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宋军,如同下山猛虎,其势不可挡,一鼓作气便攻破了天险剑门关,战旗猎猎,铁蹄如雷,直逼成都城下。
王全斌身披战甲,目光如炬,坐镇军中,麾下猛将崔彦进、张廷翰、高彦晖、张煦、张万友、田钦祚等,各领本部精锐兵马,如同数股洪流汇聚一堂,浩浩荡荡向成都进发。
蜀都之外,大将军李进早已严阵以待,打算跟宋军的先锋军硬碰硬。
李进麾下有三万兵马,以逸待劳,准备迎头痛击来犯的宋军。而宋军先锋,两万精锐铁骑,也在城外十里处摆开了阵势,他们眼神冷冽,浑身散发着浓烈的杀气。
“杀!”
两军交锋,刹那间战鼓震天,杀声四起。
蜀军虽然人数占优,又有地利之便,但面对宋军那如雷霆万钧般的攻势,却仍显力不从心。
宋军将士个个如狼似虎,他们挥舞着兵刃,纵马冲锋,每一次的砍杀都仿佛要将对手置于死地。
“噗嗤!”
“咔嚓!”
战场上,血光四溅,残肢断臂随处可见,其状惨烈无比。
这场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蜀军在宋军猛烈的攻势下,渐渐支撑不住,开始节节败退。
而宋军则越战越勇,他们似乎要将所有的愤怒和力量都倾注在这场战斗中,誓要一举摧毁蜀军的防线,直取成都。
蜀都城头,孟昶一身华贵锦衣,神色凝重地观望着城外的战场。他身旁,文武百官簇拥而立,他们的目光都紧紧锁定在激战正酣的两军之上。当看到宋军先锋如同猛虎下山,将蜀军阵型冲得七零八落时,这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官员们,此刻都面如土色,心中涌起阵阵惊恐。
城外,原本三万蜀军将士的战场,此刻已是一片狼藉。败逃的蜀军士兵如同丧家之犬,狼狈地逃回城内,他们的数量已锐减至两三千人。
这些士兵身上沾满了血迹和泥土,眼中透露出深深的恐惧和无力感。
而城内,还有十多万蜀军将士,他们原本也抱着必胜的决心,但此刻却都沉默了下来。面对宋军的强大攻势,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无人再敢轻易言战,因为他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两军将士之间的巨大差距。
那两万宋军先锋部队,仿佛成为了不可逾越的高山,让蜀军将士望而生畏。他们的士气已经被彻底打没,心中只剩下无尽的恐惧和绝望。
“完了!”孟昶的脸色如同白纸一般,毫无血色,他的身子不由自主地发颤,仿佛被一阵寒风吹透。他眼中的光芒已经黯淡下去,死守的勇气在这一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城外的宋军,仅仅是两万先锋,就已经如此凶猛,如同洪水猛兽般不可阻挡。而后面,还有源源不断的宋军部队正在赶来,北路大军八万,南面水路大军七八万,总兵力竟然达到了十五万之多,甚至接近了二十万。
这样的兵力,对于他们蜀军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孟昶心中明白,即使他们凭借城池之坚,拼死坚守,又能守到何时呢?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城内军民百姓生灵涂炭,血流成河。这样的场景,他实在不忍心看到。
这一刻,孟昶的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哀,他深深地叹息了一声,转身要返回王宫。
孟昶的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那么孤独和无助。
两日后,王全斌亲率后续大军浩浩荡荡地赶至蜀都城下,将这座巍峨的城池围得水泄不通。
战鼓声、马蹄声、士兵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压迫感,让城内的军民人心惶惶。
此刻,在蜀都的朝堂之上,气氛更是紧张到了极点。大臣们围绕是战是降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枢密使伊审征、左卫将军韩保正、谏议大夫贾鹗等人坚决主张死守城池,他们认为城内尚有十万大军,加上皇宫禁卫军以及衙役等力量,总数足有十多万将士,尚有一战之力,绝不能就这样轻易亡国。
然而,巡检使李廷却持不同意见,他主张投降以保全城内百姓的性命。在他看来,死守下去只会让城内的百姓遭受更大的苦难。
“不能投降,城内尚有十万大军,加上皇宫禁卫军,以及衙役等,足有十多万将士,还有鏖战之力,不可就这样亡国!”
“韩将军,此言差矣,死守下去有什么意义,会让城内的百姓生灵涂炭的,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可这样一意孤行!”
“李大人,你这样是亡国之举!”
“形势如此,不可不为!”
双方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朝堂之上,支持死守一派的大臣们个个面红耳赤,而主张投降的李廷也毫不示弱。这场争论持续了许久,却始终未能达成一致的意见。
“如果我们选择死守,”李廷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带着一种深沉的无奈,“不但无法击退宋军,反而会更加激怒他们。到时候,一旦城池被攻破,这将会给他们提供屠城的借口。”
他的话语让朝堂上陷入了一片沉寂。负隅顽抗,这个曾经被视为英勇不屈的词汇,在此刻却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李廷认为,这样的抵抗不仅没有意义,反而会给城内的百姓带来灭顶之灾。屠城的阴影,如同黑夜中的猛兽,随时可能将这座繁华的城市吞噬。
如果投降,至少他们做臣子的,还能保命,最后成为大宋的官员,未必不是一件幸事。
孟昶坐在龙椅之上,静静地听着双方的争论。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他知道,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将对蜀国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是战是降,这一念之间的决定,将决定着他和整个蜀国的命运。
孟昶深吸一口气,沉重而缓慢地开口:“罢了,我大蜀的气数已然耗尽,这一切都是注定的,朕注定要成为亡国之君。然而,为了城内的百姓,为了我蜀国的安宁,朕个人的荣辱又算得了什么呢?”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决绝,仿佛在这一刻,他已经放下了所有的执着和抵抗。
“向大宋投降吧,”孟昶继续说道,“给我们蜀人一个活路,至少让我们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生存下去。朕知道,这个决定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难以接受,但请相信,这是朕为了大局,为了大家所做出的最艰难的决定。”
孟昶的内心其实早已认清现实,他知道继续抵抗下去已经毫无意义,只会徒增伤亡,为蜀国带来更大的灾难。而投降,虽然会让他成为亡国之君,但至少还能为蜀国的百姓争取一线生机。
他相信,即使自己被带往大宋,也未必会立即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