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又当如何
作者:芭蕉夜喜雨   风起时空门最新章节     
    长至自遇刺后并没有选择呆在王府里或是不出函谷城,反而更频繁地跟着姬长风往外跑。
    还学会了简单的西戎话。在互市那边都能帮着大齐的商人和百姓做一些简单的翻译了,这让他兴趣高涨。
    姬长风很欣慰于长至的认知。
    这个孩子从小长在百姓家里,身上没有贵族世家身上那股自带的优越感,情感上更贴近百姓,更能体会百姓的不易,这将是百姓之福。
    “何谓幸福,何为满足,每个人追求的都不一样。看待同一事物,角度不一样,至结果便不一样。你需多看多思多想,将来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判断,尔后做出决策。”
    姬长风还是那样,随时随地向长至教授。
    “先生,那不同的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需求不一样,那如何平衡各方的利益?”
    姬长风看了长至一眼,心里的赞赏更甚。
    这是他唯一的弟子,最满意的弟子,他恨不得把毕生所学皆传授于他。
    “所谓利益,是满足自身或他人的欲,欲或是金钱,或是地位,或是物质,或是别的什么,端看所需所求是何物。把人心看透,便会明白自己或是对方需要什么。”
    把人心看透?如何把人心看透?长至歪头看向姬长风。
    姬长风笑而不答,只道,“这需要你自己去悟。”
    师徒二人看着几个孩子背着篓子蹦跳着走远,目光温和。
    眼前这群孩子所需的利益,不过是多挣几个铜板,让自己或家里吃饱饭,有余钱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或看一场戏,便觉满足。
    孩童如此,世间所有百姓莫不如是。
    至于官宦、世家贵族、仕子、商贾、工匠、他们所求何物,他们想要的利益是什么,这要长至自己去了解。这孩子肯思肯想,常发现寻常人发现不到的视角,让姬长风很是欣慰。
    他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点姬长风很坚信。
    师徒二人便这么你教我学,你问我答,走遍西北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长至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眼界也越来越开阔。
    隔天,越府戏社在互市热热闹闹地开张了。
    没有在戏楼,而是选择在互市一处空旷的野地上。现场搭了一个半米高的小高台,高台三面也并未围上围幕,而只是在后面拉了幕布,隔了前台和后台。
    后台也只是用麻布围出一块私密区域供演员换装而己。
    即便如此简陋,得了消息赶来的人,还是把戏台周边围了里里外外好几层。
    得了父母允准,揣了铜板过来想看戏的孩子,一听不是在戏楼,而在露天唱戏,那叫一个激动,把铜板收了,见着缝就往里钻。
    他们得钻到最前头去,这要在外头,除了看到大人的腚还能看到啥?
    戏社开张,好几天前就在宣传了,大家都在盼着。很多临近想返程的商户,便多留了一两天。关内的商户多是慕名留下来,都听闻过京城越府戏社的名头。
    而关外的商人,则完全是带着猎奇之心留下来的。
    听不听得懂,都不在意了。反正等看完,回国后,也能跟乡邻吹嘘一阵了。
    结果咚咚锵的大齐乐音一起,戏幕一拉开,第一幕就是西域国打扮的几个演员跑到台上,把那些个高肤白,高鼻深目的西域人深深吸引住了,倍感亲切。
    在大齐的戏台子上竟表演他们国家的戏吗?
    看得那叫一个目不转睛。
    而大齐的百姓看到演员做的不是他们大齐的打扮,也是个个好奇不己,猎奇心起,目光也是紧紧盯着台上。
    这是一出默剧,演员好看,布景好看,演员穿的衣服也好看,动作表演都好看,但就是不说一句台词。不管是大齐没读过书的人,还是听不懂大齐话的胡人,都看得懂。
    演出剧目叫《胡女的家》。
    一个胡女,因家里穷被继母拉到人市去卖,一商队见她貌美,又擅弹唱,便把她买下,打算把她带到大齐去卖个高价。胡女偷听到消息,觉得大齐人都凶悍得很,还会吃人,路上逃跑数次,都被抓回,一路挨打着到了大齐。
    到了大齐,胡商让她在集市上跳舞,想吸引人好卖个高价。结果给一个庄户家的老婆子看见了,用全部积蓄把她买回去当儿媳妇。
    老人的儿子不同意,不肯洞房。胡女也看不上她名义上的丈夫。两个年轻人,互相嫌弃,谁也看不上谁。
    文化不同,语言不同,两个年轻人闹出很多笑话。但这家人的善良也让胡女渐渐感到了家的温暖。但胡女心里还是想回故国,纠结过后便偷跑,被她那丈夫和婆母发现,做了干粮一跟追着去送她。
    最后感动了胡女,最终选择留下来和大齐的夫君一起生活。夫妻二人,你学我的话,我学你的话,你挑水我浇菜,互相磨合中互生情愫。大齐的丈夫和家人让胡女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而胡女也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着这个家致富,最后俩人还有了爱的结晶,日子也越过越好。
    林照夏亲自写的剧目,亲自挑的演员,亲自盯着排的戏。
    她生活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度,各民族互相团结和谐共处,到了大齐,如今止战开了互市,不管将来如何,目前她还是想让大齐和西域各国和平相处的。
    这里面当然有她的私心。
    如今为了吸引关外诸国商人到大齐做生意,关税赵广渊都比之前朝少了一半。他想繁荣西北经济,亦有他的政治考量。别的她帮不了他,便从细处着手。
    没想到这一个戏目,获得空前的成功。
    演出结束,所有的人都拍起掌来,齐夸好看,夸耀的声浪一波高过一波,演员都谢场七八次了,看戏的人还久久未散。
    之所以好看,除了各国商人和百姓都看得懂,还因为写的内容。除了内容,中间还有各种打斗环节,还有各种冲突,让人感动流泪的,让人开怀大笑的,戏引人入胜。
    精彩无比。
    里八层外八层的百姓把手掌都拍红了。大白天的,顶着初夏的娇阳,愣是把一出一个多时辰的戏看完了。
    “明天还有吗,明天我还来!”
    不管小孩老人,还是商户,逮着戏团的人问明天还演不演。明明要赶路的商人都卸了行李准备多住几天。
    还美其名曰,多留几日,也许遇上更好的货物呢?
    互市那边更加人满为患。找不到住宿的客人,都跑到周边的村子借宿去了,或是直接入关到函谷城住了。
    “王妃,您是没瞧见,大家伙那叫一个热情,咱们的演员被堵在台上,都下不了台!”恨不得继续再演几场。
    听着管事的回报,林照夏松了一颗心。“大伙觉得好看就好。”也算不负她这些天的辛苦。
    “是觉得太好看了!这要是放在戏楼里演,一天光收票价就不少收。王妃,咱真的不在戏楼里演?”
    这得少挣多少啊。管事的心肝肉都疼。本以为西北不如京城,怕是没多少人看。且互市那个地方,鱼龙混杂,一半的人不懂大齐话,能看懂什么戏?
    以为来看戏的会是人员寥寥。结果,围得那叫一个乌泱泱。一眼看过去,全是人海。
    太吓人了。
    “说好半个月,在外头演出就要演足半个月。半个月之后,新戏先在戏楼演三天,后面每天一场在外头免费演出。”
    戏还是要在戏楼演的。任何时候都有阶级之分,贵宾客户的服务要做好,先把有钱人服务好了,他们才肯掏银子。但服务贵宾市场,普罗大众的市场,却也不容忽视。
    先把互市有戏看,有好戏看的名声做出来。传播得更远,如此也好吸引更多的商人到互市来做贸易。
    把西北互市真正做成西北的名片。
    不止吸引胡商,还要吸引更多的大齐商贾。将来不管朝廷给不给西北军发放晌粮,若关税和商税能覆盖西北军花销,这于赵广渊来说,将是大大有利。
    一出《胡女的家》让大齐和胡人更加亲近。来往更为密切。
    每天出关入关的人络绎不绝。互市热闹非常。
    “王爷,上月的关税和商税超百万两。若是按前朝百之二的关税,我们收取的税赋会比现在更多。”
    众人在议事厅议事,听说上月互市那边收到这么多税赋,众人无不欢喜。孟彦忍不住提议若按前朝关税税比,那西北军的供给,就不用发愁了。
    王爷不止关税降了一半,就是商税也收得极低。这得多收多少银子啊。
    “你们如何看?”赵广渊问道。
    众人沉思。
    方胜想了想,道:“末将觉得王爷此举甚好,不需更改。因关税商税收得低,各处商人才纷至沓来,才有了如今互市那边繁盛之景。”
    “税率提了,难道他们便不做生意了?”
    “自然也是会继续做生意。但羊毛出在羊身上,我们向商人收取的税率高,商人卖与百姓的货价就贵,最终还是百姓承担了所有。”
    相信王爷制定这样的税率已经充分考虑到百姓。
    方胜觉得越王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志存高远。自古以来,得民心者方能得天下。方胜很是赞成王爷许小利于民,回馈于民,将来才能得民之拥护。
    在座的也都不是蠢人,都听懂了方胜未尽之语。
    “王爷英名。”齐齐称颂。
    赵广渊见众人明白,点了点头。难得西北众位将领不像京城那些老顽固,为一个问题争个面红耳赤。这让他感到轻松不少。
    “王爷,咱们只一个月就收到如此多的税赋,若京城派人来收缴,咱们又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