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玄皇帝
作者:莫问江湖   过河卒最新章节     
    过河卒第一百八十一章大玄皇帝三大阴物和伊奘诺尊的激斗进入了白热化状态,两者如摔跤一般滚在一起,伊奘诺尊的金身已经被腐蚀得坑坑洼洼,没有半点光泽可言,四面漏火。
    三大阴物身上的骨甲破碎,无数眼睛已经瞎了一半,只剩下黑洞洞的眼窝,其余还算完好的眼睛则不断射出邪光,不断施加在伊奘诺尊的身上,使其如负重山,动作迟缓。
    三大阴物的融合是有时间限制的,“希瑞经”的力量同样有时间限制。
    两者都是强弩之末。
    越是如此,越是激烈。
    本就是半个神国,经此一役之后,神国开始破碎,逐渐显露出外面真实世界的景象。
    此时的神国就像一座四面漏风的房子,刚刚昙花一现的绿树碧草,此刻已经不剩下什么。
    就在这时,一根神鞭突然出现,一左一右分别打在伊奘诺尊和三大阴物的身上。
    伊奘诺尊的金身轰然破碎,三大阴物一分为三。
    一个人影出现在神国之中。
    正是清微真人。
    先前他落入无尽星云之中,被伊奘诺尊以大日如来的力量放逐,就好似跌落深渊之人。待到大日如来的力量消散,他又从深渊中重新爬了上来。
    不管怎么说,清微真人是天仙传承,天下之大,无不可去。放逐一类的手段对付地仙、人仙都有极好的效果,唯独对天仙收效甚微。
    此时清微真人手中还多了一条铁鞭,并非如绳软鞭,而是竹节硬鞭,长三尺六寸五分,有二十一节,每一节有纳中四道符印,共八十四道符印。
    此乃大玄皇帝所持四仙物之一的“赶山鞭”。
    传说在远古时期,有一座大山,山峰陡峭,仰面不见太阳,人称“隐阳山”。荒山乱石,杂草丛生,交通极为不便,人们缺吃少穿,百姓苦不堪言。为把大山变为桑田,太上道祖烧炼陨石七天七夜成了铁,又将铁烧炼七七四十九天,炼出了一根铁鞭。太上道祖举起铁鞭向大山连抽三下,道道金光夺目耀眼,随着轰隆巨响,大山拔地而起随风飞向远方,顷刻间这里的大地变成了一马平川。据说当时太上道祖赶山用力过猛,将铁鞭震断,前段迸落在老君台上,后段被太上道祖遗留在了紫霄宫中,此即是“赶山鞭”。
    到了祖龙年间,祖龙筑石桥,欲渡海观日出处。时有神人,重铸了“赶山鞭”,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
    后来也有记载,祖龙以术召石,石自行,至今皆东首,隐轸似鞭挞痕。
    时至今日,“赶山鞭”则是大玄皇帝持有之仙物,太平道与皇室关系颇深,虽然国师并未将“叩天门”借给清微真人,但大玄皇帝将“赶山鞭”借给了清微真人。
    此鞭有三大神通,一是召唤山岳,二是挪移空间,三是作为兵刃突破各种法术神通。
    清微真人并非此仙物之主人,未必能发挥全部功效,可就算如此,也要胜过“血裳绝仙剑”。
    这正是国师认为清微真人能够独自进入神国的底气所在,两大仙物在手,若无圣廷搅局,就算正一道下场,胜负也在五五之数。
    不过此时三大阴物与伊奘诺尊相斗,如蚌鹤相争,反而被清微真人渔翁得利,倒也算是有惊无险。
    清微真人击碎伊奘诺尊的金身之后,转头望向齐玄素所在的位置,略微犹豫,是否要如国师所说那般,将其处理掉。
    就在这时,伊奘诺尊回光返照一般再度恢复金身,朝着清微真人冲来。
    三大阴物则没有对清微真人出手,而是陆续退至齐玄素附近,就像是齐玄素的三个护卫。
    清微真人只得暂且放下齐玄素,转而应对伊奘诺尊。
    只见清微真人一挥手中的“赶山鞭”,凭空生出三块如山峰大小的巨石,就如天外陨石一般飞掠向伊奘诺尊。
    三块陨石正中伊奘诺尊,仿佛三个巨大拳头狠狠砸在伊奘诺尊的身上,打得他连退三步。
    清微真人再挥“赶山鞭”,不断有陨石凭空生出,从天而落。
    似要堆积成一座真正的山岳。
    这一幕像极了佛祖神通,五指成山。
    伊奘诺尊不断打碎从天而落的巨石,可不管他怎么打碎巨石,下一刻总有新的巨石生出并补上原有位置,仿佛无穷无尽一般。
    渐渐地,伊奘诺尊打碎巨石的速度已经赶不上陨石落下的速度,一座大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着,伊奘诺尊很快就消失在清微真人的视线之中,除了石头还是石头,当真是搬山倒海的仙人神通,最终只剩下一座巍巍然的恢宏山岳。
    强弩之末的伊奘诺尊最终还是败了。
    清微真人再度望向齐玄素。
    哪怕有三大阴物护着自己,齐玄素还是有点发虚,想问天师或者地师该怎么办,总不能指望他跟清微真人一战。
    也许以后可以,绝不是现在。
    只是地师好似离开了一般,没有任何动静。
    齐玄素只好硬着头皮说道:“掌军真人,我怕你出什么意外,特来助你。”
    清微真人看了眼齐玄素身边的三大阴物,笑道:“是地师的意思?只有地师才能驱使三大阴物。”
    齐玄素没有说话,他当然不能把地师卖了,可一时间也想不出其他借口,只好沉默不语,默认总比口头承认更有拉扯空间。
    “幽冥九阴尊”又变回了殷先生的模样,开口道:“真人镇压异域神灵,当真是神威无量,可真人毕竟不是真正的长生仙人,借助外物之力,终有穷尽之时,真人此时还有几分余力?若能镇压我们三个阴物,又何必废话?”
    这话倒是提醒了齐玄素,一番大战下来,伊奘诺尊和三大阴物都成了强弩之末,清微真人虽然渔翁得利,可他毕竟不是国师,也好不到哪里去。
    以太平道的心狠手辣或者说杀伐果断,真要能抬手取他性命,又何必犹豫?毕竟这里是神国,就算杀了他,也不会留下什么伏笔或者把柄。难道天师或者地师会站出来指认清微真人杀人灭口?
    清微真人笑了笑,并不否认。
    此时的神国已经破碎,可以透过裂开的缝隙看到外面真实世界的部分景象。
    这些缝隙不足以让过于强大长生之人进入其中,若是强行进入缝隙,会撑破这些缝隙,使其化作乱流。
    神国层面的大小概念与真实世界的大小概念完全不同,在神国层面,境界修为高,婴孩也是大,境界修为低,巨像也是小。
    打个比方,神国缝隙就好似是船与船之间的搭板,承载的重量有限,长生之人过重,强行过去,其结果就是搭板断裂,落入船与船之间的海中。
    清微真人向外望去,不是望向伊奘诺尊的本尊,也不是望向几名长生大妖,而是望向更远处的地方。
    那里有东海水师的舰队。
    东海水师提督军务总兵官走出舰桥,来到甲板上,手中捧着一方锦盒。
    锦盒的盖子已经被打开,里面放着一方玉玺。
    大玄皇帝所持仙物之二,“传国玺”。
    传说有一玉璧,名为“和氏璧”,被祖龙得到之后,雕为玉玺,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历代帝王皆以得“传国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千余年,忽隐忽现,待到大魏太祖皇帝起兵驱逐金帐时,已经杳无音信。
    有传言说当年玄武楼一场大火,传国玺不知所踪;有传言说大晋幼帝被金帐大军追到南海之滨,抱着传国玉玺跳海而亡;也有传言说金帐将“传国玺”带回了草原王庭,大魏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两代帝王之所以数次北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要追回传国玉玺。
    其实“传国玺”是落在了儒门的手中。根据社稷学宫的记载,火烧玄武楼,那位亡国之君抱着“传国玺”跃入火海之后,“传国玺”就落到了儒门手中,在此之后的“传国玺”皆是仿造赝品。大魏朝廷干脆没有仿造“传国玺”,只有普普通通的天子六玺。
    待到道门击败儒门,这“传国玺”自然也落在了道门手中,成为大玄皇帝的四仙物之一,毕竟大玄皇帝也是唯二的超品道士,更在一品天真道士之上。
    谁也没想到,大玄皇帝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不仅将“赶山鞭”借给了清微真人,还让东海水师提督军务总兵官携带着“传国玺”来到了东海之上。
    这位一品武官高举手中玉玺。
    方圆四寸,上纽交九龙。
    如果说“天师雌雄剑”对应“刑柱”,那么“传国玺”便是对应北龙。
    北龙将死而未死。
    一道龙形光华穿过神国缝隙,进入神国内部,盘旋于清微真人的头上。
    这条微小的北龙吐出一道玄黄气息,垂落下来。
    一瞬之间,清微真人九龙绕身。
    清微真人半是感慨半是叹息道:“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然后他望向齐玄素和殷先生:“现在,我杀得你二人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