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天书副册,地煞真章
望着面前这位年轻的有些过分的新任上司,想着他只用了十数年时间便走到自己数百年都未能臻达的高度,四大供奉都感觉自己的数百年修行岁月都是笑话。
当然,他们也清楚,其实自己这般的情形才属常态,毕竟修行之道是越到后来越难突破,其间不仅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力量,更需要感悟那虚无缥缈却又切实存在于天地之间的大道法则,而这些都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做到。
偏偏马骥是一个妖孽般的存在,不仅能以远超寻常修行者想象的速度积累足够的力量,而且似乎从来没有感悟大道的瓶颈,只要力量足够便能水到渠成地提升境界。
日前他们原本属意被元丹生收归门下并授予神器“补天石”的王蘅接掌“浑天监察院”,马骥主动提出愿意替妻子承担此事时,他们还有些犹豫,如今看来他确实是最适合的人选。
当时巩邈探手入袖中,取出一个长方形的黑沉沉铁匣送到马骥面前:“这是元太师命属下保管之物,曾言明一旦他有事,此物便交由下任监正开启。”
马骥接过铁匣,见它表面光华,浑然一体,只在侧面偏上部位有一处颇为眼熟的纹饰。
他略一回忆便已记起这纹饰与那枚代表元丹生身份的“五龙玉符”一模一样,心中便明白几分。当时也并未多说,只是将铁匣收起,便与四人商议起“浑天监察院”下一步的动作。
当前最要紧之事,自然是对付瑞王身边那些妖魔鬼怪。
马骥令他们先去召集“浑天监察院”的人手,准备配合平叛大军行事。
马骥如今武功道法俱臻一品,肉身已蜕去凡质化为仙体,有滴血重生之能;元神炼尽阴质化为纯阳,亦有变化无穷之妙。
马骥也是久闻“天罡三十六法”与“地煞七十二术”的大名,甚至他所修“浑天斗胜法”及“内景真神法”中演化的诸多神通之中,便很有多种列在“地煞七十二术”之内。
铁匣内别无他物,只平放了一部黑色封面的书册,封面上题有“天书副册”四个龙章凤篆,旁边又有“地煞七十二术真章”一行小字。
等到四人领命离开,马骥也回到太原城内的府邸。
马骥略作交代,随即便问王蘅讨来那枚“五龙玉符”。
他将玉符放在那铁匣的纹饰上,果然严丝合缝分毫不错。
想到那几种神通的无穷妙用,再想想元丹生那深不可测的修为,马骥心头登时有些热切,急忙将那书册拿起来仔细翻阅,见里面从第一“通幽”、第二“驱神”、第三“担山”直至第七十二“魇祷”,果然是完整的“地煞七十二术”修行及应用之法,当时不禁大喜。
随即便见铁匣上光华一闪,原本浑然一体的匣身侧面现出一道缝隙,马骥抬手一掀,便将顶部掀了下来。
此刻一家人都在等他归来,见他全须全尾地现身,才纷纷放下心来。
凭借如此底蕴,在将一本书册由头至尾翻阅一遍后,七十二种神通术法俱都了然于胸,并可以初步运用。
当然,运用是一回事,能够发挥多少威能又是另一回事,起码在突破一品上限之前,马骥是没有信心与那位元太师一争长短。
他将这部“天书副册”放回铁匣中,连铁匣一起递给王蘅,笑道:“这是你师父的东西,今后便由你来掌管好了,上面的七十二种神通术法各有玄妙,你可以酌情挑选修习并传授给瑾姐、娇娜和若梅、若雪。”
如今他这四位妻妾的修为也已今非昔比。
王蘅有神器“补天石”傍身,修为进境之速也只稍逊马骥,因为她没有如马骥般压制修为等待厚积薄发,当初已先马骥一步渡过火劫晋升武道二品之境。
林瑾和娇娜落后一步,如今也都渡过雷劫有了武道三品修为。
若梅和若雪的底子最薄,修为还在武道四品的抱丹之境。
王蘅接过铁匣,颔首道:“夫君放心,妾身自会安排停当。”
一旁的林瑾见状,皱眉问道:“阿骥,你莫非有事要离开我们?”
马骥笑道:“如今要平定瑞王之乱,就须要兵分两路。俗世战场这一路,由岳父和蘅儿主持大局,料想当无大碍;修行者这一路,该由‘浑天监察院’负责,而且须要先解决这一路,才能保证另一路不会有意外。”
林瑾露出几分担忧神色:“我听说‘浑天监察院’除了四大供奉外,至今跻身上三品之境的不过五人,京师那方仅是露面的雷劫以上妖魔便有十二个,暗中潜藏的还不知多少,不弱我和娇娜妹妹一起去帮你。”
娇娜在一旁连连点头附和:“瑾姐说的极是,师父你就让我们一起去罢!”
马骥摆手道:“如今我武功与道法双臻一品,又有最克制妖魔的神器‘炼妖壶’在手,除非对方藏了三個以上一品境界的大妖巨魔作为伏兵,否则再多的二三品敌人都不会威胁到我。当今之世,道佛妖魔中能功臻一品的屈指可数,我却不信瑞王能招揽到三个。
“倒是蘅儿这边,一旦对方战场失利,说不得便要动用什么盘外招数,有你们在她身边帮忙,我才能真正放心。”
听他分析地有理有据,林瑾和娇娜也都放下心来,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
转过天来,马骥便到行宫面见治平帝李杭,说明将先一步率领“浑天监察院”高手前往京师,剪除那些助纣为虐的妖魔。
李杭见他如此尽心尽力,当时大为感动,倒也有些后悔先前对他使用那些帝王权术。
但这愧悔之意也是在心头萦绕片刻便已散去,当然面上与嘴上仍满满的都是君臣之义、朋友之情。
随后马骥问起是否能请那位赐号“普渡慈航”的国师出手。
李杭立时面露为难之色,说国师自觉修为将有突破,昨夜便觅地闭关,便是自己也不便去惊动他。
马骥此言本意在试探,见对方如此回答,便也放下此事不再提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