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棉花婚约!苏子慕从天而降的娃娃亲
作者:上官不水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最新章节     
    第465章 棉花婚约!苏子慕从天而降的娃娃亲
    皇祐六年,二月初十。
    阳光明媚,新柳绽青。
    汴京城内,商贸繁荣,汴河之上,商船来往如梭。
    商人们开始渐渐习惯使用“钱引”,并将使用领域逐步扩散到了日常生活中。
    常驻使馆计划也已进入实施阶段。
    都亭驿、班荆馆等驿馆直接投入使用,各国派遣使臣入宋,而大宋也派出去了多名使官,常驻各国。
    此时的大宋,因为变法,就像一片被春雨灌溉过的竹林,各种各样的竹子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拔节生长。
    所见之处,皆是希望。
    ……
    近黄昏。
    苏良刚刚离开谏院,便见曹国舅曹佾抱着一个布包袱兴冲冲地奔了过来。
    “景明,好消息,好消息!你让我寻的可织布之棉,我找到了!”
    说罢,曹国舅从包袱里拿出了一块布。
    苏良展开一看,不由得大喜:“这……这是棉布!”
    去年腊月,天气甚寒。
    苏良想到了大宋当下的棉花种植还未普及,不过他知西南、西北、闽广等边境地区已有百姓种植棉花,便让曹佾命人寻找可织布之棉。
    唐代诗人张藉有诗曰:木棉花发锦江西,行时半脱木棉裘。
    唐代白居易也有诗曰:吴棉细软桂布密,柔如狐腋白似云。
    唐时便有棉花。
    别称也很多,比如:白叠子、木棉、吉贝等。
    不过此等棉花,非后世之棉花,其可作为棉絮填充被褥,却难以用来织布。
    外加种棉、采棉、弹棉、纺纱织布等工艺皆不成熟。
    使得棉花未能在民间大范围普及。
    即使已有人开始种植,然仍非常小众,百姓主流的衣服料子依旧是丝、麻、葛、褐四种。
    苏良觉得,只要有棉种,即使没有这个技术,百家学院的农人和工匠们也能解决这个难题。
    棉花产量大,生产成本低。
    若能大范围推广,每年冬季必然能让许多贫苦百姓免于受冻。
    苏良本以为能找到可织布的棉种已经非常困难了,没想到曹佾竟然直接找到了棉布。
    这说明,已有人精通了棉纺技术。
    苏良骤然变得兴奋起来。
    种棉期在二月、三月,若今年便能大范围种植,那年底一些人便能盖上厚实温暖的棉被,穿上舒服暖和的棉衣。
    “你可将织此棉布之人也带回了京城?”苏良问道。
    “带回来了!织此棉布者是一个八十多岁的婆婆,当地唤她为黄婆婆,她无儿无女,只有一個捡来的小孙女,年近八岁。我派人寻可织布之棉时,她是主动站出来的,并非常愿意来到汴京城。”
    “这二人已被我接到了百家学院暂住。黄婆婆愿意将她的棉纺之术捐献出来,不过她有条件,她指名道姓,要与你谈条件,别人都不行。”
    “这是她的一些信息,你看一看,今日就太晚了,明日一大早,与我去百家学院走一趟,如何?”
    曹佾递给苏良一道文书。
    但凡他相识之人,他都会提前调查好身份来历。
    “非要和我谈?行呀,明早天一亮,咱们就去百家学院!”苏良点了点头。
    ……
    翌日,天刚蒙蒙亮。
    苏良在谏院点卯后,并知会了知谏院何郯一声,然后去了百家学院。
    现在的他,身兼数职。
    既有武职又有文职,还是变法司成员,甚是自由。
    不过出城还是要与上官讲一下,以免官家和中书众相公突然有事找他,却无人知他去了哪里。
    ……
    一个时辰后。
    百家学院的一方后厅内。
    苏良见到了八十二岁的黄婆婆与她近八岁的小孙女黄芸儿。
    黄婆婆满头白发,手持一根木拐杖,虽满脸皱纹,但面色却非常精神。
    她的小孙女黄芸儿,更是让苏良眼前一亮。
    其身穿一袭紫色碎花长裙,身前挂着一个绣着桃花的布袋,两双眼睛明亮而又灵动。
    这是苏良除了自己的女儿外,见过的最漂亮的小女孩。
    二人的衣服,皆是棉布制成。
    虽不华丽,但看上去却让人感到甚是舒服。
    “黄婆婆,我便是苏良。”苏良自我介绍道。
    黄婆婆打量着苏良,叉手拘礼,一旁的黄芸儿也连忙拘礼,显得甚是乖巧。
    “老身黄氏,拜见苏司谏!”黄婆婆道。
    “此非官衙,婆婆无须客气,您是长辈,请坐!”苏良笑着道。
    黄婆婆朝着黄芸儿道:“芸儿,你先退下。”
    小女孩黄芸儿当即便退了出去。
    黄婆婆作了一个请的姿势,示意苏良和曹佾坐下,然后她也坐了下来。
    随即。
    黄婆婆道:“苏司谏,老婆子我不识字,做了一辈子纺织,而今年逾八十,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无儿无女无族人,心中挂念的只有这么一个捡来的小孙女!”
    “官衙曾多次倡导百姓献出发明,老身之所以没有献出,也没有在地方推广,便是想将此棉纺之术当作我孙女的嫁妆!”
    “苏司谏,你完全符合老身要求。老身希望能让芸儿与贵衙内缔结婚约,而后在汴京城摆宴,告知天下,到那时,老身将会把棉纺之术全都拿出来!”
    黄婆婆虽不识字,但说话非常有逻辑。
    苏良听到此话,有些哭笑不得。
    “黄婆婆,吾儿才九岁,您孙女才八岁,此时谈及婚约,有些过早吧,二人不一定合适呢!”
    “你放心,只要你拿出棉纺之术,百家学院可为伱养老并保证您孙女此生都衣食无忧,如何?”
    “不,我只要我孙女成为你苏景明的儿媳妇!”黄婆婆语气坚定。
    苏良有些不理解。
    这时,曹佾道:“婆婆,我也有两个儿子,要不你考虑考虑?”
    黄婆婆摇了摇头。
    “你,不行!苏景明日后是能够成为当朝宰相的,是可以名扬千古的,他的儿子又受到一众大儒的点拨,日后前途不可限量,我孙女要嫁的是那个日后有状元之才,宰执之姿的人!”
    此话一出,苏良算是听明白了。
    黄婆婆是看上了苏良未来的仕途,看上了苏子慕未来的前景。
    苏良微微皱眉。
    他向来不喜个人之事与国事有连接。
    比如当年的大理五公主之事。
    换作别人,有一个美人放在眼前且还愿意以并嫡之制出嫁,早就答应了。
    苏良想了想,又道:“黄婆婆,要不我先认您孙女做个义女吧,以后若她与吾儿有可能,成亲也无妨!”
    黄婆婆再次摇头。
    “不行。成为你的义女,以后她不一定嫁给谁呢!”
    “我只要她嫁给你儿子,我老家有很多读书人都夸赞你,我只愿让我孙女嫁给你儿子。其他人,我不放心!”
    曹佾挠了挠脑袋。
    “黄婆婆,你若交出棉纺之术,我将恳请官家或皇后收芸儿为义女,以后她便是公主,你觉得如何?”
    “不!当公主没什么好的,你们……你们若让她去和亲怎么办,我看话本里演过的,王昭君和蔡文姬都过的非常惨!契丹人和党项人那么野蛮,我才不愿让我孙女受苦呢!”
    “你们别再提其他的想法了,我只要我孙女和苏景明的儿子缔结婚约,不然我即使死,也不会将棉纺之术拿出来。”
    此刻,黄婆婆已经有些生气了。
    苏良面带无奈,道:“黄婆婆,此事涉及吾儿一生,我需要与我妻商量一番再定,可以吗?”
    黄婆婆点了点头。
    当下,婚约一旦签订,便意味着日后必须是要成亲的。
    除非双方有类似犯罪、伤亡、重病等大问题。
    不然于理于法都说不过去,无缘由的退婚,官府也不会同意。
    ……
    入夜。
    苏宅,苏良书房内。
    苏良让丫鬟带着苏子慕和苏沁一去后院玩了,然后将唐泽和唐宛眉喊到了书房中。
    唐宛眉见苏良面色严重,疑惑地问道:“夫君,到底发生何事了?”
    苏良长叹一口气,将黄婆婆所请之事道了出来。
    苏子慕尚小,根本不知婚约之含义。
    苏良觉得三人商量好后,再视情况决定要不要问一问他更合适。
    唐宛眉听完后,笑着道:“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儿呢!这没准儿就是慕儿的姻缘,缘分之事很奇怪,当年咱们两个不就是一场意外?”
    当年的苏良,乞丐出身。
    靠着小聪明,一边做小买卖,一边读书,还养活了一群小乞丐。
    在很多人眼里,他那时的表现,就是个爱读书的痞子,虽然有一位夫子很看重他,但根本没有资格扒上唐家的门,但他却凭着厚脸皮,抱得美人归。
    “听你说,那小姑娘长得还不错,还很通晓礼貌?”
    “嗯嗯。”苏良点了点头,道:“那小姑娘非常漂亮,绝对是个美人坯子,论相貌气质,倒是配得上咱们慕儿。”
    唐泽想了想,道:“宛儿,要不明日你带慕儿去百家学院瞧一瞧,若你看着顺眼,慕儿也看着顺眼,我觉得此婚约可成,好儿媳妇是培养出来的,你可以慢慢调教她嘛!”
    “此外,棉纺之术帮助的是天下百姓,听贤婿讲完后,我觉得棉之功用,不弱于五谷,此事若成,也算是为慕儿谋了一份功德。”
    唐泽的思想向来是以国为重,并且这种事情,男孩基本都不吃亏。
    唐宛眉笑着道:“对,她才不过八岁,我来调教她,保准儿她能成为一个称职的好儿媳妇!”
    苏良拍板道:“那好,明日你们就去瞧一瞧,若你和慕儿都不反对,此婚约就定下了!”
    翌日一大早。
    苏良命人将唐宛眉和苏子慕送往了百家学院。
    他准备近午时再去。
    若能成,便直接与黄婆婆商定签订婚约之事;若不能成,他便再想它策。
    近午时。
    苏良和曹佾来到了百家学院。
    偏厅内。
    唐宛眉一脸笑意,而苏子慕则是哭丧着脸。
    “慕儿,这是怎么了?”苏良疑惑地问道。
    苏子慕撇着嘴,没有说话。
    唐宛眉却是笑着说道:“这臭小子,和你当年一模一样,看见人家小姑娘漂亮,就想去捏人家的脸蛋,结果人家布袋里装着针呢,一下子将他吓跑了!”
    “你感觉如何?”苏良问道。
    唐宛眉认可地点了点头,道:“非常好,漂亮、会说话,这么小的年龄,便能在布上绣鸳鸯,我很满意。”
    “慕儿,你满意不?”
    苏子慕虽还不通男女之事,但已知晓何为夫妻。
    夫妻就是家人。
    苏子慕想了想,一脸认真地说道:“她……她还挺有趣的,不过……不过拿针时,就太凶了!爹爹,她啥时候住咱家啊?”
    苏良笑着白了他一眼。
    “早着呢!等到你长到与爹爹一样高,才能娶媳妇!”
    一旁,曹佾兴奋地说道:“成了,要成了!”
    ……
    片刻后。
    苏良和曹佾再次见到了黄婆婆。
    “黄婆婆,这个娃娃亲,我应下了,我将会选一个好日子,在樊楼设宴,邀请同僚好友,告知天下。但是,我也有三个条件。”
    “苏司谏,请讲。”
    “其一,在二人成亲前,你们暂住在百家学院,若离开开封府,需随时告知我。我这样做,并非要禁锢你们的自由,而是棉纺之术非常重要,当下不能外泄,也便于我保护你们!”
    “没问题,我二人并无其他亲眷,住在哪里都一样!”黄婆婆点了点头。
    “其二,一旦婚约达成,我们便是姻亲,福祸相依。你不可借用我的身份做任何违背法令之事。若违背,则婚约取消。”
    黄婆婆再次点头。
    “其三,我大宋儿女大多都是十六岁成亲,但我认为十六岁身体还未长成,我建议慕儿过完十八岁生日后,再成亲。”
    “没问题!”
    黄婆婆干脆果断地应了下来。
    苏子慕十八岁,黄芸儿也不过十七岁,晚一年成亲,并不妨事。
    “好,那我立即命人拟定婚约,至于设宴,贵妃薨去不久,咱们定在三月底吧,我会命人选一个良辰吉日,邀请名单也会让你过目,如何?”
    “好,好。”黄婆婆心情激动。
    苏良说话办事都非常尊重她,这让她感觉非常舒适。
    ……
    两日后。
    禁中,一处凉亭内。
    大皇子赵暽、二皇子赵晗、苏子慕三人围坐在一起。
    “子慕哥,听说你下个月就要成娃娃亲了,那你以后还能上课不?是不是要忙着生孩子了?”
    在曹皇后的交待下,大皇子和二皇子在私下都唤苏子慕为哥哥。
    以此感谢苏良对皇家生子做出的巨大贡献。
    苏子慕撇着嘴。
    “你懂不懂?十八岁后才能生孩子,我爹说了,我俩当下就是一个口头承诺,许下婚约后,依然是各过各的,十八岁后才会成亲!”
    一旁,二皇子赵晗道:“这和大姐姐一样,她的驸马都定下好几年了,二人都没有见过几次面。”
    赵晗所言的大姐姐,便是福康公主。
    早在庆历七年,赵祯便为时年九岁的福康公主和其生母弟弟的儿子,十三岁的李玮缔结了婚约。
    娃娃亲,在大宋皇家乃是常有的事情。
    因关系势力错综复杂,大多皇室子弟的婚姻在少年时期就几乎就被定下了。
    比如:赵宗实和高滔滔。
    这时,大皇子赵暽兴奋地问道:“那小姑娘长得好看不?”
    “好看!可好看了!我特想捏捏她的脸,还想拽她的辫子,但她的布包里放着很多绣花针,凶起来很可怕,就像我娘似的!”苏子慕压低了声音说道。
    “总不会比沁一妹妹还好看吧?”赵暽道。
    “我妹就是个小屁孩,我苏子慕未来的妻自然比她好看!”苏子慕胸膛一挺,甚是自得地说道。
    那自恋的表情,与苏良简直一模一样。
    这时,二皇子赵晗道:“子慕哥,你定婚,我们是不是要随礼啊?”
    “那是自然!你们好好想想,待你们有婚约了,我还要还你们的!”苏子慕笑着道。
    这一刻,赵晗因福康公主、赵暽、苏子慕的陪伴,已经从其张贵妃薨逝的悲伤中走了出来。
    苏子慕即将定娃娃亲之事,苏良除了汇禀赵祯外,还告知了包拯、欧阳修、孙复、司马光、王安石等人。
    苏子慕在这些人眼里,那也是半个儿子。
    此外,棉纺之事,苏良自然也要告知他们。
    赵祯与众官员听到苏良称“织布之棉,于民之功,不亚于五谷”后,也都非常兴奋。
    欧阳修、包拯等人本以为此事委屈了苏子慕。
    但当他们见过被苏良带到苏宅认人后的黄芸儿后,纷纷觉得苏子慕不吃亏。
    与此同时。
    黄婆婆信守承诺,先是在百家学院改良土壤,然后尝试在百家学院内的几块试验田里种植。
    黄婆婆手中,棉种充足,且对如何施肥,如何防虫,如何浇水,研究的甚是透彻。
    另外,曹佾在黄河边又开垦了三百亩地,专门留下来种棉花。
    今年的收成,都会用来制作棉衣棉被。
    若效果甚好,第二年便会在全宋境内,大量种植。
    待棉花成为大宋的一种主要农作物,北方的百姓在冬日便不用再挨冻了。
    此事,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不但黄婆婆之名会被后人记住,苏子慕与黄芸儿的这段棉花婚约,也会成为后世的一道美好典故。
    这是苏良非常乐于见到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