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话语权
作者:轻不语   女帝:陛下请自重,臣不想升官最新章节     
    陆晨一直以来,无论是行事的风格还是为官的理念,跟大夏的官场都极其格格不入。
    在大夏当官,尤其是上位者,大部分都会把方方面面考虑得清清楚楚,城府极深,有功劳就捞,风险能避则避,做人做事,起码要把自己摘出去,不能让仕途受到影响。
    否则,宁愿什么都不做,都不愿犯错。
    但陆晨却完全是反着来的。
    有黑锅,他比谁都积极,立功了,他跑得比谁都快。
    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风格。
    在天工司的时候也是如此,只要是通过审核的研发项目,第一责任人永远都是陆晨,要是研发陷入困境,有打水漂的巨大风险,他就站出来面对质疑和独自承担后果,而只要研发成功,他就拼命向女帝给其他人表功,对自己的付出只字不提。
    这样的上司,哪个做下属会不发自内心地爱戴呢?
    此时,作为天工司二三把手的苏凝和璃月都定定地看着陆晨,眼中异彩连连。
    陆晨心中苦笑,面上却是不动声色。
    “陛下谬赞了,微臣只是实话实说罢了,两州之地,自微臣卸任两州总督开始,便没有再插手地方政事,只是相信方玉他们能比以前的庸官做得更好罢了,这实打实的政绩,与微臣毫不相干,都是他们尽职尽责、勠力同心的结果,不是微臣的功劳,微臣羞于冒领,还请陛下莫要为难微臣。”
    话说到这种地步,姜承婉只好无奈地叹了口气。
    “好吧,这份功劳,朕记在心里便是。”
    闻言,陆晨顿时重重松了口气。
    “多谢陛下体谅。”
    姜承婉摇了摇头。
    “有功则赏,有过责罚,赏罚分明,方为明君之道,陆卿,你认为,朕该如何嘉奖方玉等出类拔萃的官场新秀?”
    经济增幅全国第一,如此耀眼的政绩,即便方玉等人只是半路出家赶鸭子上架的代理县令,朝廷也必须有所表示,至少这不入流的“代理”二字,是肯定要去掉的。
    耀眼的政绩,加上陆晨门生以及沧溟圣王嫡系将领的根底,绝对忠诚,方玉等人想不升官都难。
    哪怕他们不是科甲正途出身也一样。
    如果姜承婉真是个循规蹈矩的死板皇帝,陆晨也不可能在二十岁出头的年纪身居高位。
    姜承婉话音刚落,众人便齐刷刷地看向陆晨。
    尤其是新任吏部左侍郎周鹤和右侍郎陈平之,此时却是同时皱起眉头。
    大夏绵延千年,官员的升迁贬谪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和考评制度,照理来说是由吏部管辖,这也是吏部为何职权极重,吏部尚书更是被称之为天官,甚至能跟三阁大学士掰手腕的原因。
    但现在,女帝却越过了他们,直接问陆晨关于方玉等人的升迁意见。
    完全无视了如今身为吏部主事人的左右侍郎。
    就好像他陆晨才是吏部尚书一般。
    这显然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
    虽说吏部尚书之位如今仍旧高悬,周鹤和陈平之名义上依旧只是正三品的左右侍郎,但在没有设定吏部尚书的前提下,吏部大小事务应该问他们才对。
    哪里轮得到陆晨这个名义上六部排名最末的工部尚书?
    于是两人纷纷转过头,看向颜松,眼中透着一丝询问之意。
    然而颜松只是隐晦地对他们摇了摇头,示意他们稍安勿躁。
    颜阁老表态,他们虽然对女帝无视吏部堂官的态度心有不忿,但还是握紧拳头,强忍了下来。
    陆晨也有些无语。
    怎么着?吏部的活哥们也要兼着是吧?
    给一份工资做几份的活?
    暗自吐槽了一下,他倒也没有反驳什么,而是稍微思考了一下,便正色道:“妖后乱国六年,对国朝影响甚大,不少行省如今依旧乌烟瘴气,急需能臣改变现状。”
    这话一出,不少人当即面色一变。
    “陆尚书,你的意思是”
    陈平之的声音中,莫名透出一丝颤音。
    姜承婉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眼中悄然闪过一抹精光。
    陆晨瞥了陈平之一眼,淡淡道:“隋、禹两州如今欣欣向荣,一片盛世之景,已经足以证明他们的治政能力,况且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地方官府有不少空缺,甚至为了大局,不得不对一些不算出格的庸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既然如此,不如将他们分别派到各行省的重要府县任职,以点破面,辐射全省,带动各省发展。”
    轰!
    这话如同平地一道惊雷,顷刻间在众人内心掀起轩然大波。
    “这”
    周鹤眼神微微颤动。
    “陆尚书,这不妥吧.虽然他们的确很优秀,但施政应当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每个地方的情况都不一样,适合禹州的政令,或许离开禹州就会水土不服,这要是照搬原本的经验,说不定会起到适得其反的结果。”
    “此事,还是从长计议比较好.”
    “呵”
    陆晨很是微妙地笑了笑。
    “周侍郎,你莫不是忘了,方玉他们在从政之前,个个都是玄武卫的优秀将领,他们比谁都清楚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道理,他们能从无到有地治理一方,怎么可能会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你以为他们是那些抱守残缺的庸官么?”
    顿了一下,他又道:“本官相信他们定能如治理两州各县一般,将各地治理得井井有条,让当地百姓过上好日子。”
    “当然,倘若周侍郎你不放心的话,本官可以为他们作保,倘若出了什么问题,本官全权负责,绝不逃避!”
    话音落下的瞬间,周鹤和陈平之不由得面色一滞。
    两人面面相觑,相对无言。
    陆晨都已经做到这等地步,甘愿赌上自己丰厚的政治资本给方玉等人作保,他们还能怎么办?
    但是要是不阻止,让那些明显是打着新政旗号,而且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陆党”前往各省担任要职,长时间下去,他们士林还有安宁之日吗?
    看看如今的禹州和隋州什么情况!
    经过陆晨几次横扫,连隋王这样的顶级皇族都得夹着尾巴做人,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两州不仅原本的官场一片死寂,不少百年世家彻底消失,在方玉等人上台后,世家豪族更是哀嚎一片,彻底一蹶不振,如今完全没了声音,只有那些可有可无的平头百姓在歌功颂德,传唱盛世。
    这种恨不得天下大乱的异类要是分散到各省机要,上面又有陆晨这个大夏有史以来权势最重的异类撑腰,可想而知将会引出多大的乱子。
    他们虽然身在朝堂,但根基却不在司隶,倘若那些祸害调到他们老家,后院失火,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不甘心之下,两人同时看向颜松,希望这位文官之首给他们争一争。
    然而,仅片刻,他们便大失所望地收回目光。
    这位文官集团的定海神针,还是一如既往的,除了一个让他们稍安勿躁的眼神以外,没有任何表态,稳如老狗,就好像世间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在他心中留下一丝涟漪一般。
    在诡异的沉默下,这项决议毫无疑问地顺利通过。
    事实上,就算他们开口阻止,也没有任何意义,毕竟,这是陆晨的谏言。
    打从姜承婉亲政开始,陆晨的谏言就几乎没有不通过的。
    别问,问就是准奏。
    刘东阳等人虽然觉得有点过了,数十个代理县令,全都往上提,至少也是个知府、同知起步,如此大规模的人员变动,势必会造成不小的动荡。
    以他们万事求稳的习惯,就算方玉等人表现得再好,升迁之事也应该循序渐进才对。
    如果是其他人提出这种激进的谏言,他们指定站出来说几句,但.提议的人是陆晨,那就另说了。
    倒不是他们畏惧陆晨的权势,也不是跟陆晨私交颇厚,而是因为陆晨这个人,实在太邪门了。
    他每次令人费解的惊人之举,最后的结果往往出乎意料。
    在他们看来,陆晨既然这么有把握,应该有什么他们不理解的深层考虑在里面,既然如此,那就随他去好了,免得最后证明陆晨是对的,给他们啪啪一顿打脸。
    “既然如此,那就拟旨吧。”
    姜承婉很是果断地道:“除了升任两州知府的人选以外,即刻召集两州所有代理官员入京,吏部尽快拟定名册。”
    吏部左右侍郎心不甘情不愿地抬起手,朝姜承婉拱了拱:
    “微臣遵旨。”
    两人应下后,吴岳便继续汇报去年财政收支情况。
    奏疏很长,吴岳足足讲了半个时辰,才将大夏帝国财政详细情况讲完。
    总的来说,一切向好。
    不管姜承婉是出于什么考虑重用陆晨,陆晨掌权后回馈给她的政绩,显然已经足以证明她的选择是正确且英明的。
    财政情况汇报完,接下来要商讨的,便是围绕各部今年支出预算的议题。
    预算申报虽然早就提交到了户部和三阁,但无论大夏的财政状况有多好,都不可能申报多少就给多少。
    国库里的银子就那么多,这个部门多要一些,其他部门就要少要一些。
    这可是关乎今年各部能不能过上宽松日子的重头戏,因此当吴岳退下,姜承婉让众人畅所欲言的瞬间,不少朝臣都面色一凝,有的甚至下意识地朝陆晨的方向撇了一眼。
    他们都很清楚,虽然在预算方面,吴岳和三阁的大学士话语权最重,但陆晨的态度却不可忽视。
    甚至可以说,陆晨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他要是不同意,就算吴岳和颜松都通过了,也没什么卵用。
    说不定陆晨要是有意将大半预算用在工部上,女帝也会同意。
    现在陆晨的话语权,就是这么离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