刘建锋的统治下,淮陵县要不了多久,变会成为一片人间炼狱!
……
“山野闲人葛洪,见过国君。”
“葛仙师不必多礼,董师帅的伤势如何?”此刻一脸风尘仆仆的张硕看着竹床之上昏迷的董润,轻声向葛洪询问。语气中也不发一丝疲惫之意。
他原本正在利城县巡视当地恢复工作。在得到高力士从天亘县送出的急报,得知抱朴子葛洪已在谢氏护送下来到东海,正前往天亘县为董润诊治的消息后,这才火急火燎的跑了回来。
看着张硕一脸焦急的模样。葛洪在抚了抚他那寸短的山羊须后,笑呵呵的说道:
“若是常人受此重创,就算侥幸不死,后半生也只能在床上修养了。好在董师帅的身子骨硬,意志也非常的坚定。”
“仙师的意思是,董师帅此伤有救治之法?”张硕没有拐弯抹角,直言了当的询问到。
“可以是可以!不过此伤就算痊愈,董师帅也需在家静养大半年功夫,而且因为董师帅在重伤之下,又淋雨受了风寒。恐日后会留下暗疾啊……”
听见葛洪的话语权张硕不免也有些叹息,“哎,能保住性命,已是上苍保佑。其他的也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张硕见葛洪点头,转身对高力士道:“高卿,你去通知御膳房,今晚多备些酒菜,孤要给葛仙师接风洗尘!”
“乾王太客气了,山人闲云野鹤惯了,不喜欢吵闹。”
“原来如此,那便依仙师!”
张硕爽朗的点了点头,然后对准备离开的高力士说的:“今晚宴请仙师,只由高爱卿与谢爱卿两人作陪吧。”
“承蒙国君厚爱,那山人就却之不恭了。”
张硕如此客气,葛洪只觉得再继续拒绝,恐怕会落了张硕的面子。也便答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