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两栖军人
作者:我本无我   燕飞燕舞燕满天最新章节     
    妹妹你是不是在流泪?

    妹妹你是不是很伤悲?

    妹妹的伤悲为了谁?

    薄情的哥哥难追回?

    相恋的日子似流水,

    相思的岁月人憔悴。

    妹妹妹妹,

    你憔悴的模样哥心碎,

    薄情的哥哥好后悔,

    真心追回。

    妹妹你不必再流泪,

    妹妹你不必再伤悲,

    薄情的哥哥已经回,

    真心相随,

    与你一生陶醉!

    笔友无精打采地回到砖厂,正巧见兰言从厕所出来,于是说道:“掌窑师,你借我的书该还得了吧。”

    兰言陪着笑道:“才借了不到两个小时,是神仙也没有这么快看完呀!再等等吧。”

    笔友还想说什么,兰言却急匆匆地向窑上跑了去。笔友苦笑笑,只得由了他去。看看天色尚早,整个厂子也找不到一个可以说话的人,于是便迎着烈日恹恹地朝厂外走去。

    烈日下,大地变得生息全无,道路两边,是嫩绿的麦田,麦苗儿还没有完全掩盖残黄。偶尔会看见一株碗口粗大的枯树杆子立在田边,心想来这原来也是可以荫凉方圆的大树吧,只是不知什么原因让这颗树儿枯死了!

    笔友被晒得头昏脑胀,看着整个田野竟然没有一处可以歇脚的地方,他不由的懊恼起来,自己干嘛要来这个鬼地方呢?他搜寻着天下,只有远远的国道沿线有绿荫翠屏,远远的沟渠沿线有翠绿荫屏。他估算了距离,便拖着灌铅似的双脚朝沟渠走去。

    这沟渠看似很近,可真要走起来就很远了。笔友被晒得头皮疼痛,他口干舌燥,真恨不能即刻就到沟渠,然后跳进水里痛痛快快地豪饮一番。

    终于到了沟渠边,终于有大树可以乘凉了。笔友心情一阵轻松,看着这渠里清澈的水儿静静地流淌着,他倍觉口渴,这水流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他想起来了,这沟渠的水径直通往他所在的永胜砖厂背后就到头了,然后下坎注入河里,再经过永胜砖厂前面又朝这个方向流了回来。这是什么意思啊?百折千绕又倒了回来,不会是往俄罗斯流去了吧?他们不会不知道水的珍贵性吧?

    笔友正要下渠喝水,无意中却瞧见了上游不远处有人在洗衣服,他暗叫晦气,也庆幸自己还未真喝哩!他朝上游走去,却原来是个青年妇女在洗衣服,而且是裤衩子,笔友想想就有点恶心想呕。女人也看见了他,她仍旧洗着衣服。笔友嗓子干得冒火,他看见不远处有一间小屋,心想可能就是这个女人的家,兴许能讨上口水喝。于是他揉着喉结,道:“大姐,能找口水喝吗?”

    女人看了他一眼,说道:“去吧,屋里有人。”

    笔友感激的朝女人点点头,便朝小屋走去。原来这是一大片西瓜地,这小屋就是瓜棚。屋子里果真有人,是个小男孩儿。笔友说道:“小弟弟,能给大哥哥一口水喝吗?”

    小男孩打量了一番笔友,道:“叔叔,你等一下。”小男孩丢下手中的玩具,从大瓦缸里舀了一瓢凉水递给他,道,“叔叔,给你。”

    笔友接过瓢一阵狂饮,感觉好过瘾。末了,他用瓢底照照自己的脸,左瞧右瞧也瞧不出个所以来。小男孩有点纳闷,问道:“叔叔,你在看什么呀?”

    笔友把瓢递给小男孩,道:“你为什么叫我叔叔而不叫我哥哥呢?”

    “因为你满脸都是胡子,哥哥是不长胡子的。”

    他身后传来了笑声,原来是女人洗衣服回来了,她冲小男孩道:“回来,你怎么不让叔叔······不让哥哥进屋坐哩,外面太阳多晒啊!”

    回来忙拉笔友进屋坐下,女人又说道:“回来,你爸爸呢?”

    回来答道:“爸爸下地去了,他一会儿就回来。”

    回来话音刚落,屋外便又进来一个男人,他正是回来的爸爸,这是个瘦小的男人,令笔友没想到的是,这个男人十分豪爽,他知道笔友是路过讨水喝来着,便笑道:“既然没啥事,就在这歇歇脚吧。”

    笔友也走的累了,于是也不客气,坐在男人对面,道:“大哥老家是哪儿的?”男人道:“我老家是四川重庆的,但是我出生在新疆,我媳妇儿是大庆的。小兄弟,你是哪儿人?”

    “我们还是老乡哩。”笔友笑道,“我是绵阳人,这是第一次来新疆。”

    男人哈哈笑道:“原来我们真是老乡!哈哈,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我叫李发财,我媳妇儿叫宋金玉,这是我儿子叫回来。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

    笔友道:“我叫任笔友。”

    李发财乐了,道:“果然是个好名字,什么都可以没有,这个人必须得有。有人就有一切,什么金子银子,车子房子,有人就有一切。”

    “李大哥,你们是属于兵团还是地方?”

    李发财道:“我们属于兵团,我爷爷就是随王震将军从南泥弯过来的,我们这是老传统了。对了,老家这几年可好过?”

    笔友摇摇头,道:“人们有门路的都出门打工了,家中留守的是三八九九六一部队,土地大片大片的撂荒。”

    宋金玉道:“四川也有兵团?”

    笔友苦笑道:“这是人们的戏言,所谓的三八九九六一部队,是指家乡留守的都是妇女老人和儿童,真正的老弱病残。”

    “为什么会这样?”

    “拿我家来说吧,我家五口人,种了五亩二分地,全年提留款是六百五十元钱,另外还得交纳公粮一百八十五公斤,免费的。另外,每年都有数百元的集资款。就今年吧,我们那儿建丝厂,人均交二十元,建电厂人均二十元,还有镇上修公路,人均六十元。你知道五亩二分地收多少粮食吗?我们全部按亩产一千斤水稻来计算,一年两季,就是共收粮食一万零四百斤,去年的水稻是三角七一斤,五人一年总收入是三千七百元钱,除去应交的款项,全年余下的不足二千元钱。而这二千元钱还包含农药化肥种子钱,我们少除点,算五百吧,余下一千五百元钱,五个人,人均三百元。吃穿住行,人情世故,生疮害病,全指望着三百元,够吗?”

    “其实,这土地可真是个聚宝盆。看见没有,我这五十亩的瓜地,这一季下来就可以收入五万多元,你们的地里也可以种这些经济作物呀!”

    任笔友叹口气,道:“你们这地广人稀,当然好耕种了。我们家乡人口众多,土地金贵,人均才那么几分地,都是各种各的,小打小闹,很难形成规模的。这种让人吃不饱饿不死的状态很难留住人的。”

    “是啊,我们老家弃家外出务工的人也很多。”李发财明显的心情沉重,道,“国家对我们农民索要的太多。”

    回来幼稚的问道:“农民不退休吗?我爷爷就退休了,每月还领好多钱哩!”

    宋金玉对儿子道:“爷爷是工人,是为国家建设做出过贡献的。”

    李发财对妻子不满,道:“你一边凉快去。就工人为国家做出过贡献?年纪轻轻就退休,什么也不干还拿工资。农民就没有为国家做出过贡献吗?农民把自己的儿女送去当兵保家卫国,自己种地还交纳皇粮国税,这难道不是贡献吗?妇人之见。”

    笔友对回来道:“回来,农民是没有退休政策的,我们家乡有句俗话说:八十老翁捡茼蒿,一天不死要柴烧。农民只要有一口气在,就要自谋生路,同样还要交皇粮国税。”

    太阳渐渐西沉,大地不再酷热,还生起了一丝丝凉意,笔友于是要告辞离去。李发财挽留他吃晚饭,道:“笔友,难得我们都是农民,还是老乡,咱哥俩一定得喝上两杯。”他吩咐妻子快弄饭菜,一边陪着笔友说话。

    “我在想,我们农民的问题不解决,我们国家是不会安宁的,至少会影响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笔友笑道:“有时候我会梦到,国家对农民农村农业的问题有了改变,就是农民实行了退休制,而且农民种土地不再交皇粮国税了。”

    ”你真是做梦。“李发财笑了,道,“自汉朝以来,农民交了两千多年的皇粮国税,怎么可能就突然不收了呢?”

    “也难说,说不定新一届政府就有这种胆识。”

    李发财认为不可能,共产党也确实了不起,他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了。你们现在的年轻人,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想好还想好。还是安于现状吧,尤其这边疆地区,不安定因素太多,我们应该以不变应万变。和平年代我们种种地,战时便扛起枪,军人的最大职责就是保家卫国。

    “两栖军人。”

    笔友点点头,老百姓明白这个道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只是老百姓盼望国家在好过了的时候,多为农民减减压,这只是老百姓的一种愿望,一种纯朴的祝福祖国强盛的愿望。他说:“国家强盛了,收复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回家,我相信凡是有华夏族血缘的人,都会自豪的,我们会拍着胸膛向外人说:‘我是中国人!’”

    这会儿,宋金玉与回来端着碗拿着筷子来道桌边。李发财忙道:“好了,笔友,我们吃饭吧。”

    很简单的几样菜,西红柿炒鸡蛋,一碟花生米,一盘炒土豆丝,还有一大盘蒸饺子。都是普通的菜,笔友却仍然受宠若惊,自己与这家人素不相识,却能得到如此待遇,他想,也许只有生活在这极地的人们才有这种豪情吧。

    李发财要与笔友对饮英雄酒,笔友忙道:“李哥,我不会饮酒。”

    李发财道:“在外面跑的人不喝酒,说什么我也不相信。来,笔友,只这一杯,就这一杯。这酒虽然不及你们的五粮液,但也是我们伊宁的本土酒,这酒是通人性的。”

    主人的盛情难却,笔友值得与他对杯。他们喝着酒,捡些闲话儿聊着,宋金玉却拉着儿子坐在旁边。笔友纳闷,要招呼她们娘儿俩一起吃饭。李发财笑道:“我们吃吧,别管他们,再说,这也是我们这的习俗。”

    “你们这还有这样的习俗?”笔友笑道,“现在可是男女平等哩!我们家乡就没有这种陋习,大家坐一块吃饭多热闹啊!”

    他捻了个饺子递给回来,道:“来,咱们一起吃饺子。”

    回来看看父亲,接过饺子咬了一口,突然问道:“叔叔,这饺子是谁发明的呀?”

    笔友想了想,道:“这饺子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大概是始于二千年前的汉朝吧。那个时候饺子叫馄饨,到了唐朝叫做牢丸,明朝叫粉角,北方人读角为矫,所以就称为饺饵,变称饺儿。我们的考古学家在新疆的一座唐朝墓葬里发现了一碗饺子,形状与今天的饺子完全相同。这说明,早在唐朝,饺子就来到了我们新疆。”

    小伙子一席话将宋金玉也吸引到了饭桌上,众人愉快地吃着聊着。回来人虽然小,可他的问题却最多,最无忌,大家刚喝一回酒,他便又问道:“叔叔,你说话有点大舌头,为什么?”

    李发财瞪着儿子,宋金玉也拍了儿子一下,笔友感觉尴尬,他不自然的笑了笑,随即便哈哈大笑道:“这是我小时候爱生病,常吃西药,损坏了声带,令舌头笨拙,所以说话就有点儿大舌头。”

    “西药是啥子东西啊?”

    笔友道:“西药是外国人发明的药,用于治病的。它不同于我们中国的中药,从根本上治好病根。”

    “那你为什么不吃中药呢?”

    “中药麻烦,西药方便。”

    “那西药比中药好哦。”

    任笔友笑笑,道:“西医让人明明白白的死,中医让人糊里糊涂的活!你说哪个好呢?”

    回来不甚明白,宋金玉道:“如你所说,中药不科学而且麻烦,早就落后了。西药是现代科技下的产物,所以西医更先进更现代化,而且方便,还便宜,肯定是西药好了。”

    仼笔友道:“中医药不科学吗?中医落后吗?不是的,中医是后现代医学,中医的理论领先西医数千年,所以西医根本看不懂中医。而且中医是上工治未病,是仁心仁术,仁心是中国儒释道的中心思想。中医讲究的是未病养生,有病调理,重在仁心,以人为本。西医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它的理论全部来自于动物实验,是属于一种技术,是技术,就有其局限性。举个现实的例子,糖尿病足,要想治愈,西医就得把这个足割掉,不行就截肢,至到两条腿全截掉。这就不把病人当人了,西医从业人员从不感同身受。而且西医治疗的一切病症,都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并发症。”

    “糖尿病以中医证型来讲,其初期为阴虚燥热型,随着阴虚燥热的病程加重,导至气虚,出现气阴两虚型,再加重至阴阳两虚,这是从气血经验来辨证,分为这三型。第四型为气滞血瘀,它在整个病程中一直贯穿的,我们中医在治疗时,都采取临床辨证。任何病,中医不但可以治,还可以用中药进行食疗。说白了,中医治疗病体,是重在调理提升病体的免疫力,以免疫力的全面提升而达到抗击病毒的过程,这就是冶本,是仁术。这是西医所望尘莫及的,所不理解的。”

    宋金玉道:“兄弟,你是学医的?”

    任笔友摇摇头,道:“有接触过中医中药,并没有系统的学过。”

    李发财与他碰着酒杯,道:“看你把西医说的无一是处,应该是个中医迷了。”

    任笔友笑道:“西医也并非无一是处,西医的检测手段就很好,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就是用西医的技术检测病体确诊,再用中医给中药治疗。”

    宋金玉道:“现在的人生病,谁还吃中药啊,都买西药片胶囊什么的,省事。”

    李发财道:“就是钱贵,一个感冒都得好几十元钱,有时候还得打吊针,就更贵了。”

    任笔友叹息一声,道:“其实感冒根本不用去医,在家多喝水就行。我每次感冒,就是多喝醋水,两三天就好了。老实说,我也很少感冒。”

    李发财举着酒杯道:“来,笔友,我们喝酒,别只顾说话。”

    他们举杯交盏,交谈更欢,不知不觉天色阴暗了下来。于是,笔友辞别这一家三口,悠悠晃晃地朝回走去。傍晚的田野异常的寂静,很远就看见了永胜砖厂那几盏路灯在蒙蒙夜色中散发出惨淡的光芒。在远处的天空,一轮淡红微黄的月亮费劲地掀开层层乌云,吃力地往上攀登着。几颗星星散落在那广袤的天空中,显得凄凉孤独。忽而一阵软风吹来,吹散了笔友脑间过剩的酒力,他深呼吸一口,眼前明亮了许多,心中又漾起了层层涟漪。这会儿食堂早已吃过饭了吧,雪芹在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