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统合项目3 重要大气生物
作者:喝点猫茶   我在西山基地工作的那十年最新章节     
    统合项目3
    名称:重要大气生物
    控制区域:区域动态监控
    项目类型:生物
    危害等级:天灾
    项目简略:大气生物是一种生活在海拔米范围内的地球原生生物,身体呈无色透明或半透明,对其是否真实存在的猜想早在17世纪已经诞生,大气生物的组成元素以硅元素为主,属于硅基生物的一种,由于科技手段有限,目前无法证实宇宙中是否有其他硅基生物存在,故将仅存在于地球的硅基生物统称为大气生物。
    大气生物的通常生活区域远离地表,死亡后会快速分解为惰性气体、大量氢气、杂质气体、硅基晶体与大量气溶胶,死亡个体会在自然环境中快速分解或被其他大气生物吞噬,但要警惕大型个体死亡并引发“坠落”事件,造成重大破坏。
    当前研究初步将已知大气生物划分为大气动物与大气植物。
    大气植物只是根据个体的形态进行区分,因为大气植物的组成是由一种名为“空泡”的大气动物族群粘连结合而成,与地表植物有明显区分。
    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自然环境相同,大气生物所生活的地球大气层,存在某种完整的生态圈。
    我们将大气生物生存的生态圈称为大气生态圈。
    生态圈有多重层次,分为:底层、中层、高层。
    位于底层的是大部分微小大气动物个体与广泛存在的大气植物:空泡。
    中层包含绝大部分大气生物,且具有一定指挥。
    高层大气生物具有独立智慧,且通过捕捉空泡以及其他底层、中层大气生物为自身搭建合适的生存环境。
    大气生态圈复杂而多变,具体情况与我们熟知的生态圈大相径庭,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论。
    ……………………………………
    大气生物普遍特性:
    1.个体平均密度小于大气平均密度,可以悬浮。
    2.大气生物由硅基氨基酸、惰性气体、气溶胶和硅质晶体组成,大部分内部中空,部分高层大气生物存在固态硅基实体。
    3.除部分大气生物之外,大部分大气生物体表不会有任何颜色,但其透明躯体可以折射、反射光线。
    4.大气生物之中存在信息沟通,通过改变身体形状折射光线进行沟通。
    5.在吸收一定量的惰性气体以及特殊晶体之后,经过自然放电、紫外线、宇宙射线影响,部分大气生物会出现变色现象。
    -------------------------------------
    项目117:空泡。
    大气生物-大气植物-底层生产者。
    生存范围:500-m
    空泡是一种不规则球形的小型生物,最小个体直径约为0.05毫米,通常情况下,“空泡”的个体形态表现为内部中空的透明气泡。
    空泡通常以大型集群形态出现在生态圈之中,种群数量极多,研究发现,空泡在适宜的大气温度、气溶胶密度等自然条件作用下,会形成巨大个体,巨大个体往往由无数微小空泡通过类似细胞壁胞吞的溶合方式进行二次组合,当某一巨大空泡个体形成时微小空泡会产生趋向性,主动向巨大个体靠拢并组合。
    巨大空泡中容纳更多更丰富的气溶胶和大气生物所需的硅基晶体。
    这些巨大空泡个体在活动范围内悬浮移动的速度会随着体积的增大的减缓,更方便中层、高层大气生物捕食。
    当空泡富集到一定程度,内部气溶胶含量增多,会出现巨大空泡个体“坠落”事件!
    -------------------------------------
    项目118:云中台地
    大气生态圈-特殊区域
    云中台地是一种超大型大气生物栖息地,其形式、体积大小不定,但往往表现为巨大的积雨云,且云层顶端呈现较为平整的台地形状。
    云中台地可以视作大气生态圈的集中表现,一个中型云中台地之内往往容纳上万只大气生物个体,底层生产者富集,中层、高层生物出现频率增大。
    已知云中台地分为两种,一种是静风台地,另一种为极端台地。
    静风台地出现时,近地面气压降低,天空中会出现大量层叠堆积的积雨云,并伴随短时强降雨。此种台地出现频率高,且在全球范围都有目击。
    极端台地出现的自然条件复杂,一般伴随着高温、飓风、或者大量的宇宙射线与紫外线。
    极端台地对于大气生物来说极端危险,但对于那些存在于食物链顶端的高层捕食者来说,却是不可多得的进食机会,在各种自然条件综合影响之下,大量的硅基晶体以及大气生物所需的气溶胶等物质将在极端台地中富集。
    当然,在此种台地中,危险的大型风暴以及频繁的闪电,很容易击碎大气生物脆弱的躯体。
    目前已知出现的超大型极端台地:威马逊热带气旋、山竹台风。
    -------------------------------------
    项目119:天空栉水母
    大气生物-大气动物-中层捕食者
    生存范围:5000-m
    天空栉水母为空泡变种,体型类似南太平洋深海栉水母,身体呈无色透明条带状,目前尚未发现二者在基因序列上存在任何亲缘关系。
    天空栉水母个体较大,一般情况下可生长达到20m左右长度,内部存在一条中空空管,空管内部排列分布大量篦状硅基纤毛,捕食空气中的气溶胶以及惰性气体。
    这些天空栉水母对惰性气体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因此在特性电离环境或辐射环境下,会出现粉色、绿色等荧光变化。
    当天空栉水母大量出现时,表明空气中气溶胶含量上升,应当警惕。
    -------------------------------------
    项目120:丛龙
    大气生物-大气动物-高层捕食者
    生存范围:-m
    丛龙是一种极为敏捷的大气高层捕食者,普遍身体长度在200-280m,数量稀少,头部两侧生长两根与躯体长度相同的硅基晶体触须,丛龙利用这两条坚硬的触须击破大型大气生物的表面结构,并吞噬猎物内部气溶胶和硅基晶体。
    丛龙的主要猎物来源为天空栉水母、拟丛龙、高空伪装。
    -------------------------------------
    项目121:拟丛龙
    大气生物-大气动物-中层捕食者
    生存范围:5000-m
    拟丛龙并非项目120,而是一种大气生物的拟态情况,其真实结构为天空栉水母,这是一种极为有趣且特殊的生态情况,即为了抵御绝大部分的中层、高层捕食者,大量的天空栉水母的表面结构粘连在一起,组成一条看似为丛龙的大气生物。
    拟丛龙由大量天空栉水母组成,但出于未知原因,拟丛龙的生存习性将完全仿照丛龙,而非天空栉水母,天空栉水母会通过吞吐硅基晶体,在“头部”制造出坚硬的硅基触须,达到与丛龙相同的捕食手段。
    由此可见,在大气生态圈中,也存在自然选择,脆弱的天空栉水母组合在一起,仿照丛龙的特征,吓跑中层、高层捕食者,在受到严重威胁时,拟丛龙会分裂成天空栉水母,增加群体生还几率。
    但与地球生物不同,这种拟态表现,却伴随着诡异的生物进化。
    已证实拟丛龙会随着天空栉水母群落增加,成为真实的丛龙。
    -------------------------------------
    项目122:伞裙
    大气生物-大气动物-底层分解者
    生存范围:0-m
    伞裙是中层分解者,个体呈现伞状,“伞面”下方存在一根或两根粗大硅基触须。
    伞裙游荡在近地面环境,经常游荡在云中台地下方,等待死去的大气生物个体并将其躯体分解。
    它们的大量出现通常代表大气生物大量死亡或大型大气生物死亡。
    伞裙具有二型性状,通过有性繁殖扩张种群规模,雌雄个体存在差异,雌性个体具有一根硅基触须,雄性个体两根,且通常情况下,雌性个体大于雄性个体。
    雌性个体:2.5-3m
    雄性个体:1.8-2.5m
    -------------------------------------
    项目123:高空伪装
    大气生物-大气动物-高层捕食者
    生存范围:500-m
    高空伪装是一种通体白色的不规则气溶胶集群,模仿云朵悬浮在高空。
    与拟丛龙不同的是,高空伪装并非模仿大气生物,而是对地球的自然现象进行模仿,通过模仿云层,高空伪装的捕食效率十分高效,很多倒霉的大气生物都会误入它的体内,并被其中大量气溶胶分解成养分。
    对于大气生物来说,高空伪装无疑是最为致命的捕食者,即便是丛龙、利维坦一类的高层捕食者,依旧会命丧其中。
    -------------------------------------
    项目124:另一种形态
    大气生物-集群意志
    生存范围:0-m
    研究人员在研究大气生物是否具有一般智慧存在时,惊讶的发现,大气生物所释放出来的电信号,经常会在天空中组成一张电信号网,这也意味着,不同大气生物在这张电信号网中,是清楚的知道彼此存在的。
    因此可以初步断定,绝大部分大气生物存在智慧。
    通过研究电磁信号,研究人员发现大量的底层、中层大气生物的电信号呈现放射状,而一片放射状电信号的最终指向,往往指向一个云中台地的中央。
    大气生物存在智慧,而且是令人震惊的集群智慧,一个大型群落的集群智慧,存在于一块高约50m的巨大硅基几何晶体中。
    目前已知的几何晶体为项目85水晶毒气。
    因为项目85产生特性变种,所以不归类为项目124。
    注意!一旦项目124其一受损,将有大量大气生物快速死亡!
    -------------------------------------
    项目125:利维坦
    大气生物-大气动物-高层捕食者
    生存范围:-m
    利维坦是一种巨大的高层捕食者,体型巨大,身体在云层中呈现灰白色,无云层情况下身体透明无色,长约300-400m头部上下两侧分别长有一对长约10m的坚硬硅基撞角,身体两侧均匀分布若干桨状肢体,飞行时上下浮动,保持躯干平稳。
    利维坦会根据大气情况以及空气中惰性气体浓度进行身体颜色反应。
    已证实利维坦是唯一一种不惧怕电离反应与自然闪电的大气生物,成年利维坦个体甚至可以使用闪电进行捕猎。
    利维坦是高层捕食者中最为强大的层级生物,基本猎食所有大气生物,包括丛龙等高级捕食者在内。
    -------------------------------------
    项目126:天幕垂帘
    大气生物-大气植物-中层捕食者。
    天幕垂帘是一种大气植物。体型超大,覆盖面积五平方千米至10平方千米不等。
    天幕垂帘是单独大气植物个体,主躯干巨大且悬浮在5000-m的高空,主躯干向下分生大量气溶胶触须,长度在5000-m不等。
    天幕垂帘本身并不具有运动单元,通常随着气流运动,同样的,其触须脆弱,也不具备运动单元,通常情况吸收周围空气中的云雾、伪装触须。
    作为中层捕食者,天幕垂帘通过跟随气流摇摆触须进行猎物的探测与捕食,但因为触须十分脆弱,中层捕食者可通过简单挣扎摆脱触须,因而天幕垂帘的食物一般是底层大气生物。
    另外,天幕垂帘的触须富含大量气溶胶,可有效吸收空气中的惰性气体以及水雾作为养分供给自身,但同样,如此一来,天幕垂帘的触须,也成为了了大部分中层捕食者喜爱的食物。
    天幕垂帘躯干巨大但脆弱,受到极端天气影响极易受损断裂,断裂分生的部分会随着时间逐渐成长为新的天幕垂帘个体。
    注意!
    天幕垂帘是“坠落”最常见的原因,观测站应做好预测及应急预案!
    天幕垂帘有时会伪装成云中台地!
    -------------------------------------
    更多大气生物收录在统合项目3末尾附录,若涉及研究,请及时查阅。
    注:目前推测最大大气生物——伟大瞻仰(拟命名)尚未证实是否为独立生物个体,因此并未收录在主要大气生物统合项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