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01号歼-8fr犹如从高空坠下的十几吨钢铁,以四十五度的俯角俯冲而下。雷达无法识别歼-8fr与歼-8f,因为这两个机型的外形几乎一模一样。
更何况,蓝军并不在意是歼-8f还是歼-8fr,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样——早就应该被扫进历史的老东西。
李海这突然的极限机动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红军一号指挥员更是凝眉轻呼,“他想干什么?有这么下高度的吗?”
边上的航空参谋冷静地分析道,“通过俯冲的达到势能转换为动能来增加飞行速度,这是很普遍的做法。但是他的做法也太过了,完全没必要进行这样的大角度俯冲的……一号你看,六十度俯角了!”
81101号歼-8fr近乎垂直了,代表着该机的红色战机象形符号边上显示出来的空速在迅速变化——1.2马赫、1.3马赫、1.4马赫……
“天啊!速度一点八马赫了!将近每小时两千公里!快看!他的俯角在迅速减少!这,这,这至少八个过载了!”航空参谋惊得下巴差点脱臼。
一号指挥员迅速来到年轻的空海协调员身边,一把夺过送话器呼叫李海,“打酱油一号!迅速报告情况!重复!迅速报告情况!”
他怀疑81101号歼-8fr失控了。
正在承受着巨大过载的李海双目圆睁,死死咬着牙齿一边密切关注着仪表数据变化,一边观察着外部环境变化。此时,座舱里全都是“滴滴-滴滴-滴滴”的告警声。
他忙里偷闲回答道:“我被锁定了,正在摆脱!”
被锁定了?
一号指挥员没有再呼叫,这个时候飞行员必须要全神贯注进行应对。
李海这么就被锁定了呢?
事实上,他突然压杆俯冲的时候,蓝军“海东青71”号就迅速做出了判断——他要利用高度优势迅速突近到导弹攻击范围。海八师的飞行员可不是吃干饭的,尤其是驾驶歼-11b的飞行员,哪个不是佼佼者。
做出了判断马上就拿出了应对措施。
“海东青71”号迅速把机载雷达从探测模式切换到火控模式,仅仅几秒钟就锁定了李海。两机是相向飞行的,而且速度都不慢,李海这边更是在两万两千米的高度超音速飞行了好一阵子。
因此,“海东青71”号锁定李海的时候,两机距离已经拉近到了五十公里。因为李海在迅速俯冲下降高度,对挂载了两枚pl-12中距空空导弹的歼-11b来说,命中率在迅速提升。
李海太清楚歼-11b的作战性能以及配备的武器弹药的情况了,别忘了,歼-15源自于su-33,而su-33是基于su-27发展而来的,歼-11b和歼-15又都是完全国产重大改进版本,两者之间有非常多的共同之处。
在这个距离上被歼-11b咬上,那是凶多吉少!
当然不会真有导弹过来,可是,如果李海不进行规避,根据锁定跟踪等数据来分析,导演部会判断他被击落的。
他是被逼无奈增加俯角俯冲然后拉平战机,通过陡然增加过载来规避导弹。这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在恢复平飞之后,李海再一次打开加力进行大角度爬升。此时他在一万两千米的高度上,依然是比歼-11b的飞行高度高的。通过骤然加力爬升,再一次增加过载,敌方导弹就势必要跟着增加过载。而因为距离的关系,敌方导弹所增加的过载一定是比李海这边更大的。
空空导弹的最大承受过载动辄三五十个,而一般战斗机所能承受的最大过载在十个之内,其原因就在于此。
“海东青71”号歼-11b的飞行员奇怪道,“这个距离就开始规避机动,新手?”
无疑,李海做规避机动的时机过早了。
问题在于,真的是这样吗,李海难道被吓到了,以至于忙中出错?
“海东青70”号的飞行员相对沉稳一些,冷静地说道,“忘我礁飞行中队是薛大的部队,薛大带的兵都是很有能力的,注意陷阱,不要掉以轻心。”
“明白。”
其实不需要他提防陷阱,李海接下来的举动马上让他有了进一步的判断——在爬升了三千多米高度之后,李海再一次俯冲。
但是!
这一次俯冲更加令人胆战心惊!
他居然在俯冲下降高度的同时进行了桶滚机动!
桶滚机动的目的是通过不断破坏战机的中轴线,以此达到战机的航向航线在短时间内不断变化的目的,现代空空导弹要击中目标就必须要预判目标的航线,就像射击运动目标一样,必须要有提前量,再通过切半径的方式追上目标进行攻击。
这种方式显然很难,因此空空导弹的导引头技术被逼着不断的发展,反过来促进战斗机的机动性能的增长。苏联的想法就比较粗暴了,既然“截头”攻击这么难且命中率不理想,那干脆增加导弹的射程和速度,就追着打,不管你怎么跑,我就咬着你尾巴追,只要我速度比你快射程足够远你就跑不掉!
基于这种战术思想,就有了我们所看到的苏联规划中的多型超远射程、超快速度的空空导弹,可惜还没等研制就出来,庞大红色帝国轰然倒塌。
天旋地转之间,李海不但还能看清楚仪表数据,甚至能够迅速计算出想要的结果。招飞的时候,有一个项目是坐在旋转椅子上在规定的时间内算出显示屏给出的数学题。
也就就是说,这是飞行员的一项基本技能。
李海的基础技能非常过硬。
他在疯狂地桶滚俯冲,意味着敌方导弹必须要跟着不断的改变航向航线,导引头的工作会在瞬间满负荷。一些空空导弹在追击目标过程中自爆,导引头的计算出现紊乱是其中一个原因。
李海的疯狂举动让“海东青71”号歼-11b的飞行员非常吃惊,“他能扛得住这么大的过载吗?”
不仅仅是指飞行员,还指战机。
歼-8f能扛得住这么大的过载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经历了台风中飞行之后,李海对歼-8f的机体强度非常有信心。只要他能扛得住,战机就一定能扛得住。
“我明白了,他打的是一边规避一边拉进距离的主意!”“海东青71”号歼-11b的飞行员猛地回过神来。
他顿时笑了,道,“是个厉害的对手,该不会是薛大亲自上阵了吧?”
长机没开雷达不代表他看不到李海,通过数据链共享到战术平显的信息只有两三秒的延迟,因此,僚机看到了什么,两三秒之后长机也能看到同样的情况。
长机说,“战术思路很清晰,动作大胆干脆利落,应该是薛大亲自上来了。”
他们一致认为对上的是薛正荣。
“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