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捡漏
作者:刀9   重生:我的80年代最新章节     
    第156章捡漏
    周四,宣武公园外,北门口。
    那叫一个人流如织。
    李建昆觉得这个局没组好,地点和时间都不对。
    当下为实现最大生产力,京城这边休息制度有所调整,按区轮休,礼拜四,正好轮到宣武这边。
    眼前是一条旧货街,有点鬼市现形的意思,但要繁华许多,刚寻人打听过,好嘛,逢周四才开市。
    街上卖什么的都有,旧货家具、日用杂物、自行车配件等等,不少古玩摊也混杂其中。
    但李建昆转念一想吧,又有几分恍然,这样才好掩人耳目嘛。
    “山河,在哪儿?”
    两人随着人流,缓步向前,王山河昂着脑壳在路牌标识上一阵踅摸,当看到“福寿胡同”四字后,眼前一亮。
    “到了。”
    乍一看,品相没得挑,完好无缺。
    嚯嚯!
    他再没见识,袁大头和孙小头还是知道的,寻思这年头也没假的吧,虽说后世似乎并不算值钱,传闻几万一枚,但架不住自个钟意。
    没见李建昆挎着黑皮包么,鼓鼓囊囊。
    就跟后世许多人喜欢整些老钱、外币,压钱包一样的心理。
    走进门内。
    胡同虽不宽,二面却皆是高墙大院,此地可是二环里,真正的京城市中心。这些老式院落,但凡能保存下去,往后每座都要以亿为单位计。
    小王在这边等着上手,他刚学到规矩,兴致勃勃,打算去效验一番。
    这买家看了好半晌,露出满意笑容。遂也不说话,伸出右手,跟卖家握在一起。
    底下有款:大明万历年制。
    此时被一名有意向的买家,拿在手上细细打量,周遭其他人,包括小王,皆伸长脖子,凑着瞧上几眼,绝不催促,更不上手。
    咱有个好习惯啊,不懂就问。
    小王解释说,古玩圈有三个最基本的规矩:
    其一,交易时,但凡东西被别人拿在手上,哪怕双方价格没谈拢,只要东西还在别人手里,甭管旁边有多少人迫不及待,都不能上手去拿。
    里头是个后院,别有洞天,沿着边角摆起不少桌台,上面有货!
    或是瓷器,或是字画,或是古钱旧币,或是木艺玩意和玉器……就连那些造型古朴的桌台,本身很有可能也是古董。
    李建昆和小王都没空关心其他,还算不上这个圈子里的人,目标很明确,只为古董。
    印样不知流向何处。
    庭院右侧,有扇石拱门,不时有人进进出出。
    “你先看,看中了叫我。”
    其二,上手的古玩,哪怕跟卖家所述完全不同,你也不能说是假的,顶多说不真。
    它的构图是横的……
    李建昆听成“沙河流”,心想沙和尚哥们倒是熟,完全不懂,对这类玩意也没兴趣,搭眼在案台上,对一堆古币旧钱倒是兴致浓厚。
    遂领着李建昆,分离出人流,拐进胡同。
    伸手在台面上踅摸,能有六七枚呢,正准备给它全收了,眼神瞥到一抹与众不同的红色。
    原本他以为至少要到80年代中期。
    场面与李建昆所想不同,听说是高端局,脑子里不自觉幻想出拍卖会的形式,是他想得太高端了,实际也是摆摊售卖。
    像李建昆这种俗人从真金白银的角度,更青睐的字画,这会小王还谈不上有啥造诣。
    小王迫不及待凑上前,每一个“摊位”旁边,都戳着几个人,当面的显然是卖家,背对着的则是买主。
    上部分是一只红色的“雄鸡”,中间写着“全国山河一片红”;底下是人民群众,领头的为三人:穿蓝色背带裤的工人、着粉色褂子戴白头巾的妇女、整装齐备的军人。
    琳琅满目。
    看得李建昆一头雾水。
    其三,大庭广众下交易时,不说钱,早年间穿长衫,双方在袖子里一比划,叫作“袖口数乾坤”,现在通常做不到这么隐蔽,但老规矩仍然保留着。
    涨见识了。
    李建昆心想,他要是今儿一个人过来,怕不是要因为不懂规矩,被人给轰出去。
    旁边有买主正在上手一只蛐蛐葫芦,几个人够头打量着,卖家拍着胸口保证,是正宗的三河刘。
    进门是方庭院,颇具规模,边边角角戳着不少人,三五成群攀谈着,都挺有素质,轻声细语的,无人大声喧哗。
    这枚邮票通体红艳,面值8分。
    李建昆侧头寻找,在旁边的邮票堆里。对于集邮,他同样两眼一抹黑。
    诶?
    这是袁大头吗?
    小王在一扇红漆大门前,顿住脚。
    倘若它是竖版的,那就叫做“全国山河一片红”,属于再版,彼时因地图勾画有错,被紧急喊停,存世量不超过三百枚。
    两指捻起一枚泛黑的银币,正面一个大光头,上书“中华民国三年”;背面两侧枝叶环绕,中间立书着二字“壹圆”。
    心头猛一跳,该不会是那玩意吧?
    李建昆走到小王身后,拍拍他的肩膀道。
    刚刚看钟意的袁大头,直接被抛弃,他忙上手拿起一只封了尼龙的硬纸壳,那抹大红,正在其中。
    但瞅着这张邮票,他越瞧越不对劲……
    一件方形多角罐。
    遂寻到一个卖小物件的“摊位”。
    咱一个收藏小白嘛。
    李建昆心花怒放啊,可算体验到了捡漏的快乐,有些行道就算不懂,但由于某些讯息太过炸裂,后世不少书籍杂志上有记载。
    货品真不少。
    门缝被拉大。
    这些个,周边似乎完全没人稀罕,寻到有眼缘的,他挨个上手。
    古制大门,其上带铜铆,有一对狮头衔环辅首。
    小王抬手拍门,不多会,大门从里面开启一道缝,露出一张慈眉善目的脸。
    后世存世量,不超过十枚。
    如果不是上回在地安门那边,亲眼目睹过,有那么多追大筐的古玩先行者,李建昆还真不知道,京城古玩市场,这年头其实已经初步兴起。
    小王颔首,率先瞄中的,仍是一件瓷器,目前来讲,他在这方面下的功夫最深,也最有把握。
    “里面请,里面请。”
    价值不高的那种,他也就不打算要了。
    案台上,有序摆放着一些古币、旧钱、玉器、银饰,邮票,蛐蛐罐啥的。
    卧槽!
    进门后也没人招待,两人不约而同瞄向石拱门,结伴走进去。
    横的!
    不多会分开,买家苦笑摇头,转身离开。
    两人眼神明亮。
    后世单枚价值,达到上百万!
    如果它是横版的,那就是前面的那一版,根本未发行,邮票印样送去有关部门审核――有领导嫌票幅太大,没有批准。
    已是人头躜动。
    好嘛,外面街上搞大集,这里开小市。
    “老爷子您好,海淀金三爷介绍的。”
    单枚价值,高达上千万!
    还有价无市。
    行话对它的称呼是:
    大一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