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长安来信
作者:乌呼拉呼   大唐:开局被李二模拟发现了最新章节     
    看着李祐气的小脸通红,咬牙切齿的模样,薛大鼎还以为李祐激动的话都说不出来。
    他有些得意又有些自豪,抚着胡须缓缓解释道。
    “臣知殿下聪慧过人,行为举止常人难以理解,但心怀仁义。”
    “臣虽知道,但权万纪对殿下颇有偏见,而郑家可能在陛下面前言殿下不利,又怕言官随意谏言。”
    “于是,臣连夜给德妃娘娘写了信,但思来想去觉得德妃娘娘有心无力。”
    “臣思索再三,想着事情闹得越大便对殿下有利,便又给朝中文武百官写了信,言明事情因果,让他们不偏听偏信。”
    “又想着殿下有诸多同窗好友,兄弟姊妹,便又给他们写了信,希望他们念在同窗之交,能帮殿下美言。”
    听到这,李祐张大了嘴,目瞪口呆的看着薛大鼎。
    你脑子里是不是进水了,咋想的啊!?
    我心怀仁义?
    差点笑死,要不是造反的事情重大。
    我真想告诉你,我这在为造反做准备,还准备拉你一起下水。
    又听薛大鼎说道。
    “臣让他们一同给陛下美言,让陛下从轻处罚殿下。”
    “果然不出臣所料,陛下深明大义,暂未处罚,只要殿下改过自新,多行仁德之事,灾后陛下定会从轻处罚。”
    李祐听完,更是震惊的无以复加,脑子都懵了。
    我把三品刺史给砍了,文武百官都弹劾,郑家也弹劾,背后还有权万纪中伤。
    然后你说你靠写信,成功的说服了文武百官在李世民面前美言?
    还成功的让李世民再给了自己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真的是这样么?这真的合理么?
    是我脑子有问题,还是你脑子有问题,还是文武百官的脑子有问题,又或者是李二脑子有问题?
    这让李祐整个人都凌乱了,这薛大鼎怎么都不按套路出牌啊!
    看着李祐质疑的目光,薛大鼎满脸笑容,笑容中带着一丝得意:“殿下莫要担忧,这是臣应当做的。”
    李祐张了张嘴,气的连话都说不出,脑子成了一团浆糊。
    尽管有无数个不合理,可李世民没有将他调回长安,还让李祐继续驻守的事实就摆在眼前!!
    他感觉刚才好不容易自我安慰打气修复了的心,此刻彻底裂开,正在大出血,真是心痛的无以复加。
    李祐大概做梦都想不到李世民会有金手指,只以为自己被眼前的薛大鼎背刺了。
    他缓缓的转身朝着府衙走去,背影萧瑟而又孤独,嘴里无声的念着:奸臣背刺,凶狠毒辣,误我大业,夺我钱财,毁我基业···
    事到如今他只能接受,只能想过别的办法继续作死。
    不过在此之前,他得找个看不到薛大鼎的地方独自静静,不然会被气死。
    正在这时,门外的人传信使带来了几个箩筐,来到了薛大鼎和李祐的面前。
    “下官参见殿下,参见薛刺史,这是从长安寄过来的信和礼物”
    只见箩筐内的信摆放的整整齐齐,最上面的署名正是阴月娥。
    李祐走过去拿起阴月娥的信,又随手翻开下方的,这个署名居然是李承乾,再往下翻这署名居然是魏征。
    而另外几个篓子居然装的是一本本书,貌似是别人寄给李祐的礼物。
    李祐不知道薛大鼎和魏征这些人有什么交情,但他可以肯定的是薛大鼎绝不可能和李承乾有交情。
    这操作都能行!?
    李祐整个人都凌乱了,太离谱了。
    一想到这,李祐感觉浑身难受,面如死灰的传信使说道:“放进寝宫,我会慢慢的看。”
    “是!”传信使将礼物和信件都放到了李祐的寝院。
    望着一堆的信件,李祐叹了口气,或许能从信件中发现什么。
    他拆开阴月娥写的信。
    【我儿可好?可吃的可好,穿得可好?夏日炎热,可曾祛暑气?】
    【我听闻薛长史写信,告知你又惹下大祸,差点吓死,便四处为寻找关系,想让人为你美言,免得陛下严惩。】
    【可阴家孤单力薄,朝中言官多谏言严惩,幸好陛下爱子,念你年幼,担心将你调离,让曹州民心不稳,这才暂时让你在曹州。】
    【虽说暂未严惩,但灾后言官定会谏言,令陛下严惩你。】
    【你舅舅想出一策,只要你能安心在曹州,乖乖听长史的话,让长史帮你做一定万民伞。】
    【有了这万民伞,便能名望加身,即便是陛下也不能严惩于你。】
    【你在曹州定要好好听薛刺史言,改过自新,千万千万别在纨绔惹你父皇生气,不然为娘都不知道如何是好。】
    满纸的关切和担心之意扑面而来,李祐看着这凹凸有致的纸,知道她定是流了不少的泪。
    至于万民伞,名望加身,现在看来是好事,等过些年被李治惦记了,那就成了催命符了。
    这东西绝不能成功。
    造反,必须尽快的提上日程,李祐更加坚定了自己造反的心,
    不过,从信中李祐大概推测了事情的发展。
    朝会上,言官该谏言还是谏言,该喷还是喷,并没有因为薛大鼎的信改口。
    而之所以李祐没有被调回长安,是因为李世民担心他走了,曹州民心会不稳。
    想比惩罚李祐,李世民更在乎民心?
    反正曹州被薛大鼎治理好了,维持大局稳定才更重要,至于李祐可以秋后算账。
    李祐思来想去,感觉自己揣摩到了李世民的想法。
    李祐又拆开了李承乾写的信。
    【吾弟李祐,为兄听闻你的事,万分惭愧,只为兄怪平日里光顾读书,不曾管教于你,未尽长兄之责。】
    【为兄在父皇面前请言,父皇面色阴沉,为兄大感不妙,望吾弟谨言慎行,莫要做逾越之事。】
    【大旱不知何时才能结束,为兄送你一本注解的《论语》,希望多听圣人言,莫落下学业。】
    【···】
    好家伙,薛大鼎敢写信,你李承乾就真敢去美言……
    不过,李世民脸色很难看?
    李祐叹了口气,哎,可惜了又错过了一次好机会。
    要是自己在李二面前,提出去广州说不定能成功。
    至于学业?论语?开玩笑,我还需要学论语?
    难不成这些用箩筐装的书,都是皇子和同窗好友们送来的?
    李祐又拆开了李愔的信。
    【吾兄李祐,弟听闻你的事,本想去见父皇,听着太子去了,父皇没有好脸色,便不敢去了。】
    【不过兄长杀了那郑家的人,长安不少人都夸兄长,但也有的说兄长是混世魔王,真是威风十足。】
    【弟甚是羡慕,只恨不能一睹兄长英姿。】
    【礼物,弟给你一本《孝经》,兄长放心这本《孝经》是弟的,绝对是最干净整洁,一尘不染。】
    【弟还有些话,但夫子不让写了···,】
    李祐看了嘴角直抽搐,把自己的书给我,是为了光明正大的逃学吧!?还真是自己的好弟弟!
    接下来李祐拆开了魏征的信件。
    【臣闻殿下所作所为,有几句肺腑之言,望殿下能谨记。】
    【上而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诸侯之孝也。】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这话大概的意思是,让李祐虽然身居高位,但也要节俭费用,遵循法度,让自己和百姓融洽相处,要谨慎小心。
    这是在委婉的说自己不遵循法度。
    而接下来的大部分的言官都没有太过表达出自己的意思,都是借着《论语》或《孝经》等书来表达。
    大概觉得和李祐说的多,别人会觉得走的太近,可不回信也怕得罪李祐,况且不是君子所为。
    于是大部分的人就找了两句,不痛不痒的话,顺带送两本书,这样既显得自己是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