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代出生的地方,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小镇,海拔一千多米终年多雨潮湿,当地居民为了抵御湿气爱吃些辣椒,辣椒能抵御无孔不入专到体内的湿气,却阻止不了天上连绵不绝下下来的湿气,是以这小镇一年倒有一半的光景是湿漉漉黏糊糊出门不便,从外地来的人总会抱怨两句“怎么又下雨了?”而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的人长久如此倒也习惯了。
如此不适应人类生活居住的小镇,一百年前曾荒芜一片,既没有河流带来丰饶的物资,大山也贫瘠物产不丰,不是宜居之地自然没有几户人烟,但突然一天解放了,旧貌换新颜,这块鸟不拉屎之地被划为了一县之行政中心,一夜之间便迁来许多人围绕在新建的政府办公楼周围一圈一圈屯扎下来,潮湿小镇开始热闹了。
文三代的爷爷是小镇辖下一个贫穷小乡村出生的农民,本该像他的祖祖辈辈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一辈子,春天种玉米夏天插秧苗秋天打谷子,冬天无事便上山作个陷阱捕点鸟兽大快朵颐,或者待来年开春下河摸鱼捉蟹饱食终日不思,但是文三代的爷爷文一代显然觉得那种活法没有意思,他是全村最勤勉好学的孩子,天不亮就起床去读书,天黑尽了才从学堂回家,同村的孩子笑他傻,天天只知傻读书不知捉鸟捕鱼的乐趣,他也浑不在意,依旧勤学苦练废寝忘食,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同龄的孩子纷纷长大到可以继承父辈的生活方式,通通开始耕种劳动之时,文一代则背上母亲给他包好的一袋大米,去乡里更大的中学念书了,文一代的哥哥不服气的问:“为什么弟弟就可以不耕地?”母亲叹道:“叫你读书时你要混耍,把弟弟留下来耕地你去?你考的上中学吗?”这个农村妇女虽然大字不识,竟也理解的了读书的好处,全力支持文一代去寄宿念中学,把家里最好的大米和肉包去送给文一代的老师,作为文一代的学费和餐费,那是还没解放物资极具匮乏的年月,也没有谁是富裕的,大家都是如此来念书,文一代就这样获得了去几十里地外念中学的机会。
寒窗苦读期间,文一代每个星期走二十里地回家一次帮助父母哥哥劳作,妹妹会在村口等他回去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文一代作为全村唯一一个中学生,自然会带一些乡里的见闻回家说与父母兄妹听,他们也乐意听,如此平淡过了几年,转眼毕业了,连文一代的母亲都觉得文一代读的书够多了,多到做下一任村长也足够,文一代又出乎意料的考上了师范,那是高考还未曾恢复的年代,高中或者师范是南方小镇生的人学习学历的极限,文一代拿着录取通知书回家给父母过目,不善言辞的父亲立马举着通知书朝山后死去的父亲坟前呈上,咚咚咚磕三个头说道:“光宗耀祖。”祖坟上仿佛冒起青烟缭缭。
学费是个问题,去市里念师范不比在乡里跟着老师吃住勉强混过就行,囤了月余的鸡蛋要卖,喂来打算过年杀的猪要卖,凡是家里能换钱的东西都换成钱交到文一代手中作为学费和生活之资,连哥哥的婚事也靠后,因并没有多一分钱给女方彩礼了,哥哥也毫无怨言,不知何时起,文家的习惯一切都是先紧着文一代,且大家都觉得应该这样。临行前,全村人自发欢送文一代去市里念师范,文一代唯唯诺诺的父亲原本还想送儿子远一点,可又能远到哪里呢?他一辈子只到过两次县城,别说市里了,路朝哪里开的都不知道,文一代轻轻嘱咐一句:“就送到这里吧,放假了我就回来!”全村人便止于村口,目送文一代挺拔的背影消失在山间的小路上。
文一代去了市里的遭遇如何便不得而知了,因他一向和文三代们讲述自己的生平,都主导讲的是自己幼时如何吃的苦中苦,期望以此激励后代也如自己一般,可口头得来终觉浅,文一代的后代竟没有一个肖似他好读书的,以至于辛苦创下的一点基业终究无一人可继承,此乃后话,先讲一讲文一代兴盛家业的光景。
文一代学成归来,大抵是教了几年书?后来如何入的仕途做的官无法详述,想来教书育人的口才必定好,又有文化,在人才极度匮乏的年月极具竞争优势,便从动荡混乱中跻身上位,待文二代出生之时,文一代已经一官半职傍身受乡邻尊敬仰慕了。
文三代的奶奶,也就是文一代的妻子,也是个高中生,还是个漂亮的高中生,多点读书人的修养,少点粗俗妇女的喋喋不休,从来不跟后代讲述自己年轻时的事迹,更不吹嘘自己如何如何辛苦才从农村一片小学生中脱颖而出,一直都是淡淡的,遇上文一代,遇上历史洪流,遇上百废待兴,就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和文一代二人生一个孩子就寄养一个,生一个就寄养一个,除了唯一的女孩子带在身边亲自抚养,生的男孩子都丢给老乡家寄养,颇有些伟大领袖的三分风范,那年月人人都背语录,说不领袖崇拜是假的,上行下效,不提倡对孩子多多的爱,只提倡多多的干工作,献身给国家不顾自己的小家是普遍现象,并不会觉得亏欠了孩子的感情,还以此为荣。
没有爱却仍然凝聚在一起的家庭骨子里是疏离而冷漠的,文三代的爸爸文二代和叔叔文老幺两人在老乡家长到十几岁才回了家,好在因为文一代官运颇佳,成为了地方上的父母官,看父待子,使得兄弟二人在老乡家受到礼遇,并没有寄人篱下的苦楚,加上那时候还没开始计划生育,家家都会生育六、七个小孩,甚至更多,又是凭票领粮食,人口多自然粮食不够吃,顿顿吃个七分饱便足矣,而文家只生育了文大姐、文二代和文老幺三人,粮食不仅够吃,还有富余,所以不管从哪方面讲,文家都是当地让人羡慕的家庭,处于优势地位,凡人便难以谦恭,且生出许多骄傲来,和骨子里的冷漠,文家三姐弟随着父亲文一代的上升,便长成了那样的孤傲性格。
忘了说了,文一代身高将近一米八,五官清朗,终其一生都没有发福过,是个根正苗红的帅哥,文三代的奶奶也是个肤白个高的美女,文家三姐弟,除了文老幺个子矮些,文大姐和文二代都有着出类拔萃的容姿,老天真是眷顾这一家人,农村出身做官发达了,还有过人的外表,却没有一直眷顾下去。
事事顺心了些年,文大姐、文二代、文老幺渐渐长大,成长的烦恼先从大姐开始,原本明艳的大姐得了病,不是什么大病仍要连续服药,药里包含的激素使得文大姐发胖了一圈,整个脸都浮肿了,未婚少女遭此变故,婚配上就很尴尬,良好的家庭和优良作风无法掩盖变形的外表,迟迟无人上门说亲,女方亦不可能着急上赶着到处说媒,竟耽误到文二代先结了。
文家的衰败便始于此,俗话说,找坏一门亲,坏了我家根,文一代与妻子一辈子报效国家,从未在孩子的教育上放过细心,以为孩子不用悉心教导就能成材,肯定也有无父无母的孩子也成材的例子,那孩子要多大的造化才能长成国家栋梁之材啊!文家三姐弟都没有那样的造化,他们浑不知该找怎样的配偶,毫无眼力,纯凭运气,运气也不咋地,一段孽缘从他未出生起便从几千里外开始接近文家。</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