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
作者:六千来世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最新章节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

    好吧,又到了我最头大的感言环节。

    与以往的书不同,我昨天翻了翻《1988》这本书的评论,貌似两极分化很严重啊!

    一半是严厉批评的,另一半是出于人道主义出言鼓励的,可见这本在许多人看来没有爽感的书着实有些不讨喜,尤其是对于初期散乱的线索和主角被指来指去而感到不满。

    恩……

    起点的书千千万,总归不能全都一模一样不是?

    这本书走的是散状布局的路子,算不得传统意义上的爽文,而且由于这本书里面国企内容的占比很大,为了符合最起码的逻辑,初期的线索很散,就更谈不上爽。

    额,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对。

    如果在国企里待过的同学,应当看的出来这本书已经是在保持最起码的逻辑自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在yy,尽可能地在开挂了……如果在国企的框架内按照传统爽文的模式来写的话,那不叫都市重生文,那叫都市修仙文!

    那么有人就会较真了:既然是要保持最起码的逻辑自洽,那你不是在瞎写么?哪个国企会这么重视一个毫无背景的小科员?tmd你以为你是谁啊,啥都不是一个,领导凭啥要对你高看一眼,甚至还会对你言听计从?

    额……

    如同我一直在书里强调的一样,撇开时代背景谈内容就是在耍流氓。

    ……………………

    1、1988~1990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且敏感的转折点,如同书中提到的,央企在这一阶段的诉求跟后世很有些不一样;

    在2.0时代的国企里面,专精于基础业务板块的职工依然如同一颗螺丝钉一样,毫无存在感——人家这方面的人才海了去了,再加上基础业务做的再好,也出不了什么亮眼的成绩,自然不会对你上心。

    然而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有些东西,央企的管理层要比普通民众先知先觉的多,而这一时间段的各种政策和开展的实验性质的项目也远远比后人以为的要多。

    因此,在商业、计算机、管理、外贸、国外法律这些方面有特长的人,在那段时间是很吃香的——毫不客气的说,只要你有一层光亮的外衣,有人愿意支持,外加敢立军令状,直接越级让你成为项目负责人都不是不可能;当然,如果失败了,后果也一样严重。

    那位长辈就亲眼目睹过,一个英语学的不错的毕业生,就因为跟团去充当一個涉外项目的随行翻译,然后一跃飞天,短短三年就从一个科员升到某个项目的负责人,级别也升到了副处——不管那个项目最终成功与否,诸如这类的案例在当时并不罕见。

    这一切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大环境有关,与中国企业在海外遇到的种种困难和踩过的巨坑有关,与上面对央企提出的种种要求有关。

    …………………………

    2、可能与大伙的刻板印象有所出入,我的一位长辈告诉我,有些时候不要太想当然,——领导也是人,也有感情,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在2.0的国企时代,其实很有一些领导是不吝于培养和提携下面的人才的,甚至会将这些人视作是自己的子侄……哪怕你毫无背景。

    这大约是传承自1.0时代师徒制的传统。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你要把在适当的时候把长处展现出来,要让人家觉得你值得培养和提携——人品存在瑕疵,又或者没有什么能捕捉到的闪光点,自然不会把你当成事。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