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首映,巴黎
作者:做梦的木头   那年华娱最新章节     
    那年华娱正文卷第七百四十六章首映,巴黎说实话,林楠已经好几年没关注过港岛电影金像奖的新闻了。
    突然在柏林国际电影节听到了那边公布提名名单的资讯,一时间,他还真有了点新鲜感。
    再仔细一看那份提名名单,嗯,不出所料,果然还是那个老味道,十几年如一日的没变。
    只不过今年多了不少内地实力派演员的身影,如黄博、周讯、赵燕子、汤惟等人。
    但说的难听点,让这些内地背景的电影人入围,基本上都是无奈之举,因为港圈那边实在是找不出人来凑数了。
    而身在柏林的林楠,之所以会关注那边的新闻,是因为有少数港圈电影人提出了个“离经叛道”的建议。
    “为了拯救港岛金像奖,也为了拯救港片和港圈电影人。
    金像奖已经到了迫在眉睫,必须要修改评奖规则的时候了。
    即向整个内地和华语电影圈开放报名通道,取消限制门槛,不再拘泥于港岛和港片这个小圈子。”
    这条提议一出来,瞬间就获得了大半个华语电影圈的支持和声援。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一旦这么做,港岛金像奖绝对可以浴火重生,而不是继续如冢中枯骨,垂死挣扎。
    不过老话说的好,谁家没有一群自私自利的老顽固和遗老遗少呢?
    改革?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仅仅只隔了一天,港岛金像奖委员会就跳了出来,并且言词犀利。
    他们批判这种想法就是“数典忘祖”,完全颠覆了金像奖的设立初衷,是对港岛本土电影的一种背叛,坚决不会采纳。
    一切就像是一场闹剧,“起义”才刚刚开始,就被无情地“镇压”下去,变成了圈内茶余饭后的笑料和谈资。
    “不需要太久,再有个两三年吧,港岛那边的金像奖自然就没人关注了,会静悄悄地彻底‘老死’。”
    饭桌上,林楠信誓旦旦地打着包票。
    说句不客气的话,金鸡奖和港岛金像奖差不多是一个尿性,都有点恶心。
    但前者有个后者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拥有内地这个庞大的电影市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官方背书!
    所以金鸡奖的老爷们才更加独断专行,高高在上。
    “是该‘死’,我当初的《让子弹飞》有13项提名,狗东西最后居然只给了个最佳服装设计!摆明了耍我……”
    姜闻端着啤酒骂骂咧咧道,他也被港岛那边当过垫脚石。
    “林楠,汤姆发消息说马特和杰西卡到了。”刘艺菲拿着林楠的手机,突然提醒道。
    “那今天咱们就到这儿,散了?”
    看着餐桌上略微有些杯盘狼藉的样子,林楠开口说道。
    “行,后天你那部电影首映的时候,咱们再聊。”
    姜闻踉踉跄跄地站了起来,顺手接过周蕴递来的外套。
    五分钟后,几人在餐厅门口分开。
    “姜导看上去心情不怎么好呀?”
    刘艺菲左手放进林楠的羽绒服口袋里,有些疑惑地问道。
    “他约了不少片商,在开幕式之后看片。可现在电影还没看呢,那些人就拿这部电影在国内的影评说事儿,提前开始压价了。”
    “哦。那确实挺糟心。还是我们这部电影受欢迎,嘿嘿……”
    说到这个事情,刘艺菲不禁露出了喜悦笑容。
    因为截止到今天上午,《海边的曼彻斯特》已经收到了三十几家片商的看片意向。
    但为了不影响开幕式首映,这些人都将被安排在开幕式之后的其他时间,进行看片。
    二十多天没见,马特·达蒙和杰西卡·查斯坦依旧保持着激动的心情。
    金球奖的颁奖结果,给了他们莫大的信心。他们很期待能在这次柏林国际电影节,复制那份荣誉。
    “林,《长城》剧组会在这个月底陆续返回中国。也许奥斯卡颁奖结束后,我们能够同行呢。”
    马特·达蒙的话倒是提醒林楠了,《长城》定角到现在已经有三个月了,训练也有两个多月了。
    “嗯,那就期待到时候,我们能够同一趟航班吧。”
    ……
    两天时间过得很快,赶在4号下午,柏林国际电影节已然进入到了人山人海的状态。
    各种电影剧组、演员明星抵达柏林的新闻不断刷新,各个活动、发布会、酒会,也在广撒邀请函。
    华语电影人的大部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相当显眼。
    李冰兵、范冰兵、章子宜……徐婧蕾、成龙等人都是镜头前的焦点。
    另外,中影、上影、华亿、搏纳、乐视等几大国内巨头,也纷纷亮相了。
    4号晚上,林楠接到了喇陪慷、任中伦几人的电话,他们都将出席第二天上午《海边的曼彻斯特》的开幕式首映,也即是全球首映。
    喇陪慷动作很快,这才赶来柏林5天,就敲定了一部进口大片,即迪士尼的《灰姑娘》,这部电影将于3月份在国内和北美同步公映。
    5号早上,林楠和刘艺菲起得很早。
    两人不会出席九点钟的开幕式红毯,而是直接去柏林电影节最大的放映厅。
    那边同样是媒体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一些顶级电影人也都会到场。
    九点半左右,简简单单地穿着羽绒服,林楠和刘艺菲坐着车就出发了。
    汤姆、马特、杰西卡三人已经提前赶到那边了,莱昂纳多还在飞机上呢,预计午后才能到。
    到达现场的时候,外面已经有不少人了,以老外居多。
    “林楠。”
    循着声音,林楠和刘艺菲看到了喇陪慷,他的周围就簇拥着国内那些人。
    “林导,艺菲。”
    “林导,今天穿的有点随意呀?哈哈……”
    ……
    李冰兵、成龙等人打着招呼,不少外国电影人都冲林楠笑着点头致意。
    “茜茜,咱们过去。”
    “嗯。”
    走到跟前的时候,林楠不禁笑了,章子宜可真会玩儿,来电影节居然还带着汪锋?来旅游?
    放映厅内一切就绪,卡着时间,一群人这才得以鱼贯而入。
    这是《海边的曼彻斯特》第一次正式的面向外界公开,不少媒体人胸前挂着相关证件,也聚精会神地看着电影。
    而今天这部《海边的曼彻斯特》,怎么去形容它呢?
    看得懂,看得进去的人,往往很容易被情绪带入,就像这会儿现场近八成的人一样。
    他们的面色都是压抑、克制和消极的,表情里甚至能看得出挣扎和痛楚,更多的是悲伤和沮丧。
    “林楠,你可从来没给我说过,你拍了这么一部电影?太惨了、看得人好难受……这要是拿回国内公映,票房恐怕不乐观……”
    刘艺菲拽着林楠的袖子,眼圈都有点泛红。
    也对,一个父亲看着自己的三个孩子被大火吞没,而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错”,这谁的精神能撑得住?往后的日日夜夜、月月年年,都活在精神和灵魂的折磨、沉沦之下……很触动人心。
    “正因为这样,所以才一直没给你看成片,只告诉了你简介。莱昂演得不错吧?”
    林楠攥着刘艺菲的手,轻声问道。至于票房?这种电影,林楠从来不会指望它有多高的票房。
    “嗯,他演得真好。尤其是看到马特尸体的那个镜头,简直没法用言语形容……”
    “这个题材很占便宜的。”林楠意有所指道。
    “嗯?”
    “你看大家,几乎都看进去了。那边几个大老爷们,还在抹眼泪……”
    看着这一幕,林楠更加有信心了。
    大多数专业的电影人都是感性的,或者很容易代入情感。
    而《海边的曼彻斯特》最大的优势,就是情感上的共鸣,悲剧永远比喜剧更直抵内心、更加深刻。
    两个小时出头的电影,在放映厅一片死寂中结束。
    第一次,林楠在自己的电影首映结束后,没有第一时间听到掌声,反而有抽泣声。
    良久后不知道是谁先鼓起了掌,掌声这才慢慢堆叠,形成声浪。
    “林,这部电影太棒了。”
    “莱昂贡献了顶级的演技,他明明没有孩子呀?”
    “这部电影非常有感染力,让人有些抑郁……”
    ……
    “拍得好,但哥哥我还是坚信《一步之遥》更强!”
    “林导,您这电影不拿奖都说不过去。”范冰兵过来打招呼的时候,还擦拭着眼泪花。
    ……
    《海边的曼彻斯特》作为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式电影,算是惊艳了所有到场的电影人和媒体人。
    媒体记者们已经抓紧时间回去赶稿子了,估计这几天就能在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内刊中,看到他们对于《海边的曼彻斯特》的报道。
    林楠相信在之后的十天里,不少人的脑海里都将萦绕着这部电影的剧情,以及那股压抑到极致的悲伤情绪。
    “后面有时间吗?国内来的剧组、导演和演员们会有一个晚宴。”
    站在放映厅外,喇陪慷询问林楠。
    而林楠和刘艺菲则是相视一笑,无奈地摇着头。
    “怎嘛,这么不给面子?已经开始端着了?”喇陪慷调侃道。
    “喇董,我们订了去巴黎的机票。真的抽不出时间了。”刘艺菲主动开口解释道。
    “喇董,我得去拜见老丈人呀,和茜茜一块。”
    林楠摊了摊手,嬉笑地说着。刘艺菲脸上洋溢着笑容,不断点着头。
    这下子,一旁的喇陪慷、任中伦等人就全明白了。可不是么,林楠和刘艺菲马上就要结婚了……
    “那行,等你们从巴黎回来,咱们再在这边聚一聚。还等着闭幕式颁奖礼那天,你能给大家一个大惊喜呢。”
    “喇董,您这话说的,把我的电影往哪儿放?”一旁的姜闻脾气就写在脸上,笑着反驳了句。
    “那伱们俩分一分?反正都是自己人么。”任中伦开了句玩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