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一 高明末蒲甘掌大权 历天润又生叛乱心
作者:钱塘江潮信来   穿越之玩转大宋最新章节     
    本来旦当县有地方驻军的,但是此时大理国情况危机,这里的守军都被调到了大理城去了。原本折再兴还想利用山匪轰隆隆的名义劫掠县城,然后让阮七郎带领百姓再把自己“赶走”,这样就可暂时占领县城,然后再向朝廷表功。

    自己则回到大中国城,请杨志以大中国公的名义找段竞逐求情,给阮七郎的“义民”谋一个出身,也就解了他们苦难,就算是报恩了。

    没想到他们占领了县城后,从县城来往的公文中得知如今蒲甘国已经大举入寇,腾冲太守刘琦无法抵抗,带兵已经退往了大理城了。而蒲甘国的领兵元帅更是5年前被西军打败的方腊建立的永兴政权的元帅历天润!

    西军当年在太湖边的乌镇大破历天润的时候,折再兴还是方腊义军中的一个小孩,在那一战中被西军擒获,后来被种师道看中,让折赛花认了干儿子,然后才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

    如今没想到这个历天润竟然在大理国兴风作浪,这可是让折再兴万万没有想到。他此刻急忙用这里县令的大印发布公告,打开府库,分发武器,组织百姓进行团练。以应对不测。

    同时,他又让老六杨天言、老七王天顺带领这几个熟悉地形的士卒赶快去大中国城打听情况,并将自己在旦当县的情况报告给杨志。

    历天润如何带兵进兵大理的呢?这还要慢慢说起。蒲甘国是立国已经有300多年了,但是一直没有统一过,后来蒲甘国出现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国王名叫阿努律陀,他在位的时候立大乘佛教为国教,统一个蒲甘国各部落,为如今蒲甘国的打下了基础。

    蒲甘国如今的国王名叫阿隆悉都,这个国王还是有很多雄才大略的。当时他采取了许多进步措施,制订法典,发展工农业生产,统一全国度量衡,促进商业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蒲甘国显示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本来在另一个平行时空中,这个国都就会这么平顺的发展下去,一直到中国北方的元朝兴起,元朝大大军最终来到了蒲甘国的“八莫”地区,由于耐不住暑热而撤兵。这应该是蒲甘国和中原王朝第一次大规模的对抗。当然更早的时候蒲甘国进攻国大理国,一度包围的大理城,但是那场战争规模小,而且当时的大理国也算不上中原的正统王朝。

    也许是种师道穿越影响到了这个时空,如今蒲甘国的历史由于一个人的到来而发生了改变。这个人并不是历天润,而是高明末。

    高明末是高泰明的嫡子,本来大理国应该由他掌权(详见268回前后故事),但是高明末在与高智昌的争夺中惨败,无奈逃王到了蒲甘国。

    高明末在蒲甘国得到了国王阿隆悉都的厚待,让他在朝为官做了大司农,专门管理蒲甘国的农业生产。高明末本来就是按照高家的接班人培养的,依照他的能力管理一个大理国都是没有问题的,更别说管理这个蒲甘国的农业了。

    高明末在蒲甘国兴修水利、鼓励农耕,在蒲甘国大力推行稻谷、高粱、甘蔗、葡萄、胡椒的农作物的种植,特别是胡椒,被大食国商人贩卖到了泰西各国(种师道所说的西牛贺洲),竟然卖出了跟黄金同等的价格。

    在高明末的带领下蒲甘国农业蒸蒸日上,百姓日子逐渐富裕,本来高明末早就应当得到提拔,但是由于蒲甘国是由缅人和孟人把持朝政,因此作为一个外来人,他做的再怎么出色也不过是一个大司农。

    这种情况的出现让高明末苦恼不已,不过他翻身的机会还是来了。当时暹罗国发生农民起义,战火一直蔓延到了蒲甘国。蒲甘国在国王阿隆悉都和高明末的治理下,百姓富裕,但是全国信奉佛教,所以国家武备松弛,处于国富病弱的状态。

    其实当时的宋国、大理国也都是如此,不过大理国、宋国好歹还有一些精锐的人马,比如说宋国的西军,大理国的腾冲兵。而蒲甘国是几乎没有可用之兵,当暹罗国的暴乱蔓延到蒲甘国的时候,蒲甘国君臣无力处理,只好启用高明末。于是高明末升任了蒲甘国的丞相,掌握了国家的军政大权。

    不过高明末掌握了军政大权也无法变出一支精兵来,他招募了一些兵马亲自训练,但是这些蒲甘国的缅人、孟人都不是当兵的材料,总之难以练成精兵。

    历天润和船伙儿张横逃离的中原的战火先是来到占城避难,后来又来到了暹罗国。到了暹罗国后遇到的农民起义,历天润发现暹罗国有很多百姓是躲避中原战火的汉人,所以他就依靠这些汉人夺取了一支农民起义军的领导权,在暹罗国攻城掠地,一度号称“南汉王”!

    历天润也在暹罗国风光了两年,但是他对队伍中骨干是汉人,汉人在暹罗国毕竟是少数,所以他的队伍在各派势力的挤压下,最终失败了。

    历天润也是无奈,他带领队队伍退到了蒲甘国,此时船伙儿张横也跟他分别了(见五七五遇风暴船伙儿道新港求出身张横献海图)。历天润到了蒲甘国一看,这里也是烽烟四起,虽然战争没有暹罗国这么激烈,但是也给了自己展示能力的空间。

    历天润带领的残军也就2000多人,他带领这些人马东征西战,剿灭了几只起义的武装,算是在蒲甘国扎下了跟。

    历天润总结了在暹罗国失败的教训,觉得还是要找一个大的靠山才能生存下去,因此他想尽办法接近蒲甘国王庭,请求招安。此刻高明末正在为没有精兵良将发愁,因此二人一拍即合。高明末代表朝廷招安了历天润,封历天润为大将军。历天润则跟随高明末征讨四方,平定叛乱。

    蒲甘国本来还算是富裕,就是当地的地主豪强盘剥过甚,再加上邻国暹罗国起义的影响才爆发起义的。这里的农民起义军战斗力是非常差的,而历天润带到蒲甘国的2000人马已经成为了精锐老兵,他们历天润的指挥下很快就横扫了蒲甘国的各方起义势力。

    蒲甘国的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后,历天润手上有了一支将近3万的人马,历天润手握这只重兵的时候心中又有了想法了。他想夺了阿隆悉都的王位自立,不过从方腊起义、再到暹罗国自立南汉王,历天润“辉煌”日子都没有超过2年,所以这次历天润还是小心了许多。

    高明末早就看出来历天润的心思了,他也想像他们家族控制大理国一样控制蒲甘国。可是他现在却无法掌控历天润手下的骄兵强将。

    这一日,高明末来到了历天润的府上。历天润还是很感激高明末的,如果没有高明末,他可能在蒲甘国会得到在暹罗国一样的下场。历天润的计划中,未来即使控制住蒲甘国也要给高明末高官厚禄。

    高明末对历天润道:“厉大人,你已经是国朝中的大将军了,为何每日还是愁眉不展。”

    历天润道:“如今虽然高官得坐,可不随我愿。”

    高明末道:“你的愿望如何?”

    历天润道:“我保圣公在杭州称帝,我在暹罗国也称南汉王,在这里一个大将军算什么!”

    高明末咩想到历天润有如此的野心,他们高家在大理国把控朝政也只是称大中国公(见二七三)没想到这个历天润自己就想称王称帝的。

    高明末细眉紧皱,双目眯成了一条线,是一言不发。

    历天润见高明末的样子,急忙道:“丞相若肯助我城王霸之事,我定以国士敬之!”

    高明末听罢暗自冷笑:这个泼贼竟不知我的家事。

    高明末问道:“大将军可知蒲甘国有多少人口?多少土地?”

    历天润一头雾水,道:“我管他有多少人口土地,只是我有3万精兵足可称霸蒲甘!”

    高明末笑道:“大将军此言差异,这蒲甘国有43个州县,人口超过400万,国内以缅人和孟人为主,咱们汉人(高明末其实是白族人,只不过在这里都被看做汉族)不到万人,还多数集中在北方与大理国交界之处。将军3万军队中,汉人不过百人,经过数月征战都已经被朝廷封为了军官,人人怀感恩之心。如果大人贸然起兵,与多少人会追随大人死战呢!”

    其实高明末说蒲甘国有400万人口却是如此,只不过是男女老少都算上,真真成年的男丁不过百万,因此通常情况下也就养兵3万了。也就是说此时蒲甘国几乎所有兵力都掌握在了历天润的手里了。

    历天润那里知道其中蹊跷,他问道:“如此说来,我就的在这南蛮之地给那个蛮王称臣不成。”

    高明末道:“这还是有机会的?”

    历天润道:“此话怎讲?”

    高明末道:“蒲甘国北方有一个大理国,乃是我的故乡,此国人口、土地与蒲甘国相当。也是信奉佛教,国富兵弱之地。如果将军能提调人马征服大理国,那里的国民可都是如我一般,说汉话写汉字,与将军一心的。到时候在那里再练一支精兵南下,这大理蒲甘国土地都任由将军驰骋,到时候别说是南汉王,就是称皇帝也不为过。”

    历天润听了喜道:“这太好了,只是大军远征这粮草辎重……”

    高明末胸脯拍的山响,道:“一切由我安排。”

    历天润道:“好,若我能称帝,我便将大理城封赐给你,封你为大理王。”

    高明末见历天润中计,急忙躬身道:“如此说来我就多谢陛下了。”说着屈身就要下拜。

    历天润急忙阻拦道:“这大事未成,还需谨慎。”

    高明末道:“大将军如此严谨大事定可成也?”

    历天润被高明末忽悠的迷迷瞪瞪的,似乎自己就要登基称帝了。突然他觉得不对劲,他瞪着高明末道:“丞相大人,诓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