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哥可要说话算话,丞相大人可也听见了。“
胡亥瞬间就忘记了刚刚被训斥,连忙想要把事情定死,甚至不惜拉上李斯。
李斯看看循声瞅过来的嬴高,笑着对胡亥点点头,示意他确实是听到了。
嬴高没有想到李斯还真的搭理胡亥了。
“小十八,夫子府中可是没有多少适龄之女了,平日里少耍些捶将军,多骑马动动,长个子,到时候也请父亲为你向夫子提亲。”
既然李斯愿意掺和,那嬴高不介意再拉他一把。
胡亥终究也是要娶妻生子的嘛。
李斯妻妾成群,很难想象如此一个面相刻板的人竟然是个很能生养的人。
据说李斯不算庶出,仅仅嫡出的女儿都有六个之多。
当然,嫁人的也有两三个。
李斯儿子倒也就长子李由比较出头,嬴高的九姐长乐公主嬴淑就是许配给了李由。
其余的倒是名声不显,嬴高并没有听章邯提过。
不过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章邯这个老秦人的少壮派,跟李由关系还行。
而且李由是一直跟着蒙恬身边学习兵法。
扶苏很看不上李斯,却跟曾经同时在蒙恬身边学习过兵法的李由关系很好。
只是这些天嬴高天天见蒙恬,但是并没有见过李由。
虽然嬴高不知道始皇帝给将闾和皓安排的是李斯第几个女儿,不过在他看来,李斯将嫡出女儿嫁给两人的可能性不大。
能将李霁许配给自己,想来是始皇帝开口说的。
这一点其实嬴高倒是想错了,嫁女给嬴高,倒还真是李斯主动提出来的。
只不过始皇帝想到将闾和皓也到了该婚配的年纪,于是就把将闾和皓作为两个添头,一起定了娶李斯女儿。
“公子说笑了,老夫府中同十八公子年岁相仿之女倒是颇有数人。”
李斯拂了拂长须,笑容满面道。
相对于将闾和皓两人,李斯其实更看重胡亥。
毕竟,胡亥在嬴高没有脑袋进水之前,可是诸多公子中最为受宠的。
看看始皇帝每次出巡都会带上他就知道了。
胡亥的亲事,始皇帝没有提,李斯已经到手了现在最看好的嬴高,而且还有两个添头,李斯也就没有提出来。
但是,如果由胡亥主动去向始皇帝求肯,那意义自然又不一样了。
对此,李斯很是乐见其成的。
原本的历史上,李斯所有的女儿都嫁给了始皇帝的公子,儿子们也都娶的始皇帝的女儿。
倒真正是联姻到极致了。
李斯这话倒是让嬴高有些哑然。
你还真当讲所有女儿都嫁给始皇帝的儿子们,所有儿子都娶了始皇帝的女儿,就真的“仓中鼠”稳了?
不过,原本历史上胡亥好像并没有娶李斯的女儿。
不然夷李斯三族,胡亥就将自己也夷了。
如果因为自己胡亥真的娶了李斯的女儿,倒也颇有意思。
“既是夫子有意,明岁十八弟身长怕是就将赶上高了,适时高会出言替十八弟向父亲求肯,夫子以为如何?”
李斯自己都说了,嬴高自然不可能打个哈哈就过去。
“自无不可。”
李斯脸上的笑容愈发的灿烂。
将始皇帝的儿子一网打尽,就真是稳了。
谁说生女无用?
呸!
府中那几个竖子也该稍显声名了,若是能够都娶得始皇帝的女儿,那就真正是稳如泰山了。
想到这里,李斯不由抚须。
旁边的胡亥听到嬴高如此说,没有半点将闾和皓两人窘迫,倒是一脸兴奋莫名。
不知道是为了打马球,还是为了很快就会有人打扑克(捶将军)。
看着眼前一脸兴奋的胡亥,嬴高不由得暗叹。
怕是谁都想不到在始皇帝归天后,始皇帝所有的子嗣和这大殿内的大半重臣,都是死在眼前这个如今看来还是天真少年的二货手上呢?
李斯如果真将女儿嫁给了胡亥,历史的轨迹显然也开始了变化。
嬴高不知道是好还是坏,只能多做准备。
这边嬴高三人正在各自思衬心中所想,只听大殿上方始皇帝开口道。
“另有一事,今日高为朕呈上历法一部,朕观之颇觉精妙,也请诸卿和诸位博士一观。”
始皇帝话落,这边赵高已经领着一干近侍捧着数十部竹简分别送给殿中群臣。
李斯手上自然也拿了一份。
嬴高在旁边看去,才发现上面墨迹似乎都未干。
显然是新抄录的。
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抄的。
李斯、尉缭、冯去疾、蒙恬等人显然也只是看个热闹。
毕竟术业有专攻,他们本就对历法不是很懂,用还可以,但是要说看懂其中的门道,显然有些困难。
所以,始皇帝的话重点点出的是在大殿中的那一波来自六国的博士们。
大秦一统天下后,六国但凡有点学问的,都会来咸阳转上一圈。
为何?
因为都知道始皇帝求贤若渴。
所以,对来自六国的各家各派之人,始皇帝是来者不拒,统统收入麾下。
并且特意为这些来自六国的百家之人安排了个官名,博士。
这些博士们,可以参加廷议,可以跟始皇帝讨论国家大事,待遇不可谓不厚。
当然,博士也不仅仅只是来自六国的百家之人,秦国本土依然也是有的。
只是秦国本土的博士相比六国来人,可是就要少上太多了。
因为之前在大秦的朝堂上,事实上是大多都是武官。
所以,横扫六合之后,为了缓和同六国之间的还依然存在的矛盾,始皇帝选择了为数众多的六国百家学派之人进入朝堂参加博士廷议。
如此一来既可以充实大秦的朝堂,又能更好的让六国之人融入大秦。
当然,始皇帝的想法是好的,即便是汉代秦之后,最初几代也是同样延续了始皇帝的博士廷议这一制度。
可是始皇帝又是个很自负的人,简单点来说,他定下的事情,其实廷议不廷议已经没必要了。
如此,不仅没有缓和矛盾,反而更激化了矛盾。
这也算是焚书之事的直接起因之一。
毕竟博士们认为你皇帝让我廷议,但是我议了没用啊。
你还不是该咋滴咋滴。
长此以往,博士们也死心了,也都是变得私下议论居多,既是私下,显然有不敬之言。
至于坑儒,其实始皇帝真正坑杀的都是术士,儒生倒还真没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