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世上哪有忠臣?
作者:吃饱除人   藩乱最新章节     
    看着脚下的尚之信跪在地上磕着头,哭着向自己服软认错,舔犊情深的尚可喜终究没有怪罪自己的孩子,而且选择原谅自己的骨肉。
    在吴军步步紧逼,面临亡藩灭族的压力下,家族的利益压倒一切。
    尚可喜躺强撑着虚弱的身体,走下病床,打开软禁他的房门,戴上他沾满鲜血的王冠,坐在王位上发号施令。
    一方面,传令仍在惠州府城坚守的尚之孝,趁明郑军尚不知情的情况,掠夺全城骡马后,放弃惠州城,率领藩军精锐翻山越岭,从河源,到龙川一路北上,进入赣州,寻找大清军。
    一方面,调兵遣将,收缩兵力坚守广州城。
    同时,敲打着仍然忠于尚藩的陈洪明、佟养钜、王国栋、严自明等广东军政大员。
    权力的重新掌握,儿子的低头与恭顺,让尚可喜那苍老的脸上,泛着红润的光。
    等安排好具体事宜,在众人离开后,强撑着一口气的尚可喜终于坚持不住,瘫软了下来。
    身旁的尚之信眼明手快,连忙上前扶住了尚可喜:
    “父亲,您还好吧。”
    尚可喜摆了摆手,示意道。
    “无妨。”又指着外面,让他尚之信推着他去晒晒太阳。
    此时,父子之间的关系也是有所缓解,尚之信亲自在病床前尝汤试药的情景,让年老的尚可喜老怀宽慰,连连点头称善。
    谁人不爱自己的骨肉呢?
    尚之信听到父亲想去晒太阳,不敢怠慢,连忙让人把轮车推来。
    二人在王府的花园里,慢悠悠地散起步、晒起太阳了来。
    看着尚可喜那胸有成竹的模样,甚至在温暖的太阳下还昏昏欲睡地样子,性情急躁的尚之信却是坐不住,见左右无人,赶紧问尚可喜为何如此布置。
    明明尚藩还有整个广州府和半个惠州府,这些全都是广东的精华之地,为什么要拱手让出?
    还有为什么要让尚之孝北上投靠大清,而不是回防广东。
    面对尚之信地疑问,刚才还在打瞌睡的尚可喜似乎醒了过来,笑着给自己的儿子上了一课。
    尚可喜不愧是沙场老帅,人老成精,在谋虑问题比尚之信更加深渊。
    为什么要收缩兵力?
    因为平南藩的动员能力已经到尽头了。
    倘若吴军不南下,那么仅靠吴军那几千人的偏师及郑、马、孙、柳来打平南藩,是不必要放弃地盘的。
    他们实力都差不多,各家各有各的打算,绝对不会出尽全力打我们的州县,然后出现让别人摘桃子的情况。
    虽然打不赢他们,但是我们尚藩至少是人心齐,完全可以守得住。
    但是,吴军居然派援军来了。
    虽然只有一万人,但这一万人都是精锐,更重要的是,广东战场上,他们联军的实力平衡打破了。
    吴军在他们的联军中,就是占有绝对优势实力了。
    那么,各地的驻防兵丁,就有可能会因为吴军援军的出现,被各个击破。
    既然如此,何不放弃无险可守的其他州县,收缩兵力,凭借广州城高池深固守。
    “可……他们已经会师了啊。”
    “就是要他们会师。”
    “啊?!”
    尚之信有些诧异,老头脑子又糊涂啦?
    会师后,贼军实力不就更强了?
    尚可喜摇摇头,混浊的眼睛闪烁出一丝对人心的审视。
    “会师了,他们的实力更弱了。”
    因为至今,吴三桂都没有对军有绝对控制权,几支军队之间就只是同盟而言。
    更别说还有个一直视吴三桂等人为“敌国”、“僭越背主”之人的明郑军了。
    郑经可是自诩“世笃忠贞、持正朔而不坠”的明臣。
    吴三桂是什么人?
    自称周王,连“大明”两个字都不拿出来了,还立年号“周王利用”。
    这是什么?
    这就是叛逆!
    忠诚于大明的“大明军”,和自号周王的“大周军”聚在一起,双方为了争地盘,想不打起来都难。
    更何况一旁还有也想分一杯羹的孙、马、柳等三家人。
    人性就是这样,平时不需要出钱出力时,每个人都是高谈阔论,大谈廉价的道德、正义。
    等到真正需要出力时,原本那些大义凛然的人,却变得畏首畏尾,生怕自己吃了亏;
    在分好处的时候,却跟见到屎的狗一样,拼了命地往上抢,生怕自己抢得比别人少。
    在尚可喜的眼中,郑经、吴三桂、祖泽清、孙延龄等人,全都是追逐利益的虚伪小人。
    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忠贞之人!
    这让自诩忠贞的尚可喜眼中,这几人都是极为不屑的。
    而尚可喜的办法就是“等”,等一个机会,凭借着广州高墙和大量的粮食,就这样坐在城墙上,等底下的明郑军和吴军为了争地盘而内讧的机会。
    就是当年五国伐秦一样,声势浩浩荡荡,最后因为龌蹉的利益,几国被杀得兵败而归。
    尚之信恍然大悟。
    只要广州城下的几家人发生内讧,那么我大清军就把他们逐个击破!
    心中也不得不佩服尚可喜的老奸巨猾。
    “那……要是他们真的能打下广州呢?”
    尚之信还是有些担心,毕竟自陷险境,变数太大。
    “这就是我让老二去赣州的原因。”
    尚可喜随后给尚之信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家国家国,无家哪来的国?”
    自古以来,在历史大势下,任何一个大家族要生存,靠的绝不是在某个时代里出现才能出众的人才,而是站队。
    只要站好队,这个家族就能活下去,只要存活下去,就有兴起的机会。
    要这样做,就得分散风险,多方下注。
    东汉时期,诸葛三兄弟,分别投魏蜀吴;
    宋金时期,衍圣公家分为南北二宗;
    宋元时期,张弘范和张世杰是同族,分别投元投宋;
    闯军入京,大明倾覆,吴家是父弟投闯,三桂投清;
    清军攻闽,郑家也是父弟投清,国姓拥明;
    说到此处,年迈的尚可喜凝视东方,目光穿透云海,仿佛看见了往昔在辽东时兵戈铁马的峥嵘岁月。
    “我算是看明白了,世上哪有什么忠臣?唯有自家才是最重要的。”
    尚可喜回头看了看这个从小被他遗忘的孩子,心中也满是愧疚。
    “守住广州,你就是未来的平南王;守不住广州,老二就是未来的平南王。”
    听到尚之孝会成平南王,尚之信满是紧张的问道。
    “广州真的会守不住吗?”
    “不,绝对守得住!”
    尚可喜如一头垂死的猛虎,在临死前,给自己的虎崽教授捕猎求生技能。
    “我算是看透吴三桂了,他太老了,再也没有当年的勇猛了,而皇上才20出头,熬也能熬死他。”
    “大清一定能赢!”
    虽说尚可喜很有信心,但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做事急躁,不考虑后果。
    “唉……”
    尚可喜叹了口气。
    “倘若真的守不住,你就降了吧。”
    “只是……”
    尚可喜望着尚之信脸上藏不住慌乱,心中满是担忧。
    “降吴之后,你就没退路了。”
    “到那时,如果你想活,就要像你父亲当年对待明人一样,对待满洲人,绝对不能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