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 严老太要发财了
作者:高兴的熊猫   重生不做接盘侠!建设美丽大中华最新章节     
    严老太感觉自己跟做梦一样。
    低头又看了看手上的600块钱,又是货真价实的600块钱。
    感觉自己就要时来运转了好日子。
    都说赚钱难,每分钱里都有血有泪有汗。
    自己这钱挣的一点都不难。
    坐在家里面轻轻松松的。
    两个缸就卖了1万块钱。
    但是严老太的警觉性也很高。
    毕竟才前不久才上了四件套的当。
    但转念一想,两件事情根本就不挨着。
    四件套那个事儿,是把钱给人家,人家跑路。
    但是现在正好反过来。
    是人家给自己钱。
    这里面就不可能上当。
    现在缸在自己手上,钱也在自己手上。
    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上当的。
    严老太想到这里,顿时就放心了,心情顿时美的很。
    赶紧动手把自己缸里的那缸咸菜一点点的拿出来。
    这缸价值5000块钱。
    用5000块钱来腌咸菜。
    简直是暴殄天物。
    谁还要吃什么咸菜呀?
    严老太别看年纪大了,常年干农活,力气还是有的。
    把咸菜拿出来之后。
    又拿井水一桶一桶的,把这只咸菜缸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刷了个干干净净,又放在太阳底下晒干。
    又把家里的那口水缸也拿出来。
    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通通刷干净。
    两只缸被严老太刷的亮晶晶的。
    严老太看着眼前这两个大宝贝,心情美的很。
    洗好之后,严老太拄着拐杖,到村里的拖拉机手顾山子家,去找顾山子。
    这两个缸体积庞大,有半人高。
    用平板车推是肯定推不启动的。
    更何况华光镇离这里有二三十里路呢。
    必须要用拖拉机。
    整个三河村,就顾山子有一台拖拉机。
    平时顾山子就用这台拖拉机帮人家拉拉货,生意倒也不错。
    到了顾山子家,正好今天顾山子没出去拉活。
    严老太开门见山道:
    “山子,奶奶托你办件事儿。”
    顾山子非常意外,严老太太从来没来过自己家。
    “奶奶,啥事?你说。”
    严老太:“奶奶想借你的拖拉机用一用,帮奶奶装点货。”
    顾山子:“这事儿啊,没问题啊,奶奶你说,装什么?什么时候去装?从哪里装到哪里?”
    严老太:“从这里装到隔壁华光镇,就装两口大缸,至于什么时候去装吗?今天看来是有点晚了,要不就明天吧,明天你有空吗?”
    顾山子:“明天我上午要给姜老四去拉鸡粪,下午就有空了。”
    严老太:“那行,那就明天下午。”
    顾山子:“奶奶,你装什么两口大缸啊?这两口大缸装到华光镇干什么去啊?我好像没听说过你华光镇有什么亲戚啊?”
    严老太:“哎呀,这你就别问了,你就干你的活就行了,拉到华光镇多少钱?”
    顾山子:“奶奶,不用不用,不用钱。”
    严老太:“不行,你是靠这个吃饭的,奶奶不能占你便宜,该多少就多少,我这个老人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我哪知道你们这个行情是多少呀?”
    顾山子:“行吧,奶奶,我一般拉一趟货,收10块左右,看距离。”
    严老太:“行吧,那奶奶给你20块,但奶奶有个条件,你上午拉完鸡粪,可得把车都洗洗干净,别弄脏了我的缸。”
    顾山子:“这个你放心的啊,我肯定洗干净,你不嫌臭我还嫌臭呢。”
    严老太:“行,那就这么说定了,明天下午,你先把拖拉机开到奶奶家里来,装上东西我们一起去。”
    顾山子:“成!!”
    第2天。
    顾山子把拖拉机洗得干干净净一点,鸡粪的痕迹都没有。
    啪啦~~~啪啦~~~啪啦~~~
    开到严老太家门口。
    家里就严老太一个人,林老头下地干活去了。
    虽然现在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什么都不用干,顿顿都能吃鱼吃肉。
    可是林老头依旧不改农民的勤劳本色。
    依旧每天雷打不动的,扛着锄头下地干农活。
    用他自己的话说,一天不干农活,浑身难受。
    总觉得哪里不得劲儿,感觉自己要生病。
    扛着锄头去地里挥几下锄头,浑身就舒畅了。
    当然他现在干农活,不像以前那般使尽全力,争分夺秒。
    现在干农活,只当是锻炼身体,能干多少干多少。
    要的就是,一份亲切感,熟悉感。
    昨天他回家看到家里的咸菜缸和水缸,都是干干净净。
    两口缸都被搬到了里屋,还盖上了棉布。
    觉得莫名其妙,问严老太这是干啥?缸里的咸菜都去哪了?两个破缸,搬进屋里做啥??
    严老太嫌她啰嗦,让他闭嘴,自己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活了一辈子了,自己连两口缸的主都做不了。
    林老头也就随她去了。
    一辈子都是别老太做主,他也已经习惯了。
    顾山子:“奶奶,我把拖拉机开来了。”
    严老太赶紧从屋子里出来。
    上前检查了一圈拖拉机。
    要知道她这两口刚和价值1万块钱呢。
    可不能沾上什么鸡屎这种恶心巴拉的东西。
    不过顾山子确实把拖拉机洗的干干净净的。
    顾山子:“奶奶,你放心吧,我拿洗衣粉,刷的干干净净的,刷掉了我半包洗衣粉呢,一点味道都没有。”
    严老太满意的点点头道:
    “不错不错,确实挺干净,山子,你这孩子办事挺靠谱的,奶奶喜欢,来来来,你进来,看你力气够不够大,能不能帮奶奶把这个两口缸搬到你的拖拉机上去?”
    顾山子跟着严老太进屋,虽然是一个村的,他还是第一次进严老太家的屋子。
    一进去,发现严老太这屋子,比她们家那屋子都要好。
    谁让她大孙子是有钱人呢。
    自己家造房子的时候,顺手把她奶奶家的房子也翻新了一下,用的都好料,这房子当然好了。
    “奶奶,你这屋子真不错,看着真正气,真敞亮。”
    严老太也觉得自己这屋子相当不错。
    全村老太太里就她住上了这么敞亮的屋子,笑着说道:
    “这都是向前给我翻新的,向前说我辛苦了一辈子,让奶奶租个好房子,这孩子啊,真是有孝心。”
    顾山子:“可不是嘛,向前真是没话说的,别说在三河村了,人家现在都已经把名气打到省里去了,你们林家真是出了个不得了的人物,当初这祖坟一定是找风水先生看过的吧,绝对是能够兴旺子孙时代人。”
    严老太乐的哈哈大笑。
    一个人年纪大了,也没别的盼头,就望着自己子孙好。
    “哈哈哈哈哈,山子,你这孩子真会说话,你混的也不错,你也是个有魄力的孩子,当初大伙连自行车都买不起的时候,你愣是跟供销社贷款买了这台拖拉机。”
    “当时大伙都替你捏把汗,你这贷款的1万多块钱,还要加上利息,这压力可不小呢,要换了一般人,天天晚上睡不着觉,担惊受怕的,可是你愣是靠着这台拖拉机,三四年就把所有的外债和贷款全都还清了。”
    “你这魄力啊,也是一等一的,现在你一个月挣着好几百块钱,比那些在地里的在厂里的,不知道要强多少倍,你这孩子也是有出息的,你们顾家的祖坟也埋的好,哈哈哈哈哈哈。”
    顾山子确实是三河村年轻一辈里,算是有魄力的。
    他开拖拉机这个事儿,还是受林向前点拨的。
    当时,他还是在一家国营厂做工人呢,一个月拿着四五十块钱的铁工资。
    那会儿还是人人羡慕的工作。
    不过顾山子敏锐的感觉到将来的天下是生意人的天下。
    做工人好像也就那么回事。
    稳定是稳定了。
    但是这种稳定的要牺牲掉很多东西。
    比如富裕的生活,发财的机会。
    顾山子左思右想,想了几个月。
    还是觉得不应该在厂里就这么干耗着。
    一定要顺应潮流。
    人和鱼是一样的。
    一条鱼要是逆着水游泳,那非得累死。
    而且还会被拍死在沙滩上。
    只有在顺着水游泳的情况下才不费力。
    现在国家让大伙想办法做生意,发家致富,这个就是大潮流,大趋势。
    自己要是傻不愣登的还在厂里,一个月领着四五十块钱的死工资,那不就等于是,逆着潮流干事儿吗?
    顾山子痛定思痛,想了又想,自己绝不能犯傻。
    自己还年轻,有的是精力。
    在那个破厂里面,他早就已经一眼望得到头了。
    他的师傅在那个厂里干了一辈子,也就混到了一个小组长。
    一个月比他多那么十七八块钱工资。
    要是在那个厂里继续干下去,肯定也就是这个下场。
    绝对不能再这么混着了。
    于是顾山子就把脑子切换到了做生意这件事情上来。
    可是做生意她确实也不会。
    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
    连半个生意人都没有。
    这个东西,搞起来还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
    顾山子是个谨慎的人,虽然想到要做生意。
    但是没有立刻把工作辞掉。
    而是细细的观察了一段时间。
    他发现做生意虽然钱挣得多,但是,相伴随的就是风险也高。
    不是所有的人做生意都能挣钱的,也有亏的倾家荡产。
    甚至卖房卖地还债的。
    自己可不能傻到把生活搞到这个地步。
    当时的林向前正在搞砖窑厂。
    顾山子找到林向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请林向前帮她出出主意,到底做个什么生意?
    林向前果断的告诉顾山子,买台拖拉机跑运输,这个绝对有赚头,而且没什么风险。
    以后大伙做小买卖的越来越多。
    但凡是买卖都牵扯到运输的事儿,你只要手上有一台拖拉机,绝对不愁没生意。
    最主要三河村附近,十里八乡的人,都没想到这一茬。
    连一台拖拉机都没有。
    包括林向前自己现在,要把烧好的砖拉到县里去,也得要叫外面的拖拉机,非常的不方便。
    要是你顾山子手上有一台拖拉机。
    保证你一天到晚拉不完的活。
    顾山子大吃一惊。
    觉得林向前不愧是大老板。
    说出来的主意真是自己完全都没想过的。
    自己一个劲的就在那里想点小生意。
    什么把自己家的鸭蛋腌成咸鸭蛋去卖。
    酿点酒去卖这种很小的生意。
    没想过要搞运输那么大。
    跟林向前说,可是买拖拉机要好大一笔钱,自己家里拿不出来,就算去借也借不来这么多钱。
    林向前告诉他,直接去贷款啊,找公社贷款,公社有低息贷款,合算的很。
    顾山子当时还有一些瞻前顾后。
    害怕到时候亏的裤衩都不剩,贷款还不出来,万一要卖房卖地的,那不完了。
    这生意好像搞得有点大,心里发慌,也不知道家里人同不同意。
    关键是还得要把自己的铁饭碗给辞掉。
    这一来二去的,步子迈的好像有点大。
    当时林向前笑着告诉顾山子。
    这个步子虽然看似迈得很大。
    但却是一步正确无比的步子。
    就应该这么迈。
    你现在觉得心里发慌。
    用不了两年,回过头来,你就会发现你这个决定是你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决定。
    不用担心没生意,拖拉机一响,黄金万两。
    两三年时间,就可以把贷款全部还清,剩下的全都是纯赚。
    跟着国家的脚步走,肯定没错。
    还给了顾山子一个大大的订单。
    告诉顾山子,如果你把拖拉机买下来了。
    那自己三河村砖窑厂的砖,就包给你拉了。
    保证你一上来就有就有拉不完的生意。
    顾山子一听,林向前都这么说了。
    而且还给了自己那么大的一个单子,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立刻二话不说。
    工作一辞,贷款一贷,拖拉机一买。
    家里人当时虽然反对的跳脚。
    但也没什么用。
    顾山子就成为了三河村,附近十里八乡,唯一一个有拖拉机的人。
    拖拉机到手之后。
    果然如林向前所说。
    他那台拖拉机压根就没闲过。
    白天黑夜,生意多的要命,都来不及拉。
    钱就像雪花一样,哗啦啦的飘进的口袋里。
    顾山子这才佩服林向前的远见。
    也怪不得人家能发大财,这眼光就是准。
    干拖拉机,真是一个正确无比的决定。
    后来林向前还告诉他,干拖拉机只是刚开始。
    先这么干着,等干个几年,手上有点余钱了,再去贷款,到时候买卡车,整一辆东风大卡车,这样货物拉的就更多了。
    一辆卡车,两辆卡车,三辆卡车就这么买起来。
    到最后再搞一支运输队。
    你顾山子就成了真正的顾大老板了。
    到时候再雇几个司机。
    你顾山子躺在家里睡大觉。
    钱就自己进兜了。
    到时候才算是真正的实现了财富自由。
    顾山子听的热血澎湃。
    一个劲的感谢林向前对她的点拨。
    所以这回林少前的奶奶,有事拜托自己。
    顾山子当然二话不说,哪怕不给钱,肯定也是要帮这个忙的。
    顾山子:“哈哈哈,奶奶,我这点小生意,和您大孙子比起来,那简直就是蚂蚁和大象,奶奶,东西在哪呢?我来帮你搬。”
    严老太带着顾山子进屋,一指那两口被她洗得干干净净的大缸。
    “就是这两个缸,你帮奶奶把这两个缸搬到你的拖拉机上去。”
    顾山子:“奶奶,这不是你们家的咸菜缸吗?”
    严老太心里一乐。
    果然大部分的人都是没什么好眼光的。
    自己这两个哪是什么咸菜缸啊。
    分明就是古董宝贝。
    也幸好他们都看不出来。
    要不然这么些年早就被她们给偷走了。
    “唉呀,你就别问了,你就照奶奶说的做就行了。”
    顾山子:“好嘞奶奶,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严老太:“这个缸可是有点分量的,你可担心这点,千万别给奶奶磕了碰了的。”
    顾山子:“放心吧,奶奶,保证扣不了一点儿。”
    严老太又抱出了一床破棉。
    被把破棉被摊在了拖拉机的车斗里。
    严老太考虑的很周全。
    这拖拉机的车斗是铁皮做的。
    她的缸这一路上颠簸。
    指不定把她的缸又豁掉一个小口。
    自己这两个缸可是古董宝贝,经不起这么折腾。
    一定要好好保护好。
    把这个棉被铺在最底下,再把缸放在上面,就万事大吉了。
    顾山子小心翼翼,吭哧瘪肚,涨红着脸,帮严老太把她那两个大缸搬到了拖拉机车斗。
    还拿绳索,把两个大缸固定住,确保万无一失。
    严老太满意的点点头:
    “山子啊,你这孩子真不错,做事挺细致的,这么一绑,就绝对没有问题了,我还担心着在路上颠簸着,会把我的缸给弄坏了。”
    顾山子:“哪能呢,奶奶你放心吧,我干活一向都是,为别人考虑到位的,绝对不会让您这个缸坏掉一点点。”
    严老太:“行行行,那好,那咱们走吧。”
    严老太已经好久没出过门了。
    隔壁华光镇更是十几年都没去过了。
    顾山子拿了一个坐垫,放在了副驾驶座的。
    扶着严老太坐到了上面。
    顾山子拿出一个s型的拖拉机手摇杆。
    当时的拖拉机都是通过手摇的方式发动的。
    将s型的一端插入车头小孔内。
    手臂发力,开始由快到慢的旋转。
    这是一个非常讲究手感的活儿。
    摇快了发动不了。
    摇慢了也发动不了。
    必须要有一个由慢到快的循序渐进过程。
    顾山子刚买这台拖拉机的时候。
    练了十几回,才掌握了手摇发动拖拉机的精髓。
    发动之后,要立刻把s型的手摇器从小孔中拔出。
    要是一不小心手摇器脱手。
    此时手摇器靠着巨大的惯性,还在疯狂的旋转。
    不少人慌里慌张的,去把手摇器。
    这个时候一不小心,运气不好,就会被手摇器打的手臂骨折。
    这种事情全国范围内发生过成千上万起。
    顾山子脑子不算笨。
    从来没被手摇器打到过。
    拖拉机发动之后。
    就发出了,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属于拖拉机独特的,极具辨识度的声音。
    排气孔里也冒出一阵阵的烟。
    当时的拖拉机都是烧柴油的。
    冒出来的烟都是黑烟。
    顾山子坐回驾驶座上。
    顾山子:“奶奶,您坐好了,我这边启动了。
    严老太这辈子还没做过拖拉机呢,又新鲜又紧张。
    一只手握自己的拐杖。
    另外一只手,紧紧的抓着旁边的铁皮扶手。
    “好好好,山子,开吧开吧,奶奶坐稳了,那个开慢点,开稳点啊,奶奶,还是第1回坐你的大车子呢。”
    顾山子:“好嘞,奶奶,你就放心吧,我开拖拉机一向都是最稳的。”
    顾山子的手扶拖拉机开动了。
    在当时的农村,手扶拖拉机集短途运输和田间作业功能于一体。
    小巧灵活、维护成本低、动力强劲,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
    顾山子把拖拉机开得稳稳当当。
    拖拉机的速度原本就不快。
    平时顾山子自己开,基本上都会开到二三十码。
    但是今天严老太坐在自己车子上。
    车头后面又装着两个大缸。
    顾山子开的极稳。
    一直都是以十几迈的速度前进。
    严老太觉得新鲜极了。
    再加上自己现在正在做一笔大买卖心理,还有点兴奋。
    只要把这两口缸拉到华光镇,找人修一修。
    自己就能进账整整1万块钱了。
    “山子,你这拖拉机还真不错,坐在上面,凉快极了,哪怕是大夏天的,也不怕有这个风,太阳再大,也不会热到哪里去。”
    顾山子:“哈哈哈,奶奶,你说的没错,车子开的越快风就越大,我现在开的算慢的呢,我要开的再快一点,风还要大呢,奶奶你要不要试一试?”
    严老太连忙摆摆手:
    “哦哦哦,不用了不用了,那不用了,现在这个速度,我觉得已经挺快的了,你就安心的这个样子开吧。”
    顾山子:“好咧,奶奶。”
    二三十公里路。
    平时一个多小时就能开到。
    顾山子今天整整开了两个多小时,才开到了隔壁华光镇。
    又一路打听到华光镇的城东路。
    又顺着城东路一路开到底。
    严老太记性不错,把那个中年妇女讲的路线记得清清楚楚。
    开到城东路到底之后,严老太抬眼一瞧。
    还真有一个店铺开在那里。
    上面挂了个牌子,上面写了几个字,严老太不认字。
    严老太指着牌子说道:“山子,这牌子上写的是啥?”
    顾山子一看,念道:
    “奶奶,这上面写着,老毕祖传修缸。”
    严老太一听。
    对喽,那师傅确实是姓毕。
    运气不错,一下就找对了地方。
    严老太:“山子,去看看,里面有没有人。”
    顾山子上前,门是虚掩着的。
    推开门,往里一看。
    一个六七十岁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里面干活呢。
    “奶奶,有人,一个老头。”
    严老太:“好好好,那就对了。”
    顾山子:“奶奶,要不要我帮你把缸搬进去?”
    严老太一声令下:“搬。”
    顾山子:“好嘞。”
    顾山子又小心翼翼,吭哧瘪肚的,把严老太两个大缸搬到了老毕祖传修缸的院子里。
    严老太想了想。
    还是不要让顾山子知道她在干啥了。
    那女的说的对,得闷身发大财。
    要是让顾山子知道了自己这两口大缸,是宝贝,价值1万块钱。
    说不定会起什么歹心思。
    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太太,能拿他一个30多岁铁棍打不死的小伙子怎么着啊。
    到时候顾山子把自己这两个宝贝抢走,自己都没办法。
    再说了。
    钱财不可露白,不能让顾山子知道自己发了大财。
    严老太对顾山子摆了摆手道:
    “行了,山子,辛苦你了,那个,我找老毕师傅说点事儿,你去外面拖拉机上等我吧,一会儿,完事了我再叫你。”
    顾山子:“奶奶,我陪着你吧。”
    严老太:“不用不用?你去拖拉机上等我吧。”
    顾山子:“那那,那行吧,奶奶,你完事了叫我啊,我就在外面,你吼一嗓子,我就听到了。”
    严老太:“好嘞好嘞。”
    顾山子出去了,严老太把门一关,拄着拐杖走上前。
    对着正在专心致志干活的老毕师傅说道:
    严老太:“你好,请问你是老毕师傅是吗?”
    老毕师傅干活干的正专心。
    正在对着一口小水缸,涂涂抹抹,没听到严老太说话。
    严老太一看,果然是高人呢。
    在干活的时候,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干自己手上的活。
    于是便提高了音量又说道:
    “你好,请问,你是老毕师傅是吗?”
    老毕师傅这回是听到了,抬眼一瞧,点点头道:
    “是我,你是哪位?”
    严老太:“哦哦,是这样的,老毕师傅,我们家呀,有两口水缸,年头有些久了,豁了口,缸身上,也有一些裂纹,听说老毕师傅手艺精湛,是祖传的锈缸老师傅,所以就想请老毕师傅,帮我把这两口缸给修一修。”
    老毕师傅把手上的东西一放,站起身:
    “没错,我这儿就是祖传的修缸手艺,传到我这儿第3代了。”
    严老太心里一乐:
    “哎呀,那真是太好了,太好了,我今天是特地找过来的,也是听到了老毕师傅你的名声,都说你手艺好,我家离这里30多里地呢,真的是特意过的。”
    老毕师傅:“哈哈,附近的人都知道我老毕的手艺堪称完美,你能从30多里地的地方找过来,我一点都不惊讶,最远的一个人从200里地的地方都找过来了,也是让我帮她修一个家里面祖传的瓷器。”
    严老太:“哦哦哦,那怎么样?最后帮她修好了吗?”
    老毕师傅:“哈哈哈,这位老姐姐,瞧你这话说的,这世界上就没有我老毕修不好的瓷器,人家满意的很呢,说没有白跑这200里地。”
    严老太一听这话顿时就放心了:
    “好好好,老毕师傅,那这样你帮我看一下,我这两口缸,该怎么个修法?”
    老毕师傅:“行啊。”
    老毕师傅走上前,围绕着严老太家那两个水缸,细细的端详。
    时不时的还拿小锤子敲一敲缸身。
    耳朵贴在缸身上。
    边听边点头。
    又把缸平放在地上,去看缸底。
    看了足足有一支烟的功夫。
    一旁的严老太,见老毕师傅做事情如此谨慎仔细。
    更加是一点都不敢催。
    老毕师傅看的差不多了,对严老太说道:
    “老姐姐,你这两口缸可不是普通的物件啊。”
    严老太心里再次大喜,但是她装作,不知情的口气说道:
    “唉呀,哪里呀,老毕师傅,我这两口缸啊,就是家里面用来腌咸菜,和平时喝水的水缸,就是个普通的缸,在家里都已经用了六七十年了,最主要这两口缸啊,用的时间久了,有感情了。”
    “前几天我发现这两口缸身上都有裂纹了,再不修的话,恐怕也用不到我死了,哎呀,你看看老毕师傅,我这一把年纪的人,就是念旧,你让我又买个新的缸吧,也不是买不起,就是觉得有点舍不得,这两口老缸可是用了一辈子的,所以就想着把她们修一修,至少用到我死。”
    严老太太门槛也很精。
    没有说我修好它之后转手就要去卖1万块钱。
    她就怕人家知道了。
    她这两口缸是很值钱的宝贝之后,对她狮子大开口。
    所以故意说的轻描淡写。
    老毕师傅:“哈哈哈,老姐姐,看样子你还不知道你这两口缸的价值,我来跟你说道说道吧。”
    严老太心里已经想着,难道被人家一眼看出来了。
    这世界上识货的人这么多。
    故意装作不知道说道:
    “好啊,老毕师傅,那你给我说道说道。
    老毕师傅从腰里抽出旱烟,慢吞吞的点上一锅旱烟。
    现在虽然都流行抽香烟了。
    可是稍稍上点年纪的人,还是习惯性的抽旱烟。
    旱烟的劲儿大,抽起来痛快。
    抽惯旱烟的人抽香烟觉得跟玩儿一样,解不了乏。
    老毕师傅抽了两口旱烟,慢条斯理的说道:
    “老姐姐,我这话说出来啊,可能得吓你一跳,你这两口缸啊,非同寻常,绝对不是农村普通的咸菜缸,我刚才已经仔细看过了,这两口缸,差不多是清朝同治期间的古董。”
    严老太这回可没装,她是真没听懂,眨巴着眼睛问道:
    “同志???哪个同志???”
    老毕师傅仰头一笑道:
    “哈哈哈哈哈哈,老姐姐你可真逗,我这个同志啊,不是你嘴巴里说的那个同志,你说的那个同志是革命同志,我说的同治是一位皇帝,清朝末期的一个皇帝,那些个皇帝不都有自己的名字吗?”
    “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接下来一个就是同治皇帝了,这个同治皇帝啊,死的早,才19岁就死了,所以他那一期的古董啊比较少,恰巧你这个两口缸,就是同治皇帝期间的古董,那可真是十分稀少啊。”
    严老太大惊。
    昨天那个女人,只说自己这两口缸距现在已经有100多年了,是个古董。
    可是具体是个什么古董,她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但是今天老毕师傅,把这两口大缸的来历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原来是一个叫同治的皇帝时期,造的这两口大缸。
    而且还是十分稀少的。
    这么说来,自己家里真的是有宝贝。
    六七十年了,自己竟然完全不知道。
    还把它当做咸菜缸来腌咸菜,真是暴殄天物。
    作孽作孽呀。
    自己真的是有眼无珠啊。
    不过幸好,现在知道也不迟。
    严老太连忙激动的问道:
    “老毕师傅,你可,你可真是高人啊,你就瞧了一瞧,就看出了我这口缸是哪个皇帝时候做的?真是厉害呀,那,那,那我这个?是不是是不是特别值钱呀?”
    老毕师傅边抽又抽了两口烟,点点头道:
    “老姐姐,我来给你算一算啊,如果从同治元年算起的话,那就是1862年,那么到现在差不多有150年的历史了,你这口缸真是不得了。”
    “最关键的是,同治期间的古董在市场上可是极少见的,你这两口缸确实是非常值钱的,要知道,市面上像这么大口径的缸,绝大部分都是民国期间的,那个档次就要差很多了。”
    严老太听着心里更加大喜。
    自己的家里这两口缸,真是宝贝中的宝贝。
    离现在已经有150年了。
    在她手上也已经有60多年了。
    看样子自己真是要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