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金轮法王
作者:携剑远行   盛唐挽歌最新章节     
    这是方重勇来到这个世界后第一次出海,此刻他站在大海船的船头,心情很有些兴奋。
    与此同时,他也在感慨古人为了探索新世界,当真是勇者无惧。
    哪怕现在他们所航行的这条航线,是自三国时期就已经开发出来,沿途航行极为安全,甚至有人舢板上路,来往于登州到渤海国之间。
    然而此刻坐在海船上,也同样能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力,不是人类可以抗衡的。
    摇晃得真踏马厉害。
    “方节帅,这条航路是沿着海岸行进,不存在迷路的可能。若是遭遇风暴,也可以靠岸求生。”
    刘晏担心方重勇是忧虑路上出事,于是开口安慰他道。
    方重勇带着银枪孝节军,行军几十里地,来到位于海河出口的海港(天津卫的前身),很容易就找到了数量足够的大海船。
    事实上,这里是渤海国与大唐贸易往来的一个重要据点,商贸十分繁荣,比一般州府热闹多了,完全不存在“人迹罕至”这种荒唐事。
    辽东的皮草、人参、鹿茸、草药等物,大唐的(主要是河北地区)瓷器、笔墨纸砚、工艺品、丝织品等,都是从这里入海出海。周边虽然没有其他县城,但却形成了多个与海贸紧密联系的集镇。
    其风土人情与大唐内陆颇有不同。
    当然了,交易这些常规物件,还不足以形成一条固定贸易线路。
    相关的利润极大,足以让两边的奴隶贩子,甚至官府层面都参与其中。
    方重勇他们到海港后,很轻松就拿着刀子“借到”了十艘大海船,还顺便“解救”了一百多个新罗婢。
    为了感谢银枪孝节军的将士们军纪严明秋毫无犯,那些大海商们还自愿献出了很多辽东那边的特产,以表达亲善之意。
    其中就包括数百匹好马。
    当然了,方重勇哪里能平白无故接受这样的热情客套啊,他连忙命令刘晏给众多海商打了欠条,让他们方便的时候,去长安兵部领钱。
    方节帅和银枪孝节军,乃至宣武镇,绝对不做那种拿人东西不给钱的事情,一切由长安天子买单。
    “我非担忧回程,而是担忧军需啊。”
    “银枪孝节军要扩军到一万人,旗下六州,每个州起码要有五千团结兵。汴州等地本不产兵器,洛阳、长安、扬州等地,才有大型的军工作坊。
    这也就罢了,还是可以想办法解决的。
    但是马匹的损失就没办法了,刘判官(刘晏现在被他任命为户曹判官,专门管钱)可有破解之法教我?”
    方重勇看了刘晏一眼询问道。
    “这个还真有办法。”
    刘晏微微点头一笑,并不感觉为难。
    “有什么办法?”
    方重勇疑惑问道。
    别看大唐武备充足,那是从前。现在打了这么多仗,又是被抢了这么多次,武器很多都流落民间了。大规模扩军,所需军备很有可能会缺少一部分,然后不够的那些需要自己生产。
    所谓军需很繁杂,可不仅仅是领一把横刀,就算是把一个农夫武装成士兵了。光军服里头包含的东西就很复杂,根据作战地域和作战方式的不同,军靴都有几种要准备。
    这些东西都需要人去生产,光这些就很烦人了,还不算原料的问题。
    退一万步说,就算这些都搞定了,马匹也搞不定。以汴州为核心的宣武镇,周边都没有产马的地方。
    将来怎么获取马匹,也是个大问题。
    “河北被节帅这么一搅合,定然有不少灾民要渡河南下。接纳他们,兴建军工作坊,以工代赈,可解决军需的人力问题。
    至于物料,不过财帛而已。下官已经研究出以盐为锚,发行交子之法,与盐税并行。
    有运河之利,不愁运输,此法是可行的。”
    刘晏自信满满的说道。
    其实在李林甫当政的时候,就已经在研究“货币税款”的问题,要求收税的时候以“轻货”为主,即以方便运输的绢帛为主,然后让官府用这些绢帛去采购粮食。
    当然了,这样做由于没有配套的政策,效果很差,又是动了权贵们的蛋糕,所以遭遇了抵制。
    而参考后世经验,大清往死里收盐税,然后国家层面降低田租地租来弥补亏空,实际上是增加了税收人口,也在地主阶层的身上薅羊毛。
    这也算是封建时代打破传统税收困局的一剂偏方。
    所以刘晏提出的“轻田租,加盐税”的办法,不失为改善财政的办法。特别是汴州有运河之利,可以用绢帛收粮食,方便运输,使得商品的流通不存在物理障碍。
    当然了,他这些建议里面有个核心问题:宣武镇旗下六州,没有大规模产盐的地方!周边州县也没有!
    果不其然,方重勇一只手扶着桅杆,然后向刘晏伸出另外一只手道:“盐从哪里来?”
    “登州有盐,也有马。”
    刘晏不动声色说道。
    这下方重勇也震惊了,他难以置信的说道:“唉,这是本帅孤陋寡闻了,今日方知海边也能养马。”
    听到这话刘晏满头黑线,忍不住“科普”道:“节帅,海边是不能养马的,登州本地也不产马。但是渤海国有马,而且很多。我们可以找渤海国国主买马,大规模的买。”
    登州到渤海国,这条路线,渤海国那边大宗交易的主要“商品”,除了新罗婢这种“硬通货”外,另一项大头,就是辽东那边来的马匹。
    当然了,为了“杜绝”贩卖新罗婢这种令人“深恶痛绝”的非法买卖,大唐在登州设立了“勾当新罗所”,也就是专门管理辽东(主要是渤海国)海贸的官方机构。
    其他正常的商品,压根就不需要什么“管理”,需要管理的是什么,这一行的人都心知肚明,大唐官府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共同管理登州与渤海国海贸的,是某个在此任职的大唐官员,和一个渤海国派来的本国权贵。遇到了纠纷,各国管本国的事情。
    由于当年桀骜不驯的渤海国国主大武艺被方有德打到了皇宫,最后居然被吓死了。因此之后渤海国的新国主大门艺(曾经担任基哥的宫廷侍卫)侍奉大唐甚为恭敬。
    就因为这个,所以登州的海贸虽然繁荣,却也一直没闹出什么事情来,显得有些波澜不惊。
    方重勇看了刘晏一眼,微微点头道:“刘判官似乎是对登州知之甚详啊。”
    这话颇有深意,刘晏生怕方重勇误会,连忙解释道:“下官之前想离开长芦盐场很久,打听了关于登州的不少事情。现在渤海国那边负责海贸的权贵,正是大武艺之子大钦茂。而他……”
    刘晏想了想,还是长叹一声道:
    “当年您父亲奇袭渤海国那件事后,大钦茂在他身边当过两年随从。
    这是太上皇安排的,这两年他毫无自由可言,形同奴仆。两年后,大钦茂被太上皇赦免,将其安置在登州负责海贸。
    此行登州,我们会不会与大钦茂发生冲突,也很难说。
    大门艺如今在渤海国声望如日中天,被尊为金轮法王。节帅多少还是要给大钦茂一点面子,撕破脸是双输之局,而且对我们坏处更多。”
    刘晏耐心解释了一番,生怕方重勇到了登州后就放开手劫掠,然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不小心把大钦茂给宰了。
    大钦茂是现在渤海国国主大门艺的侄子。而大门艺曾经当过基哥的宿卫,在兴庆宫里混过。
    所以基哥让大钦茂在方有德身边当了两年的随员,实际上后者只是被大武艺所牵连。在基哥看来,大钦茂本人没有劝说他父亲(包括劝不动),就是原罪。
    但大钦茂罪不至死。
    两年敲打,基哥的气消了,再加上下一任的渤海国国主侍奉大唐非常恭顺,不能打大门艺的脸。所以他就给大钦茂安排了一个无关痛痒的肥差。
    这很符合基哥沉迷权术,喜欢操控人心的风格。
    这是刘晏担心的问题,因为他知道的事情虽然多,却只是明面上的。人心隔肚皮,大钦茂是什么样的人,刘晏不清楚,他也不可能打听得到。
    “大钦茂的事情以后再说,你刚刚是在说,登州对于我们很重要,对么?”
    方重勇微微皱眉问道。
    “确实如此,节帅需要一个出海口,而登州则拥有北方最大的海港。
    若是得不到登州,那节帅必须立刻领兵南下扬州,夺取这里也可以。”
    刘晏非常认真的说道。
    在他看来,方重勇夺取登州的难度,比夺取扬州小了一百倍都不止!
    扬州重镇,不仅战略地位重要,而且富庶且手工业发达,拿下后会引起很多人的敌视。
    现在拿下扬州,只有理论上的可能性。
    而拿下登州,方重勇目前的阻碍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盘踞在齐州(济南)等地的永王李璘。
    刘晏不提这一茬,是因为李璘是皇子,很多话他不方便说。方重勇是什么心思,世道要如何变化,这些事情,心里明白就好,沉默是金。
    聪明人是不会直接提出来的。
    “登州啊……”
    方重勇喃喃自语般反复念叨。
    其实车光倩之前也是跟他建议,无论登州还是莱州,务必拿下其一。当然了,登州是首选,这里的海港设施,配套的城镇,以及合理而成熟的航路,都是现成的。
    收入囊中后,就可以直接使用。
    莱州的海港条件稍差,不是首选,还得自己慢慢开发。
    当然了,拿到登州还不算完,事实上这里还有一个隐藏条件,就是与渤海国建立稳固而紧密的贸易关系。
    这其中,得到渤海国的承认,甚至是在政治层面达成合作,是必须的。
    这些事情,就不是“财务达人”刘晏能看到的了。
    一想到这些糟心事,方重勇就感觉一阵阵无力。刘晏出的主意看似解决问题了,但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就好像开荒一般,需要不断的披荆斩棘。
    以前在大唐的框架下面,军队是现成的,后勤是现成的,据点和补给是现成的,外交成果也是现成的。
    节帅只要指挥打仗就行了。
    那个时候,方重勇感觉自己几乎无所不能,逮着谁就打谁!
    但是一旦失去了大唐这个背景板,现在什么事情都需要他亲力亲为的时候,却发前不是问题的那些杂事,都是让人脑阔疼的大难题。
    “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啊。”
    不过还好,听船夫说,顺风而下登州,只需要两日即可。这条安全系数极高,速度又很快的航线,让登州的战略价值陡然升高。
    大唐建国之初,因为淳于难、淳于朗兄弟聚众登州,拥兵拒乱,后虽然被招安,但朝廷对于此地显然是心有戚戚,直接废州。
    到了武周末年的时候,才因为海贸的需要重开。
    足以见得大唐朝廷,一直都很忌讳有人走海路从河北或者辽东到登州,进而威胁河南侧翼。
    登州、渤海国、大钦茂、永王李璘、李宝臣、洛阳……方重勇脑子里闪过一个又一个人名与地名。
    宣武镇的新战略,似乎已经呼之欲出了。
    ……
    洛阳皇宫那标志性的圆形明堂内,不被长安中枢承认的“伪帝”李琬,一脸惊恐看着大殿内以韦坚为首的所谓“朝臣”们,又看了看带回全军覆没消息的安守忠。
    “安将军,皇甫大帅真的败了么?那可是超过了七万精兵啊!”
    李琬说话的时候,声音都打着颤。
    七万人啊!把那些零零碎碎的也算是,应该还不止!
    “回陛下,确实如此。关中的军队排山倒海而来,皇甫大帅死于乱军之战,逃回洛阳的百中无一。”
    安守忠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道,面上十分淡然。
    动了以后,谁来收拾烂摊子?
    他现在处于有恃无恐的状态。
    果不其然,韦坚对李琬建议道:“陛下,不如让安将军收拢溃兵,再在洛阳城内选拔青壮,组建新军。”
    “准了。”
    李琬用尽量平静的语气吐出了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