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武器与对天空的试探
作者:东阿狸   从巨魔部落到精灵帝国最新章节     
    将来北进时的场面已经在想象之中,并让很多生活于现在者踌躇满志,而此间唯一的问题,或许便就是‘时间’了;

    但巨魔本就长寿、精灵化后寿命又会倍增,所以无论这个‘将来’是指三百后、还是六百后;

    对于共和国来说,无非就只是几代巨魔、或者一二代精灵的时间而已,是完全等的起、也愿意等的。

    不过,北进还有几个重要的问题....

    其一,那便是‘人口基数’;

    若是族群数量还像现在这般可怜,那大陆诸族说不定一‘人’一口唾沫,就能给战士们淹死了。

    其二,北方诸族的抵抗;

    北方诸族看似蛮荒、但实则不然,其本就有着自身的发展路径,并不能因为道路选择上之差异、所显露出的表象,而简单的将它们当做会在机关枪下能歌善舞的游牧民族。

    但多想无益,终究还是得慢慢打下基础;

    所以暂且结束想象,将视线回归到如今、回归到基站的建设之上。

    ~~~~

    相关图腾树因为其所被赋予的各项功能,所以被定名为‘基站树’;

    在前述的探矿、次声探索、轨道初期建设等一系列‘面相未来型’任务之外,它作为现行情报系统的一份子,自然也拥有着相应的食物水分供给、武器修复、收发声讯等等功能。

    同时,在为其内部常驻联络员提供休息室、储存室、工作区、囚室等等分离结构之余,亦还会成为整个片区中一线情报员的后勤补给总基地。

    其中,后勤补给功能是此前的‘联络中转站’并不具备、实际上也不需要的项目;

    而之所以现在有了这项需求,原因则在于情报员的武器装备体系出现了更新。

    除了传统的、可以由情报树本身提供的刀枪矛之类常规兵器外,其远程装备的选择,一度成为了问题;

    甚至此前被扫进档桉室的‘弓箭’、‘单兵弩’也稍稍露面,差点再次焕发生机成为定式装备,但最终还是被新技术所淘汰。

    于是,在过去的这几年间,本部用‘新技术’对情报员的远程‘火力’配置进行了一次升级,陆续为他们装备了两种新武器。

    其一,30mm突击炮的改进产物——‘气爆式狙击炮’;

    该炮通过降低射速、配置高精度膛线炮管、加装树脂望远瞄准镜片,从而获得了800m以内的高精度、高杀伤射击性能,且若是不论精度、单论杀伤力,则还可以在1500米内保持一定的威慑;

    此外,通过在反应仓与炮管上增加消音图腾,做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射击隐蔽性保障。

    但出于加强便携性、确保精度、降低射击噪音等目的,该狙击炮并不具备自我修复等功能;

    因此,作为易损部件的膛线炮管、树脂瞄准镜、图腾部件、乃至内部的一些机械结构,都面临着维修、更换等方面的后勤保障需求。

    对这些部件的维修、新造更换,则会要求‘加工区’具备较高的运行精度、以及较高的材料供应需求。

    而此两者的提升,又会造成情报树核心组件的更加臃肿,所以在考虑过情报树维持‘可移动性’的必要后,相关的后勤功能便被附加到了‘基站树’中进行。

    再者,狙击炮是需要通过射击金属弹丸来造成杀伤的武器,自然就有着弹丸供应方面的后勤保障需求;

    同样的,出于对情报树‘可移动性’的维持目的,这部分金属元素提取、弹丸加工能力也被添加到了‘基站树’之上。

    因而,‘基站树’增加了相关‘气爆式狙击炮’、以及由之延伸的一系列后勤保障功能.....

    其二,风狼类法术的产物——‘风刃突击枪’;

    ‘风狼类法术’的武器化研究,几乎是与反应仓武器同时开始进行的;

    涅斯塔虽为直接参与这个项目当中,但在有了‘反应仓武器’的设计与制造经验后,前者也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而其初步成品,便是这所谓‘风刃突击枪’。

    该‘枪械’通过风刃造成杀伤,形状为一个下部加装握柄的通透管道;

    其中,握柄处为内中空结构,其上集成有发射键、功率调整键等控制性图腾结构;

    而握柄上方的‘管道’,则立体多层次的排布着、与‘攻击’相关的诸多图腾。

    不同于需要考虑‘装填’、‘内管中弹丸被推进时间’等等额外事项,因而采用分离是布局的‘反应仓武器’,风刃突击枪的核心图腾结构被一体化的均分在了整个管身上;

    整体来看,管道从后向前分别布置着布着,吸气、压缩、定型、加速、定向、发射等功能性图腾;

    在行使自身功能时,空气将从后部快速吸入,于经过管身内首尾相接的一系列术法变化后,最终在前出口处以‘风刃’的形式被激发。

    也因此,褪去了很多冗余结构的‘风刃突击枪’,呈现为了一个看上去异常朴素的‘t’型,且具备了体积小、重量轻、能耗小、无需实物子弹、攻击过程安静等优点,并只需要一名战士就可以轻松的单手握持、并发动攻击。

    此外,其还有‘全功率单发慢射’、与‘弱功率速射’两种模式可供选择,有着更灵活的使用场景。

    当然,在存在着诸多优势的同时,其劣势也很明显,具体变现为射击精度低、射程短、威力较弱。

    比如,当武器被设置为‘全功率单发慢射’模式进行攻击时,其有效杀伤距离虽也能勉强达到700m,但风刃的弹道稳定性却只能在百米内保持可观的精度;

    而于‘弱功率速射’模式中,在杀伤距离骤降至200m内的同时,风刃弹道的稳定距离也会低至只有30m的程度。

    此外,其虽整体结构看上去很简单,但实际上却包含着诸多铭刻有精密图腾的模块,制造与维修等工作并不如想象中容易。

    优势、劣势如此明显的情况下,巫医们自然花费了大量心思在扬长避短之上,并作出了一定的成绩;

    为了能摒弃其劣势、并将之优点利用到极致,巫医们在这个武器上取消了通常的‘接地根系’、‘光合叶片’模式,转而采用了‘能量匣’为之提供射击消耗。

    ‘能量匣’为安插入握柄内的可拆卸结构,其内部加注有‘高能浓缩液’,握柄内的预留插槽处有须状根系伸入匣内,从而获取所需之养分供给。

    在能量匣被取下、并身处情报树时,根须会接入情报树中预留的补给端口,通过其养分输送来保持自身活性;

    在随身携带、但并不被使用时,即便能量匣被取下,该枪械也可以保持低功耗状态、依靠自身内能无损待机十日以上;

    而在攻击状态下,则改由‘能量匣’供应图腾启用时所需要的能量.....

    ‘高能匣’可以供应全功率单发慢速射击50次、弱功率速射300发;

    当匣内能量液体被耗空后,则可以通过重新加注、或干脆改换新匣的方式来继续使用武器。

    ‘能量匣’内所装填的是‘高能浓缩液’,该液体配方的重要成分为‘地窟狼细胞液’,考虑到其珍贵性,巫医们便特意又为‘风刃突击枪’设计了另一种发射模式——低能匣、甚至无能匣射击。

    在‘低能匣’模式下,缺少了地窟狼细胞液的‘养分浓缩液’,也可以支持该枪械进行6发全功率、或者36发弱功率,在精度保持与‘高能匣’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有效射程分别为300m内、100m内的射击。

    此模式所需之‘低能匣’可以由基站树独立完成供应,预计会取代‘高能匣’、成为该枪械在非必要时的主要输出方式。

    而在‘无能匣’模式下,亦可以靠组成枪身的术法植物‘内能’来进行应急攻击,但枪身也会因此开始分段损毁;

    第一段,在前3次全功率射击、或者18次弱功率射击后,枪身次要部分会先后进入枯萎态势;

    第二段,3-6次、18-36次期间,枯萎会向着铭刻了功能性图腾的区域蔓延;

    第三段,6-9次、36-54次期间,枯萎会在整个枪身蔓延,并在图腾区损毁至无法射击的同时彻底死亡。

    尚处于第一段之内时,通过连接情报树内部的插槽、可以缓慢修补枪身的枯萎;

    进入第二段后,图腾结构虽已经被影响、但由于并没有抵达会使图腾失效的临界点,所以心大、或者时间不允许的话,仅仅在情报树内、用养分修补枪身亦能保持其功能;

    但若想要修复图腾刻画区,则需要前往基站树才能够进行。

    至于进入第三段后,如果是干到了最后的‘彻底死亡’阶段,那自然没有了分毫修补余地了;

    但如果还没到那一步,则可以在基站树进行一场、工程量并不会比‘新造一把’少多少的大修来使之恢复。

    这些事项放到后勤端时,则出现了几个方面的需求;

    1,对能量匣中浓缩液体的补充;

    基站树拥有提取该配方中除地窟狼细胞液外所有成分的能力,因此‘低能匣’可以由其独立制造,并供应给该区域内的情报员们;

    2,对图腾组件的修复、重做;

    风狼突击枪为精密武器,无论是机械结构的维护、或者是图腾组件的修复、亦或者干脆是零部件生产,都需要相当高的加工与材料需求;

    对于需要经常移动的情报树来说,此些功能的加入会造成其核心结构的过分臃肿,不利于其贯彻自身的装备定位,所以便需要通过基站树来执行这些能力。

    视线回归基站树本身,在兼顾前述之‘面向未来’功能的同时,再加入后勤等‘着眼于现在’的能力,就导致其各部分结构、定然会有着比情报树更大的规模体系。

    如此,便需要更大的地下掩体空间来容纳核心,需要用更广阔的地上光合丛林、以及更深入的地底根系,来维持其诸项功能之所需的庞大养分。

    其中,作为光合作用、以及仅有的攻击手段‘气体类神经毒素分泌’支点的地上部分,将形成一片覆盖千平米的树林;

    地下掩体部分,也会有长20*宽20*高14m的规格;

    底部根系,更是一个庞大到不可计数的规模。

    而作为这一切核心的,是一个长7m*宽7m*高10m规格的立方体图腾堆砌结构;

    虽说其理论上同样可以被拆卸、变成近似于情报树核心的那三类部分,但由于‘基站树’的展开耗时太久、且有相当一部分的展开过程为完全不可逆的步骤,再加之‘基站树’本身的特殊功能定位,巫医们也就没有再耗费心思去进行可迁离式设计;

    因而,其被定义为了‘永固式不可移动’物。

    至于组装前的可分离状态设计,更多的也是为了第一次运输、以及后续的功能增补需要,所额外进行的考虑。

    其中,‘功能增补’先不必去提.....

    就现在而言,‘基站树’的功能已经足够丰富,甚至由于其内集成了太多根本性技术,巫医们还专门为它的核心区域,设置了拥有近、中、远三重操控结构的自毁功能;

    于近处,联络员可以通过直接说出特定的密码,来语音启动自毁程序;

    于中处,联络员手中有一个只能发出一组声讯编码的‘遥控器’,当面临非自毁不可、且他自身并不在基站时,只需要轻轻一按、便会启动自毁程序;

    在远处,当本部通过定期联络时的异常等情况,发现基站有问题时,同样也可以远程启动它的自毁程序。

    为了能实现‘自毁’,基站树的核心部件还被特意赋予了强酸方面的弱点;

    当自毁程序启动时,储存在特定空间内的强酸会被当即释放,然后彻底融毁掉整个图腾立方体、以及本就会进行定期销毁的文书仓库。

    当然,地下掩体的防护能力还是很可观的,在非必要情况下完全可以只锁闭全部出入口,依靠其内的水循环、气体供应、食物供应来维生,并等待来自周边情报员、或者直接来自本部的救援。

    所以,自毁系统其实也只是万般无奈下的待选项而已。

    而若说,什么是眼下最麻烦的问题.....其实还在于,到底该如何把120个这样的大家伙、分别送到预定的位置上去。

    情报部在左想右想之下,发现似乎只能像蚂蚁搬家似的,由多位情报员、联络员分批去进行运送;

    于是在这样的念头下,众多组件的输送形成了梯队,先期集中建设一个距离本部最近的基站,并以此点为基础向更外围区域延伸....

    这一送就是数年时间过去,但及至现在的符文历54年,也才将将完成了不到二十个基站的布设。

    即便距离120的总数还差的很远,但这些基站已经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相应区域的情报传输变的更迅捷、情报员们也陆续用上了最先进的武器。

    当然,也因此有诸多此前的中转站被废弃,那些站点中工作的联络员,先被要求统一回到本部进行述职,然后在按照实际情况重新分配工作。

    这其中,有些是原先从通讯部、或者军队借调来的技术专员;

    对于他们,对外探索部会在综合其原属部门、及其本‘人’的意见后,或是调回原岗位、或是退休;

    亦或者,在经过培训后重新上岗成为情报员、新基站的常驻联络员。

    除此之外,还有些联络员则是对外探索部自己招收、培养的骨干,以及通过中央校、壮年兴趣校,在这些年里专门培养的技术型‘人’才;

    这部分专员,则会按照正常的流程在内部进行消化,可能成为情报员、亦可能在新的基站常驻。

    而针对基站铺设工作进度的缓慢,执政府也提出了前、中、后期三步走计划;

    在计划中,前期自然要继续现有这种‘蚂蚁搬家’模式,无论再慢也要坚定不移的进行下去;

    而对中后期的安排,他们则将正在进行的‘航海船舶计划’、以及‘航空发动机’计划也考虑了进去,准备通过海运输送近海地区的基站、通过空运输送深陆地区的基站。

    由此,在空运一项上,虽说连发动机项目组也才刚刚成立没多久,但出于对大陆诸族空骑兵、以及空中魔兽的忌惮、再加之对‘载重’等方面的考量,各种针对性的空中作战、运输力量的先期设想也开始了发端;

    重型空中运载机械、空中护航机械的应用思路,以及与其设计紧密相关的自然物理·术法学科探索,也随之开始发迹;

    比如,空中机械应有的形态、发动机的出力大小、起飞方法,还有在空中无法靠传统手段汲取养分时,该如何补充能量....

    这等等的科目,陆续在巫医·学者们心中扎下了根、甚至已经有相关方面的研究开始进行。

    此外,考虑到‘隐蔽’依旧是现阶段的第一要务,所以该如何避免被发现,也成为了热门课题之一。

    针对此的第一个发想,是光学隐身类术法在机械上的应用,及其衍生讨论——‘金属材料与植物材料’的选择问题;

    第二个发想则是物理性躲避,比如该如何让飞行机械上升到空骑兵无法涉足的数千、上万米高空。

    当然,这些设想暂时都还停留在写写算算的纸面之上,在航空发动机没有真正出现之前,似乎都只能做一些理论研究;

    真正率先成为现实的,则是另一项看上去落后了许多的技术.....

    在考虑‘空运’时,虽然飞行机械本身都还没有影子,但已经有学者·巫医们在考虑,即便把东西运到目标上空了,后面又该怎么将之投放至地面呢?

    在这一点上,由于对自然的观察、以及紧随其后出现的物理认知与理论,类似于前世‘降落伞’的概念便在此时被提出,认为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将核心组件、以及负责拼接的联络员送下去。

    这一项提议,在‘事先铺设降落跑道’无法实现的前提下,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但认可后巫医们也没有闲着,他们认为光空想还不过瘾,应该先试着爬上高空中实际看看。

    巨魔·精灵们下的了河、上的了树、在地面上亦是战力不俗,但至今唯独对‘天空’的经验为零。

    所以当这种想法出现后,当事者立马兴奋了起来,并开始思考该怎么在没有发动机、没有飞行机械、没有飞行术法能力的前提下,真正上天看一看。

    之后,还是物理学带来了灵感....

    巫医们、乃至普通的学者们都明白,加热会使空气有向上爬升的倾向;

    那么,假如能把一定区域内空气的扩散范围限制在相对固定的区间中、并想办法给其加热,那是否就可以带动下方的重物升空呢?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huanyuanapp换源app,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于是,在涅斯塔从头到尾都不知情、也没有给予任何建议的情况下,‘热气球’便理所当然的出现,并真的拉扯着下方的筐子、以及其中有巨魔那般重的石头悄摸摸的升空了。

    这一情况让参与者感到兴奋的同时,同样也意识到‘可控性’问题,又再接再厉的摸索出了一整套相关上下、前后、左右移动的操控方式,然后在牵引绳的拉扯下进行了低空试验。

    而当研究进行到无牵引绳情况下的中空、高空试飞阶段时,正在修行中的涅斯塔、以及闭关冲击三阶的艾萨拉等几位巫医也被唤出,亲眼目睹了这一场‘升空盛景’.....

    点火、巨大的热气球在广场上渐渐充盈,然后缓缓拥有了向上的力量;

    它一点点带动起了地面上的吊框,吊框内则立着一名巫医、两名学者,他们正是这次‘研究’的参与者。

    这是一次难度极小的研究,‘灵感’在其中担当了最为重要的角色,但其所造成的轰动却是显而易见的...

    从吊框完全离开地面开始,广场上的欢呼声便没有停止过,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一直目送着其持续上升;

    五十米、百米、二百米.....直到更高的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