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章招抚
作者:莫有光   三国:黄巾天下最新章节     
    诸子百家,医为其一,自有传承与济世救民的情怀。
    正因为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李汗青才没有贸然地在酒宴上招揽沈槐、郭白等人。
    欲揽好利之人,可许之以利;欲揽好名之人,可许之以名;欲揽好义之人,可以义交之;欲揽重情之人,可以情动之……医者以济世救民为己任,欲揽之,除德泽天下者还有何人?
    正如杨赛儿所言,李汗青若贸然招揽,只会让沈槐等人觉得李汗青在以势压人,反倒会心生芥蒂。
    而且,杨赛儿的医护队已经颇具规模,即便没有沈槐等人的投效,也有能力救护军中的伤患。
    眼下,最急迫的事情还是整编。
    农历四月底,正是春夏之交时节,昼长夜短,刚过卯时,晨光便已大亮。
    晨光下,涅阳城中炊烟袅袅,鸡鸣犬吠声声,人语喧嚣,生机蓬勃。
    县衙大堂上,众将齐聚,李汗青端坐公案之后,神情肃然,目光炯炯地一扫众将,“想必有人已经听到风声了吧?不错,此番召集你们就是为了整编一事!整编的具体事宜将会由元长来主持,本帅只想强调一件事:军纪!军纪就是军队战斗力的来源,不管如何整编,军纪绝不能乱!”
    说着,他一扫众将,“本帅重新制定了十二条军规,具体内容将由各级司徒负责宣导……”
    尧时舜为司徒,司徒一职古老相传,乃教化万民之职,向来显赫。
    依汉制,司徒乃三公之一,但李汗青口中的司徒一职主要负责对将士们进行思想文化教育,并督导军纪,整编之后的黄巾军中,在营、曲、屯三级建制中都将增设司徒一职。
    这一职位是李汗青参考后世的指导员和政委制度而设置的,而且,各级司徒的人选都是他亲自挑选的,必须识字,必须战功显赫,必须纪律严明!
    李汗青强调完军纪之后,便把会议交给了钟繇主持,径直回了后院,钻进了书房。
    整编的计划已经制定好,交给钟繇去执行就可以了,但书房里的事,除了他李汗青以外,再无其他人能做得来了。
    眼下已经占领了雉县、鄂西、宛城、涅阳,又击溃了朱儁、徐璆两军,形势看似一片大好,但李汗青却很清楚,眼前这看似大好的形势实则暗藏杀机!
    虽然黄巾军已经占据了南阳中北部四座城池,钱粮充足,但是人口短缺,征兵困难,既不敢再冒然扩张,也难以壮大。
    人力不足用,那就用黑科技来弥补吧!
    他李汗青好歹也是来自于一千多年后的高材生——化工专业的高材生。
    辰时三刻,朝阳初升,激昂的歌声突然响起,响彻涅阳城,“黄巾义军起乡野匡扶天下致太平……”
    歌声响起就代表早操即将结束了,准好饭菜的秦娥走到书房前,轻轻地敲响了紧闭的房门,“大帅,饭菜备好了!”
    “哦,”
    里面的李汗青随口应了一声,“你先吃着,本帅还有点事没弄完!”
    秦娥一滞,不禁满脸愕然:天底下怎会有这样的大帅,自己还没吃呢,就先让奴婢去吃?
    书房里,李汗青正手握毛笔坐在书桌后,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在面前的纸张上添上几笔,神情专注。
    他毕业于化工专业,毕业后在首都一家科研单位找了份不错的工作,只因受不了漂泊异乡的生活,这才辞职回到家乡的小城送起了外卖。
    所以,他化工方面的知识还是很扎实的,只是,要在这个化工科技尚处于萌芽阶段的时代发展化工工业,很多条件都不具备啊!
    直忙到辰时初,他终于心满意足地放下了手中的毛笔,却轻轻地叹了口气,“万事开头难啊!”
    还好,不管有多难,他李汗青都已经迈出了这最难的第一步!
    小心翼翼地吹干了图纸上的墨迹,仔细地折好收进了袖中,李汗青这才长身而起,精神抖擞地出了书房,“来人,备马!”
    眼见李汗青好不容易出了书房立刻又要出门,秦娥连忙从灶房里钻了出来,柔声地劝着,“大帅,先吃点饭吧,也不差这点时间!”
    李汗青粲然一笑,“没事,本帅不饿!”
    想想自己正在干的这件事即将给这个时代带来的震撼,他哪里还顾得上吃饭?
    说罢,他便留下了满脸无奈的秦娥,步履匆匆地钻进了自己的卧室,不多时便换了一身布衣,提着个鼓鼓囊囊的钱袋子出来了。
    和昨日去山阳里一样,李汗青和一众随行亲卫尽皆一身布衣长衫出了门,只不过,这次他要去的是城中的作坊。
    只是,他才刚出了巷口,迎面便有一个军士匆匆而来,“大帅,宛城来人了,主簿大人让你去大堂,有要事相商!”
    李汗青不禁心中一突,“宛城出事了?”
    那军士连忙又躬身一礼,“小人也不清楚,他们带来了书信,主薄大人看完那封书信便匆匆地让小人过来了。”
    闻言,李汗青连忙冲随行的亲卫摆了摆手,“回去等着!”
    说罢,他便翻身跳下马背,步履匆匆地朝大堂去了,神色凝重。
    难道宛城真地出事了?
    李汗青匆匆地进了大堂,果然就见大堂里站着三个风尘仆仆的信使——一个身着长衫留着长髯的老者和两个披甲带刀的魁梧军士,而公案后的钟繇正低头望着面前公案上的书信,眉头微蹙,神色凝重。
    李汗青快步而入,“元长,宛城出事了?”
    闻言,钟繇抬起头来,眼见来的是李汗青,连忙起身,神色苦涩,“确实出事了……”
    李汗青不禁心底一沉,快步走了过去,“到底何事?城中出了乱子,还是皇甫嵩又不安分了?”
    钟繇却摇头苦笑,“朝廷派来了招抚使节!”
    说着,他让出了座位,示意李汗青先坐下看看那封书信。
    李汗青如何不知其中的凶险,连忙问了一句,“消息已经传开了?”
    钟繇无奈地点了点头,“已经在宛城传开了!”
    闻言,李汗青便忍不住爆了句粗口,“娘的……他们倒是学得快!”
    招抚一事,自古有之,其中的分量远比阵前劝降要大得多,带来的影响自然也要大得多。
    就如此刻,汉廷这么一招抚,势必会影响到南阳黄巾军内部的团结。
    毕竟,黄巾军鱼龙混杂,有人一心要推翻汉廷致太平,自然也有人只是想求一条活路……如今朝廷前来招抚了,他们难免不会生出别的想法。
    好一招分化人心之计啊!
    若能封锁消息还能降低影响,可是,如今消息已经在宛城传开……若是处理不好,只怕会落得个将士离心的窘境!
    一念及此,李汗青望向了钟繇,神色肃然,“元长觉得如何?”
    钟繇苦涩一笑,“此事……关系至巨,还需大帅决断!”
    不管接不接受招抚,军中肯定都会有人不满,他哪里又敢轻易表态呢?
    李汗青自然知道其中的厉害,稍一沉吟,突然有了决断,“招抚……绝对不能接受!我军既然高举义旗,大呼为天下致太平,又岂可放弃初衷?”
    钟繇却有些犹豫,“话虽如此,但是,如此一来,只怕……有人会不服啊!”
    李汗青一怔,目光炯炯地望着钟繇,“元长,能不能跟我说说你的想法?你的真实想法!”
    钟繇出自长社钟氏,当时投效颍川黄巾军,一来是迫于形式,二来应该也是因为党锢之祸已经对汉廷失望透顶了。
    如今,汉廷正式招抚,难保他没有其他想法。
    钟繇微微一怔,郑重其事地整了整衣帽,冲他深深地作了个揖,“元长愿追随汗青将军,虽死不改其忠!”
    这话,他在雉县城中时就说过,也正因为这句话才会被李汗青视为心腹,以重任相托。
    此刻,他再次以这句话作答,郑重其事地表达了自己的忠诚。
    李汗青心中一松,“能得元长此言,本帅再无顾虑!”
    说着,他一振精神,“涅阳之事便拜托元长了,本帅这就回宛城去会会那汉廷的招抚使……”
    这是一场预料之外的危机,他不敢有丝毫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