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完小朱瞻基,杨轩又带着他在京城到处逛了逛。
天黑前送他回了东宫。
三日后,朱棣正式宣布了对北征有功将士的赏赐。
首先就是宁王朱权,给他的赏赐主要还是钱财。
另外给他的几个女儿都册封了郡主,赏赐了一大笔钱。
年龄够的,赐婚。
朱权的儿子很少,本来有三个,但是二儿子早夭,现在只有两个儿子。
嫡长子早在永乐初年,朱棣就册封他为世子,现在这还活着的小儿子,朱棣顺势册封郡王。
此次封赏,朱权很满意。
主要是他已经学会了识时务。
其次杨轩、朱高煦等人被赏赐了不少钱财。
还有一些将领,该升官的升官,该发财的发财。
大体上,大家还是很满意的。
唯一有意见的,应该就是户部尚书夏原吉了。
朱棣花钱大手大脚,这每年的财政收入,根本不够花。
给夏原吉愁的,一下朝就去跟朱棣诉苦。
说自己这户部尚书没法干了。
朱棣能怎么办,夏原吉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朝廷还真少不了他这个户部尚书。
没办法的朱棣只能好言劝说,顺便画画大饼。
然后从自己的小金库中拿出一些钱,交给夏原吉,充实国库。
这才将人哄走。
御书房,朱棣生着闷气。
也没心思处理事物,感觉哪哪都不得劲儿。
想了想,又让人去把杨轩叫来,跟自己聊会儿。
良久。
“啥事儿啊,我这回家刚躺下,就被你叫过来了。”
杨轩进来,行完君臣之礼,便开口问道。
“国库没钱了,刚刚夏原吉又从我的内帑挖出去一笔钱。”
朱棣一脸肉疼道。
“我当啥事儿,就这啊!”杨轩找了个位置坐下,随口道。
“什么叫就这,没钱了,朝廷没钱了!”
朱棣有些生气。
“谁让你花钱大手大脚的。”杨轩翻翻白眼。
今年五十万大军北征,花费巨大。
回来之后赏赐抚恤,又是一大笔钱。
国库直接被掏空了。
别看这些年财政收入比洪武朝翻了翻,但是朱棣花的多,一年下来也没多少结余。
“你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朱棣反驳。
随后语气也认真了起来:“现在离过年也就两个月时间了,过年怕是连红包都发不出来了。”
“你赶紧给我想想办法。”
看得出来,朝廷确实很缺钱。
“我能有什么办法,无非就是开源节流罢了!”
杨轩摊摊手。
“对了,《永乐大典》修了好几年了,现在怎么样了?”
杨轩想起修书这事儿,问道。
这个名字是朱棣去年起的,杨轩觉得他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才取的。
“回来后一堆的事情,还没来得及过问,我现在把人叫过来问问。”
朱棣说道,让人去传解缙。
没多久,解缙到来。
“臣解缙参见陛下!”
“平身吧!”
“谢陛下!”
解缙起身。
“朕问你,《永乐大典》修的如何了?”
朱棣问道。
“禀陛下!”
“《永乐大典》已修完,近两个月,臣正带着同僚们进行复审。”解缙回答。
这部书已经修了五年了,再加上朱棣不遗余力的支持。
五年时间,不短了。
“既已修完,为何不禀报?”朱棣问道。
“禀陛下,《永乐大典》可谓是古今第一奇书,它应该是完美的。”
“臣不希望它呈现在陛下面前的时候,有任何一点点的瑕疵。”解缙回答道。
闻言,朱棣露出满意的笑容。
“不错,你很用心!”
“这都是臣分内之事。”解缙谦虚了一句,但还是能看出他眸子中的得意。
朱棣没有在意这点小问题。
有才华的人,骄傲是应该的。
他又问了解缙一些问题,最后嘱咐:“抓紧时间,尽早复审完,朕要亲眼看到你口中完美的《永乐大典》。”
“臣遵旨!”
解缙兴奋的退了下去。
御书房中又剩下了杨轩和朱棣两人。
“刚才的话你也听到了,你有什么想法?”朱棣道。
“我刚刚想了想,既然《永乐大典》已经修完,那今年过年,就赏赐群臣《永乐大典》吧!”杨轩道。
“你怎么想的,这能随便赏赐?”
“而且《永乐大典》的规模你又不是不知道。”朱棣黑着脸。
《永乐大典》全书共两万两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约3.7亿字,汇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无比庞大,放在一起能堆满整座房子。
杨轩提议让他赏赐臣子《永乐大典》,这不是为难人吗?
更何况他为了修这部书,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赏赐出去,自己岂不是给他们做了嫁衣?
听到朱棣的话,杨轩有些无奈。
这人啊,身上有着绝大多数皇帝的通病。
他觉得《永乐大典》还是应该扩散开来的好。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无比的珍贵。
如果只有一部,那么一旦损毁,将是整个民族的损失。
他想了想,在脑海中组织了一下语言。
“我说的赏赐,不是让你把正本赏赐出去,而是挑选其中的一部分,刊印出来,用来赏赐。”
“《永乐大典》的珍贵程度,不用多说,在文官们的眼中,这比稀世珍宝还要珍贵。”
“哪怕只是赏赐他们其中一册,他们也会感恩戴德。”
“用来鼓励群臣,再合适不过。”
“而且有了第一册之后,他们就想要第二册,这个时候,我们再刊印出来售卖,则可增加朝廷的收入。”
听完杨轩的话,朱棣却是皱起了眉。
他并不想让《永乐大典》流到民间。
对此,杨轩只能耐心跟朱棣解释。
“《永乐大典》确实是旷世奇书,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大的财富。”
“但是如果只有一部的话,遗失、损毁的概率就太大了。”
“正好,我还想建议你再弄个副本,留给后世皇帝。”
“正本到时候做你的陪葬品就行了。”
被人当着面讨论自己死后的事,确实不是什么好的体验。
朱棣的脸色黑如锅底。
“总之,多刊印一些,流落民间也好,赏赐给官员也好。”
“我们要尽最大的可能让《永乐大典》能够流传至后世。”
“这是功在千秋的事。”
“狡兔还有三窟呢!”
接着杨轩又拿很多典籍遗失的事举例子,就是让朱棣明白,《永乐大典》对于整个民族的意义,对民族数千年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行吧,我知道了。”
朱棣认真思考过后,还是决定听取杨轩的建议。
在为《永乐大典》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朱棣也发现了有些典籍在漫长的历史当中或毁于战乱,或遗失。
多次为之遗憾!
朱棣也不想自己花费巨大人力物力编纂的《永乐大典》无法流传到后世子孙的手里。
那样的话,他怕是能气的从棺材里爬出来。
“这些事,说起来轻巧,但都是花钱的事。”
“朝廷的财政,你现在也知道了。”
计划很好,但现实也不能不顾。
回血的事儿,还早的很。
杨轩坐在椅子上沉思。
好一会儿,他开口道:
“秋粮已经征收,现在也花得差不多了。”
“今年的收入就只剩下两个市舶司的关税了。”
“应该可以顶一顶。”
夏粮和秋粮,现在基本上都换成宝钞和白银了,减少了贪污,增加了朝廷的收入。
不过,几十年下来,宝钞不可避免的会贬值。
适当的增发宝钞,可以使大明的经济更繁荣。
当年杨轩编写的那本关于宝钞的小册子,朱棣朱高炽他们的都读过,知道不节制的印发宝钞对大明的危害。
所以朱棣一直感觉钱不够花,束手束脚的。
“《永乐大典》复审完后,刊印出售应该都是明年的事了。”
“嗯…明年的经济,应该能好一点。”
“算算时间,郑和率领的船队,明年就能回来了。”
“应该能带来不少收入。”
郑和是永乐七年三月出海的,现在时间过去了一年半多一点。
这次去的地方更远,不过永乐九年下半年应该就能回来了。
“那就这样吧,今年能省就省。”
朱棣也没什么好办法。
好在数年时间,运河已经疏通的差不多了,以后南方运到北方的粮食,能节省很多不必要的损耗。
同时朝廷也不用再花几十万,上百万两疏通运河了。
这么一想,朱棣的心情就好多了。
察觉到朱棣的情绪变化,杨轩也不知道朱棣又想到了什么好事。
只能暗自腹诽一声神经。
“对了,交趾的事,老大和姚广孝已经做好计划,并且初步实施了。”
“但是吧,还是太仁慈了。”
“不过这倒也符合老大的性子。”
“仁厚嘛!”
“所以我打算让老二来负责这件事,你觉得怎么样?”
朱棣回头看向杨轩,话题跳跃的很快。
“不怎么样。”杨轩摇摇头。
他明白,交趾的这个计划,有伤天和,谁负责,谁最后就要背锅。
朱高炽是太子,素来仁厚,若让他将这个计划负责到底,对他的名声损害很大。
毕竟,这个计划要杀很多人,还要发配很多读书人到交趾教化当地人。
得罪了读书人,口诛笔伐都是轻的。
关乎身前身后名,所以朱棣才打算趁着计划刚开始,就换掉朱高炽。
让老二朱高煦接手。
他可没有老大朱高炽那么仁厚,让他负责这个计划,到时候交趾必然人头滚滚。
同样朝堂上也会有不少文官被发配流放到交趾,这就是一个得罪人的事。
计划成功之后,必然会背上骂名。
最重要的是,一个嗜杀之人,是当不成储君,坐不上那个位置的。
同时失去读书人的支持,也是必然的。
朱棣这么一搞,可谓是一石三鸟。
杨轩并不知道,朱棣还有更深层的用意。
借此机会,打压太子党中的那些文官,遏制他们的发展速度。
直接一石好几鸟。
“要不,还是我来负责这个计划吧!”杨轩想了想,又道。
他不怕背上骂名,也不怕得罪人,毕竟他的名声本来就不怎么好。
当然,保护老二也是一方面。
小老二七八岁的时候就来到京城学习,是他看着长大的。
投入的感情也不少。
他不能看着朱老四这么坑儿子。
“你?”朱棣审视着杨轩,好像听到了什么奇怪的事。
毕竟一直以来,杨轩都是不喜欢管事的,基本上都是能躲就躲,能推就推。
今天怎么了?
“对,没错。”
“这个计划是我提出来的,我来执行是最合适的。”杨轩点点头。
“不行。”朱棣摇摇头。
杨轩的身上,还兼任着太子少傅,妥妥太子党。
让他来负责,那自己打压太子党的计划怎么办?
被朱棣拒绝,让杨轩有些意外。
他猛然意识到,朱棣这个调整,并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
他蹙起眉头思索。
太子,汉王……
“你要动太子党?”
他倏地看向朱棣。
“既然你猜出来了,那我也就不瞒你了。”
“没错,我就是要打压太子党。”
“我在外出征的这半年里,文官的发展势头有些大。”
“再不遏制一下,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就投靠老大的那些个文官,背地里都是什么样的人,他真的了解过吗?”
“趁着这个机会,我帮他清理一下蛀虫。”
朱棣见瞒不住杨轩,索性也说开了。
“所以你就坑老二?”
“你应该知道,这件事有多么得罪人,最后还要背上骂名。”
杨轩坐直身子。
“我知道。”朱棣点点头。
“他可是你儿子啊!”
“所以他才是最合适的。”
“不管他最后做的怎么样,就凭他是我儿子,也不会有事的。”
“你…”
杨轩气的不行。
“你不是支持老大嘛,正好老二负责交趾的事,得罪人的事,背骂名的事都让他做了。”
“彻底断了他的心思。”
“不挺好的嘛!”
朱棣看着杨轩,道。
……
卡文了兄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