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皇家殖民
作者:无相黄叶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最新章节     
    王文龙也猜到各党派都不会支持漕运改海,这事情已经太多有识之士提出,如果能做到早就做了,他抛出这个议题只不过是试试水,感觉众人对于开源节流这个思想没什么意见,王文龙继续说:
    “既然对内的改革短暂时间难以实现,那就通过对外开拓收获钱财。这两年福建海面上贸易发展迅速,未来很可能会兴起一批富可敌国之大海商,这样的势力想要纯靠海进加以禁止是不可能的,海禁一出,这些海商就会变成走私商人,朝廷海禁都将无用。不如因势利导,抛弃过去之古板船引政策,鼓励海贸并对之大收商税,如此便能效仿宋朝之故事,为朝廷增加一大税收来源。”
    参加问津大会的众人对于海外贸易没有什么太强概念,叶向高好奇问道:“如今福建之海贸很兴旺么?”
    王文龙点头说:“荷兰人成立了一家荷兰东印度公司,这几年大规模的拓展西洋航线,许多南北货物都源源不断的运抵香料群岛,福建海上贸易的规模在这几年间至少增加了五成。”
    他又举例子说:“就比如台湾岛上的李家福源盛造船厂,因为福建海上贸易的繁荣,这造船厂去年才刚开始营业,短短一年间,去年的船只生产总产量已经达到了八千料。”
    王文龙说出这个数字之后,见场中的一众读书人完全没有任何回应,他眨眨眼睛才反应过来,这群读书人里头好多都是大学先生,根本弄不清船只的吨位该怎么换算,于是又补充了一句:“龙江船厂去年总共生产出来的船只载重还不到六千料。”
    龙江船厂是大明在江南最大的造船基地,如此一说众人才有了个概念,连叶向高也非常惊讶:“只是一年间就养出了一个比龙江船厂开工量还大的造船基地,福建海上贸易竟然已繁荣到如此程度?”
    王文龙点点头:“是以我的意见是堵不如疏,不如让朝廷参与海上贸易事业,甚至可以让朝廷投资殖民,让官办船商的力量去和那些欧洲人做海上竞争。”
    一群人听的目瞪口呆。
    让万历皇帝投资去进行海外贸易,乍听之下几乎天方夜谭,但仔细想想,却又似乎真能够实行。
    海外贸易的利润颇高,说不定真能够让万历皇帝动心。
    对于叶向高来说,反正进到皇帝口袋里的钱也拿不出来,哪怕皇帝投资海洋贸易把钱全部亏掉对于东林党也没什么损失,更重要的是万历皇帝投资海贸,说不定就会把他的精力都放在海面上,能够少折腾一点大明的士绅。
    不过在场一些文人却立刻表示反对:“这岂不是要让圣上去与海商争利?”
    王文龙摇头说道:“航海有大利,这种利益并非定额,投资越多,盘子只会越做越大,没有什么争不争利的说法。有关此事的详细讲解,我在《国富论》中已经阐明,先生可读过此书再与我辩驳。”
    王文龙一句话就把反对此事的声音给压了回去,这个反对万历皇帝参与海贸的文人显然是和大海商有所瓜葛,怕皇帝参与海贸之后会抢占世家大族的利益。
    明代的文人就喜欢用与民争利这一套话术来避免皇权插手地方管理,然而他们的这种经济观念放在收税上是正确的,放在皇家投资兴办产业之上却是完全错误。
    “天下财富只有一定数量,皇帝拿的多,百姓就拿的少”完全是基于小农经济的经济学观点,实际上皇家和民间一起参与某项产的投资,良好的情况下会使得这项产业的资本大量增加,几乎必然带来产业水平的进步,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都会进步。就比如说永乐大帝投资的郑和下西洋,朝廷的大量投资直接把大明的航海水平提升了一大截,培养了许多航海人材,使得这之后的福建海商可以凭自己的能力远贩东西二洋。要知道在大明早期也是实行海禁的,福建航海人才一度断档,郑和下西洋之后福建海上的走私贸易才得以发展起来。
    当然反面例子也有,就比如万历皇帝办的皇店,表面上说的是由皇帝投资到各地去开店,实际上每到一地皇店就会欺行霸市,抢走过去正常经营商人的生意,使得许多地方都变得市面萧条。
    但是这种逻辑在国内可以实行,远洋贸易谁管你是不是皇帝?太监打着官牌出海,实力不够,该被抢照样被抢,该亏钱照样亏。
    至于小商人的利益也不用担心,即使福建实施海禁的那几年郑芝龙等海商还是能继续壮大实力。
    海外贸易的市场需求放在那里,官方体系没有办法满足,走私商人自然就会填补,谁的经营效率高,谁就能占到更大份额。连福建世家大族都抢不去的海上生意,就凭万历皇帝和他手下太监的经营能力根本抢不走。
    事实上,王文龙想着的根本不是让万历皇帝投资远洋贸易去做海上马车夫的生意,而是想要万历皇帝投资私人殖民。
    此时许多欧洲的殖民远航活动就是由各国的王室投资的。万历皇帝和他手下那帮喜欢刮地皮的太监,弄去经营殖民地正算是专业对口。
    殖民地经营不怕殖民者刮地皮,就怕他们刮的效率不够高。
    只不过殖民这个概念对于场上的大明人士很难说得清楚,这年代的海上贸易和殖民者本来也没有太明确的界限,王文龙干脆就让他们理解成让万历皇帝投资海上商队就行了。
    一番话说完,叶向高先反应过来,赞同说道:“建阳说的也是一条路子。”
    三党对于东林党在这几天连番攻击,整场问津大会到此时说的几乎全都是政治议题,跟那些只想要攻击东林党的三党人士比起来,王文龙所说的话明显要实在的多,至少不是只为了骂人。
    叶向高仔细读过《葡萄牙国史》,能够理解殖民主义的思路,听懂之后对于王文龙的意见也颇为欣赏。
    当天讨论结束,叶向高专门叫来几个东林人物和王文龙一起商量让万历皇帝投资殖民的具体建议,打算写成一封密信,呈交给万历皇帝,此信能不能将万历皇帝说动叶向高也没有十足信心,但试一试总没坏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