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敬翔给自己推荐人选,齐慎好奇道:“子振,你认为谁出任魏博节度使合适?”
敬翔笑着道:“臣认为,罗弘信之子罗绍威,可继任节度使之位。”
“罗绍威?”齐慎闻言,脸色瞬间一沉,颇为不悦道:“罗绍威虽是孤的义子,但他年纪太小,到如今只不过十四岁,让他去管理魏博,如何能管理得好?”
当初齐慎之所以收罗绍威为义子,确实是存了将来扶持对方做魏博节度使的意思,但那时候的魏博军,在罗弘信的治理下,整体实力还算强大,齐慎认为自己不好直接控制,所以才想到培养罗绍威。
可如今经过杨师厚、牛存节等人的征伐,魏博军不但实力大损,甚至魏州本地的牙军势力,也基本都被清除。
说难听点,此时的罗绍威,对齐慎而言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要不是看在罗弘信、罗绍威父子,都是史书里有名有姓的人物,主观上也没有反叛过自己的意思,齐慎早在魏州城刚被攻破的时候,就可以下令将他们两人处死。
“主公且听臣慢慢说来……”
见齐慎脸色不悦,敬翔不慌不忙地解释道:“魏博虽被平定,但临近魏州的相州、贝州、博州、澶州等地,仍有不少本地势力,主公若直接让外人去做节度使,短期内还好,时间一长,只怕难以服众。”
“以臣之见,主公可让罗绍威名义上担任魏博军节度使,仿照当年天平军节度使曹全晟的例子,将对方留在汴京长住,至于魏博当地的军务和政务,则委任给其他人执掌。”
齐慎听到这里,心中明白了敬翔的话中之意,咋舌道:“子振的意思,是让孤分权,不要直接设置节度使……可这样的话,魏博当地的军务与政务,孤要交给什么人才合适呢?”
敬翔道:“政务方面,可让原魏博节度副使赵文弁管理,此人在当地素有威望。至于军务方面嘛,臣认为杨师厚、牛存节,或者王彦章,这三位将军都有资历和能力,具体应该让谁留守魏博,那就看主公的意思了。”
敬翔的话说完,李振开口道:“主公,臣以为杨师厚将军是最合适的人选,杨将军麾下的孝节军勇猛善战,将他们放到魏博戍守,定能镇压得住当地的牙兵牙将。”
历史上,魏博军后来的确是落在了杨师厚手中,对方的能力也确实没得说,凭着银枪孝节军的力量,数次将晋国的沙陀人阻挡在黄河以北,可以说在杨师厚去世之前,晋军根本就没有南下的机会。
可作为看过历史剧本的人,齐慎心里非常清楚,魏博军不能交给杨师厚——
对方能力出众、治军有方,这点固然不假,但与此同时,对方的野心也很重,忠诚度方面很值得警惕。
在原来的历史上,杨师厚在朱温死后,无人制约的情况下,先是通过武力手段强行夺取的魏博军统治权,接着很快便成为了事实上的割据军阀,对梁国朝廷听调不听宣,嚣张跋扈、自成一国。
虽说到目前为止,杨师厚对齐慎下达的命令,一直都在坚定不移地执行,完全没有表现出任何不忠的迹象,但齐慎内心深处还是存有几分警惕。
“杨师厚不行,孤还有很多重任交给他,不能让他留守魏博……孤决定,任命王彦章为魏博军都知兵马使,统领两万兵马北上,进驻魏州城。今后魏博五州,所有大小军务,皆由王彦章总领。”
思来想去,齐慎最终决定,把魏博军的军务交给王彦章来执掌。
一来,王彦章不但是最早追随自己的元老,还担任过自己的亲兵都将,甚至救过自己一命,与自己的关系非常不错;
二来,历史上王彦章论忠诚度,要比杨师厚靠谱得多,虽说能力方面可能略有不及,但也不算差得太多;
三来,之前自己曾经答应过王彦章,以后会授予他节度使之位,如今任命对方为都知兵马使,虽说比节度使地位略低,但也算是兑现诺言了。
宣布完任用王彦章的命令,见众臣没有反对,齐慎接着道:“诸位臣工,自安史之乱以来,以魏博军为首的河朔诸镇,之所以屡屡叛乱,皆因当地牙军世守其地、子孙袭职。”
“而今孤虽然已经屠灭了魏州牙军,但其他几州的牙军势力,依旧不容小觑,不能再让他们像原来那样盘根错节了。”
“趁现在杨师厚和牛存节的大军还在魏博,孤准备以武力为倚仗,强迁相州、博州、贝州、澶州的牙兵牙将,将他们全族内迁到宣武军、感化军、泰宁军等地,每个州至少要迁出一半的人来。”
张佶闻言,拱手出列道:“主公的想法虽好,可是这样一来,魏博各州岂不是兵力空虚吗,臣担心隔壁晋国会趁此机会,有所图谋。”
“这个好办。”齐慎想了想,缓缓道:“孤让李思安、刘扞、寇彦卿等人,带领虎贲、长直、长剑三军,暂时留守魏博各州,配合王彦章稳定局面。反正孤麾下的亲军,本就有到各藩镇轮流戍守的制度,等将来抽时间,孤再让其他亲军替换他们三个就行了。”
李振提议道:“魏博牙兵桀骜不驯惯了,主公只是将各州军队南迁,恐怕这帮人日久生乱,不如把他们全部收编为亲军,将其家眷安置在汴京附近,而后再以亲军名义,派遣他们到各地戍守。”
“将来这帮人有谁胆敢不听号令,或者犯上作乱,主公可直接屠灭对方全族,以儆效尤。”
“把魏博兵收编成孤的亲军?”
齐慎愣了愣,感觉李振的这个建议很不错,魏博人虽然反复无常,但一个个都是世袭武夫,若能有名将统领,打仗肯定是把好手。
可是想要收编这些人,自己需要更多信得过的将领,齐慎一时有些犯难。
自己手里的将领虽然不少,但好像确实没什么新人可用。