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二 闯荡扶桑(一)
作者:钱塘江潮信来   穿越之玩转大宋最新章节     
    萧让通过审问会众得知距离西宁州500里的地方还有一个天地会的据点,是专门用于向且末城转移会众的,萧让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跟高怀远借了一些骑兵追了下去。而高怀远则把早就写好的战报发给了种师道。

    种师道接到高怀远的战报上跟没没有提及有新式火器和西域的金币,所以他只是从高怀远给他的信里看到了高怀远的忠心,因此陇右的事情就不放在了心上。

    李俊和王三这次从扶桑国回来也算是成了延安府的名人了,尤其是王三,本来他就是刘光世的亲兵出身,这次回到延安有点衣锦还乡的意思。

    种师道把李俊、王三带来的红铜和石见山取来的银矿的矿石,都放在了西军经略府后院的演武场内。

    魏定国看见堆积成小山一般大的红铜料心里乐开了花,他高兴道:“这些红铜怕得有3、4万斤吧,有了这些红铜,可以够用一阵子了。再加上损坏的碗口铳回炉生产的红铜,未来一年的铜料无忧矣。”

    西军神机营共计14个,每个营标配10门碗口铳。再加上平时训练用的,和替换备用的(西军的碗口铳发射铁蛋丸百余粒后,炮身就会出现裂纹)平时需要保持有300门完好的碗口铳的状态,可是神机营自成军后,碗口铳供应一直不足。

    种师道听着魏定国的话却不为所喜,他道:“未来还是要铸造铁炮为主。”

    魏定国一听立刻低下头颅,这几年他再怎么研究也没能铸造出铁炮,就连种师道提到的“铁范铸造”之法也没有成功,现在铸造碗口铳还是需要用泥做的“模范”,效率极低。

    种师道又拿起了一块银矿石递给了单如圭,道:“单师傅,你看看这个东西能否练出银子来。”

    单如圭拿起银矿自己参详,道:“这等上好矿石我是没有见过,是不是银矿我也不敢确定,总要道高炉里熔炼一番才好。”

    种师道说道:“好,既然如此单师傅负责锻炼矿石,魏定国继续铸造碗口铳。”种师道非常想扩大神机营的数量,因为他知道这个神机营才是未来战争的主宰,现在神机营的碗口铳的数量不足,限制了规模的扩大。不过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第三次西征,炮手倒是训练出来不少,只要魏定国能够造出足够的碗口铳,神机营就可以随时扩充。

    种师道安排好了单如圭和魏定国后,又找见了李俊和王三。李俊和王三跟种师道详细的讲述了这次扶桑国的经历后,种师道也是唏嘘不已。

    两年前东昌府一场大战,种师道剿灭了及时雨和黑旋风,李俊和王三还擒拿住了冒充及时雨的宋清,也立了功勋。随后他们在廖儿洼的商战休整了一番,备足了货物。沿着济水河一路北上,一直到了青州。

    赵值给他们的海图记录了两条到扶桑岛的路线,一条从泉州出发,另外一条便是从青州出发。按照现在的风信方向,这个季节正好是从青州出发的好日子。

    李俊到了青州后,发现城门告示贴着缉拿及时雨海捕文书,李俊、王三抓住了宋清,却让他冒充了及时雨骗了自己,所以他们也是仔细询问了及时雨的模样,今天在这里看到这个海捕文书,王三对李俊笑道:“你看这个画像画的,真的不怎么样。”。

    李俊却道:“管他什么及时雨,我看还是尽快找道海船和通译早日出海为好。要是风信变了,到不了扶桑,又得拖到明年出海了。”

    他们西军商队本来是有海船的,所以李俊不愁海船,但是去扶桑国通译却是非常难以寻找的,李俊和王三这几到处在城中晃悠寻找懂得扶桑语的通译。

    要说寻找通译在江南外贸发达的泉州、广州并不是太难,可是这个青州的商贸虽然发达但是也只是辐射北方,找了几日也只是找到了通女真、契丹语的通译。王三虽然是商队的领队,但是还是挂着锦衣卫指挥使的名头,青州刚刚设立了锦衣卫商栈,他无法就只好请求青州的锦衣卫帮忙。

    当地的锦衣卫也是刚刚城里不久,在这里“耕耘”的并不深入,所以找了几日也就是找了一个高丽人名叫李俊喜的作为通译。王三和李俊对这个李俊喜都是不了解,当时山东的登州和青州,倒是有一些高丽人做生意,但是懂得扶桑话,又愿意做通译的还真是不多。

    李俊、王三二人在青州的望海楼摆了一桌子酒宴,宴请这个李俊喜也算是一次面试。李俊和王三一看见李俊喜就是20多岁,长得相貌堂堂,谈吐不烦,就有几分喜欢。

    席间,李俊问道:“李兄,看你见识不凡,只怕在高丽国也是读书人吧。”

    李俊喜道:“正是,小弟祖上在朝为官。到了我这一代才转为行商,这次到青州行商,遇见风浪,海船背打翻了,幸亏我水性好,抱着一块船板飘了一天一夜,才被过往的渔船救下,最后流落道此地。”

    王三奇道:“听兄弟谈吐不凡,难道贵国都能说这么好的雅音国韵吗?”

    李俊喜笑道:“二位东家有所不知,我国读书之人都说汉语,科考所用课本也都与宋国书籍无意,故而会说汉语。只有贫民百姓,才说本国的高丽谚文,这谚文在民间流行,有音无字,实在是拿不到台面。”

    王三点了点头道:“这倒是第一次听说,领教,领教。”

    李俊问道:“兄弟懂得扶桑话。”

    李俊喜道:“鄙国开京有宋国、契丹国、扶桑国我们叫扶桑国为东瀛国,各地商人道开京经商,故而鄙人略通这些国家的语言。”

    李俊和王三对视了一眼,王三道:“如此甚好,那就请李先生加入商队,咱们一同闯荡扶桑国。”

    李俊也道:“好,就请先生先回去准备准备,明日到码头寻找我们商船。”

    李俊喜也高兴道:“多谢二位东家,在下自当效力。在下孑然一人,也没有什么准备的,即可就可以到码头登船。”

    王三道:“如此甚好,咱们先吃喝一番,然后登程。”

    李俊、王三跟李俊喜谈好了价后,又吃喝完毕,就结伴向码头走去。下了酒楼转过了几条街道,由于王三是刘光世亲兵出身身手自然不凡,他一出酒楼就感觉有人跟着他们。王三觉得奇怪,在青州他们并没有熟人,王三没有有惊动李俊等2人,自己加上了小心。

    当他们走到了一个僻静的小巷时候,王三突然听到弩箭的声音,他急忙一推李俊和李俊喜,道:“小心有暗器。”

    李俊和李俊喜被王三退了一个踉跄,这只弩箭擦着李俊喜的发髻飞了过去,“嘭”的一声这只弓箭就“钉”在了墙壁上。

    李俊和王三迅速的拔出暗藏的短刀,四处观看。只见一个人影,向远方逃去。王三一看那刺客远去,他一把揪住了李俊喜的领子,把他按在了墙上。

    王三用短刀抵住了李俊喜的脖子,道:“你这泼贼,快说是什么来路。为何有人刺杀于你。”

    李俊喜吓得脸色苍白,说不出话了,只是“额额……”发出惊慌失措的声音。

    李俊却推开了王三的短刀道:“这个人不是冲着李先生的。”

    王三奇道:“怎见得?”

    李俊低声说道:“我在太湖之上练的好眼力,刚才发箭之人便是东昌府漏网的及时雨!只怕是你我二人抓了宋清,他记恨在心,故而刺杀。”

    王三也没多想,随即放开了李俊喜,抱歉道:“李先生,我是一个粗人不要见怪。”

    李俊喜脸色苍白,喘了半天气才道:“无妨,无妨。咱们还是走吧,这里太危险了。”

    放箭的刺客正是及时雨,只不过这次他真的是来刺杀李俊喜的,跟宋清没有关系。

    及时雨拖着司厅方上了小船,原本司厅方是要抓及时雨立功的,结果慌乱之间被及时雨错当成了救命恩人。及时雨倒是有几分驾船操舟的本领,他们带着司厅方很快的脱离了战场,扬长而去。那天,在乱军之中及时雨根本不知道是谁抓走了宋清。

    司厅方此时欲哭无泪,本来他在李丹劝导下,已经投降西军了,但是却被及时雨裹挟而走。他想暗中下手杀死及时雨,正是他看见及时雨武艺了得,担心杀不了及时雨反遭他的伤害,因此未曾动手。如果他离开及时雨而去,战场之上很多人都看见他跟着及时雨走了,谁还会相信他已经投靠官府。现在司厅方正处在左右为难之际,他稀里糊涂的跟着及时雨来到了青州。

    东昌府一战后,河北、山东各个州府都画影图形捉拿及时雨,不过那个时候的画像着实不怎么样,因此及时雨和司厅方顺利的进入到了青州府。

    到了青州府二人的盘缠也尽了,不过他二人倒也不慌张,他们支起了一个算卦摊子。司厅方是方腊手下少有的识文断字的人,他就以算卦为幌子,探听前来算顾之人的虚实。如果有家境富裕的,及时雨就会随后跟随,然后伺机作案,盗取钱财。

    他们得了几次手后,也被官府的衙役们盯上了。随着风声见紧,他二人决定离开青州府,再去别处寻找生计。也许是他们做了几次案,在青州府的黑道是有了一点点名声。这天居然引来了几个高丽国的商人,用重金雇佣他二人刺杀李俊喜。

    及时雨和司厅方二人一听大喜,随即定下计策要用弓箭射杀李俊喜。当日及时雨负责射杀,司厅方负责接应。及时雨在发箭的时候,感觉李俊有些面熟,有想不起来再哪里见过。当时及时雨也来不及多想,下定决心,先杀死李俊喜,然后再将李俊等人一并斩杀。

    他放箭以后,见李俊、王三等人身手不凡,自知碰上了高手,并不敢纠缠,转身就跑。那个负责接应的司厅方见及时雨跑了,自然不会去与李俊等人交手,因此也转身随及时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