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废话
作者:钱富贵er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最新章节     
    “庄子上的那个书院,阿翁知道一些,之前你王叔也与阿翁说过,说他要好好经营庄子上,那时候,阿翁还想着在朝中给他找一份差事呢,被他拒绝了。”李渊一边笑一边感慨。
    “但是实际上,王叔要建造的书院,比之前说过的,要大好多,眼下庄子上的那点地方,有点不够用了,还要在往外扩建呢。”李承乾说道:“要是能连隔壁的庄子都拿到手中的话,那就最好了,后续就不用改动原本的规划了。”
    “隔壁的庄子?”李渊听到自家孙儿这般说,想了想。
    要是没记错的话,隔壁的庄子,是裴寂家里的,当初遇到李复,便是从裴家的庄子上往那边去的,两家是紧挨着的。
    李承乾扯过一张白纸,提笔在上面画着。
    “阿翁您看,这里是泾河,这边是王叔的庄子,往这边走,一整片,是王叔的封地,可是封地都是往另外一边延伸的,而王叔居住的庄子,是在封地的边缘.......”李承乾解释着:“如果要发展下去的话,肯定是绕着这一块地方去大兴土木,将庄子建造的更好。”
    “可是这片地方,在这个方向上,就给局限住了,而学堂的选址,最合适的,就是这里了。”李承乾问道:“阿翁,之前您去庄子上的时候,看过这边的地形地势吗?”
    李渊点点头。
    仔细回想,这边,他还真去过......
    而且是从这个方向,往李复的庄子走的。
    若是为书院选址的话,这里,还真是比较合适的,周围没有农田,就犯不着跟种地的去争那片口粮地了。
    这边的地,有一大片荒坡,是不适合开垦种植的......
    “这书院规划的,当真如此宏伟?”李渊好奇问道。
    “是,原先王叔也没打算盖那么大的书院,但是后来,王叔和陆博士还有萧相公一合计,书院里还要增加一些课程,若是要增加课程,势必要增加一些学堂,还有其他的场地。”李承乾掰着指头数着说道:“比如说教学生们骑马,得有马场马厩,教导学生们习武射箭,就需要有演武场,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场地,这么一合计,要用的地方就大了不少。
    阎少匠他们讨论了图纸,若是眼下的地方不够的话,或许,就只能往另外一个方向去扩展了,也就是王叔封地的方向,毕竟,那边是您赏赐给王叔的,他倒是能做得了主。”
    李承乾知道,方才话说到这个方向上了,阿翁又提起了裴相,眼下,正好是个机会。
    裴相那人,李承乾不喜欢。
    自打跟在阿耶身边学习处理政事之后,裴相做了不少让阿耶头疼的事情。
    本来朝廷制定一些策略,都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正确的,但是裴相不觉得这样是好的。
    而且,站在裴相身后的,还有其他人呢。
    他们倒是挺团结,团结的让阿耶生气。
    “现在那庄子上,到什么地步了?”李渊好奇问道。
    回想起来,他好像上一次去庄子上,这中间隔着还没有多长时间吧?
    “蝗灾过去之后,王叔打算招揽很多人,一起行动,这一场蝗灾糟践了不少地里的粮食,粮食欠收的话,百姓可能会吃不饱饭,原先庄子上有四个大粮仓,王叔想着,用粮仓里的粮食给他们发工钱。”李承乾说道:“这样的话,百姓们干活换粮食吃,他们饿不着,王叔在庄子上的规划,也有人干活了,双赢。”
    李渊闻言,连连点头。
    这还真是个好法子。
    “去年临颍县发大水的时候,王叔去那边赈灾,也是这般,并非说去了就给人发粮食,而是归拢了还能干活的人,不管是出力气也好,还是在后边做饭洗衣捡柴禾也好,只有干活了,才有粮食吃。”李承乾说道:“王叔说,这算作是以工代赈,以后哪里要是遭了什么灾害了,朝廷可以发粮食,但是不能白发粮食,百姓要为朝廷干活,才能分到粮食。
    这样一来,许多公共的设施,也顺带着给完善了。
    比如说,城墙的修缮,道路桥梁,河道河堤的修缮,都有人去做了,而这些,叫做什么百姓工程,就是对百姓有利的,原先是靠着朝廷拨调钱粮去做的,在以工代赈的情况下,也算是为朝廷省下了不少钱粮。”
    “还真是。”李渊连连点头。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
    大安宫之中,李渊和李承乾爷孙俩讨论着庄子上的事儿,而两仪殿中,李世民也收到了三份奏章,其中一份,格外的厚实。
    在看完了另外两份字数不多的奏章之后,李世民便明白了泾阳县庄子上是要做什么了。
    再转头看看放在桌案上的那厚厚的一叠奏章。
    李世民微微蹙眉。
    写这么一份奏章,真是难为大唐的泾阳王殿下了。
    李世民还是拿起了那份奏章,一张张的仔细去看。
    李复奏事,还真是事无巨细。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李世民是又觉得可气又觉得可笑。
    “臣弟招揽这么多人,就只是为了快点干活,没有别的意思,真没有别的意思,真真没有别的意思!!(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臣弟也知道,庄子上折腾这么大的动静肯定有碎嘴子御史要参奏臣弟,居心不良,心怀叵测,那都是他们的臆想,臣弟的为人,二哥您是知道的,臣弟向来是个胆小内向,老实本分,规规矩矩的人,臣弟可是大唐第一老实人,有钱了盖房子都不敢逾越制度.......”
    厚厚的一沓奏章,在李世民看来,三分之二都是诸如此类的废话。
    这等新纸,给他用,简直就是浪费!
    十足的浪费!
    不过,奏章看过了,信还是要回应的。
    扯过一张纸,李世民提笔.......
    想起李复这厚厚的一沓废话,心中就烦躁的很。
    干脆就只写了三个字。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